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這是行路男第144篇文章。
這是一種神奇的「味道」,因為我們的味蕾根本吃不出來這種「味道」,但是卻往往欲罷不能。然而欲罷不能的原因,卻是一種仿佛SM的心理,這種「味道」是一種強鹼,刺激燒灼我們的舌頭,產生一種痛的快感。
這就是辣帶給人類味蕾的奇妙SM體驗。
其實平時愛吃的麻辣火鍋,裡面的麻也不是味道,也是一種痛感,同樣是一種強刺激,人類在飲食上往往會迷戀這種強刺激,愛吃麻和辣的你,會越吃越上癮。
今天帶你去到辣椒風靡全球的起點,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那裡有個吃辣的好地方——聖米蓋爾市場。
菜市場和你可能發生的故事
說到馬德裡,多數人第一印象是鬥牛士、皇馬和弗拉明戈,這些在這都有,但資深吃貨會告訴你,最不能錯過的,其實是聖米蓋爾市場。
這個市場算是老字號了,開了102年。但與其說是「市場」,不如說是個美食大排檔,沒什麼提著菜籃的老太,幾乎都是逛吃逛吃的年輕小夥兒老妹兒們。
▲ 別人的市場,都是這樣的
市場就在馬約爾廣場旁邊,這個廣場被稱為「西班牙大院」,過去幾百年,這裡上演最多的節目就是鬥牛,到了那,先在廣場逛逛,逛累了就去聖米蓋爾市場填飽肚子。
市場裡面有各種最新鮮的海鮮,比如生蠔、扇貝,還有最地道的海鮮飯,各種tapas,各種火腿,西班牙幾乎所有傳統美食,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但我今天想推薦的只有一個,就是橄欖油炸帕德龍小辣椒,把橄欖油和辣椒放在一起爆炒,加點海鹽就出鍋,簡單粗暴,但是配上肉或主食都很好吃,而且,美食背後,還有一段很烏龍的故事。
▲ 虎皮青椒既視感的油炸帕德龍小辣椒
辣椒,包治百病
為什麼說是烏龍呢?要從大航海時代說起,當時歐洲人最迷戀用香料來調味,在所有香料裡,胡椒最受歡迎,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了君士坦丁堡之後,歐洲人想獲得香料變得非常困難,價格非常昂貴,一般人根本買不起。
1492年,哥倫布開始了大航海,他的使命之一,就是給西班牙國王找到香料。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啦,哥倫布當時發現了新大陸,但他到死都認為,那個新大陸就是印度,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為了證明他是印度,哥倫布有多拼。
怎麼證明呢?當然要靠證據了,哥倫布至少提供了兩個證據,第一個證據是人,他隨便抓了幾個印第安人,回去跟國王說,看,這就是印度人。第二個證據,就是辣椒。
哥倫布認為,這種紅色的漿果,吃起來辣辣的,就是 「印度胡椒」。他還在日記中說:「這裡有一種紅色的胡椒,產量很大,每年所產可裝滿五十艘商船,這裡的人不管吃什麼都要放它,否則便吃不下去,據說它還有益於健康。」
於是,辣椒被當成「印度胡椒」帶回西班牙。一開始,西班牙人很相信哥倫布,覺得味道和胡椒差不多,而且辣椒很便宜,曬乾之後,儲存、運輸都很方便。於是趕緊到新大陸找更多的辣椒,前面說的帕德龍辣椒,就是這時候帶回西班牙。為了推廣辣椒,西班牙人還專門找來醫學專家背書,把以前黑胡椒的藥用特性一股腦安在辣椒頭上了。
▲ 咱都是香料,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醫生的宣傳非常有效,辣椒就取代胡椒,成為全球香料貿易的主力之一,相繼被葡萄牙人帶到印度;土耳其人帶到德國、荷蘭、英國和匈牙利;又在大約一個世紀後傳入中國。
愛吃辣都是因為我窮?
中國現在可是名副其實的辣椒大國,從種植面積到產量,都佔領著世界第一。但其實,16世紀辣椒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根本沒人吃,400年前,中國人還不知辣椒為何物,300年前,四川人還不知道什麼是辣椒。
最早接觸辣椒的中國人以為,這是一種新的花卉。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牡丹亭》中,列舉了38種花卉,其中之一便是「辣椒花」。這就奇怪了,一種花怎麼演變成超級調料呢?
▲ 就是我了,啾咪~
說來有些慚愧,最初還不是因為窮啊……
明朝末年,大半個中國,都處在天災和戰亂裡。即便是後來康乾盛世,還有很多人只能勉強餬口,連鹽都買不起,在這樣的情況下,辣椒打進中國窮人的腸胃。
根據記載,最先吃辣椒的是貴州人。當地人發現辣椒能下飯,而且產量也很高。於是,辣椒就在貧窮的山區推廣開了,最遲在道光年間,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已遍地食辣。很快,經典菜譜中也開始有了辣椒的身影,川菜中的回鍋肉就是這時候出現的。
▲ 最重要的就是豆瓣醬了!
現在,我們經常說,為啥四川啊,湖南啊,喜歡吃辣椒?是當地潮溼多雨?其實,最根本原因,辣椒能徵服中國人,主要還是因為窮……
我也十分不想承認,因為我是麻辣火鍋的忠實愛好者:)
點擊播放 GIF 1.4M
▲ 深夜放毒來一發~
不僅中國,旁邊的印度,辣椒也是這麼火起來的。本來印度人在吃方面很保守的,不太願意嘗試新的吃法,但辣椒是個例外,辣椒配著米飯吃,很快就風靡全印度。尤其在印度南部,咖喱裡是一定要放辣椒的,即使在今天,辣椒也是印度窮人最重要的維C來源。
除了中國的川菜、印度的咖喱,還不能忘了韓國的酸辣泡菜,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的飯菜,都離不開辣,就是無辣不歡啊。
但在歐洲,作為調味品的辣椒,就非常「委婉」了。不能融入外國世界,除了因為我蹩腳的英語,還有就是我的中國胃啦!
肥肉也是一種味覺?
前面推薦的那個帕德龍小辣椒,吃起來就不太辣,相反還有點甜。農民特意在辣椒長到3-5cm,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收割了,為什麼這麼早?
就是因為西班牙人喜歡讓辣,以一種婉約的味道存在,比如西班牙海鮮飯裡,是一定要放辣椒粉的,但你不好好回味一下的話,根本就嘗不出來。
這種味道上的差異,也是我們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
西班牙人覺得,辣是不可或缺的,但不能把其他味道掩蓋住,所以,吃辣必須要克制!剛才講的帕德龍小辣椒和海鮮飯都是如此,他們食物裡的辣,往往帶一點甜,讓辣以一種若隱若現的方式存在,既能調動你的感官,又不造成過度地刺激。
在中國餐飲界呢,辣經常成為廚師的「遮羞布」。如果不夠辣的話,客人就會覺得不刺激不爽,所以,為了滿足食客,廚師有時就玩命放辣椒,同時還能掩蓋自己的手藝差……
當然,到底是「委婉」的辣好,還是東方的「刺激」好,孰優孰劣很難評判了。
最後順便給大家講個好玩兒的~一般來說,人類味蕾能感受到的味道有五種,包括酸、甜、苦、鹹、鮮,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出第六種味覺——油脂味,或者說叫肥肉味兒,所以,人類味蕾能感受到基本味道應該修正為:酸、甜、苦、鹹、鮮、肥肉味兒。
你愛吃辣嗎?
點擊播放 GIF 1.7M
點個讚,為了我們的中國胃……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