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是一種痛覺,麻是60赫茲的電流,肥肉味才是第五味覺...

2020-11-25 騰訊網

Hey~

這是行路男第144篇文章。

這是一種神奇的「味道」,因為我們的味蕾根本吃不出來這種「味道」,但是卻往往欲罷不能。然而欲罷不能的原因,卻是一種仿佛SM的心理,這種「味道」是一種強鹼,刺激燒灼我們的舌頭,產生一種痛的快感。

這就是辣帶給人類味蕾的奇妙SM體驗。

其實平時愛吃的麻辣火鍋,裡面的麻也不是味道,也是一種痛感,同樣是一種強刺激,人類在飲食上往往會迷戀這種強刺激,愛吃麻和辣的你,會越吃越上癮。

今天帶你去到辣椒風靡全球的起點,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那裡有個吃辣的好地方——聖米蓋爾市場。

菜市場和你可能發生的故事

說到馬德裡,多數人第一印象是鬥牛士、皇馬和弗拉明戈,這些在這都有,但資深吃貨會告訴你,最不能錯過的,其實是聖米蓋爾市場。

這個市場算是老字號了,開了102年。但與其說是「市場」,不如說是個美食大排檔,沒什麼提著菜籃的老太,幾乎都是逛吃逛吃的年輕小夥兒老妹兒們。

▲ 別人的市場,都是這樣的

市場就在馬約爾廣場旁邊,這個廣場被稱為「西班牙大院」,過去幾百年,這裡上演最多的節目就是鬥牛,到了那,先在廣場逛逛,逛累了就去聖米蓋爾市場填飽肚子。

市場裡面有各種最新鮮的海鮮,比如生蠔、扇貝,還有最地道的海鮮飯,各種tapas,各種火腿,西班牙幾乎所有傳統美食,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但我今天想推薦的只有一個,就是橄欖油炸帕德龍小辣椒,把橄欖油和辣椒放在一起爆炒,加點海鹽就出鍋,簡單粗暴,但是配上肉或主食都很好吃,而且,美食背後,還有一段很烏龍的故事。

▲ 虎皮青椒既視感的油炸帕德龍小辣椒

辣椒,包治百病

為什麼說是烏龍呢?要從大航海時代說起,當時歐洲人最迷戀用香料來調味,在所有香料裡,胡椒最受歡迎,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了君士坦丁堡之後,歐洲人想獲得香料變得非常困難,價格非常昂貴,一般人根本買不起。

1492年,哥倫布開始了大航海,他的使命之一,就是給西班牙國王找到香料。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啦,哥倫布當時發現了新大陸,但他到死都認為,那個新大陸就是印度,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為了證明他是印度,哥倫布有多拼。

怎麼證明呢?當然要靠證據了,哥倫布至少提供了兩個證據,第一個證據是人,他隨便抓了幾個印第安人,回去跟國王說,看,這就是印度人。第二個證據,就是辣椒。

哥倫布認為,這種紅色的漿果,吃起來辣辣的,就是 「印度胡椒」。他還在日記中說:「這裡有一種紅色的胡椒,產量很大,每年所產可裝滿五十艘商船,這裡的人不管吃什麼都要放它,否則便吃不下去,據說它還有益於健康。」

於是,辣椒被當成「印度胡椒」帶回西班牙。一開始,西班牙人很相信哥倫布,覺得味道和胡椒差不多,而且辣椒很便宜,曬乾之後,儲存、運輸都很方便。於是趕緊到新大陸找更多的辣椒,前面說的帕德龍辣椒,就是這時候帶回西班牙。為了推廣辣椒,西班牙人還專門找來醫學專家背書,把以前黑胡椒的藥用特性一股腦安在辣椒頭上了。

▲ 咱都是香料,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醫生的宣傳非常有效,辣椒就取代胡椒,成為全球香料貿易的主力之一,相繼被葡萄牙人帶到印度;土耳其人帶到德國、荷蘭、英國和匈牙利;又在大約一個世紀後傳入中國。

愛吃辣都是因為我窮?

