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家:愛情發生的概率並不高,婚姻不一定非得要「愛」

2020-12-01 騰訊網

現代男女擇偶講究權衡利弊,但奇怪的是,一個人越是權衡利弊,就越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只講權衡利弊的人,同類的人是會相互吸引的。

仔細琢磨現代男女的擇偶標準,你會發現很多男女其實在擇偶時的心態矛盾又有趣。

普通白領,男,28歲

大學的時候談過兩段戀愛,那個時候找朋友的標準是一定要漂亮,這樣我帶出去的時候會覺得有面子,但是長得漂亮的女孩子,往往性格也作,總是鬧脾氣。一開始還會哄一哄,時間久了耐心就被磨完了。

工作以後想法就變了,我覺得愛情只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對另一半的外貌要求則成為舒服就好。

應屆畢業生,女,23歲

對於未來的另一半我一直有很多幻想,我想我的擇偶標準大概就是顏值高、懂浪漫、脾氣好。

顏值大概是所有女孩子都想要喜歡的吧,而懂浪漫的男生一定很會哄女孩開心,我覺得結婚的意義就在於此,如果他都不能讓我開心,那麼我結婚的意義在哪裡?

企業老闆,男,33歲

我是名牌大學的博士畢業生,有自己的公司,規模不算大但算得上成功。很早的時候我都把精力放在事業上,對愛情沒有多上心。

現在身邊也會有一些異性出現,大都是和自己一樣的女強人,但她們其中很少有人能夠吸引到我。

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成熟、孝順長輩、最好還愛讀書。

碩博連讀,女,29歲

學生時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業上了,所以至今還單身,最近一兩年因為年紀原因家裡人催婚催得緊。不甘心相親,不甘心隨便找個合適的人嫁了。

我希望另一半的家庭相對優越,學歷最好和我相似,這樣至少我未來的生活不會太差,最重要的是三觀相同。我希望他能和我有共同語言,「無話婚姻」我可接受不了。

你看,不同時期的人,不同環境的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需求,可是唯一不變的是,大家都有各自的「擇偶底線」。

18歲的時候,你喜歡陽光帥氣的大男孩;28歲的時候,你喜歡成熟穩重的男孩子,而陽光帥氣的大男孩在你這裡則變成了沒有責任擔當的小弟弟,白送都不要;38歲的時候,你喜歡知冷知熱的暖先生,是否帥氣成熟都已不再重要。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的情感需求是分階段的,欲望需求決定標準。但欲望需求並不是一件壞事,欲望需求是生命有活力的象徵。

欲求是一個人存在的基礎,與其糾結於欲望,在擇偶標準上下功夫,不如認真地想清楚,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伴侶,一段什麼樣的關係?

你自己希望從伴侶身上得到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愛情一定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附加條件,這些條件有哪些是你不能捨棄的,有哪些其實是可有可無的?每一個人都希望和另一半是相愛的,不管一個人能不能得到愛情,但在內心深處一定會渴望愛。

社會學家李銀河曾說:「我想給大家兩個建議:第一,如果你很想結婚,那就不一定非要等到愛情不可,跟一個僅僅是肉體上的朋友或者僅僅是精神上的朋友結婚也無不可;第二,如果你並不是很想結婚,而且一定要等待愛情,那你內心要足夠強大,要做好終身獨身的準備,因為愛情發生的概率並不高。」

你想要愛情,還是要普世的婚姻,一定要在內心想清楚。其實很多人會列出一大堆擇偶標準的人,事實上並不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人,適合什麼樣的人。

大部分人都在紙上談兵,並沒有真正地走出去了解一個異性,深入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

愛情的確靠緣分,但能不能遇得到很大程度上會依賴於你本身相不相信,願不願意為此而付出努力去尋找。

不要緊糾結於這些條條框框,與其期待一個完美的伴侶自動出現,拋開束縛先接觸了解,很多事情你只有經歷過才能知道究竟適不適合自己。

就像上文中的男孩,曾經他渴望漂亮的女孩做伴侶,但後來喜歡能夠給自己安全感的女孩,因為和漂亮的相處他並沒有從中獲得他想要的幸福。

訓練你的情感欲望,使其流向正確的方向,不要將它限制在有限之中。

幸福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人生不長,但願每個人都能遇到一個互相懂得,彼此相愛,能在這世俗的風風雨雨中相守一生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Harrison, M. A., & Shortall, J. C. (2011). Women and men in love: who really feels it and says it first?

