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結成:臺灣文創園區擁有五大特色

2021-01-12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中,比例最高的是廣告產業、設計產業(含建設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廣播電視業、出版產業、工藝產業和數字內容業,這六大業態佔文化創意產業產值比例超過90%。今年6月,東方意象文創機構總裁、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劉結成等人赴臺灣實地調研當地文創產業發展情況。調研結束後,劉結成認為,儘管臺灣的文創園區起步較晚,但是在策劃、產業聚集、運營模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形成了自己的五大特色。

  

  劉結成

  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中,比例最高的是廣告產業、設計產業(含建設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廣播電視業、出版產業、工藝產業和數字內容業,這六大業態佔文化創意產業產值比例超過90%。而流行音樂、電影業、音樂及表演藝術業、視覺藝術產業等四大門類佔比都不超過3%。因此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載體的園區,其大部分定位或者核心業態也是圍繞前六大業態展開,而以後四個業態為輔。然而儘管臺灣的文創園區起步較晚,但是在策劃、產業聚集、運營模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差異化定位,尋找獨特風格

  在與臺灣文創園區管理運營負責人溝通時,提到運營文創園區,他們一致回答並強調首先需要做的是對園區進行策劃定位。找準定位才能明確發展方向,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找到位置。這一點是我們國內很多園區不是很重視的東西,或者說很多園區領導認識不到位的地方,往往是改一個名字,然後就開始招商、運營。結果往往是任何形式的企業只要願意入駐園區就進來,最終導致園區形不成特色,更別說做品牌了。

  而談到影響園區定位的因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所在城市或者區域的環境特質、主要經濟業態、文創人才狀況、自身資源能力、管理者的風格等。一個文創園區就是一個創意人才和文創企業的聚集平臺,因此所在城市的相關文創人才和企業數量就成為決定園區成敗的重要因素。比如高雄市,因為其歷史有鋼鐵產業聚集的優勢,因此在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在定位的創意設計產業時多了幾分「硬朗」的風格,舉辦「國際鋼雕藝術節」也就有了成長的環境和土壤。

  文創園區的聚集平臺又依託一個場域和空間,其背後都不免與歷史產生聯繫,而空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酒成為園區說故事的元素,也成為園區文創產品創作的元素,當然不同的人去經營也會使得園區具有不同的氣質。比如華山1914文創園是依託廢舊酒廠空間改建而成,其建築後的故事成為後來園區品牌形成和傳播的策略。所以,如果我們了解了其「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藝術展現與生活美學風格塑造」的定位,就不難理解它做「簡單生活節」的原因,如果了解運營商遠流是出版業的背景,就懂得它做「華文朗讀節」的初心。

  

劉結成制表

  二、原生性生長,匹配生活方式

  地裡自然生長出來的草是最適合這塊土地的植物,同理,根植於當地城市文化資源特色的文創園區才能健康發展,持續經營。臺北是整個臺灣文創產業的中心,聚集了文創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資金、市場等資源,所以華山和松煙園區定位在創意設計、美學生活上才有了發展的資源保障。而花蓮因創意人才不足,所以其文創園區只能定位為「文化藝術產業與觀光結合之實驗場域」。

  一個文創園區就是一種生活樣式。不管我們討論的文創產業、文創轉型也好,文創開發、文創經營也罷,其實走到最後還是回到生活,回到人,因為文創本質就是要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範特喜文創園區,它以記憶的延續、綠色的覺醒、創作的熱愛與夢想的加乘為核心精神,以社區營造方式「創造幸福的小氛圍」,融入與居民為鄰的生活圈,以烘焙為主題完成「範特喜甜點森林」品牌,開發了「新手書店」。和房客共同合作,共享資源,共同發掘市場需求,並成立微創體驗店鋪,增加服務的實務經驗,推出「綠光計劃」。從透過它推出的品牌和鋪所銷售的產品,我們可以洞察出這個城市居民和創業者的生活態度和樣式。

  三、活動聚人氣,共生擴大效益

  影響文創園區的成功因素有很多,我堅持「活動」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因為文創園區要成功,首先必須聚集人氣,吸引人才,而活動是吸引人氣、聚集人才最好的方式。對臺灣文創園區考察發現:做得越好的園區,舉辦的活動也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一結論。

