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士:在半個多世紀與中國朋友的交往中,我見證了中國發展的歷程

2020-12-04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網-人民日報】;

「十三五」期間,中國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國際人士認為,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是對人類發展事業的偉大貢獻

擺脫絕對貧困堪稱奇蹟

(希臘)福蒂斯·普羅瓦塔斯

細數起來,我與中國打交道已經近60年了。上世紀60年代,我作為希臘全國學生會國際關係部成員,與很多中國學生成為朋友。此後,我曾擔任雅典市分管國際事務的副市長、希中經濟合作商會主席,在半個多世紀與中國朋友的交往中,我見證了中國發展的歷程。

2020年無疑是特殊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國為自己也為全球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而戰。依靠必勝的決心,中國不僅克服疫情造成的困難逐漸實現經濟恢復,而且盡最大努力支援並團結各國合作抗疫。

對於中國人民來說,今年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告別絕對貧困。70多年來,中國通過不懈努力和奮鬥,不僅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還讓老百姓過上越來越富足的生活。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擺脫絕對貧困堪稱奇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為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動力,為解決全球減貧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在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了重要篇章。

近10年來,我每年都多次訪華,發現中國在城市建設和人文環境方面的進步日新月異。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科技領域取得巨大進步,特別是以5G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已走在世界前列。很多先進科技的廣泛應用,讓民眾的生活愈加舒適、便利。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的行動支付和電子商務發展迅速。

去年11月,我作為希中經濟合作商會主席,帶領10多家希臘企業訪華,參加在深圳舉行的2019年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這是我們商會第六次參加高交會。在高樓林立、現代化的深圳,我發現人們使用手機行動支付購物、乘坐公共運輸等已經非常普遍。很難想像,幾十年前的深圳只是個荒蕪的邊陲小鎮。世界迫切需要了解中國如何高效地實現了發展進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防治汙染上的效率和決心。近年來,中國政府以強大的決心和毅力,以高效率的落實行動,極大改善了環境狀況。大家都在為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不懈努力。在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之後,中國的經濟發展重回正軌,高質量發展將帶動更多民眾走上富裕道路。

我在擔任雅典市分管國際事務的副市長期間,希臘正經歷國際金融危機過後的恢復期。我們非常重視與中國發展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2017年,我擔任希中經濟合作商會主席後,更是致力於搭建希臘與中國之間合作共贏的橋梁。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希臘企業來說意味著更多機遇。我們商會在深圳設立了分支機構,並計劃在上海和杭州增設分支機構,從而更快捷、有效地為兩國經濟合作提供服務。