相關焦點

  • 性是愛情的「升華」,婚姻是愛情的「凝華」
    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婚姻的困難在於,如何在同一個異性身上把三者統一起來。社會學家李銀河在她的情人節感言中寫道:在愛情、婚姻和性的問題上,什麼是我心目中最合理、最符合人性的道德安排呢?這要分別三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既無愛情也無婚姻關係的性。它既不涉及愛情的排他性,也不涉及婚姻的忠誠諾言,因此可以完全的隨心所欲,與道德問題無涉。對它的唯一約束條件是雙方自願,如果有一方不自願則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構成強姦。第二種情況,發生了愛情。
  • 有感於蘇格拉底對愛情婚姻的解說
    有一天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問他,老師,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說,你到麥田走一次, 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圖覺得很容易, 充滿信心地出去。 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 ,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且回的原因 說,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 ,卻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 不得己,因為只可以摘一株 ,只好放棄。
  • 她抱5個月女兒跳樓,沒愛情的婚姻是錯誤,沒婚姻的愛情是缺憾
    後來,她患上了產後抑鬱症,稱自己是「單親媽媽」,雖然也接受治療,心中的心結卻怎麼也打不開了。曾懷著莫大的愛意和期待生下孩子的「女強人」,卻沒能熬過意料之外的絕望。婚姻是保護我們的,沒有愛情的婚姻是錯誤,而沒有婚姻的愛情是缺憾。
  • 欠債6億,老婆不離不棄,羅永浩的婚姻質量怎麼這麼高?
    人到中年,面對重大人生挫折,羅永浩沒有「垮塌」,除了自身的耐挫力比較強,還與妻子對他的支持密不可分,雖然丈夫欠了巨額債款,妻子沒有埋怨、指責他自不量力,而是用開玩笑的方式化解丈夫的壓力,「要不咱們也去美國吧,每周都說回來但是就不回來」。
  • 社會學家:中國女性對婚姻質量的要求導致離婚率上升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員、婚姻問題研究專家徐安琪就離婚問題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對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進行了評論。她強調,女性越來越多地意識到自身的重要性和尊嚴,離婚上升速度部分上與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有關。徐安琪說:「離婚率上升不是最近十年間出現的問題,自七十年代末以來一直在上升。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婚姻要愛情還是麵包?《婚姻心理學》:認清這3點,幸福感更強
    在關於婚姻更需要愛情還是「麵包」的問題上,一直都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魯迅先生說:「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就是說,愛情終究還是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之上才能長久。
  • 盧曼論愛情與婚姻(下):我們在婚姻中尋找什麼?
    與此相應的是一種在數十年後出現的生物學感傷主義,蒲魯東賦予了它不太清晰然而簡明扼要的表述。愛情和婚姻的統一被預設為質料和形式的統一。或者執著於「偉大愛情」的代價必然是一種獨特的猶豫難決,乃至偉大形式的喪失嗎?無論如何,由於單個家庭分化而出,可信性的諸構成基礎——它們讓種種可能的革新變得神聖化——發生了推移。一個早已有之的動機是有情人尋求婚姻(小說則以結婚為結局),該動機也只是現在才變得時興。愛情和婚姻不可兼得的舊論點如今得掩藏起來了,小說結局並非生命結局。
  • 幾部影片和婚姻、愛情有關的電影
    呵呵……呵呵……結婚3年,可依舊還是搞不清楚婚姻究竟是什麼鬼,兩個人在婚姻裡究竟要如何相處。因為結婚對象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人、結婚時的年齡、結婚的緣由、思想成熟度的各種原因,婚姻的狀況,幸福指數也各部相同。也會因為在婚姻裡遇到的人和事的變動,歲月的變遷,婚姻狀況會發生一些變化。
  • 關於婚姻與愛情的4個殘酷真相
    人都是有陰影面的,哪怕你不承認。認識到內心的陰影,才可以很寬容的看待人性當中的許多問題。理解和寬容不會讓自己狹隘、難受,而是越來越開闊。正如自己的前一段婚姻,當我們的婚姻亮起紅燈時,我才懂得反思自己,看到自己的一些陰影面,我才去理解對方所做的一些事,明白我們的兩性關係裡,那些可變和不可變的特質,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底線,需要和並不需要的東西,也才能更好地作出選擇。
  • 愛情和婚姻 比找到精神共鳴更重要的是它