  在活動中,臺灣文創園區將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有效融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也許是臺灣把「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的原因,又或者是因為臺灣大部分園區是政府主導型,臺灣文創園區的很多活動都圍繞著人才培養、素質教育等「公益性」展開,一方面提升了園區的人氣,促進了園區的發展,另一方面,政府找到了一條公共服務的有效渠道和路徑。

  

劉結成制表

  四、場域化運營,培育產業生態

  一個文創園區就是一個場域,文創園區運營的關鍵是空間的運營,是圍繞著園區定位形成產業生態。臺灣文創園區在空間的布局上非常合理,體現在業態構成、參觀動線、公共空間的設置、公共空間與租售空間的比例等方面。另一方面,在公共空間的活動策劃,小品布置,場地利用,衛生保潔等方面也是精益求精,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所謂文創產業生態,一方面從產業角度看,就是在人才、市場、服務、金融、政策等文化創意要素方面實現聚集,實現「創意形成、產品生產、營銷傳播、終端銷售」等產業環節鏈條上的閉環生態,讓「創意、創作、創新、創業」在園區落地生根,成為產業聚集的平臺。另一方面從生態環境角度看,它不僅包括人,還包括園區的氣候、土壤、植被、花草、昆蟲,園區的春夏秋冬和節氣等,這些都對園區的運營產生影響。比如在臺北,因為華山文創園區的樹多,所以夏天廠商更願意在這裡舉辦活動,因為有更多避暑的場地。而松山文創園區的樹少,所以冬季廠商更願意在這裡舉辦活動,因為這裡陽光更充足。

  五、社區化融合,勇擔社會責任

  走過幾個臺灣文創園區後最後突然發現與社區融合得非常好。這些園區都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沒有圍欄的阻隔。比如範特喜文創園區,我們進去走了好遠,迎接我們的員工告訴我們已經在園區了,我們都渾然不覺,原來它跟周邊建築和環境完全融為一體。比如,駁二藝術特區,也是由於它坐落在鄰近的住宅區當中,因此沒有一個高大的門樓或圍牆告訴你「駁二到了」,你只會看到2座「駁二最大咖」的大公仔在路旁歡迎你。也正因為此,園區成為市民和遊客的好去處,成為市民綜合場域的空間,這是社區化融合的第二個特點。如在華山1914產業園,我們看到一些市民在參加文化藝術活動,觀賞展覽,還有一些市民在遛狗、散步,一群小孩在草坪上玩耍。在重大節慶和周末大型活動期間,它會吸引大批市民來參觀體驗,成為市民休閒娛樂場所,另外它還是來臺北旅遊的遊客參觀體驗的一個重要景點。

  縱觀臺灣文創園區的發展,可以看到除了在上文提到的教育責任之外,它對於傳承歷史文化,活化閒置資產,打造城市意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創新環境氛圍,倡導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了觀察臺灣生活、洞察社會發展趨勢的窗口。

  

