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高能離子轟擊,實現超高電容能量密度

2020-07-05 材料material

一、研究背景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數碼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以平板電視、筆記本電腦、數位相機等產品為主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產銷量持續增長,帶動了電容器產業增長。介電材料可以存儲電荷,並在施加和去除電場後釋放電荷。基於電介質的靜電電容因其它們固有的快速充放電速率及其高可靠性已成為現代電子產品和電力系統的關鍵組件。電容器通常相對於其他電容器具有較低的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和設備小型化的要求推動了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效且可靠,並具有強大的溫度穩定性介電電容器的研發。


電容器儲能的關鍵參數主要是放電能密度Ud和效率η。在放電過程中,介質電容器具有較大的極化變化和較大的擊穿電場(Eb),以達到較高的放電速率和放電強度。這兩個特點是通常具有負相關性,通常一些研究的焦點是在通過誘導弛豫行為來改善儲能性能。材料設計的主要想法是通過化學摻雜或異質結構設計來改性鐵電體成張弛振蕩器,以利用其延遲偏振飽和度和相對較弱的滯後行為,但對於如何提高張弛振蕩器本身的儲能性能研究很少。


介電電容器是電子和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通過改變材料成分來優化電容器性能。有研究發現通過高能離子轟擊對有效的薄膜電介質進行後處理,由於引入了特定類型的缺陷,最終提升了儲能性能。由此可見,後處理對於改善電容器儲能性能很關鍵。


二、研究成果


介電電容器可以超快的速度存儲和釋放電能,並且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子和電力系統。在各種候選材料中,基於張弛鐵電體的薄膜(一種具有納米域的特殊鐵電體)由於其高能量密度和高效率而受到特別關注。近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Lane W. Martin教授(通訊作者)等研究人員發現高能離子轟擊可改善弛豫鐵電薄膜的儲能性能。離子轟擊本徵點產生的缺陷可減少洩漏,延遲低場極化飽和,增強高場極化率,提高擊穿強度。儲能密度高達每立方釐米133焦耳,效率超過75%。通過諸如離子轟擊等後合成處理方法的缺陷可用於克服高極化率和擊穿強度之間的權衡問題。相關研究工作以「Ultrahigh capacitive energy density in ion-bombarded relaxor ferroelectric films」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499/81

《Science》:高能離子轟擊,實現超高電容能量密度


《Science》:高能離子轟擊,實現超高電容能量密度

圖1. 延遲極化飽和和低場能量存儲特性


《Science》:高能離子轟擊,實現超高電容能量密度

圖2.誘導缺陷濃度和He2+濃度與深度的函數


為提高能量存儲性能,作者增加本徵點缺陷(例如,鉛,鈦和氧空位等)的濃度來實現這一點,這些缺陷是氦離子從其晶格位點敲擊目標離子時產生的。缺陷濃度的增加可以減少洩漏和引入穩定的壓印(即磁滯回線的水平移動),帶電點缺陷的創建會反過來引起中性缺陷偶極子的形成或更複雜的缺陷複合物,以保持電中性。


