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12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儀式上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在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關心下,文化部文物局曾建立「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搶救流散香港文物,開啟了流失文物回歸的恢弘篇章。鄭振鐸先生是新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以他為代表的老一輩文物工作者,畢生以為國家保存文化為己任,為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工作付出了巨大心力,一言一行均踐行了「凡是國寶,都要爭取」的諾言。
當天,劉玉珠向捐贈方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德公司」)頒發捐贈證書並宣布展覽開幕。他表示,為做好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的保護研究與展示利用工作,國家文物局將這批信札整體劃撥國家圖書館,與「西諦藏書」「木音信札」合璧收藏。
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在京舉行
圖片來源:國家文物局
公開資料顯示,鄭振鐸先生1898年生於浙江溫州,祖籍福建長樂,筆名西諦。是我國著名作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和藏書家,同時也是優秀的史學家、文物鑑賞家和收藏家。他19歲考入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今北京交通大學)。五四時期他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與瞿秋白合編《新社會》旬刊。後曾任教於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等學府,出版了《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著作,並與魯迅合作完成《北平箋譜》。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今年9月,該局獲悉信札即將在香港拍賣,即與嘉德公司聯繫。嘉德公司在尊重商業規則前提下成功競購,並捐贈國家文物局。此次入藏國家圖書館的「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包括1952年至1958年間,鄭振鐸先生等與「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成員之間的往來信件、電報存根等共計166頁,涉及收購小組成立、文物收購原則、真偽鑑定、資金籌措等多方面內容。此次展覽也是首次向社會公開這批珍貴史料。
封面新聞曾報導,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上,曾展出周恩來總理同意「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購買《中秋帖》《伯遠帖》的函件。該函件用繁體字寫著「同意購買王獻之中秋帖及王珣伯遠帖,唯須派責任人員前往鑑別真偽,並須經過我方現在香港的可靠銀行,查明物主郭昭俊有無訛騙或高抬押價之事,以保證兩貼能夠順利購買。」函件顯示籤發日期為1951年11月,落款和籤發人都是周恩來。記者注意到,此次展覽中,這一函件的複製件也現身展覽,「講述」著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工作的動人往事。
據悉,「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入藏紀念展」12月26日正式開展,展覽展期將至2020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