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早上6:00,隊員們早起翻標本,定時更換標本紙是保證標本的質量的大前提,隨後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梵淨山山門,沿著盤山路,邊走邊採,海拔逐漸升高,植被分布越來越明顯,採集量也越來越大。連綿的陰雨伴隨我們一路,不知不覺我們已走過十公裡盤山路。
原定下午1:00下山吃午飯, 一路風雨交加,一路採集不止,直到下午3:00,我們才返回駐地,吃午飯。
今天我們共採集藥用植物200餘種、標本400餘份。特色藥材有大葉鉤藤、美麗獨蒜蘭、雪膽、中華栝樓、梵淨山鳳仙花等。
梵淨山鳳仙花
7月19日早上5:30,科考隊員摸黑早起翻標本。9:00隊員們向梵淨山核心地帶行進,毒蛇和山螞蟥是防範的重點。7000步石階負重登頂,一路風雨交加,海拔逐漸升高,隊員們克服了狂風驟雨、缺氧、寒冷和體力不支等困難,最終按照預期時間於三小時之內到達海拔2318米的梵淨山山頂。
雨霧繚繞,冷風嗖嗖,到達山頂時隊員的衣服已完全溼透。在簡單吃過自帶饅頭榨菜後,老師和隊員一起行至梵淨山承恩寺法堂宿營。
晚上在佛堂吃齋飯,寺院多有講究。吃齋飯時隊員們做到整齊統一,不出聲響,有禮有節的優良作風。
20日早上6:00,雨勢漸小,為了高效完成採集任務,隊員兵分兩路。一路沿著梵淨山周邊採集,另一路負責帶行囊下山回駐地翻標本。昨日的暴風雨,造成河水暴漲,道路塌方,前行道路十分艱難。踏過七千步臺階、走過十公裡盤山路,隊員們分擔著全部行囊,人均負重30公斤徒步下山。
下午4:00,安全返程,隊員們毫不停歇,立即開始標本壓制。
由於前幾天梵淨山地區多暴雨,天氣陰雨連綿。隊員們多冒雨採集,壓制標本的報紙也比較潮溼,導致前幾天的標本質量不是很高。22日正好趕上天氣晴朗,老師留一批隊員在駐地翻標本,晾曬報紙。另一部分隊員隨老師去梵淨山周邊採集標本。
此行,科考隊採集植物共132種,標本500餘份。其中特色植物有梵淨薊、華東唐松草、雞血藤、密腺小連翹、龍頭草、白簕、廬山石韋、鉤藤、白木通、華中五味子、石巖楓、亮硯花椒、雲南紅景天、闊葉十大功勞等。
闊葉十大功勞
7月22日早上5:00隊員們準時集合,在緊張有序的翻完標本之後,科考隊6:30從駐地出發,進入科考目的地梵淨山。
重上梵淨山,是繼續18號因暴雨未涉足的地帶,採集更多的標本。
早上10:00到達梵淨山山頂之後,大家兵分兩路,一組隊員隨劉老師前往梵淨山紅雲金頂,另外一組隊員隨賈老師,魯老師前往老金頂。一路上坡陡谷深,雲霧繚繞,到達山頂之後,隊員和老師發現了很多珍貴的物種。隊員花費兩個小時將高山百合連根挖起之後,將其藥用部位,根部做浸制標本。此外,隊員還挖到了很多千裡光以及其他藥材用於研究。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區西面,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溪流縱橫;古老地質形成的特殊地質結構,塑造了它千姿百態、崢嶸奇偉的山嶽地貌景觀。梵淨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梵淨山植物類型多樣,藥用植物資源豐富。
此行,我們共收穫藥用植物48種,製作標本100餘份。代表植物有龍頭草、蜜腺小連翹、乳漿大戟、繡球藤、大理百合、雞眼梅花草、早哇唐松草等。
暑假期間我們將會跟蹤報導,
敬請關注!
圖文:科考隊宣傳組
整理:程潔
編輯:王興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