名字裡去掉「汽車」 馬斯克想讓特斯拉變身可持續能源帝國?

2020-11-24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 綜合】據CNBC等外媒報導,2月1日,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 Motors Inc.)正式改名為特斯拉(Tesla Inc.)。這意味著汽車不再是特斯拉的唯一業務。

事實上,特斯拉在當家人馬斯克的帶領下,2016年大動作頻頻,小動作不斷——從發布家用電池powerwall到二代powerwall,再到試圖收購Solarcity太陽能公司,2017年,已經擁有4家公司股權的馬斯克,野心再度膨脹。

市場普遍認為,公司名稱的變更,昭示著特斯拉向著構建能源一體化帝國邁出的堅實一步。

CNBC網頁截圖

然而,一直在各種場合強調可持續能源重要性的馬斯克,可能會在實現其宏偉藍圖的道路上遭遇重重挫折:

首先,從整體來看,特斯拉目前仍以汽車業務為主,雖然2016年業績亮眼,但仍未完成年初的預定目標;

其次,2016年特斯拉產品發生的一系列事故,也為其榮耀光環蒙上了一層深重的陰影;

與此同時,居高不下的成本直接導致特斯拉陷入「賣得越多虧損越多」的尷尬局面,上市五年已合計虧損20.61億美元;

此外,特斯拉還面臨著同行們的圍追堵截,而新上臺的川普政府對於環保問題的漠視,或許也會將電動汽車市場擠壓到更小。

特斯拉在周三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提交更名說明

特斯拉:頭頂光環出生,肩負期望前行

在特斯拉公司誕生之前(2004年),這個世界上已經有10多年沒有新的汽車公司出現了。這家公司的成立一度被認為顛覆了內燃機汽車時代,不過那也是它2013年推出Model S之後的事了。

從那以後,特斯拉被無數後來者追逐和模仿,引起了一股造電動車的風潮。鑑於馬斯克本從創辦PayPal網上支付公司開始走到了今天,無數網際網路人都試圖複製他的履歷。某種程度上說,近三年來如此多的「網際網路造車」公司冒尖都是拜他所賜——至少馬斯克給了他們靈感。

但現在,在特斯拉的汽車業務尚未成功(指尚未盈利)、其它跟隨者更談不上有何成果的時候,馬斯克的玩法已經變了。

更名早有預兆

其實早在一年之前,馬斯克就已釋放出了更名的信號。

早先,特斯拉汽車公司的域名還是TeslaMotors.com,去年2月份,馬斯克從矽谷一名叫做Stu G的工程師手中獲得了Tesla.com的域名,對此,馬斯克也專門發布一條推特表示感謝:

「只想說謝謝先生(Tesla.com域名的原所有者), 我知道這個域名對你來說意義非凡。我們會好好的珍惜這個域名的。 」

此後,有用戶發現,再次訪問Tesla.com的時候,會自動跳轉到TeslaMotors.com上。彭博社當時就曾報導稱,在成功的獲得了Tesla.com這個域名後,馬斯克可能會把公司的名字改為Tesla。

去年11月,特斯拉完成了對太陽城(SolarCity)的收購。在完成太陽城的收購之後,特斯拉可以在自己品牌名下既出售太陽能產品,又可以出售電池產品。

收購完成之後,特斯拉的整體規劃也會更加清晰明確,特斯拉汽車是專注於電動汽車,特斯拉能源則主打能源產品,包括太陽能屋頂(Solar Roof)、Powerwall、Powerpack等家用、商用電池產品等。

此次改名為「Tesla Inc.」之後,更像是一家「集團」公司,其中的汽車和能源也都屬於特斯拉名下的獨立業務部門,而「特斯拉」這個品牌也不再單純的只代表純電動車了。

有評論認為,這是其構建完整服務體系的重要一步;是從束縛中解脫,建立可持續能源帝國的一步。

馬斯克:究竟是「夢想家」還是「生意人」?