(作者為希中經濟合作商會主席,本報駐義大利記者葉琦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半個多世紀未見的魚類重現中國海域
    前幾天我瀏覽舊照片,發現在某朋友拍攝的一堆海洋生物中有一條怪異的魚,連我這位靠海吃海且有專業背景的朋友也表示很茫然,更別說我這種門外漢了。如果不是知道此物捕獲於大連長海縣海域,我可能會覺得它是某種蝌蚪。「一物不知,深以為恥」,我把關於它的幾張照片發到了網上「求鑑定」。果然這是個罕見玩意兒,開始看到的網友都沒說對----嗯我的意思是,連我都知道不對。
  • 「中國取得的成就堪稱奇蹟」(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
    人民視覺 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故事、中國聲音、中國理念越來越多地在世界範圍內交流傳播,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 梁思禮自述火箭設計師故事見證中國航天曆程(圖)
    這位知名的火箭控制專家在書中通過口述自己生活、工作、成長的經歷,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五十載發展的輝煌歷程。  雖已八十二歲高齡但仍神採奕奕的梁思禮院士當天出席其新書首發式,並向首都少先隊員代表贈送了該書。他面帶微笑,不時與圍上來的青少年朋友寒喧、交流和合影留念。
  • 「中國是世界各國與非洲交往的榜樣」
    「對我來說,觀看展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得以在短時間內了解中國軍隊多年來為世界和平作出的貢獻。」到挪威駐非盟使團工作不足半年的哈肯仔細端詳每一塊展板,不時駐足拍照。非洲常備軍參謀長兼非盟和平與安全委員首席軍事顧問穆戈巴少將說,這個展覽內容十分豐富,祝賀中國軍隊在和平事業中作出卓越貢獻,希望中國未來能舉辦更多此類活動,讓中國理念成為更多國家的借鑑。
  • 無意間的重大發現:消失半個多世紀的魚重現中國海域
    前幾天我瀏覽舊照片,發現在某朋友拍攝的一堆海洋生物中有一條怪異的魚,連我這位靠海吃海且有專業背景的朋友也表示很茫然,更別說我這種門外漢了。如果不是知道此物捕獲於大連長海縣海域,我可能會覺得它是某種蝌蚪。「一物不知,深以為恥」,我把關於它的幾張照片發到了網上「求鑑定」。果然這是個罕見玩意兒,開始看到的網友都沒說對----嗯我的意思是,連我都知道不對。
  • 回顧中國航天曆程,見證祖國偉大復興!
    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於甘肅酒泉發射升空。至此,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外太空的國家。2007年10月24日,中國首顆繞月軌道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
  • 中國道路中國夢:鐵路發展見證家國情懷
    作為80後香港青年,我見證了廣深港高速鐵路通車。香港從漁港到轉口港,發展成國際大都會,再走進高鐵新時代,又要開始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 對我父親和祖父來說,鐵路陪伴他們一生。當年,祖父隻身出門討生活,離鄉背井,和祖母相隔兩地,常懷思鄉之情。當時的中國,鐵路不發達,祖父多年才能回家鄉探望一次親人。鐵路連接了祖父的綿綿思念,那條回鄉的鐵路,也滿載著祖父對國家的感恩之心。
  • 中國建築風水學的發展歷程孕育階段
    有文字歷史記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幾世紀殷人及周人的甲骨佔卜。風水學由自發的興起,到後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論,直至清朝時被收入《四庫全書》之中。縱觀歷史,在歷代的王朝中,亦都設有主管風水的官職,平民百姓的起屋擇居,也都會請風水先生觀陰陽。回顧中國建築風水學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六大階段:① 孕育階段;② 萌芽階段;③ 產生階段;④ 發展成熟階段;⑤ 總結整理階段;⑥ 挖掘更新階段。
  • 國際觀察:開啟「雲交往」,中拉不再以萬裡為遠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各國普遍進入封城、停航「斷聯」狀態,國際交往按下了「暫停鍵」,但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變中尋機,順勢而為,積極拓展寫信、通電話、開視頻會議等融媒體新渠道,開啟零距離、零障礙、零時差的「雲交往」新模式。
  • 見證中國POCT發展20年:從定性、定量到智能化、自動化
    中國POCT究竟是要墨守「即時即地」的概念,還是應該向智慧、快速、自動化發展?筆者通過過去20年滄海變桑田的歷程回顧,供讀者朋友研判。  筆者有幸聆聽了叢玉隆教授現身說法的50多年檢驗醫學發展歷程,感慨萬千。在此將POCT的20年發展歷程載入前輩的大事記,與讀者分享。遺漏、偏差之處實乃筆者愚鈍。
  • 中國公布「十大尖端科技」,見證中國的發展歷程
    可以說此次公布的軍事武器裝備涵蓋了中國近年來在軍事領域所取得的全部最新科技成就,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每一項成就在世界上都排在前列,這就意味著中國在軍事領域的發展上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前列,正在逐漸向著頂端一步步邁進,見證著中國的崛起。
  • 日本「女神」:中國之行促我結婚
    記者近日在東京專訪中野良子時,她主動要求先用中文向中國朋友問好。中國情緣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經由幾十次中國之旅,她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曆程。「那不是我自己嗎?」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
  • 【國際銳評】「習五條」是中國和平統一發展的新綱領
    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在講話中呼籲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要從「攜手推進民族復興」「探索『兩制』臺灣方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現同胞心靈契合」等五個方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可稱之為「習五條」,始終遵循著和平統一的原則,飽含同胞情與民族大義,既立足長遠目標,更為現實中發展兩岸關係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半個世紀的夢想:中國開建全球最大天文館!
    上海科技館負責人表示,將把上海天文館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天文館,通過豐富的展示內容、先進的展示手段,為公眾「塑造完整的宇宙觀」。「在上海建一座天文館,是許多科學家、天文愛好者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夢想。」上海科技館副館長、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總指揮顧慶生說。上世紀70年代,幾位老一輩科學家就呼籲建造上海天文館。
  • 國際友城關係增至100對「朋友」遍布5大洲36個國家 雲南國際「朋友...
    原標題:國際友城關係增至100對「朋友」遍布5大洲36個國家 雲南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雲南的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這是雲南謀求跨越式發展一直牢記的底氣和方向。  我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雲南—寮國北部、雲南—曼德勒、中國—南亞合作論壇、滇緬合作論壇等多雙邊區域合作機制建設,我省在推動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中的主體省份地位進一步凸顯。
  • 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40年:歷程、挑戰與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學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學科恢復調整階段(1978-1992年)、學科全面發展階段(1992-2012年)和學科精細化發展階段(2012至今)。在中國政治學學科的發展中,西方化與本土化、科學化與方法論多元主義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可以調和、共存、融通甚至相互滋養的學術資源。
  • 聲納丨東博會見證中國和東協命運與共
    在新冠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之下,國際格局深刻演變之時,東博會和峰會的開幕,體現了中國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的真誠願望,對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和經濟復甦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中國和東協國家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命運休戚與共的重要夥伴,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上世紀90年代初建立的中國—東協對話關係,開啟了雙方關係新篇章。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用自己的一生見證中國集成電路事業的發展
    而在此之前,中國晶片業經歷了諸多波折:五六十年代大批半導體學者從海外學成回國奠定了中國半導體事業的基礎,與美國並駕齊驅;七八十年代因受技術封鎖及計劃體制因素影響而導致產業全面落後;九十年代初期「908」「909」項目啟動,在當時落後美日20年的困境中奮力追趕;在世紀之交,中國的自主晶片開始落地生根,孕育出一批日後成長為中國晶片業中堅力量的引領者,開啟中國晶片產業高歌猛進的20年。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企業管理學的發展——情境、歷程、經驗與使命
    ,以此為基礎系統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企業管理學的發展歷程,將發展歷程劃分為「恢復轉型」、「完善提高」、「全面創新」3個階段,總結了中國企業管理學發展的基本經驗: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發展中國企業管理學中的指導地位,重視企業改革、管理與發展的系統性,堅持跟蹤國際學術前沿問題與解決中國具體管理問題相結合,堅持自主創新思維與科學研究規範相結合,堅持企業管理理論與企業管理實踐相結合。
  • 李新創:中國鋼鐵工業70年發展歷程與展望
    一 70年以來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回顧  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鋼鐵工業粗鋼生產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過程:一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到「文化大革命」結束,處於「探索」過程,呈現波動發展態勢;二是從改革開放之初到20世紀末期,處於「起步」過程,呈現穩定發展態勢;三是從21世紀初到2014年,處於「加速」過程,呈現跨越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