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卻毀於2019年底,白鱘惹誰了?

2021-01-13 奇點使者

根據媒體消息報導,由於氣溫異常,澳大利亞山火已經持續四個月了,至少有1020公頃植皮遭受火災,5億隻生物葬生火海。澳洲軍方進入火災現場清理動物屍體,發現被燒死的動物死狀極為可伶,袋鼠島已被焚毀一半,袋鼠死傷慘重。就連大家熟知的可愛生物考拉亦有8000餘只,澳洲政府正在考慮將它列入瀕危物種行列。

在發生火災前,澳大利亞可以說是動物們的天堂,袋鼠、考拉、鸚鵡、兔子等生物隨處可見,它們愉快地這片環境中愉快地生存著。然而,一場大火帶走了它們的家園和生命,世界各國的網友們都極其擔心澳大利亞的生物圈。當此場災難結束後,是否會出現更加瀕危甚至滅絕生物呢?

生物滅絕,是一個悲哀的詞語,每當看到類似的新聞,一種悲傷之情總會湧上心頭。但是,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每隔一分鐘,地球上便會有3種生物徹底滅絕。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據,看後讓人感到一陣絕望。

2019年末,一片標題為「很不幸,它們始終沒有熬到2020年」的文章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上刷屏。這篇文章的描述對象是中華白鱘,也稱長江白鱘。這種魚類生物有「淡水魚之王」和「水中熊貓」之稱,其地位和價值可想而知。

長江白鱘,從名字中便可知道,此種生物主要在長江流域中生存。白鱘的體型非常龐大,體長可達7至8米,體重高達數百斤,因而它也是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之一。

白鱘的歷史價值極高。據悉,這種生物最早出現的年代是距今1億年的白堊紀,與恐龍是同期生物。白鱘是極其幸運的,距今6500萬年前,一場彌天大禍從天而降,破壞了大自然環境,恐龍亦因此而滅絕了,白鱘卻逃過了一劫,存活至今,它可以堪稱活化石般生物。

然而,白鱘在6500萬年前的絕境能夠逃生,為何卻要滅絕於現代社會呢?這顯得有點不合常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分析下原因吧。

第一,人類過度捕獲。由於白鱘各方面的價值都極高,出於豐厚利潤的誘惑,漁民們大肆捕捉白鱘。直至1983年,白鱘的數量下降,政府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下令禁止捕獲白鱘。

可是,白鱘的數量依然在不斷減少。2002年,一位漁民意外捕捉到一條白鱘,政府人員馬上到場處理,便將之方生。誰也想不到的是,這是白鱘最後一次在人類面前亮相了。2019年末,有關部門直接宣布白鱘已經滅絕了。

水利工程的影響。修水利工程,有利於防洪灌溉,但是亦有不利的一面。破壞了原始的水中環境,某些生物不能適應,自然而然就會走向滅亡。

溫室效應的影響。與遠古時期不同,如今的自然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氣候變異,全球氣溫上升,海洋的溫度亦隨之升高。白鱘可能適應不了新的氣候環境,進而滅絕。

無論如何,生物滅絕是一個不好的現象。同是生活在一個生態圈中,低級生物正在相繼死去,依據目前的狀況看來,不久之後便會輪到高等生物走上滅絕道路了。下一個滅絕對象又會是哪個生物呢?會不會是人類?這一點細思極恐。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