今年1月初,特斯拉與松下在美國合資建設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開始正式大規模生產電池。這些電池將主要為特斯拉年底量產的 Model 3電動汽車、 Powerwall 2 家庭電源及Powerpack 2蓄電設備供應。

隨後,特斯拉宣布旗下的超級充電站開始收費,每年可在超級充電站免費充電 400 千瓦時(約行駛 1600 公裡),這個額度甚至不夠來回一次京滬線。而超出免費額度部分的收費標準大約是充電1小時,收費15元——從上海到北京大約需要400元充電費。

2015年,特斯拉曾大肆宣傳其在華進行的「公益行動」。

特斯拉中國區高管曾對界面記者表示:「你們在機場、商場不會看到特斯拉的廣告,因為這些資金我們都將用來做更實際的事情。」在當時看來,其所謂的「更實際的事情」指的是特斯拉在華建造了約100座超級充電站,其中包含1500多個超級充電樁。除了西北地區,特斯拉「免費」超級充電樁幾乎覆蓋了整個中國。

如此一來,再配以坊間對馬斯克「改變世界能源使用方式」的夢想進行渲染,讓這家公司站在了一個即便常年虧損、自身難保也要造福人類的「至高點」上。人們的注意力也被成功地從其財務上的虧損轉移到公司的「夢想規劃」上。

現在看來,這是特斯拉下的一盤大旗。它正在將越來越多的精力與資源,放到能源體系的建設中去,包括太陽能與傳統電能的生產、存儲與運輸產業鏈。曾經賠錢賺吆喝的「公益」工程,也終將成為它收回成本並實現盈利的工具。

特斯拉變身「能源帝國」,靠不靠譜?

雖然特斯拉在汽車業務上不時推出新車型或新年款,但這已不再是它業務發展的關鍵點。

從目前特斯拉公開的最近一次財報數據看,其2016年第三季度營收22.98億美元,其中來自整車業務的營收為19.17億美元。整車業務雖然還佔絕對大頭,但隨著其超級工廠運營以及Solarcity業務的併入,汽車業務的佔比將會越來越低,隨之能源業務的佔比將會上升。特斯拉未來將變成一家能源公司。

13年前,當Tesla Motors剛剛起步,這家公司的目標是建立起美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公司。如今,十多年的時間,這個願望正逐漸變為現實。然而「狂人」馬斯克的願景遠非這樣簡單,在他的願景裡,清潔能源就是未來地球最重要的能源,在很多場合,他都提到了可持續能源的重要性。

2006年7月,馬斯克在特斯拉的「秘密宏圖」中談到特斯拉公司的首要目的是「幫助推進從碳氫燃料開採與燃燒的經濟體,向太陽能電力經濟體的轉型」,圍繞這個目標,不僅僅需要生產電動汽車,更重要的是實現「能源可持續」。

到2016年,馬斯克則瞄準未來十年甚至是更長遠時間的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創造高效的、配備集成儲電功能的、美觀的太陽能板。此外還包括電動汽車產品細分市場、開發更加安全的自動駕駛技術以及讓車輛閒置時通過分享為你賺錢等。

有分析認為,馬斯克將以太陽能生產出清潔能源作為一環,連接汽車與家庭生活,未來的特斯拉或將不只局限於私家車的使用,而是完善成為城市共享交通網絡的一部分;特斯拉出售的也不僅僅是汽車,而將會是完善的交通系統服務。

特斯拉的現實困境

除了擁有美好的願景,特斯拉同樣面臨著現實的困境。

從目前來看,特斯拉的主打業務仍然是電動汽車,他們在2016年的全球銷量也還不錯,2016年全年,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的新車銷售量達到了76230臺,同比增長50.7%,儘管數字亮眼,但是這一銷量仍未達到預計交付至少8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

所以數據一發布直接導致特斯拉股價下跌了2.2%。在2016年,由於特斯拉產品一系列事故的影響,其股價下跌了10%,這是特斯拉從「神」回歸到現實的一步。

此外,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特斯拉的銷售也並不理想。

馬斯克曾預計在2014年銷量過萬,但是當年的上牌量只有2499輛;媒體推測其2015年全年銷量為4000多輛。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2016年前11個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銷售了7261輛,其中Model S為5130輛,Model X為2131輛。根據月平均銷量推測,特斯拉在中國的全年銷量為8000輛左右。也就是說,距離銷售過萬的目標已經過去兩年時間,但是特斯拉仍未達成。

困擾特斯拉的還有居高不下的成本,這直接導致了其陷入「賣得越多虧損越多」的尷尬局面。自201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至2015年,特斯拉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合計虧損金額高達20.61億美元。

