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1)

2020-11-23 自考365

  1、學習過程:指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

  2、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3、學習準備:是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4、關鍵期:個體早期生命中有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這個時期稱為關鍵期。

  5、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間的過渡狀態。

  6、人格:又稱個性,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並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徵。

  7、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的意識。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

  8、認知過程:是指學生藉以獲得信息、做出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存在著個體之間的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個別差異。

  9、認知方式:又稱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

  10、掌握學習: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提供最佳的教學和給予足夠的學習時間而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學評價項目)。

  11、性格:是指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12、廣義的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13、知識:是客觀事物的特徵和聯繫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它是來自反映的對象本身的認知經驗。

  14、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符合法則要求的活動方式,它是來自於活動主體所做出的行動及其反饋的動作經驗。

  15、行為規範:是用以調節人際交往,實現社會控制,維持社會秩序的思想工具,它來自於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交往經驗。

  16、強化:是指在刺激-反應聯結中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強化:通過施加滿足刺激來提高反應發生的概率。

  18、負強化:通過撤消某一厭惡刺激來提高反應發生的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種無強化的過程,其作用在於降低某種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以達到消除某種行為的目的。

  20、懲罰:當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以後,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的過程。

  21、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態度和方法。

  22、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

  23、接受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

  24、先行組織者: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於學習任務,並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其目的是為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著點,增加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以促進學習的遷移。

  25、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它一般有三種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強化功能。

  26、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27、學習需要: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它包括學習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的信念等。學習需要也稱為學習驅力。

  28、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地闡述並解決問題的需要。

  29、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0、附屬的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的讚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

  31、學習期待: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學習期待就是學習目標在個體頭腦中的反映。

  32、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並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33、成就動機:是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願望或趨勢。

  34、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35、替代性強化:通過一定的榜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或學習行為傾向。

  36、自我強化:學習者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

  37、問題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

  38、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39、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40、負遷移:指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幹擾、阻礙。

  41、水平遷移:也稱橫向遷移,是指處於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42、垂直遷移:又稱縱向遷移,指處於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43、一般遷移:也稱普通遷移、非特殊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44、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或經過某種要素的重新組合,以遷移到新情境中去。

  45、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徵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

  46、順應性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於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47、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係或建立新的聯繫,從而應用於新情境。

  48、心向與定勢:指先於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

  49、知識: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其實質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特徵與聯繫的反映,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徵。

  50、感性知識:是對活動的外表特徵和外部聯繫的反映,可分為感知和表象兩種水平。

  相關連結:

  2010年自考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2)

  2010年自考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3)

