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論文作者的文章比較牛嗎?

2020-11-18 英論閣

單一論文作者的文章比較牛嗎?

發表論文時對論文作者署名必不可少。有的課題還可能會出現不止一名作者的情況,即聯名發表。因此如何在聯名發表的論文中評估每位作者的貢獻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一般文理商法等人文學和社會科學的出版刊物中,以單一作者的名義發表的論文相當常見,但有一些課題可能需要多位論文作者一起協同研究,這時就有必要以共同作者或多重作者的名義發表論文。在理工和醫學等學科的出版刊物中,聯名發表則相當普遍。這與學科研究的方式有絕對關係。論文是否為聯名發表、有多少作者,能作為衡量論文價值的指標之一嗎?。

根據Robert Woods的研究,在90年代末期,有72%的旅遊管理學界學者認為,單一作者的論文所能獲得的點數應該要大於有共同作者的論文,而有共同作者論文的點數則應該大於多重作者論文的點數。Woods將八種旅遊管理學期刊的6,691篇論文做了量化分析,發現了這一趨勢:1989年起,一篇論文平均擁有1.5位作者,但到了2008年,一篇論文的平均作者數量已經達到2.3位。這意味著旅遊管理學界對於單一作者論文的看法,與學界實際操作有一定落差。而當這個差距正在加大時,單一作者論文具有的價值也會動搖。

在此,核心問題是如何評價多重論文作者名義發表的論文。一些研究是必然會牽涉到非常多學者參與和貢獻的。最極端的例子,是頂級期刊《自然》上頭的一篇由五千名作者聯名發表的物理學論文;另一個例子,是做果蠅的基因序列:該論文總共有1014名作者,其中900人左右是大學本科生。

那如何確定列名的論文作者都足以列名的貢獻呢?ICMJE建議:1)對於研究工作的設想、設計、取得、分析、資料闡釋有顯著貢獻者;2)起草論文,或對於重要知識面內容提出關鍵修改者;3)確定論文最終版本者;4)同意為論文內容的正確性和規範性背書者。若不符合這四個要素,但仍對於研究有一定貢獻者,ICMJE建議將這類人士列為貢獻者而非作者,如此才能將參與研究工作的研究者做出不同程度的貢獻進行區分。

但是,將所有參與者都列為作者是某些學科的傳統。關於發現Higgs boson的論文就列了兩千多位作者,而其中的一位作者受訪時表示,物理學界長期以來都接受這種列名方式,而且學界內的人都知道如何解讀每個人的具體貢獻。更重要的是,將全部作者列名的論文,在這種學科傳統中反而顯得更為正當,不只是因為這種傳統才能反映出大型計劃的研究工作所需要使用到的人力為何。物理學、基因學等的大型重要研究,靠得就是組織大量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後等研究力量,才能夠真正發現重要的結果。當這些年輕的一輩被列名了、有了參與大型計劃的記錄了,對於往後大型計劃尋找人才也有很重要的指標性意義。

簡單來說,列名論文作者的多少與一篇文章的引用數量並不存在直接關係,但當一篇論文列名五千人,且期刊接受刊登時,這代表的不只是期刊要為這五千人提供點數,而是這個龐大研究工作得到了指標性結果。這種論文自然會是高引論文。從這個面向來看,糾結於多少名作者比較能夠受到期刊青睞,更多是屬於投機取巧的技術性問題。但是,一篇論文的研究結果若不太顯著,一些期刊或許會出於學界傳統,而考慮這個結果是一次合眾努力所獲得的,或許會有發表的價值。