中國現在可是名副其實的辣椒大國,從種植面積到產量,都佔領著世界第一。但其實,16世紀辣椒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根本沒人吃,400年前,中國人還不知辣椒為何物,300年前,四川人還不知道什麼是辣椒。

最早接觸辣椒的中國人以為,這是一種新的花卉。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牡丹亭》中,列舉了38種花卉,其中之一便是「辣椒花」。這就奇怪了,一種花怎麼演變成超級調料呢?

▲ 就是我了,啾咪~

說來有些慚愧,最初還不是因為窮啊……

明朝末年,大半個中國,都處在天災和戰亂裡。即便是後來康乾盛世,還有很多人只能勉強餬口,連鹽都買不起,在這樣的情況下,辣椒打進中國窮人的腸胃。

根據記載,最先吃辣椒的是貴州人。當地人發現辣椒能下飯,而且產量也很高。於是,辣椒就在貧窮的山區推廣開了,最遲在道光年間,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已遍地食辣。很快,經典菜譜中也開始有了辣椒的身影,川菜中的回鍋肉就是這時候出現的。

▲ 最重要的就是豆瓣醬了!

現在,我們經常說,為啥四川啊,湖南啊,喜歡吃辣椒?是當地潮溼多雨?其實,最根本原因,辣椒能徵服中國人,主要還是因為窮……

我也十分不想承認,因為我是麻辣火鍋的忠實愛好者:)

點擊播放 GIF 1.4M

▲ 深夜放毒來一發~

不僅中國,旁邊的印度,辣椒也是這麼火起來的。本來印度人在吃方面很保守的,不太願意嘗試新的吃法,但辣椒是個例外,辣椒配著米飯吃,很快就風靡全印度。尤其在印度南部,咖喱裡是一定要放辣椒的,即使在今天,辣椒也是印度窮人最重要的維C來源。

除了中國的川菜、印度的咖喱,還不能忘了韓國的酸辣泡菜,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的飯菜,都離不開辣,就是無辣不歡啊。

但在歐洲,作為調味品的辣椒,就非常「委婉」了。不能融入外國世界,除了因為我蹩腳的英語,還有就是我的中國胃啦!

肥肉也是一種味覺?

前面推薦的那個帕德龍小辣椒,吃起來就不太辣,相反還有點甜。農民特意在辣椒長到3-5cm,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收割了,為什麼這麼早?

就是因為西班牙人喜歡讓辣,以一種婉約的味道存在,比如西班牙海鮮飯裡,是一定要放辣椒粉的,但你不好好回味一下的話,根本就嘗不出來。

這種味道上的差異,也是我們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

西班牙人覺得,辣是不可或缺的,但不能把其他味道掩蓋住,所以,吃辣必須要克制!剛才講的帕德龍小辣椒和海鮮飯都是如此,他們食物裡的辣,往往帶一點甜,讓辣以一種若隱若現的方式存在,既能調動你的感官,又不造成過度地刺激。

在中國餐飲界呢,辣經常成為廚師的「遮羞布」。如果不夠辣的話,客人就會覺得不刺激不爽,所以,為了滿足食客,廚師有時就玩命放辣椒,同時還能掩蓋自己的手藝差……

當然,到底是「委婉」的辣好,還是東方的「刺激」好,孰優孰劣很難評判了。

最後順便給大家講個好玩兒的~一般來說,人類味蕾能感受到的味道有五種,包括酸、甜、苦、鹹、鮮,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出第六種味覺——油脂味,或者說叫肥肉味兒,所以,人類味蕾能感受到基本味道應該修正為:酸、甜、苦、鹹、鮮、肥肉味兒

你愛吃辣嗎?

