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權威期刊發七文專輯報導中國「碳專項」重要原創成果
中國搜索訊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18日罕見地以專輯形式系列發表了七篇研究論文,全面系統地報導了中國科學家在「碳專項」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取得的原創性重要成果--認識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特徵及其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量化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的強度和空間分布。
-
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在培養皿中培養的EMP幹細胞也會產生內皮細胞。對在母體子宮中自然生長的小鼠而言,EMP幹細胞也會產生內皮細胞,並且它們繼續存在於血管內壁直到成年時。3.Science:重磅!這項新研究取得的成功表明著在人類中做同樣的事情也是可能的,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圓滿完成。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取得了一項裡程碑突破:利用植入到非常類似於小鼠卵巢的人工小鼠卵巢中的人類幹細胞製造出人類卵子的前體細胞。這些研究人員報導,他們的工作始於利用經過驗證的技術將人血細胞轉化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
-
心理諮詢師流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催眠師流靜於2021年1月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SCI期刊,影響因子4.7)上發表心理學方面學術論文《Ten days of complete fasting affected subjective sensations
-
【新華網】國際權威期刊發七文專輯報導中國「碳專項」重要原創成果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4月18日罕見地以專輯形式系列發表了七篇研究論文,全面系統地報導了中國科學家在「碳專項」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取得的原創性重要成果--認識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特徵及其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量化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的強度和空間分布。
-
為啥國際組織又對我國幹細胞治療「指手畫腳」?《自然》雜誌更是盯...
中鍾看藥 第036期5月2日,著名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醫院將開始銷售實驗性細胞療法」的文章。報導提到,根據衛健委《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辦法(試行)》草案,患者可以在未經監管部門批准的情況下購買一些幹細胞療法。說起來,自2009年起,《自然》雜誌持續關注我國幹細胞治療,2012年的一篇報導直接導致我國叫停幹細胞療法。
-
新華社報導!中國學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審稿人稱其為"裡程碑"!
量子力學中的思想實驗&34;已在學術界廣為人知,近年來國際科學界又提出一個前沿概念叫&34;。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南開大學陳景靈教授合作,首次實現光子的偏振與其本體分離,進而實現兩個光子偏振的無接觸交換,揭示了&34;的獨特量子特性,加深了人們對&34;這一物理學基本問題的認識。該成果於6月15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骨髓造血幹細胞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簡稱骨髓移植(BMT),它是在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中,最早用於臨床,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移植技術。20世紀70年代以後,HLA抗原的發現是骨髓移植第二個劃時代的裡程碑。
-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刊發青海師範大學史培軍教授文章
青海師範大學史培軍教授國際合作研究團隊撰寫的「城市: 構建網絡 共享規劃 加強巨災應急能力」文章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 8月27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Nature)」在其第584期(Vol 584
-
重醫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重慶日報消息,11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中國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分析》的論文。研究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
我國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歸巢全過程
造血幹細胞移植已被廣泛應用於重大疾病的治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能成功歸巢到造血組織,分化產生全部血細胞類型維持生命。歷時六年攻關研究,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高清晰解析了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動態過程,對幹細胞研究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今天(20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造血幹細胞是人體血液系統中維持生命的始祖細胞,但其造血功能需要成功歸巢到特定的造血微環境中才能發揮,由於這一生命過程時空跨度非常大,具體發生機制一直不為人所知。歸巢在體內生理情況下究竟如何發生?
-
「城市:構建網絡 共享規劃 加強巨災應急能力」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青海日報8月27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Nature)在其第584期(Vol 584)以4頁的篇幅(517-520頁)發表了由青海師範大學史培軍教授國際合作研究團隊撰寫的題為「城市:構建網絡 共享規劃 加強巨災應急能力」的文章。
-
...報導膠原生物材料聯合幹細胞引導心肌再生取得的臨床研究原創成果
中國日報9月11日電(記者 張之豪)心肌梗死是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心臟疾病,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心肌梗死至少250萬人,每年死於心肌梗死及其併發症的人數已超過100多萬。由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與王東進教授團隊合作的國際首個可注射膠原支架材料結合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臨床研究自2016年3月起開始招募陳舊性心梗患者。
-
老年仍可使肌肉再生的幹細胞被發現?
西媒稱,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自然·細胞生物學》期刊上發表研究稱,他們發現了一種可以維持肌肉乾細胞再生能力直至老年的生理機制。據埃菲社馬德裡10月26日報導,這項由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國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加泰隆尼亞高等研究院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參與的研究,匯集了與歐洲和美國實驗室合作七年多以來的研究成果。
-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報導!關於全球變暖,青島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又有新發現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日訊 近日,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院士領銜,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黃剛教授團隊、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多位專家學者參與的研究團隊,在全球變暖對印度洋偶極子事件的影響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發現正位相印度洋偶極子強事件在全球變暖下表現為發生頻率增加。
-
我國科學家領跑國際幹細胞治療藥物研究
2004年12月,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趙春華領銜的課題組申報的全國第一個幹細胞創新藥物——「骨髓原始間充質幹細胞」正式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臨床批件進入臨床試驗,成為我國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研究的幹細胞治療藥物。
-
國際期刊《自然》雜誌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4月7日,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 Nature)雜誌在官網刊發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的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文中寫道:今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這一名字很快便被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大小組織採用。
-
幹細胞治療的「地下生意」:宣傳長壽夢,叫價百萬有人埋單
他們想將幹細胞注射儘快推向臨床應用,藉此圖利。澎湃新聞調查發現, 「幹細胞亂象」並未徹底消除,沒有合法身份的「地下生意」依舊如火如荼。經曾接受過「幹細胞治療」的李團(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她是在海南的「生命匯」接受治療的。經核實,李團推薦的這家「生命匯」全稱為海南博鰲生命匯醫療中心有限公司(下稱「博鰲生命匯」)。
-
打造中國權威科技期刊
打造中國權威科技期刊破除SCI論文崇拜,構建科學的科技評價體系,鼓勵我國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用中文發表在中國主辦的科技期刊上,提高中國科技期刊在世界科技領域的影響力,進而提高中國科技創新力,提高中文在世界的影響力,是未來中國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任務。過去長期重視SCI論文,重視影響因子的高低。
-
海大學報英文版、學報自然版入選2013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海大學報英文版、學報自然版入選 華禹教育網訊 2013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TOP學術期刊遴選結果日前公布,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英文版和學報自然科學版(中文)均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其中,學報英文版是繼上一年度後第二次上榜。
-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應對新冠疫情幾乎每一步都失敗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應對新冠疫情幾乎每一步都失敗 新華社 圖新華社華盛頓10月9日電世界醫療領域頂級學術期刊、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8日刊文說,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危機,也給領導力帶來巨大考驗,但美國領導人沒有經受住考驗,使這場危機變成了悲劇。這篇評論文章說,美國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幾乎每一步都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