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開創多殼層空心結構普適合成方法

2020-12-04 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丹課題組開創了多殼層空心結構的普適合成方法——「次序模板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並被選為該期雜誌的內封底。

王丹及其合作者在以往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了「次序模板法」,通過對Co/Mn離子摩爾比的調變,調控吸附了金屬離子的碳球在煅燒過程中的晶化速率,實現了對複合金屬氧化物多殼層空心球殼層數的控制,成功製備了七殼層的空心球。

鹼性二次電池具有高的功率密度與能量密度,能夠發生快速可逆的表面氧化還原反應,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力系統中。過渡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由於具有大比表面積、高法拉第電容,作為電極材料獲得了科研人員的特別關注。但是,納米顆粒容易團聚,會導致電化學活性表面積的降低,從而增加固相擴散的電阻。多殼層空心球的獨特結構有助於攻克這一難題。

得益於複合金屬氧化物的協同作用,以及多殼層空心球的大比表面積和孔體積等結構特徵,該七殼層空心球用作電極材料能夠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並有利於電解質的傳輸,表現出優異的電荷存儲性能和卓越的穩定性。

在三電極系統中,七殼層空心球的比容量達到了創紀錄的236.39 mAh g-1(電流密度1Ag-1),循環2000次後仍能保持96.07%的容量;在鹼性二次電池系統中,七殼層空心球的比容量高達106.85 mAh g-1(電流密度0.5 A g-1),循環3000次後仍能保持84.17%的容量。該成果為多殼層空心結構的可控合成,以及高效能源材料的研發開闢了新路徑。

(沈春蕾)

《中國科學報》 (2017-10-23 第5版 創新周刊)

