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行星軌道是橢圓形而不是圓形的?

2021-02-07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對於許多兒童來說,一個受歡迎的科學項目包括製作太陽系的立體模型,用彩繪的泡沫塑料球製作行星,用金屬絲製作軌道路徑。時至今日,當大多數成年人想到太陽系時,他們會想像出一組同心圓環,最大的圓環上有最遠的行星,而太陽恰好位於中心。

雖然這有助於項目的整潔,但它實際上並不正確。太陽系行星(以及太空中絕大多數行星)的軌道實際上是橢圓形,而不是圓形的。可是,由於軌道是基於重力,慣性和質量的重複模式,它們怎麼可能不是一個完美的圓呢?

四種可能的行星軌道

軌道背後的基礎科學是,兩個有質量的天體會相互產生引力,從而影響它們在太空中的運動。這是天體物理學的基本原理。我們通常看到的軌道有一個大的天體和一個小得多的天體,所以大的天體看起來相對靜止,而較小的天體繞軌道運行。要了解軌道,你還需要考慮兩個天體帶入系統的能量,以及對軌道形狀產生的影響。

以太陽為例,當天體接近太陽時,根據其能量和軌跡,它將遵循四種可能的軌道路徑之一:螺旋形,雙曲線型,橢圓形或圓形.

螺旋選項意味著天體將被太陽的引力以陡峭的角度吸入,這可能是因為它的質量或能量非常低。該天體將落入一個圍繞太陽的緊密螺旋中,甚至很難稱其為軌道,下降越來越低,直至它撞擊太陽表面。

雙曲線選項發生在具有很大速度或距離太陽表面很遠的天體上。天體靠近,其路徑將向太陽彎曲,但其速度和距離允許它繼續越過太陽,而不是被拉入重複的軌道。在形成類似於U的雙曲線軌道之後,它將飛向太空,並且永遠不會返回,與最後兩個軌道選項不同。

圓形選項是大多數孩子想像的太陽系,儘管一些靠近太陽的行星形成近乎完美的圓(地球僅偏離3度),但真正的圓形軌道很難實現。條件必須絕對完美,即進入系統的能量創造一個絕對沒有偏心的軌道,這是可能的,但非常罕見。

橢圓軌道選項是太陽系中所有行星都遵循的軌道,為什麼這種類型比完美的圓更常見,這是有道理的。當天體太小或太慢而無法逃離太陽的引力時,它會落入一個重複的橢圓軌道,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進入系統時的原始能量和軌跡。該軌道也會受到其他繞軌道運行的行星引力效應的影響,同樣使其不完美,偏心,並且高度依賴於其他因素。

物理學偏愛橢圓…

想像一下:一顆行星以高速掠過太陽; 此時,它只有自己在爆炸中首次形成時獲得的速度,。當它在太陽附近經過時,一個新的力,即太陽的重力,作用在行星上並開始把它拉向太陽的方向。但隨著它朝太陽下落,一個新的部分被添加; 這就是由重力加速度引起的速度。這部分速度,加上行星的初速度,使其避免落入太陽,並形成橢圓軌道。

簡而言之,由於太陽的引力,行星的路徑和速度繼續受到影響,最終行星將被拉回; 這個回程始於拋物線路徑的末端。這種拋物線形狀一旦完成,就形成一個橢圓軌道。

慣性和重力必須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結合, 才能使任何軌道出現,而且考慮到其餘可以影響繞軌道運行天體的速度和路徑因素(例如,其他質量/重力源),圓形軌道非常不可能。

