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中空多殼層結構材料

2021-02-24 科學通報

     

中空多殼層結構(hollow multishelledstructure, HoMS)以納米顆粒為基本構築單元, 由外至內次序排列的多孔殼層將HoMS 物理分割為多個相對獨立的空間, 既易於調控物質的傳輸, 又可根據需求賦予每個空間相對獨立的特性, 是一種極具競爭力的新型功能材料。與傳統中空及納米材料相比, HoMS 具有更大的有效比表面、更高的負載能力和獨特的時空有序性, 在電化學儲能、太陽能轉換、電磁波吸收、催化、吸附、傳感、藥物釋放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過去的十年裡, HoMS 的研究取得了飛躍式發展, 該領域的論文發表數與引用數均迅速增長, 該新型功能材料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日益突顯, 獲得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近年來,  我國科技工作者在HoMS 的合成與應用方面也取得了突出進展。為展示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近期成果, 激發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學生對這一領域的興趣, 我們在《科學通報》組織了「中空多殼層結構材料」專輯。本專輯包括7篇評述和3 篇論文, 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近年來我國HoMS 領域的研究狀況和進展, 涵蓋了中空多殼層結構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在電化學、光轉換、傳感、吸附等不同應用領域的研究成果。

      但是, 目前HoMS 領域仍處於迅速發展的興起階段, 在可控合成與功能應用等方面仍存在諸多重要的基礎科學問題與應用技術難題亟待突破。希望通過本專輯的出版能給予相關研究者有益的借鑑和啟發, 並吸引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研究中, 以促進未來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相關焦點