    現在物質富裕了,對心靈精神層面的追求高了起來,以前合夥吃飯就過一輩子了。那麼愛情和婚姻,精神共鳴重要嗎?因為我特別喜歡我老公外形長相還有智商,所以雖然思想上並不共鳴,我也覺得沒有啥。我曾經遇到過跟我想法特別一致的男性,大家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但不可能更進一步。我後來分析了自己的需求,我本質上不太希望身邊的人太了解我,這樣會讓我覺得不安。
  • 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結婚了?聽聽社會學家李銀河是怎麼說的
    現在有些人堅持單身,或者是離婚後不再婚,他們覺得婚姻已經不是必需品了,還有些人恐婚。關於這個問題,中國社會學家李銀河的看法是:婚姻制度是出現了大問題,面臨嚴峻的挑戰,主要有5個方面的原因。李銀河是我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
  • 深度解讀《龍蝦》:關於婚姻的本質,是擁有「自由意志」的愛
    導語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愛爾蘭婚姻"科幻電影"-《龍蝦》。這部愛爾蘭愛情軟暴力電影《龍蝦》的上映,激起了萬千狂潮。故事發生在反烏託邦的不久的未來,因為未來的人口老齡化加劇,所以根據城鎮的規定,單身的人必須要被逮捕並移送到酒店內。在那裡,他們必須要在45天之內找到一個匹配的伴侶。
  • 解讀深度解讀《龍蝦》:婚姻的本質是擁有「自由意志」愛
    介紹我給大家介紹一部愛爾蘭婚姻的科幻電影《龍蝦》。愛爾蘭愛情軟暴力電影《龍蝦》的上映引起了數千人的瘋狂。故事發生在不久的將來反烏託邦,因為未來人口老齡化將加劇,因此根據城鎮,單身人士必須被逮捕並轉移到酒店。
  • 汪涵:婚姻和愛情一點也不奧秘,所有的奧秘來自於我們的無知
    是因為說實話我們這十年,真正天天在一起的時光並不多,因為她也做這個職業,所以還真是聚少離多。於是乎我們會彼此更加的珍惜在一起美好的時光,於是乎我們把在一起的每一天過得更加美好。我們就會忘記很多東西。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如果說沒有了這個愛情的墳墓,那愛情不是要暴屍街頭了嗎?我們在一起之後其實也很多很多小小的爭執,因為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是兩個家族的事情。
  • 「1212」諧音「要愛要愛」 本周六河口婚姻登記處服務「不打烊」
    每到這些『吉日』我們都要加派人手應對登記高峰。」河口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馬景國告訴記者。因數字「1212」的諧音是「要愛要愛」,使得12月12日成了年輕人表達愛情、結成夫妻的好日子。今年的「雙十二」恰逢周六休息日,記者從河口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了解到,為滿足新人們在充滿愛意的日子裡結成連理的願望,河口區婚姻登記處本周六不休息,為廣大新人提供結婚登記服務。
  • 心理學:究竟什麼是愛情?我們要從人類進化史中尋找答案
    那麼,對於孩子的付出到底是父親高還是母親高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創造結晶之時就已經決定,對於男人來說只是付出了一些體力,但是對於女人來說卻付出了莫大的辛苦,人們只會對付出多的東西,更珍惜更謹慎,最後得出的答案,無疑就是母愛要比父愛高出一籌。不信你看從幼兒園到小學,接孩子放學的媽媽永遠比爸爸多,在孩子成長教育當中,母親不離不棄的照顧和悉心教導,同樣比男人付出的經歷多的多。
  • 性愛賦予愛情真諦,婚姻讓人生完美
    原標題:性愛與婚姻婚姻囊括了性與愛的所有成分,而其存在的意義也遠遠高出性與愛。這也是近年來山西大地為何頻現盜女屍、買賣女屍配陰婚現象的原因所在。而對女性個體而言,雖極度渴望性,但她們往往需要在有情有愛的基礎上去釋放這種生理欲望。換言之,她們渴望的是性與愛,不僅僅是性。性饑渴的男人,可以隨意跟一個女人交配,但性饑渴的女人則不一定,前提是她要對這個男子產生興趣,否則寧可長期忍受這種生理的壓抑和煎熬,都不會與一個自己壓根就不喜歡的男子交配,除非從男子那裡可以得到另外一些補償或者有價值的東西。
  • 「鴕鳥」們的愛情婚姻
    一味忍讓、甚至忍辱負重、自欺欺人的鴕鳥行為是不可取的,理解、支持、愛護、寬容的鴕鳥,才是婚姻幸福的使者。  我寧願不知道這些事——Danny,女,25歲 設計師   Danny和心愛的男生結婚了,在婚禮上,她暗暗發誓一定要將幸福牢牢地抓在手中。
  • 什麼才是愛情最合理的方式,要不要做感情裡薛丁格的貓
    現在逢年過年,他寧願在外地加班,都不願意回家。結婚標準越來越高,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曾經網上有個很火的討論話題,叫「愛情等於幾平米」,討論區霎時間成了大部分年輕人的宣洩口,足以見得,婚姻成為很多適婚青年的困擾。當物質和感情衝突時,是以物質為主還是秉承愛情至上,還真沒有標準答案。
  • 李銀河:我覺得完美的愛情還是應該結婚的
    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第二種還是愛情沒有結果的情況,就是單戀,你愛他,他沒愛上你,這種情況也大量發生。好多人一見鍾情,你愛上他了,然而他始終沒有能愛上你,你的愛情沒有得到回應。第三種情況,精神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