但是,如果你決定成為一名天體物理學家,也許這能成為你的一個職業目標…找到儘可能多的完美圓形軌道!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sciabc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行星軌道都是橢圓形而不是正圓形?
    在太陽系中,行星運行的軌道並不是正圓形,而是橢圓形(對太空中絕大多數的行星而言)。可是話又說回來,既然軌道是由重力,慣性以及質量所決定的重複模式,那為什麼軌道就不能是一個正圓呢?通過對比,你可以看到大型天體看起來相對穩定,而較小的天體則在做著「繞軌道運動」。但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軌道」,你還需要考慮兩個天體所釋放的能量及其對軌道形狀的影響。就拿太陽來舉個例子。當一個天體接近太陽時,根據其自身的能量及軌跡的不同,就可能會出現四種形狀的軌道。這四種形狀分別為:螺旋形,雙曲線形,橢圓形,或者正圓形。
  • 為什麼行星繞日是橢圓軌道,而不是正圓軌道?
    【每日科技網】  從理論上講,行星繞太陽的公轉軌道是圓形的概率非常非常低,低到幾乎為0。即使銀河系中真的發現了一個軌道是圓形的行星,它的圓形軌道也不會一直保持下去。
  • 為什麼行星運動軌跡是橢圓,而不是圓形?在牛頓用微積分計算前,無人...
    ,要麼理所當然的當作圓形,要麼想不明白。 雖然哥白尼正確地推斷出地球繞著太陽轉,而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但他還是在他的行星運動模型中使用了圓。 當克卜勒終於擁有了布拉赫的一切後,他更準確地研究太陽系,他計算出行星運動軌道橢圓的合理性,但他仍然不知道為什麼行星是橢圓運動的。 之後我們的主角登場了,他就是牛頓,在艾薩克·牛頓用微積分來回答這個問題前,沒有人知道行星為什麼會在橢圓軌道上運行。
  •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人類是如何發現行星軌道不是圓形而是橢圓的?
    這幾天一直在寫我的專欄《物理的門道》裡面就涉及到了這部分內容,所以我就來回答一下大家都很好奇的問題,人類是如何發現行星軌道不是標準的圓形而是橢圓的呢?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就是,早期是「沒看清」蒙的,隨著觀測精度的提高,通過計算發現的。下面我就來略微詳細地說明一下這個過程。一、古人是怎麼觀天的呢?
  • 行星軌道為什麼是橢圓的?為什麼太陽只集中在一個焦點上?
    網友提問:為什麼行星軌道都是橢圓的?為什麼太陽只集中在一個焦點上,那麼另一個焦點又是什麼呢?答:這個問題總是困擾著我。簡短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從數學上超綱了,尤其是在第一年的物理學和微積分範圍外。事實上太陽在一個焦點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事兒,更常見的是,另一個焦點什麼也沒有。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什麼不是閉合的橢圓?
    在宇宙中任何具有質量或能量的物體都會吸引其他具有質量或能量的物體,這就解釋了從地球上墜落的物體到行星的軌道,再到宇宙中最大結構的形成。廣義相對論預測了引力輻射也就是極端天體的軌道衰減問題,那太陽系內行星的軌道呢?我們先從牛頓引力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說起,牛頓引力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下圖中有關引力的描述只是一個更為接近基本真理的近似值。
  • 為什麼地球繞太陽轉軌跡是橢圓的,而不是圓?
    曾經也有科學家們認為行星的運行軌道是標準的圓形,但是隨著克卜勒對行星軌道的深入研究,這一說法才漏出了破綻。 地球公轉速度與日地距離是有關係的,由於地球的運動軌跡是橢圓軌道,那地球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就不是一個固定的值,會隨著日地距離的變化而改變。
  • 為什麼行星軌道是橢圓形?
    前言我們知道,行星的運行軌道是橢圓。但在我們通常的理解下,圓形才應該是最穩定的。如果是橢圓軌道就必然會距離恆星時近時遠,近的時候萬有引力變大,難道不會吸過去嗎?遠的時候萬有引力減小,難道不會飛走嗎?其實要解釋這個問題僅靠語言描述並非易事,因為運動方向、慣性半徑、運動速度都在不斷變化,所以僅靠想肯定是想不明白的。
  • 彗星軌道和行星的一樣嗎?
    注意到行星的不同軌道(快速和圓形),柯伊伯帶天體(橢圓和大致共面)以及這顆星際小行星。圖片版權:Tony873004 of Wikimedia Commons當你研究行星在我們太陽系中的軌道時,正確的答案是幾百年前給出的:首先由克卜勒運動定律描述,然後由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導出。
  • 地球公轉軌道並不是毫秒不差,也不可能正圓形,你知道為什麼嗎?
    現在的1個回歸年確定時間為365.242199174日,即365天5小時48分46秒,這並不是地球每年轉動毫秒不差,而是根據121個回歸年的平均值計算出來的結果。在行星運行過程中,正圓軌道才是一種特殊的運行軌道。這種運行軌道條件要求極其苛刻。