相關焦點

  • 開創多殼層空心結構普適合成方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氧化鋁空心球的製備方法和製備機理
    探索特殊結構材料的製備成為了近年來研究的一個熱點,空心球材料內部具有空腔結構,殼層厚度為納米級別或者微納米級別。與其他塊狀材料相比,殼層厚度在納米級至微米級別的空心球材料具有高比面積,低密度等優點,並且,這種空心球材料的殼層可以根據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獲得特殊的性能。
  • Angew:多殼層SnS2/SnO2空心異質結高效光還原CO2
    原則上,可以通過對納米材料的微/納米結構精確設計,利用中空多殼層結構(HoMS)優異的光吸收、電荷傳輸和質量擴散等特性,實現高效的光催化CO2還原性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王丹教授課題組通過一種簡便的方法來控制HoMS納米粒子的暴露面,以研究HoMS的性質與晶體結構之間的關係。
  • 模仿「藍藻的觸角」,多殼層材料多級吸光、高效用光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王丹研究員團隊、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及合作者進行了這樣的嘗試,他們對中空多殼層結構(Hollow Multi-shelled Structures, 以下簡稱HoMSs)材料的內外殼層組成進行調控
  • 王丹|中空多殼層結構材料
    中空多殼層結構(hollow multishelledstructure, HoMS)以納米顆粒為基本構築單元, 由外至內次序排列的多孔殼層將HoMS 物理分割為多個相對獨立的空間, 既易於調控物質的傳輸, 又可根據需求賦予每個空間相對獨立的特性, 是一種極具競爭力的新型功能材料。
  • Small Structures:小結構成大事-中空多殼層結構的性能調控
    中空多殼層結構(HollowMultishelled Structure,以下簡稱HoMS)材料是一類具有多個(≥2)殼層和被殼層分隔開的閉合空腔(空腔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可通過殼層相互連通
  • 莫來石空心球的顯微結構及其性能
    摘要:本文以粉煤灰漂珠和工業氫氧化鋁為原料,採用固相法原位合成了具有輕質高強性能的莫來石空心球。研究了粉煤灰漂珠和氫氧化鋁配方組成對樣品的體積密度和抗壓強度的影響。採用X射線衍射儀(XRD)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輕質高強特性的莫來石空心球的晶相和顯微結構進行了表徵,並闡述了莫來石空心球的形成機理。
  • 青島大學研發可用於生物傳感的中空多殼層(HoMS)材料
    近日,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夏延致教授和隋坤豔教授發展了一種全聚合物中空多殼層(p-HoMS)材料的合成策略。中空多殼層(HoMS)材料是近十年來新興的一種具有層層嵌套結構(亦稱為俄羅斯套娃結構)的多級微納材料。由於具有大的比表面積、多個界面層和各自獨立又相互連通的空腔等優異的特性,因此HoMS在生物、醫學、催化、傳感、能源、電磁屏蔽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HoMS材料主要基於模板法製備,然後通過刻蝕或高溫煅燒等後處理手段去除模板,已廣泛應用於各種無機HoMS的製備。
  • 打開催化過程「黑匣子」顯催化劑的真實活性表面—新聞—科學網
    在沒有原位方法之前,催化過程如同一個「黑匣子」,研究人員只能監測投入了多少原料,得到了多少產物;只能觀察催化劑反應前是什麼狀態,反應後又是什麼狀態。催化劑在反應中是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和方式催化了反應從原料變成產物,只能依靠邏輯推理和想像。 多相催化過程中,催化劑表面原子可能會發生遷移重構,不能保持其反應前的狀態。
  • 空心球墨鑄鐵曲軸的輕型結構潛力
    曲軸的結構設計對於其負荷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其使用壽命取決於交變彎矩、扭轉強度、扭轉振動特性和抗磨損強度。與鍛鋼曲軸相比,鑄造曲軸具備多方面的優勢:鑄造曲軸的成本更低,而且相比鍛鋼曲軸可減重10%,同時鑄造方式可提供更多的造型設計自由度,能夠採用空心鑄造等輕型結構型式。與實心鑄造的4缸機曲軸相比,最多可減重12%,質量減輕1.5 kg。
  • 五個證據證明地球是空心的,實心說卻只有一個,這說明了什麼?
    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150多年,人類對地球認識比十九世紀是長進了不少,但地球到底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一直以來還是有兩種說法。到底有多少證據表明地球是空心的?儘管中學課本就告訴我們地球是一個實心球體,但空心的說法一直都在民間流傳,而且隨著一網絡時代自媒體的崛起,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下面羅列幾個空心說的證據:1909年美國探險家羅伯特·愛迪文·皮列在北極發現通向地心的巨大通道,不過公開的資料中只有他成功到達北極點的消息,不知道他發現北極通向地心的通道說法是哪裡來的。
  • 文獻分享 | ACS Nano:具有腫瘤細胞特異性毒性的超穩定AgBiS2空心納米球用於多模態腫瘤治療