  • Small Structures:小結構成大事-中空多殼層結構的性能調控
    中空多殼層結構(HollowMultishelled Structure,以下簡稱HoMS)材料是一類具有多個(≥2)殼層和被殼層分隔開的閉合空腔(空腔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可通過殼層相互連通
  • 模仿「藍藻的觸角」,多殼層材料多級吸光、高效用光
    藍藻是地球上極為古老的光合作用生物,它擁有十分高效的多級光捕獲系統:不同的染料分子由外到內排列在多層結構中,分別吸收不同波長的太陽光。能否構建類似的多層納米材料,更充分地吸收和利用太陽能呢?
  • 過程工程所提出「時空有序」中空材料新概念
    中空多殼層結構(Hollow Multishelled Structure, 以下簡稱HoMS)材料既能解決納米顆粒在應用過程中易於團聚的問題,又能保持大比表面積的優點,在能源轉化與存儲等研究領域應用廣泛。
  • 科學網—開創多殼層空心結構普適合成方法
    本報訊 近日,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丹課題組開創了多殼層空心結構的普適合成方法——「次序模板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
  • 開創多殼層空心結構普適合成方法—新聞—科學網
    開創多殼層空心結構普適合成方法
  • 青島大學研發可用於生物傳感的中空多殼層(HoMS)材料
    近日,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夏延致教授和隋坤豔教授發展了一種全聚合物中空多殼層(p-HoMS)材料的合成策略。中空多殼層(HoMS)材料是近十年來新興的一種具有層層嵌套結構(亦稱為俄羅斯套娃結構)的多級微納材料。由於具有大的比表面積、多個界面層和各自獨立又相互連通的空腔等優異的特性,因此HoMS在生物、醫學、催化、傳感、能源、電磁屏蔽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HoMS材料主要基於模板法製備,然後通過刻蝕或高溫煅燒等後處理手段去除模板,已廣泛應用於各種無機HoMS的製備。
  • WILEY人物訪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王丹研究員
    他給我們介紹了課題組在多功能結構體系的合成化學研究工作,特別是大家所熟悉的中空多殼層結構(Hollow Multishelled Structure, HoMS)的可控合成工作。   同樣提到了年少時閱讀激發的想像力,王老師也曾將科學家和作家作為將來的理想職業,他同時給大家推薦了一本科普書籍《上帝擲骰子嗎?——量子力學史話》。
  • Angew:多殼層SnS2/SnO2空心異質結高效光還原CO2
    但是,由於電催化還原過程中存在高的過電勢等制約因素,光催化CO2還原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途徑。原則上,可以通過對納米材料的微/納米結構精確設計,利用中空多殼層結構(HoMS)優異的光吸收、電荷傳輸和質量擴散等特性,實現高效的光催化CO2還原性能。
  • Gaussian中閉殼層和開殼層之間軌道讀取問題
    本文來談談類似的一個問題——Gaussian中閉殼層和開殼層之間軌道的讀取問題。文中所有的計算使用Gaussian 16 C.01完成。首先看第一種情況,以閉殼層軌道作為開殼層計算的軌道初始猜測。由於開殼層的SCF收斂比閉殼層困難,這時候可以嘗試用對應的閉殼層收斂的軌道作為初猜做開殼層計算,以加速SCF收斂。
  • CCS Chemistry | 「神奇」的Al+(C6H6)13 團簇:幾何殼層閉合的金屬...
    Khanna教授合作,利用我國自主研製的高靈敏度深紫外/紅外離子化檢測質譜光譜儀(DUV-IR TOFMS), 發現了一種抗氧氣蝕刻的、具有閉合幾何殼層結構的穩定團簇新物種:Al+(C6H6)13。生物分子、有機功能材料、催化劑和超分子體系結構和性質通常取決於芳香分子之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然而,因為相對複雜的作用機制,這種弱相互作用的可控研究在凝聚相中存在一定的困難。
  • 利用殼層分離納米顆粒增強螢光粉的等離子體增強螢光顯示技術
    要獲得最強的強度增強,需要調整等離子體納米顆粒衛星在螢光粉上的負載濃度和分布,以構建優化的納米結構。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採用了一種在過去十年中發明的有效光譜方法,稱為殼層隔離納米顆粒增強螢光(SHINEF)。在SHINEF中,殼層隔離納米顆粒(SHINs)由包裹在保護性SiO2外殼上的等離子體金屬核心組成,作為信號放大器,或稱為「納米天線」,以增強襯底的螢光信號。
  • 吉薩大金字塔內發現神秘中空結構!
    Spence說,金字塔內部的凹坑和碎石比人們以為的多得多。   但新發現的中空結構顯然讓大家大吃一驚,這可以說是μ子成像檢測技術有史以來最大的發現。這種成像技術首次在吉薩金字塔群裡大顯身手。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μ子成像檢測技術專家Chris Morris說:「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這讓另一個μ子放射線學者——我很嫉妒。
  • {視界} 中空玻璃的結構用途及安全性能
    中空板玻璃是用兩片(或三片)玻璃,使用高強度高氣密性複合粘結劑,將玻璃片與內含乾燥劑的鋁合金框架粘結,製成的高效能隔音隔熱玻璃。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空玻璃的結構,用途和安全性能。結構中空玻璃是由兩層或多層平板玻璃構成。
  • 擁有自發中空特性納米材料 可提升高能鋰電池的性能
    據外媒報導,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材料,可以使鋰離子電池在不犧牲電池壽命的情況下,擁有更多的能量。 該團隊發現銻晶體在充放電循環過程中會自發地、可逆地中空,這一備受期待的特性可以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促進更大的能量密度。
  • 精確構建納米催化材料用於揭示Suzuki交叉偶聯反應機理
    作者以此種精確控制了殼層孔徑尺寸的核殼結構複合納米材料作為催化劑,並選擇不同尺寸的反應物分子來進行鈴木反應。通過對反應結果的分析,對鈴木反應的反應機理得出準確的判斷。核殼結構外層的微孔SiO2殼層,不僅起到穩定Pd納米顆粒、防止Pd顆粒在反應過程中聚集的作用,而且由於精確控制了殼層孔徑,可選擇性的使特定尺寸的反應物分子能夠穿過殼層到達活性組分Pd表面發生反應。
  • 中空玻璃的優秀性能
    根據國家標準《中空玻璃》中的定義,中空玻璃(sealed insulating glass unit)是指兩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撐均勻隔開並周邊黏結密封,使玻璃層間形成有乾燥氣體空間的製品,其結構見圖10.1。中空玻璃的節能性就是通過構造中空玻璃的空間結構實現的,其乾燥不對流的空氣層可減少熱的傳導,從而有效降低其傳熱係數以達到節能的目的。
  • Adv Mater | 無定形TiO2殼層提高矽負極的性能和安全性
    矽被認為有望用於高容量鋰離子電池負極,但是其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變化巨大(400%),導致電極結構坍塌和 SEI 不斷破壞再生成,帶來的副反應嚴重降低了矽負極的循環壽命。製備具有核殼結構或空心殼結構的複合材料能提高導電性、避免矽和電解液直接接觸以控制 SEI 形成,從而改善矽負極性能。最近,TiO2 被認為適用於做包覆材料,特別是相比碳基殼層,這是因為其嵌入鋰後體積變化極小、熱穩定性好等一系列優點。
  • 中空玻璃的細節——暖邊條
    中空玻璃根據不同的需求,可選擇多種玻璃製作中空玻璃,例如夾膠玻璃組成的中空玻璃,隔音效果更好;三玻兩腔的中空結構,則更加節能。但決定了它們隔音節能效果的,則是玻璃中間的那2CM(以常見規格為例)的暖邊間隔條。
  • 知識科普 中空纖維陶瓷膜
    目前陶瓷膜的形式主要分為管式、多通道式、平板式和中空纖維式,這四者裡中空纖維陶瓷膜的管外徑小(1~5㎜)、管壁薄(0.1-1.5㎜),因此具有裝填密度大,有效膜面積大、厚度小、分離效率高的優勢特點。而一般管式和多通道形式的裝填密度低於300㎡/m,中空纖維則高達30000㎡/m。中空纖維陶瓷膜通常為由單層或多層陶瓷材料構成的不對稱或複合膜結構,該結構一般具有一個大孔支撐層,一到兩個中間過渡層和一個多微孔或緻密表面,作用分別是為機械支撐、連接層和有效分離層(如圖1所示)。
  • 一種同時提高強度與應變硬化的調和結構高熵合金
    導讀:調和結構(HS)是由三維連續連接的超細晶(UFG)與嵌入其中的粗晶(CG)共同組成,被認為是提高金屬材料強度和塑性的一種有效的微觀結構設計策略。本研究中通過控制機械研磨及隨後的燒結(SPS),成功製備出殼層分數可調的(約16%~70%)非等原子比FeMnCoCr高熵合金樣品。微觀組織結果表明,殼層由完全再結晶的UFG組成,平均晶粒尺寸小於1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