相關焦點

  • 作為科研人,為什麼一定要發表「單一作者」論文?
    發表「單一作者」論文,是考驗一位學者科學創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一位學者在其整個科研生涯之中從來沒有發表過單一作者論文,那麼其科學創造能力就理應受到懷疑。一則有南郭先生之嫌,二則有科研能力不全面、存在嚴重短板之嫌。
  • SCI文章作者太多有影響嗎
    SCI文章中有太多作者有關係嗎?當然是有關係的。無論是發表國內學術論文還是發表國際學術論文,作者的數量都不應該太多。太多的作者會使雜誌質疑文章的學術價值,每個作者的貢獻率也會降低。相應地,如果作者用來評職稱,加分也會減少。
  • 如何做論文的通訊作者?
    作者:王善勇教授大家都知道,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來講是最重要的。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通訊作者呢?01.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
  • 論文通訊作者好做嗎?通訊作者有哪些職責?
    通訊作者作者一篇論文的靈魂人物,論文出現任何問題,通訊作者要第一個來處理,所以比起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的職責更多,所以通訊作者可不是那麼好做的。通訊作者有哪些職責,如果做才能勝任呢?1、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有非常深入的了解,通常來講,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可能主要來自導師;部分通訊作者還要承擔論文的寫作工作;也有的需要在第一作者完成論文的初稿後,通訊作者要負責認真的修改,仔細地核對,並且還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
  • 論文涉嫌造假,導師作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根據學者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提供的線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 曹雪濤已修改論文圖片,聲明是無意識犯錯,通訊作者該不該擔責?
    他26歲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因碩士論文太優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學位。28歲時又被破格由講師直接擢升為教授,一躍成為當時國內最年輕的醫學教授。他也號稱我國醫學領域「最牛博士生導師」,在他的悉心指導下,有12位博士獲得了「全國優秀博士」的榮譽,而曹雪濤教授也連續11年入選「全國優博指導老師」。曹雪濤教授麾下的科研團隊更是屢傳佳績,甚至短短「三個月連發2篇Cell和1篇Nature」。
  • 「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調查
    這篇被指「抄襲」的論文題為《山東省FEEEP協調度研究》:「作者:袁×;指導教師:楊××教授;答辯日期:2007年11月;網絡出版投稿時間:2008年3月19日」。而被抄襲的對象是南京財經大學2006年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江蘇省FEEEP協調度研究》,作者:曾××;指導教師:胡××教授;答辯日期:2006年12月27日;網絡出版投稿時間: 2007年7月16日。」
  • 迷惑:江蘇大學 Nature 子刊文章涉嫌抄襲本科畢業論文,涉事作者...
    圖片來源:Scientific Reports被撤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均為 Meifeng Dai 教授,來自江蘇大學理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系。在論文的作者貢獻部分,Dai 教授與另一位來自南京大學數學系的 Weiyi Su 共同設計了該研究。
  • SCI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排在第二位,作用大嗎?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慶直登科研,SCI狂人團隊已經獲取原文作者授權,更多資料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慶直登科研最近有粉絲問道:論文署名共同第一作者,但是排在第二位,作用大嗎?關於這個問題需要做到具體單位具體分析,不同單位的制度與政策是不一樣的。
  •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眾所周知,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的重要性。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
  • 關於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的那點事,你想知道的全都在這裡
    小編劃重點:通訊作者不是隨便掛的,一旦出現通訊作者,這篇文章的科研版權就要非常注意了~共同一作排序重要嗎,會影響評職稱嗎?共同作者排在第一位的是最好,所有東西都可以申請。一般期刊只能允許兩位通訊作者,在文章中標註,列出他們的郵箱,偶爾也會看見有些期刊會有三個通訊,不過也有些期刊不準共同通訊,只能一個人。所以在投稿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稿約。小編劃重點:根據權力大小排就對了!導師可以既是第一作者,又是通訊作者嗎?
  • 《冰川凍土》爭議論文作者否認吹捧導師:文章有深層含義
    近日,一篇2013年在《冰川凍土》發表的論文引發爭議和關注,文中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被指「吹捧導師」。據國內媒體報導,論文作者徐中民本人回應,文章有深層含義,後有研究支撐。資料顯示,徐中民論文中談及的導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冰川凍土》期刊官網顯示,程國棟為該期刊主編。目前,程國棟已經申請辭職。
  • 你看到深層含義了嗎?冰川凍土7年前發表論文,作者否認吹捧導師
    寫過論文的你,大概能知道,寫一篇正兒八經的文章是多麼不容易。 近日,《冰川凍土》7年前發表的論文引發爭議,一時間,義憤填膺。 有人說,如此「馬屁論文」上核心期刊,不知道是惡搞還是媚俗呢。 從翟天臨開始,「論文」的話題度一直就沒有降落過。
  • 科學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有的通訊作者還會負責論文的寫作,也有的是學生負責完成論文的初稿,導師認真修改。總之,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非常了解,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
  • SCI二區論文好發嗎
    發表SCI論文是晉升評優或者科研交流的主要途徑,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對SCI論文發表的認可度都是非常高的,近些年國內作者發表SCI的也越來越多,SCI二區論文好發嗎?SCI將檢索的期刊分為四個區,發表難度是各有不同的。
  • 世界頂級物理學期刊的論文作者,卻是一隻貓!
    Hetherington)在1975年寫了一篇論文《Two-, Three-, and Four-AtomExchange Effects in bcc 3He》講的是在不同溫度下原子行為的廣泛探索赫瑟靈頓教授寫完論文後在把它送往世界頂級的科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之前作者請他的同事幫忙再看一看論文
  • SCI期刊論文可以有幾個通訊作者
    SCI期刊論文中,比較重要的兩個作者位置,分別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通訊作者是論文的聯絡人或組織人,可能同時有多個人擔任。那麼,SCI期刊論文可以有幾個通訊作者?SCI論文內容要求比較高,少不了做實驗,而做實驗,可能需要多個單位支持才能完成,相當於SCI期刊論文有多個通訊作者。是否所有人都能署名該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以SCI期刊認可人數為準,可能是一個,可能是兩個,也可能是更多。一般來說,SCI期刊論文通訊作者不要超過三個。
  • 科學網—科技論文作者如何選擇發表論文的國際英文期刊
    總而言之,這幾種渠道綜合起來使用,中國作者便能對本學科內出版的各種國際英文期刊有個大概的了解,但最終選哪本刊物投稿,還需做更進一步的考證。 首先是對自己所要發表的科研成果的評估。在同一學科內眾多的期刊中,其學術檔次、出版質量與知名度是有很大差異的。越是頂尖的期刊,對論文的學術和文字質量要求越高。所以作者對自已論文的定位很關鍵。
  • 將已發表論文翻譯成英文後投稿被識破,該作者直接被撤23篇文章
    ,因為這些論文是作者從其他文章抄襲過來的,只是將其翻譯成了英文,還引用自己其他的論文。據出版商稱,這些文章的29位作者中有12位來自美國哥倫比亞的同一所機構,該機構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大部分論文的第一作者是Jesus Silva,他現在因為這23篇撤稿而登上了知名撤稿網站Retraction Watch的撤稿排行榜。還有一些文章的第一作者顯示為Amelec Viloria。
  • 一篇論文裡面的作者,應該怎麼排名?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貢獻最大的研究人員。此作者不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圖表(即實驗或者仿真的主要完成人),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寫人(即對本文的成文有著重大貢獻),此外還是具體思想的提出者和實現者。所以,論文作者總數少的話,比如2,3人,這時一作可能常常是幹文章80%的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