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明範兒,ID:mingshuo-medi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隨著2021年的到來,對於中國電影行業至關重要的春節檔也隨即打響,特別在經過2020寒冬的電影市場來說,2021春節檔恐怕是絕地重生的關節點。除了五部從2020春節檔順延至今的賀歲片外,烏爾善《封神三部曲》的第一部、《熊出沒·狂野大陸》,張藝謀導演的《懸崖之上》以及賈玲沈騰領銜的催淚喜劇《你好,李煥英》和陳坤周迅領銜的奇幻大片《侍神令》都傳出了即將定檔2021年春節檔的消息。
然而,十餘部電影的輪番上映,真正令人抱以期待的佳作卻鮮有出現。在回望過去幾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在一堆爛片中夾縫生存。即使面對《湄公河行動》、《我不是藥神》這類大眾意義上的佳作,也難以與上世紀百花齊放的華語電影所比肩。
當一部電影通過明星造勢、宣發營銷,可以輕易地得到數億的票房時,電影本身則成為了一門穩賺不虧的生意,一邊是資本市場的狂歡,另一邊則是藝術電影陷入沒有投資方青睞的尷尬局面。喧囂褪去,中國電影市場還剩多少?
賈樟柯突然宣布「告別」他一手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並讓平遙電影節交由地方政府接管。作為國內為數不多推動國內青年新銳導演的平臺,平遙電影節與First影展一起撐起了讓中國青年導演被世界看見的舞臺。《嘉年華》、《過春天》、《熱帶雨》等佳作,都是在平遙電影節首次亮相。
事實上,對於山西籍導演的賈樟柯來說,他從來都沒有排斥過商業化,甚至於可以說他比誰都更明白其中的取捨與平衡。畢竟從2006年開始,賈樟柯自己的商業化之路就從未停止過。但即便如此,對於電影藝術表達的自由與目前商業融合的嘗試在平遙這個地方能走多遠,賈樟柯可能到現在也沒有答案。
如果說,內地電影市場至少還有雄厚的資本支撐,那麼曾經引以為傲的香港電影如今更是落得一地雞毛。在經歷多年的口碑票房雙低谷後,上映的《拆彈專家2》卻逆境重生,被譽為港產片的第二春。然而,單論同類型的題材來說,無論是拍攝技法和深度,依然能看到香港電影人在當中的無奈與被動。
儘管在整體水平上,《拆彈專家2》依然算是一部上乘的爆米花電影,但無論是大場面的特效、人山人海的場景,乃至突兀至極的倪妮,都讓人覺得這是一部出自國內的主旋律電影,與傳統意義上聚焦黑白兩道之間明爭暗鬥的香港警匪片有著極大的出入。其中,也看到阿里影業試圖以內地主旋律電影成功的套路讓香港電影起死回生,但是,對於這個曾經的東方好萊塢來說,這顯然並不合適。
如果要說華語電影最巔峰的時期,那無疑是8090年代的香港。承接邵氏電影製片廠的光輝,那個年代的香港走出了太多太多的電影才子。杜琪峯的黑幫電影;吳宇森的動作電影;王家衛的愛情電影;許鞍華的藝術電影;王晶的情色電影和商業片;周星馳的喜劇電影;成龍李連杰的武術電影;徐克的武俠電影,無論是哪個片種在香港都曾是無比的輝煌。
香港電影也不僅僅影響了香港,在內地韓國日本臺灣,甚至整個亞洲都是香港電影的粉絲。然而自從21世紀以來香港電影似乎就不斷地走下坡,曾經輝煌無比的香港金像獎現如今卻連提名名單都難以湊齊,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曾經有著「小好萊塢」稱號的香港著實一片黑暗。
香港電影的一大靈魂在於演員,最直觀的一點在於無線藝人培訓班和香港小姐的選秀。當年遠光深遠的邵逸夫察覺了香港電影電視這些娛樂產業的巨大潛力,於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先後舉辦了無線藝人培訓班和香港小姐選秀,為的是給自己手中的邵氏電影培養藝人。
靠著這兩樣法寶,香港在上個世紀挖掘出了太多太多的明星,像我們現在熟知的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梁朝偉全都是無線藝人培訓班的學生,無線藝人培訓班也因此被稱作香港電影的黃埔軍校。而香港小姐的選舉也選出1973年第四的趙雅芝,1979年的第四鍾楚紅,1983年的亞軍張曼玉,1988年的冠軍李嘉欣,全部都是港姐出身。
縱觀過去五年的華語電影市場,優秀的電影其實並不算少,賈樟柯、婁燁、王小帥這些第六代導演依然保質保量地輸出作品,而畢贛、曾國祥等新晉導演也開始嶄露頭角。但是這些都只是文藝電影裡的自我狂歡,放眼院線主流電影,質量依然難以撐起華語電影應該有的地位。當主流觀眾審美提升,當電影不再是一盤資本追逐的生意,或許才是華語電影真正的春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