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人完全違背了孔子的教導,才會變得如此麻木不仁,如遇到有人落水了,生命受到危險,極少有人會出手相救,再加一位婦女受到一群流氓欺侮,能有多少人上前相救,為了金錢不澤手段賣假保健品,或打出高息來騙錢的大騙子,到處都有,就連最簡單的乘車愛心座位,被年輕人佔領,旁邊站著應該讓座的人,也很少有人熱情讓座的,當然還有很多,使中國人的素質在世界也排在最後幾位,我勸大家還是好好學自己國家優秀的佶統美德吧,忘了袒宗,就是背叛!
原始的儒家其實很人性化的,孔子也是正常的有血性的一個男人。到朱熹之流的發揚光大後,儒教僅剩下克己復禮的教條,壓抑人性的虛偽。這正是歷代統治階級多需要的。孔子五十知天命,此天命是要殺少正卯?非也!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501年他50歲,此年他停修《春秋》,改作易書《十翼》,而二年後499年,他會殺少正卯?此就是所謂五十知天命?更何況算命先生給他算了一《旅》卦',卦中大義是說孔子,即便從外表上去看,孔子也是一個溫柔心慈的人,而這種人對那些固執堅強的人是沒有大的作用的,充其量只有小亨,小的成果!
孔子殺少正卯,無人說其兇殘。這真體現了孔子的能力,孔子能文能武,絕對不是我們理解的迂腐的書生。少正卯就是古代郭沫若,當然口才比郭沫若強多了,傳銷頭子,除了孔子,沒人敢殺。沒有多少了解,但是,從邏輯上推理,孔子即使真的想殺,應該也不會得逞。第一,從史料上看,春秋時百家爭鳴,若只因學術不同派,孔子掌權後就能殺之,那麼,未入仕途之前,孔子早就被殺八回了。第二,說孔子位高而用權,怕也忽略了當時國情。孔子雖深受魯公器重而步步高升,但是,就連魯公都沒有實權的魯國,更不會容許魯公的紅人孔子,可以專權。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當時的魯國(及至春秋諸國),支持孔子學說的,只是極少數,而反對孔子的,則是統一戰線,因此,孔子根本無法在魯國施行其理政學說。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一代大儒,孔子,若連持不同學說的人都不能容忍而殺之,就不可能忍辱負重,致力學問,而被尊為聖人!
儒家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支流,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能流傳二千多年,證實它的生命力。當然,在今天我們這個時期,它的學說有些跟不上時代,但我們的文明正是在象孔子這樣的學者的智慧基礎上發展的。孔子害了華夏幾千年,讓中華禮儀相傳至今。許多傳統的禮儀仍然在使用,讓人們津津樂道。古代的北方民族匈奴,沒有那麼多的禮儀,真正禍害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那裡沒有孔子的儒學思想所統治,兒子、孫子甚至可以繼承先君的老婆,放在我們能接受嗎?儒學與他們無關,最後早早地灰飛煙滅,難道我們嚮往的是他們嗎?
關於孔子有沒有殺少正卯這事,甚至是有沒有少正卯其人,我現在是越來越疑惑了。隨著閱讀和探討的深入,我越來越相信歷史上沒有少正卯這個人,更沒有誅卯其事了。誅,言語斥責,不是殺人。現在人理解為殺人是被有計劃有目的地帶偏。「誅」字古代字分「言」字旁+朱,和「戈」字旁+朱,「言」字旁的誅,肯定是言語斥責的意思。「誅」是周禮八柄之一,有罪則廢,有過則誅。顯然罪比過嚴重,但只是廢,過錯就殺?!,肯定是斥責的意思。古代就有偽專家,霸持文化話語權,錯誤解讀,帶歪中國文化。
一種文化出現了兩個對立的方向,而且不可調和。孔孟之道常被魯迅鞭撻,還主要是容不下新的更前導的學說,守舊與創新的矛盾突出,虛偽,魯迅將之喻為「吃人」。孔子誅殺少正卯的每一條罪狀,恰恰說明了少正卯的學說優於孔聖人,少正卯也是一個天才、一個雄辯家、一個政治家。人只要活著,就不能成聖,因為人無完人,而聖人必須是完美的。只有人死了以後才能成為聖人,因為人都死了,是好是壞就看後人怎麼說怎麼寫了,人在現實中無法達到完美,但寫在書裡就能寫得很完美了。
結論:這事是假的! 是荀子為了名利給諸侯大王們殺無罪之人找的殺人理據,這套東西一直沿用至今,現今最出名的應該就是郭德綱那事了,真是可笑,從那時起討厭姜昆。 跑題了,荀子之前,真正孔子的弟子後輩,都沒有記錄過少正卯其人其事,那荀子是怎麼知道的,其二人相差二百多年。學過論語的就都是孔子門下嗎?那不過是為了出名蹭孔子的熱度而已。為了得到貴族的支持,就弄出了個五惡殺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德禮仁,怎麼會弄出五惡殺人,如有此事,其弟子還會信服於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