點擊播放 GIF 1.7M

點個讚,為了我們的中國胃……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
  • 辣,是痛覺不是味覺
    而在口味方面,中國人舌尖最愛「辣」。雜誌近三次發布的國人最偏愛的味道排行榜中,辣始終居首,甜一直緊隨其後,接下來則是鹹和酸,苦則排名最後。但是,與其它四種不同,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
  • 白酒的辣並非是味覺上的辣,它居然一種痛覺
    網傳有一種說法:喝白酒的人,基本上都是有所成就的人士,他們能喝得了苦辣,也能品得到甘甜。說到白酒,很多人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兩個字:辣喉!同樣的度數,有可能在味覺上呈現的則是微甘,也有可能是辣。因此白酒度數跟酒的辣味沒有關係。一般來說,酒分酸、甜、辣這三種味道。按理來說,在調味過後的酒,不會出現辣味才對。是不是辣喉的酒都不是好酒呢?酒的好壞,還真的不能根據辣不辣喉來判斷。
  • 科普丨原來辣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愛吃辣的人其實是痛並...
    談到味道,人們就會想到「酸甜苦辣麻」,其實這是人間的五味,那麼,我們的舌頭能夠感受到什麼味道呢?01味從哪裡來?原來,在我們的舌頭表面,特別是舌尖和側緣有著許多密集的微小突起,在醫學上稱為「舌乳頭」,主要分布在舌的背面,在每個舌乳頭的上面,有長著像花蕾一樣的東西,由一層支持細胞和細長的味覺細胞組成,味覺細胞頂端有纖毛,稱為味毛,由味蕾表面的味孔伸出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因為舌頭上不存在味覺地圖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熟知的「辣」其實並不屬於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如果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取一小勺辣椒醬塗抹在手中,你會發現仍能夠感覺到刺痛感。很有趣吧?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給味覺下個定義。 味覺是什麼? 味覺指的是我們的味蕾受到直接化學刺激而產生的感覺。我們味蕾上存在的味覺細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和嗅覺一起在大腦中合成了我們的味覺。
  • 辣是痛覺啊啊啊啊
    雖然人們經常說「辣味」,但辣其實不是味覺感受,而是一種痛覺。產生「火辣」的感覺,是一種叫作「辣椒素」的物質在起作用,「辣椒素」也有人把它叫作「辣椒鹼」。人的口腔內有許多特定的神經受體,當辣椒素與這些神經受體結合時,身體就會產生相應的神經信號,信號傳到大腦,人體就感受到了「火辣」。
  • 「辣」是一種味道嗎?其實它是一種神經痛覺!死神辣椒有多辣?
    「無辣不歡」、「無辣不香」,愛吃辣的人們都離不開辣味,辣的味道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飲食文化的絕大部分了。各種美味食物都添加辣椒或者是加上辣的調味料才好吃,例如人們喜歡吃的麻辣火鍋、各種品牌的麻辣湯等等。吃起辣來,真的是胃口大增,有種盪氣迴腸的感覺!人們常說的辣味,其實它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神經痛覺!
  • 辣"竟然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
    「辣」得恰到好處,可以讓人吃得更加暢快淋漓。如果這時告訴你,「辣並不是一種味道」,恐怕你並不會相信,但這確實是現在科學的普遍看法。解釋這句看似「不可思議」的說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味覺。味從哪裡來?味覺的感受器是味蕾,味蕾呈卵圓形,主要由味細胞和支持細胞組成,味細胞頂部有微絨毛向味孔方向伸展,與唾液接觸,細胞基部有神經纖維支配。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產生一種灼痛的感覺,嚴格講屬痛覺和溫度覺,辣味物質的結構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親水基因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因,而且辣味物質屬於刺激性物質,可促進食慾、幫助消化。
  • 酸甜苦辣鹹,有一個不是味覺?其實你不懂自己的舌頭!
    吃是大家都會的,大部分人還很擅長。但是在吃這件事上,大家可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誤解——你並不了解你的舌頭。中國的古人認為,味覺有五種:酸甜苦辣鹹。但亞里斯多德說,味覺有四種:苦酸甜鹹。誰說的對呢?——都!不!對!
  • 辣椒明明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為什麼還要那麼多人喜歡「受虐」
    從小我們知道我們的味覺是酸甜苦辣鹹,後來隨著認知的增強,我們知道了原來味覺準確的是酸、甜、苦、鹹、鮮,而辣則被剔除了味覺大家庭。雖然辣不是味覺,但是卻是我們平時菜品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辣」味已經滲入到天南地北的美食中。