《Science》:高能離子轟擊,實現超高電容能量密度

圖3.在10 kHz下測得的中等和最大E下的雙極(A)和單極(B)電滯回線。(C)由單極電滯回線計算出的能量密度和效率

《Science》:高能離子轟擊,實現超高電容能量密度

圖4 可靠性測試和熱穩定性測試


對於電容器而言,可靠性和熱穩定性是核心評價指標。可以看出,離子轟擊的PMN-PT薄膜擊穿強度增強,還具有優異的循環能力和溫度穩定性。


三、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因為離子轟擊會產生固有點缺陷,進而產生各種強大的儲能特性(即能量密度,效率,洩漏電流,抗疲勞性和溫度穩定性),它有望用於改善電容器的儲能性能。研究缺陷的產生和控制其他加工工藝(例如熱處理)以及通過合成後加工來優化生長過程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方法可用於提高其他儲能電容器的效率。(文:嘉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研製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王振洋研究員課題組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積大、導電性好、穩定性高等一系列優點,近年來被廣泛研究用作超級電容儲能器件的電極材料。石墨烯電極在微觀尺寸下所具有的優異電化學性能已經被廣泛的研究和證實。但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規模化應用需要在保持其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前提下,實現宏觀尺度(大面積和超高厚度)上的電極製備與組裝。
  • 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振洋團隊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 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研究獲進展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基於雙電層吸附、表面的氧化還原反應或體相內離子的快速插入/脫出來實現儲能的新型儲能器件,具有長壽命、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充放電等特點;但是其能量密度較低,不能滿足未來智能電網、軌道交通和消費電子等諸多領域對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的需求。
  • 我國自研「高能離子注入機」或將為晶片製造企業提供成套解決方案
    近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自主研發高能離子注入機成功實現百萬電子伏特高能粒子加速,離子注入機是晶片製造中的關鍵裝備。高能離子注入機是離子注入機中技術難度最大的機型。電科裝備將在年底前推出首臺高能離子注入機,實現我國晶片製造領域全系列離子注入機自主創新發展,並為全球晶片製造企業提供離子注入機成套解決方案。
  • 理性設計孕育碳基正極新家族:超高能量密度、無過渡金屬
    基於能帶調控策略,研究者通過p型摻雜方法,設計出超高能量密度現有商業化正極材料多含有鎳、鈷、錳等過渡金屬元素,存在原料成本與環境保護壓力的同時,過渡金屬元素的可變價電子數也嚴重製約了其儲鋰容量,進而制約了電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利用氧參與變價的富鋰正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電極比容量,但也同時導致了電池可逆循環穩定性與安全性問題。
  • 新型親水性碳納米纖維織物可實現超高的電容去離子性能
    雖然多孔碳已被廣泛用於電容去離子技術,但是由於疏水性微孔結構的可及表面積較低,導致其脫鹽能力不理想,這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本研究以均勻分散的二茂鐵作為成孔劑,通過靜電紡絲製備了具有大可及表面積的新型碳納米纖維織物。
  • 南科大《Science》:室溫下離子明膠的巨大熱電勢效應!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劉瑋書副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陳剛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研發出了以離子為能量載體的新型室溫熱電材料,通過離子的擴散熵與氧化還原電對反應熵的協同效應,從而在準固態離子凝膠中實現了高達17mV/K的巨熱電勢效應,比典型的電子熱電材料高了近兩個數量級。
  • 能源周報:Science、Nat. Energy等大合集
    然而無論單顆粒鋰嵌入材料的容量和動力學性能如何,多孔電極中離子和電子傳輸都會限制電池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本文提出了一幅基於實驗和理論的物理圖像,用以聚焦和量化微尺度孔隙率和活性材料負載在決定多孔電極的彎曲度、有效輸運特性和性能限制方面的關鍵作用。其結果是一幅現象學圖像,並結合一個理論框架,對鋰離子電池在短期和長期內的電子和離子傳輸限制的相對份額進行反褶積。
  • 【科普】高比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電解質和能量密度限制原理