  • 為什麼天體大多沿橢圓軌道運行?維持正圓軌道有多難
    為什麼天體大多沿橢圓軌道運行?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因為天體幾乎不可能沿正圓軌道運行,所以它只能沿橢圓軌道運行。天體運行的軌道其實是引力和天體沿直線運動的趨勢相互拉扯的結果,如果這兩者能達到平衡,就會得到正圓軌道。
  • 並非什麼東西的軌跡都是圓的,行星的運動軌跡就不是,為什麼?
    圓總給人一種合理的感覺,這表現在很多事物的發展都與圓有關,例如行星的運動軌跡。根據記載,最早對太陽系進行模型建立的人是亞里斯多德,他同時也是第一個將行星軌道畫成圓形的人。之後很多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都想知道行星的軌道為什麼是圓的,但又怎麼都想不明白,最後只能當作是理所當然了。之後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同樣也建立了一套太陽系模型,在這套模型中行星軌跡同樣是圓的。
  • 為什麼太陽系內的所有行星都是圓形的?
    如果你曾經看過我們的行星的圖片,或者把它們排著一行來觀察它們,那你就會注意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所有的行星都是圓的。自然地,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行星是圓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藏在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和以及引力是如何工作的這兩個問題之中。
  • 如果地球與別人共享軌道會怎樣?軌道變馬蹄形
    作者 | 辰辰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地球是在近乎圓形的軌道內圍繞太陽運行的唯一一顆行星。
  • 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都繞太陽公轉,為什麼名字各不相同?
    為什麼這些天體都繞著太陽公轉,名字卻各不相同呢?都繞太陽公轉,為什麼名字不同?行星是指自身不會發光,同時又圍繞著恆星公轉的天體。根據這個定義,好像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也都符合這個定義,而實際上這些天體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太陽系以內,對這些天體我們會有更加細緻的劃分。
  • 為什麼地球的運行軌道是橢圓的?
    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一,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的確是橢圓,這是因為地球的運動速度與它所處的位置不匹配。二,形成橢圓軌道的理論分析如果地球的實際運動速度大於理論計算作圓周運動的應有速度,那地球的軌跡就會脫離圓周運動,開口變大,原因當然是這個速度做圓周運動需要的向心力大於太陽的引力。
  • 地球繞太陽轉,其軌跡是橢圓的,是不是說明有個力在進行幹擾?
    那麼,為何地球繞太陽運轉的軌道不是正圓而是橢圓呢?地球公轉軌道地球是太陽的八大行星之一,從內側居位於第三位,比地球距離太陽數值小的行星是水星和金星。克卜勒定律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在克卜勒發現行星三大定律之前,科學家們所公認為的行星運行軌道還是標準的圓形。
  • 「高一維度」看天體軌道計算
    關於描述行星運動的Gransson 4維空間的最好的事情是,它給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一個乾淨的解釋。你可以取任何橢圓軌道,施加一個4維空間的旋轉,並獲得另一個有效的軌道!當然,我們可以在通常的3維路徑下圍繞太陽旋轉一個橢圓軌道並得到另一橢圓軌道。有趣的是,我們還可以做4維旋轉。
  • 冥王星和水星都很小,為啥水星沒被踢出行星行列?原因不在大小上
    很多年齡稍大一些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原本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然而2006年的時候,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將冥王星請出了行星的行列,可能很多朋友就不明白了,好好的為什麼將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呢?
  • 星球為什麼都是圓形的?
    宇宙中恆星和行星等大點的天體,都是接近圓形的橢圓形。只有一些碎片和彗星是不規則的樣子。「為什麼行星是圓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藏在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和以及引力是如何工作的這兩個問題之中。行星形成初期行星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