據特斯拉2016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特斯拉汽車第二季度營收為12.70億美元,高於2015年同期的9.55億美元;淨虧損為2.93億美元,與2015年同期的淨虧損1.84億美元相比有所擴大。2015年淨虧3.21億美元,而2014年這個數據是2.94億美元。

也許是為了彌補成本上的劣勢,特斯拉也開始在一些原本免費的項目上做文章,比如之前完全免費的充電樁,從今年1月15日起,新訂車的用戶只能享受免費充電行駛1000英裡(約合1609公裡),之後便要付費。

特斯拉同時還面臨著同行們的圍追堵截。如果說之前,特斯拉以電動車量產投放市場而搶得了先機的話,那麼隨著傳統汽車廠商紛紛發力電動汽車,其先發的優勢已經不在。諸如通用、大眾、福特、豐田等傳統車企均已經推出了電動汽車,且在最重要的單次充電行駛裡程指標上逼近特斯拉,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傳統車企生產的電動車在價格上與特斯拉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甚至在自動駕駛技術上,諸如寶馬、梅賽德斯、谷歌等也是緊追不捨。

而特斯拉相對於傳統車企,沒有盈利業務支撐,在電動車盈利之前,必須不斷燒投資人的錢。

特斯拉汽車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任宇翔對此有清楚的認識,「特斯拉和所有的傳統車企不一樣,我們沒有一個目前在賺錢的傳統汽油車產業,我們也沒有用一個現在賺錢的產業去養一個新產業的能力,我們一開始就是做全電動汽車,所以我們必須從高端開始做,才有足夠的現金流可以投入到大規模的中檔電動車Model 3的研發。」

這就是為什麼產品上市還需要兩年,特斯拉就拿出來營銷,甚至預售的原因。今年將在美國推出的特斯拉Model 3,在一年多前就已經開始營銷。這款3.5萬美元的車型,是特斯拉走向大眾化的第一步。銷量的大規模提升,攤銷掉成本,特斯拉才有可能實現盈利。而只有實現盈利,特斯拉才有多元化擴張的基礎。


特斯拉創始人兼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此外,據外界分析,支持馬斯克前行的除了夢想與野心,或許還有來自川普政府的支持。作為新總統的商業顧問,馬斯克擴大商業帝國的計劃滿足了前者「把工作留在美國」的訴求。

但這種分析似乎遺漏了重要的一點——川普對新能源並不感冒,甚至期望減少對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行業的環保限制以帶來新的繁榮。這一觀點,或將成為特斯拉最大的摯肘。

儘管未來面臨著不小的阻礙,但是在公司更名上,也有一個可以借鑑的成功案例,就是蘋果公司。蘋果公司的原名為Apple Computer,但是在2007年初,其將代表計算機的字眼computer從名字中刪去,由此變為了簡潔的Apple,緊跟著,蘋果公司又推出了iPhone這個名字。後來的事實證明iPhone對蘋果公司而言具有變革性的意義。

時至今日,支撐蘋果公司的也已不再是電腦,而是其智慧型手機產品。對於馬斯克來說,未來支撐特斯拉的,是否也不僅僅是汽車了呢?只能讓時間給出我們答案。

(綜合CNBC、界面新聞、21世紀經濟報導、每日經濟新聞等消息)