相關焦點

  • 活了1億年,熬過6500萬年前的物種大滅絕,長江白鱘為何會滅絕?
    近日,長江白鱘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作為中國的淡水魚之王,卻沒能逃脫走向滅絕的厄運,這不禁令人唏噓。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長江白鱘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們生活在長江中(近海也有發現蹤跡)。長江白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魚類,它們的祖先出現於距今超過1億年前的白堊紀,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 它經歷6500萬年前第五次物種大滅絕,卻沒能挺到2020年
    ——《大滅絕時代》文 / 巴九靈2003年春節前的一天,是危起偉博士最後一次見到活體長江白鱘,當時他和同事救助了一條白鱘,安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之後,追蹤的快艇卻擱淺了。第二天是大年三十,所有人回家過年。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9年之前就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 世界地球日,紀念人為原因而滅絕的白鱘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年尾,來自中國、捷克和英國的8位研究人員最終宣告了長江白鱘的滅絕。至於滅絕的原因,研究人員認為與長江上的大壩有關。39年前,橫亙在長江上的第一座大壩葛洲壩截流合龍。作為一種洄遊性的魚類,在漫長的歷史時光裡,白鱘每年春季都會洄遊到長江上遊的宜賓-重慶段產卵。葛洲壩的建成,阻斷了白鱘走過無數遍的長江水道,也終結了它們在這個星球上繼續繁衍生息的命運。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因為恐龍確確實實已經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悉數滅絕,而它們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還停留在各種假說的層面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說」可信度最高。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
  • 6500萬年前,恐龍是如何突然滅絕的
    但它在6500萬年前突然消失了,因此恐龍的滅絕已成為生物學進化史上的一個謎。儘管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相關證據並試圖解決恐龍滅絕的原因,但這一謎團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恐龍是如何突然消失的?目前,關於恐龍消失的最普遍讓人們接受的假設是「隕石撞擊」。1980年,美國科學家在大約6500萬年前發現了高濃度的銥。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
    1月2日,當全世界人民都在歡度新年的時候,長江白鱘卻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發表的論文中稱,長江白鱘在多年前就已經滅絕。也就是說,繼白鰭豚後,長江又一物種已經消失。
  • 鳥類如何躲過了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答案隱藏在……
    來源:經濟日報鳥類如何躲過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一直困擾著科學家。650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和火山爆發導致地球終年不見天日,依賴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失去食物來源,植食性恐龍飢餓而死。沒有了植食性恐龍,位於食物鏈頂端的肉食性恐龍也相繼滅絕。「在這一食物鏈崩潰引發的滅絕事件中,鳥類卻得以倖存。大家一直都在探究鳥類倖存的原因。」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李志恆說。
  • 地理熱點 | 從長江白鱘滅絕看生物多樣性保護
    背景材料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預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   但十六年來,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最後一次救助一條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   沒人能想到這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白鱘。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長江白鱘的滅絕警告我們,長江禁漁刻不容緩!從2020年開始,長江進入全面10年休養生息期。
  • 長江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滅絕!
    生活特別閱讀: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17年前,人類最後一次見到活體白鱘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 科學家證實在2019年滅絕的動物,中國的斑鱉和長江白鱘在列!
    過去的5億年裡,地球出現了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大滅絕都令地球損失了75%以上的物種。科學家根據種種跡象推測,我們地球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聯合國去年曾警告,目前地球有超過百萬種生物,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
  •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未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山羊和老虎一個是弱小無力的捕食者,一個是兇猛強悍的捕食者,誰又能想到山羊和老虎在曾經的地球上擁有著共同的祖先呢?在這段漫長的時光裡,除了生物的進化之外,還有一些生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它們有的完全滅絕,有的進化成為了新的物種,距今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恐龍這種龐然大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而有科學家認為其實恐龍也有後代倖存下來,並且進化成為了我們身邊非常熟悉的動物。
  • 漲知識|鳥類如何躲過了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答案隱藏在……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鳥類如何躲過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一直困擾著科學家。650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和火山爆發導致地球終年不見天日,依賴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失去食物來源,植食性恐龍飢餓而死。沒有了植食性恐龍,位於食物鏈頂端的肉食性恐龍也相繼滅絕。「在這一食物鏈崩潰引發的滅絕事件中,鳥類卻得以倖存。大家一直都在探究鳥類倖存的原因。」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李志恆說。
  • 長江白鱘已滅絕,可怕的是從2003年起就未見其蹤影!
    2019年的年底,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被全國各大媒體報導,而一篇「很不幸,它們始終沒有熬到2020年」的文章也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上刷屏。長江白鱘最終還是沒能挺過2019年,這一消息也讓無數的網友惋惜不已。長江白鱘標本在1.5億年漫長的歲月洪荒裡,它曾與恐龍為鄰,但是最終恐龍滅絕了,而它卻從白堊紀一直到活到了公元21
  • 一個已滅絕的物種—白鱘
    ▲上圖是一隻白鱘,用黑白照片的形式表示這個物種已經滅絕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白鱘是一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所以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這個物種。 白鱘呢,介紹起來比較麻煩,因為科學家已經很多年沒有找到白鱘的蹤跡了,這個物種在2019年12月23日被正式宣告滅絕。這個物種要小非常小,要大也特別大。幼年的白鱘最小只有二三十毫米,成年後,最大的紀錄是7.5米,成年體重一般在200~300千克左右。
  •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2020年,我們第一份對野生動物的動容,給了長江白鱘。去年年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在線發表了一篇英文論文——《世界上最大淡水魚之一滅絕:長江生物保護的教訓和啟示》。
  • 白鱘滅絕,聽見即是永別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近日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正式宣布:長江白鱘滅絕。論文中稱,估計在2005-2010年時,這個「中國淡水魚之王」就已經滅絕。
  • 白鱘為何會滅絕?
    「白鱘滅絕」的噩耗刷爆朋友圈與微博 白鱘有著怎樣的科學價值?危博士介紹,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