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影背後的電影人|字幕翻譯張國輝:中國電影走出去,不能輸在字幕上
為了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謝晉經典電影回顧展」,張國輝在今年5月一口氣翻譯了三部謝晉導演的影片:《芙蓉鎮》《牧馬人》和《女籃五號》,順帶還修改校對了一部《天雲山傳奇》。除了吃飯、睡覺、送女兒上學,他幾乎所有時間都坐在書桌前對著電腦,不時埋首於厚厚的詞典中,只為尋找一個合適的字眼。
張國輝常用的詞典
張國輝是「80後」,從香港中文大學翻譯學碩士畢業後,他來到上海海事大學任教,並開設了「影視翻譯」課程。2016年,他放棄教職成了自由職業者,專注於影視翻譯。迄今,他已翻譯完成了400多集電視劇、10多部電影的字幕。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電影走向國際電影節和海外市場,但字幕翻譯往往十分「粗暴」,翻譯人員整體專業水平也差強人意。張國輝希望能在這個領域深耕,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搭建起中國電影進軍世界的橋梁。他說:「中國電影走出去,不能輸在字幕上。」
張國輝書架上的電影DVD
每個角色都要「說自己的話」
字幕翻譯是一項寂寞的工作,張國輝卻樂在其中。在他看來,一句對白可以譯成無數個版本,關鍵在於選擇最適合的版本。他享受這種選擇的可能性,也願意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比起「直譯」,張國輝更傾向於「意譯」。他認為,形式和詞彙不是重點,意思才是。《芙蓉鎮》裡,桂桂有一句對白:「你不要以為我是老鼠膽子」。張國輝翻譯時,用「野鴨子」代替了「老鼠」。因為在英語中,「野鴨子」才是「膽小懦弱」的象徵。張國輝堅持:字幕翻譯不是要把外國觀眾拉進中文語境,而是將中國電影中的信息準確「歸化」到目標觀眾習慣的表達中,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影片的內容。
字幕翻譯有一條重要的準則是「簡要」。一句精煉的中文,翻成英文容易冗長,屏幕上放不下,觀眾看著也累。還有一條準則是「口語化」,儘量避免大詞和複句。然而在翻譯《芙蓉鎮》中李國香舅舅的對白時,張國輝卻打破了這些準則,長句、複句和大詞都用上了,因為這恰好能表現角色身為縣委書記的「架子」和「官腔」。他說,無論角色大小,翻譯誰就得像誰,每個角色都要「說自己的話」。除了保留角色的個性和語氣,他還十分注重「潛臺詞」。《芙蓉鎮》裡有不少潛臺詞,極大地增加了翻譯的難度,但張國輝喜歡這樣的挑戰:「這部片子句句都是經典,我必須花更多時間去理解,更加謹慎地去翻譯。不能少一點,也不能多一點。」
比起《芙蓉鎮》,《牧馬人》和《女籃五號》翻譯起來相對容易,但張國輝也絲毫不敢馬虎。《牧馬人》裡有一段《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對譯者的文學素養要求很高,需要字斟句酌。還有《女籃五號》裡女孩兒們唱的《青春閃光》,用詞要漂亮,又要注意韻腳,十分費工夫但也格外有成就感。
不給錢也願意做的事
張國輝在河南長大,從初中到高中,他總是戴著耳機,總是在聽英文電影錄音,還能模仿得惟妙惟肖。一盤《泰坦尼克》錄音磁帶,被他翻來覆去聽壞了。考進北京外國語大學以後,他最喜歡的一門課是《看電影學英語》。他喜歡模仿電影裡的角色說話,還因此上過央視《希望英語》欄目,為電影《音樂之聲》裡的「上校」配音。其實,他的心裡一直有個當演員的夢想。
大學時代的張國輝和世界各國的同學在一起
本科期間,張國輝獲得赴英國華威大學學習英語語言翻譯與文化研究的機會。畢業後,他又去了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翻譯學碩士。2006年進入上海海事大學任教後,他發現,要找到好的影視翻譯案例,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雖然網上有許多活躍的「字幕組」,民間也不乏高手。但他們幾乎都是將外國影片翻譯成中文字幕。專注於把中國電影翻譯成英文字幕的專業人才,少之又少。他也發現,要培養一個好的影視翻譯人才,同樣難上加難。除了要掌握眾多翻譯技巧,海外生活經歷、跨文化視野都很重要。
旅途中的張國輝
當然,業界也曾湧現一些有名的字幕譯者,比如澳大利亞人賈佩琳(Linda Jaivin)。張藝謀的《活著》、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等電影的英文字幕都是由她操刀。但張國輝認為,將中國電影字幕翻譯成英文,外國人不一定有優勢。「英文好當然重要,但還要有能力原汁原味呈現中國文化、準確傳遞中文臺詞的深層含義。」
放棄大學教職投身字幕翻譯,工作時間和收入都變得很不穩定,有時候沒活幹,有時候卻又得日夜趕工,但張國輝義無反顧。此前,曾有不知名的導演聯繫他,想請他為一部小成本影片翻譯字幕。他的態度是:如果片子好,自己又有餘力,他願意相助,即使沒有金錢的回報。他說:「有人告訴我,如果有一件事不給錢你也願意做,那就是你的事業了。」雖然字幕翻譯身在幕後,但張國輝知道,這是他「最能發光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