相關焦點

  • 名字裡去掉「汽車」,特斯拉未來將變成一家能源公司
    事實上,特斯拉在當家人馬斯克的帶領下,2016年大動作頻頻,小動作不斷——從發布家用電池powerwall到二代powerwall,再到試圖收購Solarcity太陽能公司,2017年,已經擁有4家公司股權的馬斯克,野心再度膨脹。市場普遍認為,公司名稱的變更,昭示著特斯拉向著構建能源一體化帝國邁出的堅實一步。
  • 馬斯克的死忠粉,想靠氫燃料彎道超車特斯拉
    全面復刻特斯拉軌跡從很多細節都可以看出,崔沃·米爾頓有多想成為氫能源車裡的特斯拉。電動車企特斯拉2003年創辦時採用這一命名,是為了致敬傳奇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而米爾頓2014年創業時也宣布向尼古拉·特斯拉致敬,只不過是用了這位科學家的名字。但尼古拉可不是山寨企業。就在上周,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鳳凰城的氫燃料車企尼古拉在納斯達克上市了,股票代碼NKLA,雖然一輛車都還沒交付,股價依然大幅飆升,市值更高達130億美元。
  • 特斯拉估值創歷史新高后 馬斯克對收購其他汽車製造商持開放態度
    原標題:特斯拉估值創歷史新高后,馬斯克對收購其他汽車製造商持開放態度   如今,
  • 新型能源前衛者:特斯拉
    發展特斯拉,是由美國成立的一個致力於新型能源開發研究,主要生產電動車,太陽能板還有一些儲蓄產品。特斯拉公司總部在美國,於2013年由馬丁.艾博哈德和馬克.塔彭寧一起創立的,為了紀念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創始人將公司命名為「特斯拉汽車」。特斯拉最初創造來自於矽谷的團隊,他們以不一樣的理念打造汽車,當時經常被認為一個矽谷小孩子竟然想試圖抗衡底特律猛男的故事。
  • 特斯拉未來式!揭開馬斯克的黑科技面紗
    但其實更重要的是,馬斯克通過特斯拉,讓不只是汽車產業,而是現有科技,甚至是其他你想像不到的層面,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馬斯克已經讓汽車生產、銷售和消費模式,都變成如手機一般3C消費性電子產品。通過空中下載更新軟體(Over The Air,OTA),就可讓Model 3剎車距離縮短6米,性能、功能有感升級。車主陳德威形容,通過OTA,「車子就是愈開愈新」,但其他車廠的產品,入手後就是等著被更新的產品超越,想讓馬力增加一點、扭力再強一點,對不起請等下一代改款,才有機會升級。
  • 當特斯拉想併購其他對手時 馬斯克會劍指何方?
    在本周二(1日)德國舉行Axel Springer活動期間,當被問及是否認真的考慮過收購其他汽車製造商時,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本人對此想法持開放態度。「我們絕對不會發起敵意收購,但如果有人說與特斯拉合併是個好主意,我們就會進行對話。」馬斯克稱。
  • 「神車」銷量趕超特斯拉!自主新能源汽車與特斯拉只差一個馬斯克?
    自主新能源汽車與特斯拉的銷量差距,或許只差了一個馬斯克?長城汽車旗下的歐拉黑貓、廣汽旗下的埃安S、奇瑞旗下的eQ1也都進入了9月銷量榜單TOP10。 蔚來、理想等一眾造車新勢力也未受到特斯拉降價風波影響,銷量反而節節攀升。蔚來汽車官方數據顯示,9月蔚來汽車累計交付新車4708臺,同比增長133.2%,前三季度交付量已超越去年全年。理想汽車僅憑一款理想ONE在9月交付3504輛,持續刷新單月交付量。
  • 電動汽車續航可超100萬英裡?特斯拉電池研究團隊推新型電池
    如果電動汽車續航裡程可超過100萬英裡,你想不想買一款電動汽車?而特斯拉最近研發出的新電池,或可讓你夢想成真!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特斯拉電池研究夥伴發布了一篇新論文,裡面談到一款續航裡程可超100萬英裡的電池,而且他們表示該電池特別適用於機器人計程車(特斯拉特別希望將該計程車推向市場)。
  • 特斯拉的太陽能業務,馬斯克是不是已經忘了?
    編者按:近年來,特斯拉遭遇了大量的風波,作為執行長的埃隆·馬斯克似乎將自己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特斯拉的汽車業務上,親自在特斯拉工廠中加班熬夜,甚至睡在地板上。但特斯拉只有汽車業務嗎?不,還有太陽能業務。馬斯克是忘了自己的太陽能業務了嗎?近日,彭博商業周刊發表了一篇文章,試圖通過採訪來回答這個問題。
  • 馬斯克:特斯拉股價太高了,我要賣豪宅
    (收入組成:汽車業務、能源業務、服務和其他;圖/Hyperchart)營業利潤率為4.7%,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16.2%;總體毛利潤率為20.6%,環比上漲1.8%,同比上漲8.1%;淨利潤率為0.26%,環比下降1.16%,同比上漲15.72%。