    2、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限制原理  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可以表述為:其中C為器件的比電容,V為器件的工作電壓。通通過增加電極材料比電容理論上能同幅度增大能量密度,但是超級電容器實際能量密度卻增長緩慢。這是因為對於超級電容器目前常用的電解質,其可提供的離子數目有限,和大容量的電容材料的離子濃度需求不匹配。但在評估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時,研究者往往只考慮了電極材料比電容,卻沒有考慮電解質離子濃度的影響。
  • 蘭偉課題組:具有超高容量電容的柔性超級電容器
    在二維材料層間裝飾納米顆粒,MXene和Fe2O3納米顆粒的協同作用可產生2607 F cm-3(584 F g-1)的超高體積電容,並具有出色的循環性能。為滿足實際需要,迫切需要具有超高容量電容的柔性超級電容器。儘管已證明改良碳基電極是有效的,例如,摻雜氮石墨烯或石墨烯-金屬氧化物顯示出高的體積電容,但這些材料的複雜合成程序極大地限制了它們在能量存儲中的未來應用。換句話說,通過簡單的途徑來製備高能量密度的贗電容複合材料對實現高容量電容的柔性超級電容器電極是非常重要的。
  • 吉林大學:實現Si探測器紫外波段外量子效率超70%
    Si光電探測器(PDs)作為器件最常用的基礎組分,以其寬頻帶光譜響應、超高響應率、以及低成本製造工藝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光電器件中。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20308557
  • 能源周報:Science、Nature子刊等大合集
    :陰離子載體對鋅離子電容器電容和自放電行為的影響引入假電容行為和離子混合電容技術被認為是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對離子混合電容器的研究只考慮了離子在電化學過程中的反應,導致對其機理的理解存在缺陷。本文研究了不同陰離子載體對氮化鈦基鋅離子電容器(Zn-TiN電容器)電化學行為的影響。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結果揭示了TiN‐SO4在吸附過程中的穩定結構,使SO42-參與電化學過程,構建了兩步吸附插層儲能機制,大大提高了鋅錫電容器的電容和抗自放電能力。
  • 韓國帶來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簡化的工藝
    導讀:韓國科學家為固態電池開發了一種新的電極結構,他們說這種新的電極結構可以為這種有前途的儲能技術帶來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簡化的製造工藝。通常,這些挑戰在於實現足夠的導電性和穩定性,以及開發用於大規模製造的材料和工藝。韓國電子與電信研究院(ETRI)的科學家與大邱慶北科技大學(DGIST)的一個小組合作,提出了一種基於固態電池設計的新方法,他們稱之為「依賴擴散的全電池」固態電極。該方法的關鍵是發現離子可以在活性石墨顆粒之間傳輸,這意味著不需要增加離子傳導的添加劑。
  • 多孔碳納米纖維表現出卓越的電容去離子性能
    電容性去離子(CDI)在能量上有利於水的去離子化,但現有的方法由於離子可接近的表面不足和電子/離子傳輸速度緩慢,其去離子能力和耗時周期受到限制。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篇新報告中,Tianyu Liu和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化學系、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和納米科學系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多孔碳纖維(PCF)作為一種有效的CDI材料。
  • 「Science 」中國科大在快充鋰離子負極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發展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長循環壽命的鋰離子電池已成為電化學能源領域的重要方向。決定鋰離子電池功率密度的關鍵之一在於負極材料的倍率性能。季恆星課題組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黑磷用作鹼金屬離子電池負極具有極高的質量容量(Angew. Chem. Int.
  • 傑密斯採用高能離子技術,遠超其他兩種淨化器
    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說食材淨化器,但是其實從技術上食材淨化器已經經過了兩代的升級,現在市場上的食材淨化器按淨化原理來分有三種:臭氧、超聲波、高能離子。臭氧清洗機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臭氧來對食材清洗消毒,臭氧在常溫、常壓下分子結構不穩定,會自行分解成氧氣和單個氧原子,而氧原子具有很強的活性,對細菌有極強的氧化作用,但是臭氧對人體呼吸道黏膜有刺激,高濃度的臭氧對人體有嚴重傷害。
  • 基於多電子反應的高能量密度電池:熱力學分析與動力學優化
    電池的能量密度與電化學反應中的轉移電子數直接相關,利用具有多電子反應特性的高比能電極材料實現多電子反應,可以顯著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 3 通過含有羰基(C=O)或自由基官能團的有機化合物實現的化學鍵合反應
  • 在宇宙射線中,那些擁有極高能量的超高能宇宙射線是怎麼來的?
    所謂的宇宙射線是指來自宇宙中攜帶較高能量的亞原子粒子流,它們的主要成分是那些擁有靜止質量的粒子,而非沒有靜止質量的光子。在目前已知的宇宙射線中,大多數是由質子組成,這部分佔據了大約90%,還有9%是氦原子核,另外將近1%是比氦更重的原子核(又稱高原子序數和能量的離子,簡稱HZE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