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重大突破!發現一類新的小RNA分子保護哺乳動物基因組

2021-01-12 生物谷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6.013


2017年7月2日/

生物谷

BIOON/---我們的基因組是雷區,散布著潛在破壞性的DNA序列,不過在這些DNA上,存在著數以十萬計的哨兵在站崗。這些被稱作表觀

遺傳

標記的哨兵在這些位點上附著到DNA雙螺旋上,阻止這些DNA序列發揮著它們的破壞性作用。

大約一半的人基因組由這些破壞性的DNA序列組成。它們是古老的病毒和被稱作轉座子(transposon)和逆轉錄轉座子(retrotransposon)的寄生性序列元件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自我整合到人基因組上的。令人吃驚的是,在生命周期的兩個最為關鍵的過程期間,這些哨兵被清除,讓基因組處於裸露狀態。這些哨兵會很快地回歸,但僅在表觀

遺傳

石板被擦乾淨的一段時間之後才會回歸。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研究人員發現可能作為這些哨兵的應急替換,突擊隊僅在這些非常毫無防備的時刻才被強徵在整個基因組中服役。特別地,在哺乳動物胚胎被植入母體子宮壁中之前,這些臨時的保護者在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一個非常早期的期間保護它們的基因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6月29日的

Cell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TR-Retrotransposon Control by tRNA-Derived Small RNAs」。論文通信作者為冷泉港實驗室教授Rob Martienssen。論文第一作者為Martienssen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Andrea Schorn博士。

這種植入前胚胎是表觀遺傳標記在重新寫入之前被擦除的兩種情形之一。另一種情形是生殖細胞(卵子和精子)形成的一個步驟,已知在這種情形下,具有被稱作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s, piRNA)的臨時保護者。這項新的研究證實在植入前胚胎中,另一種小RNA類型在它的表觀

遺傳

重編程期間發揮著一種類似的基因組保護作用。

這些新鑑定出的保護者具有兩種類型:長18nt的RNA片段和長22nt的RNA片段。Schorn發現這些RNA片段與逆轉錄轉座子中的序列完全互補,而且為了激活這種寄生性序列元件,這種互補性序列必須參與進來。

Schorn仔細地分析了小鼠胚胎

幹細胞

的內含物,發現很多自由漂浮的長18nt的RNA片段。計算機分析揭示出它們的序列與轉移RNA(tRNA)中的序列完全匹配。tRNA普遍存在,並且參與蛋白合成。幾十年來,人們就已知道tRNA被長末端重複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 LTR)-逆轉錄轉座子(LTR- RetroTn)劫持,LTR- RetroTn序列的一部分停靠在引物結合位點(primer binding site, PBS)上,啟動一種激活LTR- RetroTn的過程。LTR- RetroTn也被稱作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Schorn說,「了解到LTR- RetroTn需要tRNA才能複製,這很容易讓人認為我們在植入前胚胎

幹細胞

中觀察到的這些長18nt的RNA片段可能干擾這個過程。我們認為這種細胞蓄意地將全長tRNA準確地切割成更小的片段,這是因為tRNA和切割它們產生的小片段都識別PBS。這意味著這些源自tRNA的小片段能夠結合這個位點,抑制LTR- RetroTn複製和移動。」

Martienssen說,這項研究的影響是潛在的深刻的。這似乎告訴我們哺乳動物基因組容忍大量的轉座子和其他的寄生性序列元件的一種方式,即便是在這種基因組上的抑制性表觀

