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瀨出一隻只水菱角,一份地道的老廣滋味!
廣州荔灣發布微信公眾號 2019-12-26
趁著周末天氣正好,不妨到荔灣來一碗正宗的老西關瀨粉!
磨米曬粉、開生熟漿
將米漿用筷子挑起粉珠
在熱水裡「瀨」出一隻只
白白嫩嫩的「菱角」……
在老西關瀨粉店
每天都能看到水菱角製作技藝的展示
水菱角製作技藝是廣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但在此之前,水菱角幾乎不為年輕人所知。現在,就隨小荔去認識一下水菱角傳承人伍文輝,了解水菱角從「瀕危」到漸漸「活」過來的故事。
思念母親的味道
工程師變水菱角大師
水菱角是廣州西關特有的傳統手工美食,古時,廣州西關泮塘盛產菱角、馬蹄、慈菇、膠芛、蓮藕,稱為泮塘五秀,而菱角並不是經常有得食,當時的西關小姐就用筷子將米粉「瀨」成一隻只好像菱角的粉團,加入米漿,伴上大頭菜、豬油渣等配料一起吃,稱之為水菱角。
伍文輝的外婆學會這道傳統手工美食後就教給了伍文輝的母親。「水菱角手工性強,很考手巧和耐心,一般只會在家人聚會、過節時才會有得吃。小時候我比較貪吃,所以每次聚會媽媽做菜我都會跟在她後頭,看著看著就學會了。」伍文輝說到,一開始他沒有傳承的概念,對烹飪感興趣的他長大後成為一名食品行業的製冷工程師,「後來因為工作調動,我開始做餐飲,而我媽媽不到50歲就離開了,因為思念她,漸漸地我就把水菱角作為我做餐飲的重心。」
加大水菱角曝光度
讓非遺「活」起來
2017年,荔灣區西關水菱角製作技藝作為傳統技藝列入廣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伍文輝介紹,如今老西關瀨粉店四間連鎖店每天都在店門口等顯眼位置現場製作100碗給食客,讓街坊不但吃水菱角,還可以看到它是怎麼被製作出來的。
此外,伍文輝每學期固定到廣州4家中小學教學生製作水菱角,併到各街道開展水菱角非遺體驗課堂,據統計,每年面向群眾的非遺展示約有20場。
△製作芝麻糊的小視頻
伍文輝透露,今年年底將在永慶坊開店進行水菱角非遺展示。據悉,水菱角成為市級非遺後,曝光率比以前高了十倍不止,但傳播這道西關美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學習食品知識,讓理論帶來創新
近日,伍文輝正在研究瀨粉幹,通過加工手工製作的瀨粉,讓其味道不變的前提下保質期更長、走得更遠。
伍文輝表示,他有這個想法和他上學時接觸食品加工學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他也常常提點徒弟多去學習食品相關知識,觸類旁通。「我覺得一項美食技藝的傳承不只是要學會,還要會發揚、會創新。因此我認為粵菜師傅的培養要在知識上下功夫。」
適逢荔灣區多措並舉精準發力,大力挖掘、培養區內「粵菜師傅」,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夯實粵菜烹飪技能人才培養,伍文輝建議,對於技藝已經成熟的中高級人才應該培養其食品加工學、食品營養學、食品安全學的知識,「有理論才能創新,手藝做到最後都會熟練,但只有知識能讓你的手藝發揮到更遠的地方去。」
趁著周末天氣正好
不妨到荔灣來一碗正宗的老西關瀨粉~
【文字:金羊網記者 李煥坤】
【攝影/視頻:金羊網記者 曾育文】
編輯: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