  • 特斯拉效應:馬斯克的中國64小時(上)
    在前來北京之前,他的另一家公司 SpaceX 剛剛完成了又一次成功的火箭發射, 馬斯克親自坐鎮甘迺迪航天中心,指揮「獵鷹 9」(Falcon 9)進行了首次可回收試驗。試驗中,火箭的第一節成功進行了發動機加力燃燒,使其安全降落在大西洋並回收成功。這對 SpaceX 來說是一項巨大的勝利,因為該公司原先為這部分任務估算的成功率只有 30%~40%。「這讓我們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馬斯克解釋特斯拉商標含義:是電動機橫截面
    DoNews2月6日消息 (記者 費倩文)作為汽車行業裡的新貴,特斯拉的標誌為人們所熟知。特斯拉的標誌設計十分簡潔,主體是一個形似字母「T」的變體,不過除了是Tesla品牌的首字母,它還有其他含義。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微博網站Twitter上回復熱情粉絲的提問時稱,特斯拉商標中看似簡單的「T」實際上指代的是該公司的產品。
  • 特斯拉背後的男人:埃隆馬斯克,玩火箭的狠人
    360周鴻禕曾說,他在跟埃隆馬斯克一起吃飯的時候,問:你的汽車會被黑嗎?因為你的汽車是有Wi-Fi和藍牙,你用手機接入的話,我一樣可以通過手機黑你的汽車;另外智能汽車要和雲端通信,所以如果有人下發了你的通信協議或者破解了你的雲端的網絡,我一樣可以控制你的汽車。
  • 經濟學人:馬斯克的商業帝國該如何維持輝煌?
    而現在,Musk的商業帝國卻因其獨特的財務結構和發展模式持續遭遇困境,處境十分艱難。那麼,Musk 將採取什麼辦法應對困難呢?近日,The Economist 撰文《Elon Musk’s empire》分析了Musk 的投資帝國現存問題及未來預期解決方式。
  • 新能源汽車專題報告:領跑者特斯拉的崛起
    1、公司概覽:全球電動汽車龍頭車企1.1 公司簡介特斯拉是一家美國電動車及能源公司,主要產銷電動汽車、太陽能板以及儲能設備。2003 年由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取名特斯拉,以紀念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並將總部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矽谷的帕羅奧多。
  • 特斯拉大漲馬斯克登頂世界首富距離火星首富還有多遠?
    馬斯克身價持續暴漲專訪時談特斯拉發展戰略對於「全球首富」的新頭銜,馬斯克似乎不以為然。北京時間1月8日0點,馬斯克發布微博稱「好了,回去工作吧。」疑似對此事進行回應。2020年,特斯拉股價漲幅743%,得益於股價的飛速上漲,馬斯克的身價在過去的一年中就上漲超過1500億美元。
  • 特斯拉創始人不是馬斯克 奔馳曾是救命恩人!
    一說起特斯拉汽車,好多人都會自然的聯想到馬斯克。確實,在「狂人」馬斯克的帶領下,特斯拉迎來了汽車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並且年銷量還不到50萬輛的特斯拉,如今確實全球市值第一高的車企,聽上去也不是一般的魔幻。不過,在這裡要告訴你一個事實的真相是,雖然馬斯克當前已經成為了特斯拉的名片,但是創始人卻並不是馬斯克,而是另有他人。
  • 鋼鐵俠馬斯克就是不一樣
    說起馬斯克,鋼鐵俠、科技狂人、極致、朋克、顛覆、改變世界,這個商業奇才渾身被貼滿了各種標籤。 通過創建特斯拉,並將其打造成全球頂尖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的總市值飈升至5600多億美元。
  • 馬斯克為什麼將公司命名特斯拉?原來如此
    特斯拉剛剛推出了採用鷗翼門的電動SUV——Model X,CEO埃隆·馬斯克再次站在聚光燈前。在2013年榮登《財富》年度人物後,有外界人士就認為,馬斯克是目前科技圈最偉大的先鋒人物,成就或將超越蓋茨、賈伯斯等前輩。
  • 特斯拉的營銷策略
    2017年2月1日,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 Motors Inc.)宣布將該公司的註冊名稱中含有「汽車」意義的「Motors」一詞去掉,改成Tesla Inc.。11月17日,特斯拉在美國正式發布了Roadster。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落戶上海,上海市政府和美國特斯拉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