    他們通過在弱極性溶劑溶劑中快速析出的方法製備了具有窄帶隙的AgBiS2空心納米粒球。在TME下,能夠降低了本徵能隙,產生高活性的•OH。製備的AgBiS2空心納米顆粒具有較高的光熱轉化效率(44.2%),並且被發現具有類過氧化酶特性,誘導腫瘤細胞產生特異性毒性,而對正常細胞的毒性可以忽略不計。AgBiS2的這種中空結構特徵使其成為腫瘤治療的一個很有前途的候選者。
  • 表面等離激元調控非線性上轉換發光:多光子生物成像和螢光偏振技術
    表面等離激元調控非線性上轉換發光:多光子生物成像和螢光偏振技術和傳統的螢光材料比較,它們具有光譜可調和光穩定性好等諸多優點,在近紅外生物成像和非線性光電子器件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尤其是上轉換納米晶一般被808和980納米近紅外光激發,恰好處於第一個生物透明窗口,具有生物組織穿透性強和低光熱損傷等特性。然而,上轉換納米晶的量子效率一般都很低(低於1%),嚴重阻礙了它們的實際應用。為了克服這種缺陷,科學家們研發了眾多的物理和化學手段來提升它們的吸收和發光效率。
  • Adv Mater | 無定形TiO2殼層提高矽負極的性能和安全性
    矽被認為有望用於高容量鋰離子電池負極,但是其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變化巨大(400%),導致電極結構坍塌和 SEI 不斷破壞再生成,帶來的副反應嚴重降低了矽負極的循環壽命。製備具有核殼結構或空心殼結構的複合材料能提高導電性、避免矽和電解液直接接觸以控制 SEI 形成,從而改善矽負極性能。最近,TiO2 被認為適用於做包覆材料,特別是相比碳基殼層,這是因為其嵌入鋰後體積變化極小、熱穩定性好等一系列優點。
  • 一步法成功製備了雙層包覆的空心球形Si@TiO2@C負極材料
    摘要 湘潭大學王先友教授課題組以一步法成功製備了豐富孔結構和高穩定性的雙層包覆的空心球形Si@TiO2@C負極材料。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致力於研發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材料。矽負極材料因其自身較高的理論比容量(3752mAh/g),環境友好以及低廉的成本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睞,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系統的主力軍。 然而,矽負極材料的研發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單質矽在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膨脹效應高達300%,而引發結構坍塌、粉化等問題,嚴重製約了矽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 CCS Chemistry | 「神奇」的Al+(C6H6)13 團簇:幾何殼層閉合的金屬...
    Khanna教授合作,利用我國自主研製的高靈敏度深紫外/紅外離子化檢測質譜光譜儀(DUV-IR TOFMS), 發現了一種抗氧氣蝕刻的、具有閉合幾何殼層結構的穩定團簇新物種:Al+(C6H6)13。生物分子、有機功能材料、催化劑和超分子體系結構和性質通常取決於芳香分子之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然而,因為相對複雜的作用機制,這種弱相互作用的可控研究在凝聚相中存在一定的困難。
  • 利用殼層分離納米顆粒增強螢光粉的等離子體增強螢光顯示技術
    在這裡,通過使用殼層隔離的銀納米顆粒(Ag-SHINs)「衛星結構」(phosphor@AgSHINs)來增強商業螢光粉的強度。作為一種普遍的方法,通過將螢光粉的螢光波長與結構優化的Ag-SHINs衛星的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波長相耦合,可以實現大規模的螢光增強。
  • Gaussian中閉殼層和開殼層之間軌道讀取問題
    本文來談談類似的一個問題——Gaussian中閉殼層和開殼層之間軌道的讀取問題。文中所有的計算使用Gaussian 16 C.01完成。首先看第一種情況,以閉殼層軌道作為開殼層計算的軌道初始猜測。由於開殼層的SCF收斂比閉殼層困難,這時候可以嘗試用對應的閉殼層收斂的軌道作為初猜做開殼層計算,以加速SCF收斂。
  • 利用CDCC方法分析氘與1p殼層靶核的總反應截面
    對於氘與1p殼層靶核(Z≤8)的反應,同時較好地描述微分截面和總反應截面數據一直是核反應研究的難點。目前為止,利用氘的系統學光學勢,傳統的光學模型都不能很好地描述氘與1p殼層靶核反應的總截面,如圖1所示。弱束縛核的價核子結合能通常比較低,在反應中很容易被激發到連續能級而發射粒子,即發生破裂反應。由於破裂反應的截面通常比較大,它與其他反應道(如:彈性散射道)的耦合也會比較強,因此需要對這些連續能級進行處理。CDCC方法是處理此類問題的常用方法。
  • SEF:空心殼結構多孔CoSe2/MXene用於高效儲鋰
    Sustainable Energy Fuels上發表題目為:Hollow-shellstructured porous CoSe2 microspheresencapsulated by MXene nanosheets for advanced lithium storage的研究論文,設計了一種新型的空心殼結構的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