  • 酸甜苦辣鹹,辣到底是味覺還是痛覺?
    :酸、甜、苦、辣、鹹5覺有異議的是辣換成了甜。那麼辣到底是不是味覺?我們是否能從味覺地圖看出來?先說說這張地圖,從1904年哈尼格發明到1942年著名的哈佛大學心理歷史學家愛德溫·波林,利用哈尼格的原始數據計算出了不同敏感水平的真實數量,再到一些科學家卻利用這些數據繪製了一幅舌頭味覺地圖,現代舌頭地圖就這樣誕生了。
  • 現代科學認定的味覺只有5種,「澀味和麻味」不是味覺
    酸、甜、苦、鹹、辛、肥味、辣味,香味,它們幾乎組成了我們味覺感受的全部,除了這些感覺還有兩種被我們叫做味道的感覺,分別是「澀味和麻味」,它們也在我們的口中被感知,但需要說明一下的是,它們也不是味覺,現代科學認定的味覺就只有5種——酸、甜、苦、鹹、辛。肥味的的認定還有爭議,而其他的感覺,辣味是痛覺,香味是嗅覺,而「澀味和麻味」同樣不是「味覺」。
  • 辣並不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無辣不歡的人就是「痛並快樂著」
    若是將這句詩移植到西南地區,或許就會變成「寧可居無竹,不可食無辣」了。辣椒擁有著奇妙的魔力:常吃辣的人,越吃越上癮;不吃辣的人,見了辣椒就繞道走。人們為什麼會喜歡吃辣?辣椒又為什麼讓人慾罷不能?看似是「自虐」的吃辣,為何讓人如痴如醉?
  • 漲知識丨為什麼有的人特別能吃「辣」?辣是一種「痛覺」
    在中國,「辣」味已經滲入到天南地北的美食中。對於喜歡吃辣的人來說,「辣」帶來的爽,總是令舌頭無法戒掉。辣味是一種「痛覺」我們常說一些食物「很辣」,但其實「辣」並不是一種味道。我們的舌面上分布有不同的味覺區,分別是酸、甜、苦、鹹,不同的區域能讓我們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在吃一些食品時,大腦也將收到味覺傳遞的信號,能感受到這些味道,做出相應的反應。
  • 辣不是味道而是一種痛覺!你知道嗎
    隨著川味美食名聲鶴起,麻辣美食越來越普及且受到大家的歡迎,能吃辣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很多人更是無辣不歡。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其實辣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人最基本的味覺只有四個,那就是酸甜苦鹹,我們平時嘗到的各種味道,都是這四種味道混合的結果。
  • 【心理】辣是一種痛覺
    舌頭表面有味蕾,味蕾上有味覺細胞和味覺神經,所以人能通過舌頭上的味蕾來感受味道。
  • 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喜吃辣的人愛冒險
    在「國人最偏愛的味道」排行榜中,「辣」始終居首。然而「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強烈刺激性,使人產生灼燒感,就是所謂的「辣味」。既然辣椒帶來的是疼痛,為什麼人們卻樂此不疲呢?根據相關研究,這也許和良性自虐有關。
  • 原來吃辣不是享受 而是因刺激味覺神經而產生的一種錯覺
    中國人非常喜歡吃辣!而且麻辣燙也是許多年輕人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之一。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時告訴你,「辣並不是一種味道」,恐怕你並不會相信,但這確實是現在科學的普遍看法。味覺的感受器是味蕾,味蕾呈卵圓形,主要由味細胞和支持細胞組成,味細胞頂部有微絨毛向味孔方向伸展,與唾液接觸,細胞基部有神經纖維支配。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產生一種灼痛的感覺,嚴格講屬痛覺和溫度覺,辣味物質的結構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親水基因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因,而且辣味物質屬於刺激性物質,可促進食慾、幫助消化。
  • 「辣」其實是一種痛
    俗話說,酸甜苦辣鹹調出人生百味。人生一世,總是要嘗盡各種滋味的。酸甜苦辣鹹也作為調味應用於各類飲食之中,而其中的「辣」卻有別於其他四味,它並不是靠味覺來體驗的。辣其實是一種痛覺。痛覺是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時,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感覺。
  • 司馬茶術碎碎念001~ 味覺地圖
    本文配圖是度娘隨手可查的「味覺地圖」。各位看官也可以隨便查一下。最初味覺地圖出現的時候,說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品嘗不同的味道。後來……闢謠了,說人類舌頭約有超過2000個味蕾,每個味蕾中的味覺細胞均能分辨5種基本味道,而不是舌頭的不同區域各司其職。這5種基本味道是:酸、甜、苦、鹹、鮮(後來又加了個「肉味」⚠️注意:不包括辣、麻、澀等),孰對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