相關焦點

  •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學研究方法真題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學研究方法試題課程代碼:06059一、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空1分,共8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17.在心理學研究中,計算機的用途主要有( )A.資料文獻的聯網查閱B.研究數據的處理C.心理學實驗的操作與控制D.心理過程的模擬和模型化E.科研成果的精確表達與評價18.元分析是對許多實際研究的綜合性結果的統計分析,它的特點主要有( )A.元分析是一種全面的評價
  •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學導論真題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學導論試題   課程代碼:06049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二、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浙江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心理學真題
    浙江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心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088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浙江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學導論真題
    浙江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學導論試題課程代碼:06049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1.意志對行為的調節作用表現在對人的行為的發動和_________兩個方面。 2.人對客觀事物形狀變化而反映客體本身形狀不變的知覺特徵被稱之為_________。 3.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觀察法和_________。 4.明適應是視覺感受性逐漸_________的過程。
  • 《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匯總(一)
    近期很多考生對於名詞解釋這一題型過於關注。想提醒廣大考生,從學習理論知識的角度而言,名詞解釋(概念)的掌握是有助於大家對於知識點的進一步內化。從考試策略的角度來說,名詞解釋每科4道題,每題4分,卷面各佔16分。雖然分值也不小,但備考難度極大,不好把握。建議量力而行,不要把大量的時間放到此題型而忽視了案例分析及其他。
  • 2019年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態學名詞解釋」和「種群名詞解釋」
    2019年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態學名詞解釋」和「種群名詞解釋」下文是關於2019年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態學名詞解釋」和「種群名詞解釋」,希望能幫到正在備考的你。生態學名詞解釋生態學: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環境間相互關係的科學。
  • 50個教育心理學常考名詞解釋匯總!
    教育心理學是教資考試中重要的考察部分,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你都記熟了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匯總,快來查缺補漏,看看你都記住了沒! 1.
  • 心理學研究方法名詞解釋
    1、主效應:實驗所獲得的由一個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變量單獨效應稱為該因素的主效應。2、交互作用:在多因素實驗中各因素間不同水平的結合所產生的複雜的變化稱為因素間的交互作用。9、定性研究:以人文主義方法論為基礎,目的在於描述和解釋,採用歸納推理法收集文本信息,並從整體上進行理解的研究。10、觀察法:又稱外觀法、自然觀察法或客觀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被試的言語、表情和行為等外部表現來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
  • 湖北2010年自考社會心理學課程考試大綱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重點知識  1、識記:  社會心理概念(比個體更高的社會層面上揭示人的本質,是人類文明中的一種精神性存在)  社會心理學誕生的標誌(1908年心理學家麥獨孤和社會學家羅斯分別發表的《社會心理學》一書為標誌)  社會心理學的兩種研究傳統(心理學的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
  • 自考「生理心理學」名詞解釋
    1、「全或無」規則:是指每個神經元都有一個刺激閾值,對閾值以下的刺激不發生反應;對閾值以上的刺激,不論其強弱均給出同樣高度(幅值)的神經脈衝發放。美國精神疾病分類和診斷手冊1980年將這類兒童行為問題歸類為注意缺陷障礙,認為注意缺陷是這類兒童共同的突出問題。  11、聯想式學習: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腦內兩個以上的中樞興奮之間,形成的聯結而實現的學習過程。  12、失語症:是一類由於腦局部損傷而出現的語言理解和產出障礙。這類病人意識清晰、智能正常,與語言有關的外周感覺和運動系統結構與功能無恙。
  • 2018年自考心理學精選試題(1)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教育在線
    2018年自考心理學精選試題(1)一、名詞解釋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實驗者通過自己的感官或錄音錄像等輔助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被試的表情、動作、言語、行為等,來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方法。
  • 高考百科 高考名詞解釋:「大小年」現象
    高考百科 高考名詞解釋:「大小年」現象 2015-03-12 16:15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2011年1月成人自考小學教育心理學真題及答案
    點擊查看:全國自考00407小學教育心理學歷年真題及答案匯總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訓練學真題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訓練學試題 課程代碼:00497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心理學:1分鐘教你學會過目不忘的方法
    1885年德國柏林大學的艾賓浩斯提出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分為長期記憶和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的特點是臨時輸入大腦大量內容,但是遺忘速度快。長期記憶是大腦有意識選擇的結果,難以遺忘。
  • 高考百科 高考名詞解釋:各學科門類專業細分
    高考百科 高考名詞解釋:各學科門類專業細分 2015-03-12 15:31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名詞解釋(1)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發展和研究對象  名詞解釋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即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它是研究社會生產關係體系及其發展規律性的科學。
  • 西方經濟學名詞解釋(一)
    西方經濟學名詞解釋,內容充實,建議轉發收藏↓↓↓ 什麼叫絕對優勢?什麼叫逆向選擇?什麼叫選擇成本需求的弧彈性?西方經濟學名詞解釋,內容充實,建議轉發收藏↓↓↓ 什麼叫絕對優勢?什麼叫逆向選擇?什麼叫選擇成本需求的弧彈性?西方經濟學名詞解釋,內容充實,建議轉發收藏↓↓↓ 什麼叫絕對優勢?什麼叫逆向選擇?什麼叫選擇成本需求的弧彈性?
  • 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力
    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力 2012-10-16 14:42 作者:薛巍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41期
  • 2007年1月浙江省自學考試實驗心理學真題
    3.在心理學實驗中,要求保持恆定的變量是________。4. ________是認知心理學進行思維的計算機模擬收集經驗數據的方法。5.人們對高頻詞的識別快於對低頻詞的識別,這一現象叫做________ 。6.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Morris等人用________ 代表社會事件研究了他們的歸因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