遺傳

標記被擦除的時候,也是如此。Martienssen說,「一種合理的說法是,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機制,細胞利用這種機制不僅抑制逆轉錄轉座子,而且也有助抵抗病毒。」(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Andrea J. Schorn, Michael J. Gutbrod, Chantal LeBlanc et al. LTR-Retrotransposon Control by tRNA-Derived Small RNAs. Cell, 29 June 2017, 170(1):61–71, doi:10.1016/j.cell.2017.06.013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根據在Genome Biology正式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鐘聲教授與其合作者張良方教授、陳真教授共同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專門開發的檢測和測序技術鑑定出,這類細胞表面RNA分子由細胞核內的基因組編碼產生。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根據在Genome Biology正式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鐘聲教授與其合作者張良方教授、陳真教授共同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專門開發的檢測和測序技術鑑定出,這類細胞表面RNA分子由細胞核內的基因組編碼產生。
  • Mol Cell:陳玲玲等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
    ,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都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一般認為,外顯子片段通過轉錄剪接成為具有功能的RNA,而內含子序列在剪接後被核酸酶快速降解,因此沒有生物學功能。生化與細胞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證實了內含子來源的非編碼RNA序列既可以在剪接後穩定存在,又可以在細胞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
  • Nature:發現一種非編碼RNA具有重要功能
    來自哈佛-麻省的白頭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學系,Koch高級癌症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者發現了一類大型的非編碼RNA,這些RNA的特性揭示來哺乳動物基因組的又一重大發現。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1日的Nature在線版上。
  • Cell:重大突破!融合環形RNA也參與癌症產生!
    2016年4月3日/生物谷BIOON/--癌細胞因它們的基因組陷入混亂而聲名狼藉,這種混亂經常產生融合蛋白,其中融合蛋白是由兩種不同的基因融合在一起而產生的。一旦融合在一起,它們就呈現出新的有害功能。
  • 重大突破!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了
    國內畜禽生命科學迎來重大突破。12月9日,國際著名權威學術刊物《Nature》的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發表了學術文章《成功破譯中國特色的德州驢的基因組》。文章表示,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歷時六年,利用目前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
  • 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單個鳥苷酸決定著HIV RNA基因組的命運
    HIV-1 RNA基因組的轉錄本既可以經剪接後翻譯成病毒蛋白,也可以作為子代基因組被包裝成新的病毒顆粒。所選擇的路逕取決於這種轉錄本是否在5′末端含有一個鳥苷酸(1G)還是兩個或三個鳥苷酸(2G或3G)。
  • Cell:重大突破!鑑定出剪切piRNA前體的核酸酶Trimmer
    2016年2月29日/生物谷BIOON/--生殖細胞中有一類小RNA阻止其基因組發生不需要的基因重寫。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鑑定出一種被稱作Trimmer的酶,該酶參與這類小RNA的產生。
  • 果蠅體內發現一類新的氣味受體
    史丹福大學生物學系,霍華德休斯醫學院頂級華人科學家駱利群在1月9日2009年第一期《細胞》(Cell )上發表文章,在果蠅體內發現一類新的氣味受體。
  • Cell:重大突破!發現一種廣譜的CRISPR/Cas9抑制劑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7.037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如果說CRISPR複合物聽起來很熟悉,那是因為它們是新一波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最前沿。
  • Cell:重大發現!跳躍基因劫持卵子發生大規模傳播自身拷貝
    它們在發育中的卵細胞的基因組內跳躍,而且在進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的移動也會導致新的突變,從而引發血友病和癌症等疾病產生。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它們在發育中的生殖細胞內移動的時間和地點知之甚少。畢竟,這是確保跳躍基因在後代中傳播的關鍵過程,但也可能導致宿主患上遺傳疾病。
  • Cell | 重大發現!首次發現在人類微生物組中數千種小蛋白家族
    Bhatt 團隊在Cell上發表題為「Large-Scale Analyses of Human MicrobiomesReveal Thousands of Small, Novel Genes」的文章,在人類微生物組中發現了 4000 多個新的小蛋白家族,有助於更全面地了解人類微生物組編碼的完整編碼潛力,這是了解微生物組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機制的基本步驟
  • 2019年4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Consortium)創建了exRNA圖譜資源(https://exrna-atlas.org)。圖片來自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2.016。但是,在這項新的研究中,Blelloch及其團隊針對這一點提出了一個非常不同的答案:他們發現PD-L1是由這些腫瘤大量生產的,不過癌細胞不是在它們的表面上展示這種蛋白,而是通過一種稱為外泌體的分子貨輪輸出PD-L1。
  • 中國學者Cell子刊揭示基因組「暗物質」中環狀RNA新分子
    眾所周知,人類基因組中存在大量被稱為基因組「暗物質(dark matter)」的非編碼序列,包括基因間非編碼序列、內含子非編碼序列等。基因間非編碼序列轉錄產生線形長非編碼RNA分子,具有5』帽子和3』尾巴結構;而內含子非編碼序列轉錄生成的RNA在剪接後被核酸外切酶快速降解,多數沒有生物學意義。
  • ...張國捷/周琦等首次發表鴨嘴獸和針鼴的基因組,為哺乳動物的演化...
    【學術前沿】突破!,並利用其信息對哺乳動物的演化以及單孔目性染色體演化進行了分析,為深入了解哺乳動物的重要演化歷程提供了新的結果。得益於本研究產生的兩個高質量的單孔目基因組,研究團隊首次構建出2n=60條哺乳動物的祖先染色體,為人們研究哺乳動物早期演化過程中基因組的變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 Cell:重大突破!首次構建出人類大腦皮層神經發生的基因調控圖譜
    2018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構建出人類神經發生(neurogenesis)的基因調控圖譜,其中在神經發生中,神經幹細胞轉化為腦細胞並且大腦皮層在尺寸上擴大。他們鑑定出調控我們的大腦生長並且在某些情形下為在生命後期出現的幾種大腦疾病奠定基礎的因子。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過去人們曾認為,人類核基因組產生的RNA並不存在於具有完整細胞膜的細胞表面,而這一新發現刷新了我們對細胞表面分子的認識。 「細胞的外表面就好比人的臉,要識別細胞是好是壞,比如是免疫T細胞還是腫瘤細胞,最重要的就是看它表面有些什麼。」鐘聲教授解釋說,「細胞的表面分子協助了細胞的通訊和相互作用。」
  • Cell:調控哺乳動物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生物谷報導: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分子開關,能夠可逆控制哺乳動物基因的開啟和關閉,控制基因的表達水平,將對生物學過程和疾病相關基因的研究的精確度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詳細內容刊登於上周Cell。作者對這項研究「允諾了很多,」明尼蘇達大學Perry Hackett(未參與研究)說,「他們兌現了允諾。」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篩選神經元分化過程的功能影響時,丹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環狀RNA circZNF827,它令人驚訝地「踩下了神經發生的剎車」。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circRNA和它的宿主編碼的蛋白產物共同進化,調節彼此的功能,直接影響神經發生的基本過程。正確的時間和神經元分化的精細控制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至關重要。
  • Cell:重大發現!lincRNA-EPS抑制炎症產生
    2016年7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被稱作lincRNA-EPS的長鏈非編碼RNA(lincRNA)負責調節先天免疫。lincRNA-EPS是在巨噬細胞中大量發現的,在遭遇病原體之前,一直讓觸發炎症的基因處於關閉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