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云出席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第一,人類離不開地球,但地球卻可以離開人類
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有能力向外看,登上了月球,建設了太空站,試著在太空生存,很多傑出的人開始對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偉大的探索。接下來因為數字革命,人類有能力向內探索,真正地了解自身,也真正了解地球。相比之下,人類對自身的探索顯得更難,也更加重要。今天,人類對自己的了解非常有限,最厲害的腦科學家也只了解人類大腦不到10%,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對自己的陌生、對地球的陌生。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生存的世界,不懂得這個地球,不珍惜和保護這個地球,所以製造了很多的麻煩和災難。我想,人類現在最重要的是先解決好自己的問題,解決好地球的問題,不然,無論我們移居到哪個地方,無論我們去哪個星球,都會依然面臨這樣的麻煩和災難。
其實我們人類還離不開地球,但是地球離開我們可能會更好,最近看了幾個新聞,由於遊客數量的減少日本奈良鹿少吃很多零食,腸胃恢復了健康。如果地球是一家公司,大自然才是老闆,人類只是管理者而已,人類權利很大,但是大自然卻可以隨時讓我們下崗。
很多事情對於人得來說沒有錯,但是對於大自然來說就是很大的錯誤,如果人類一直給大自然帶來災難,大自然一定會回報人類災難。我們人類一定要學會和大自然共存,人類只有順應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第二,經濟增長可以放慢,但是人類必須成長
疫情讓我們明白世界的生態系統是由微生物決定的,不是由最高等級動物決定的。就好像決定非洲大草原的是那裡的微生物,而不是獅子。我們人類千萬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我認為AI應該翻譯成為機器智能,翻譯成人工智慧,是人類把自己看得過多,很多事情對於人類來說很難,對於機器來說卻非常容易。動物有的是本能,機器有的是智能,而我們人類擁有的應該是智慧。
幾千年來人類的知識在快速增長,技術在發展,但人類的智慧並沒有成長,今天我們所擁有的資源和財富前所未有,我們擁有的知識和技術能力也是前所未有,當然我們面臨的麻煩也是前所未有。今天人類知識的積累、信息處理能力、抗風險能力,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但是很遺憾我們缺乏了智慧,我們有的時候並沒有把這些資源、能力、知識用來加強溝通與合作。有的時候還製造了很多隔閡,甚至擴大分歧,人類從來不缺災難,但是災難之後的我們一定要成長,否則我相信未來毀掉人類文明的不是病毒而是人類自己。
人與人、國家與國家沒有一個是一樣的,肯定是不同的,而且會永遠不同下去,也因為我們的不同世界才豐富多彩。今天世界很多問題就是因為不尊重,太多彼此之間不同和分歧,看到了不同依然能夠放下分歧,學會尊重與欣賞各自的不同,這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
第三,如果過去數位技術是讓生活變好,今後數位技術是讓人類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
疫情沒有改變技術變革趨勢,但是疫情加速了數位技術的變革。因為災難在逼迫我們創新,我們一位專家用肉眼看新冠肺炎片子需要10-20分鐘,後來技術人員開發出新冠CT隱形智能算法,機器看病例片子只需要20秒,疫情期間農民用衛星遙感,衛星通過搖杆圖象識別,稻田作物生長情況,結合氣候行業等情況,預估產量價值,再決定貸款多少錢給農民,疫情期間用網際網路技術讓自己活下去,讓別人活下去的創新無處不在。我們上學、開會、買東西、看病,維持生活運轉都必須依靠數位技術,為活下去而做的創新才是真正最強大和不可阻擋的動力。數位技術的大趨勢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未來本來需要三五十年完成的數位化,可能會提速到十年、二十年內就完成,這是劇變以後的劇變,這是我們需要做好準備,也是今天人工智慧大會和去年人工智慧面臨完全不同的局面。
相隔一年世界已經發生劇變,今天我們已經沒有時間擔憂,與其擔憂不如擔當,因為病毒不分國家,技術也不應該有邊界,不分你我,今天的災難是巨大的,今天災難也許才剛剛開始,我們沒有其他選擇。所以大家早一點開始合作、團結、抱團,我們就會早一天勝利,謝謝大家。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7月9日開幕。今年大會打造全新的線上會展平臺,實現3×24小時全天候內容輸出。峰會採用線上為主、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主題為「智聯世界共同家園」。
在過去的兩年中,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聚集了近千位國內外人工智慧企業領袖、頂尖科學家。有500餘家重量級企業、300餘項頂尖產品參展亮相。
上海將以舉辦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契機,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堅守的責任擔當,與世界共享人工智慧發展機遇,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和技術創新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