    劉結成: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七大新趨勢

相關焦點

  • 臺灣3D玻璃畫 特色藝術文創
    華夏經緯網6月22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文創是文化與創意的加乘。文化內蘊深厚者更有潛力開發豐富的文創商品,創意則植根於與時俱進的開放性思維。不可否認,藝術收藏存有一定門坎,精品少,價位高,且需要美學品鑑的專業眼光。
  • 在臺灣花蓮文創園 「搭乘」人生真諦的紙飛機
    (中國臺灣網 袁楚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2日花蓮訊 (記者 袁楚)11月2日下午,由九州文化傳播中心組織的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參訪交流團來到了臺灣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參訪活動希望通過考察臺灣特色文創園區,借鑑臺灣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的經驗,進而促進兩岸藝術設計與文創產業品的融合發展。  在參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文創園內每周都會組織規模很小,但卻很接地氣的「創意市集」。
  • 文創園區,招商更應「造商」
    但各園區同質化競爭嚴重,一味用政策紅利作為招商法寶並不可取。」北塘蓉運壹號文創園區,則提出了文創園區的3.0版本——招商更應「造商」。除了提供創業平臺,更應營造成長空間。  ■每個園區都有政策紅利,「候鳥企業」屢見不鮮  從市文廣新局產業處獲悉,近年來,為培育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無錫文創載體面積已達100多萬平方米。
  • 文化創意園區選址需考慮五大因素
    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意識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而在中國各地,無論當地現狀如何、也無論產業基礎是否具備,只要是發展文創產業,絕大多數地方政府都一致贊成並大力支持。當然,也有不少投資商藉機圈地,所以,一場以打造文創產業為名目的圈地運動已在各地上演,文創園區建設泡沫一度越吹越大。
  • 文創發力 城市更新——文創園運營創新研討會第2季
    擁有20年文化領域工作經驗,對文化產業有過長期研究。本次課程中楊老師將系統講授文化地產細分與盈利模式       ▇ ▇   工業遺產是歷史留給現代人的禮物,第二堂課康文玲老師將結合德國、英國、臺灣、日本、內地不同的工業遺產與文化的結合,系統講授工業遺產的再生之道。
  • 成都文創矽谷在哪裡?在這裡!
    除了歷史文物、名勝古蹟之外,青羊區還集聚了四川博物院、四川圖書館、四川美術館等省市主要文化場館,以及國際非遺博覽園、峨眉電影製片廠、西村大院等文創園區和機構,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區、文化強區。▲明堂創意工作區與寬窄巷子和6條特色街區通過一座天橋相連的還有另一番天地——少城視井文創園。
  • 【解讀】從臺灣文創上市公司看傳統文化IP傳承與商業再造
    說到底,「文創」的「價值」到底為何?開頭提及的幾間公司都是臺灣文創類股中的佼佼者,文創並不難理解,著名的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吉卜力工作室都能算是廣義上文創產業的領航者,只要提及公司的名字,或是旗下的角色或故事,便能讓一般大眾迅速產生共鳴,換個名詞解釋,這就是一個好的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
  • 1938老延安街區將開放 五大文創品牌向紅色歷史致敬
    項目以老延安城的建築語言為整體風格,融入現代時尚創意,復原了部分標誌性建築,合理規劃特色美食區、旅遊民俗區、品質體驗區三大重點區域。其中,一區為特色美食區,主要經營延安特色小吃、陝西風味小吃、中式餐飲、快餐、水吧飲品等;二區為旅遊民俗區,主要經營延安特色禮品、紀念品零售、民俗手工製作、手工藝品、民俗藝人表演、延安特產等。
  • 傳統變時尚,揚州臺灣文創設計大賽45件獲獎作品精彩亮相
    以文創為媒,匯聚兩岸的智慧力量,共同推進揚州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在昨日舉行的月亮城杯「2019揚州·臺灣文創設計大賽頒獎典禮上,45件作品從60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在設計師的手中,不少我們日常接使用的生活用品、食品,一下子就有了「揚州特色」。
  • 趕一場文創的市集
    成都人對趕場的熱情已經延續了上千年,如今,逛各種文創集市已成為成都人的日常。 01 遊人如織,至夜方休 李劼人《大波》裡寫:「但凡趕場日子,再不濟事的鄉鎮,紅鍋飯鋪,都要開張」。
  • 常德廣告文創產業園異軍突起正當時
    原標題:常德廣告文創產業園異軍突起正當時   沒有宏大的生產車間和流水線,也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聲,有的只是充滿文化氣息的
  • 臺灣五大山脈
    臺灣是個南北狹長、高山密布的島嶼,山脈分布縱貫全臺。若依陵脈延伸的完整性,大致可分成呈南北縱走方向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臺東海岸山脈等五大山脈,以及位於西北方的大屯火山匯,基本為北北東向。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形成於喜馬拉雅運動。
  • 看臺灣人民如何用文創讓農產品說話
    臺灣農產品很火。臺灣農產品為何這麼火?除了高品質、嚴把關外,他們對農產品進行的包裝功不可沒。 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情感的共鳴,臺灣繁榮文創產業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 毋忘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
  • 服貿會上大興集中展示近300件特色文創產品
    現場融合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設計元素和南海子文化、麋鹿文化特色的展廳風格倍受關注,大興區文化產業發展成果、政策優勢營商環境和未來願景集中展示推介,南海子德壽寺模型亮相,30多家文化企業,近300件特色文創產品集中展示。
  • 臺灣五大財團之一 「遠東」在揚投資13億美元
    昨日下午,(江蘇)省長李學勇在南京會見了應邀出席2012中國·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的臺灣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一行  作為臺灣五大財團之一,遠東集團擁有9家上市公司,涉足化纖、紡織、通信、水泥、金融、百貨以及運輸等10多個行業,總資產近624億美元,年營業額逾215億美元,締造了傳統企業創新發展的奇蹟。近年來,遠東集團將揚州化工園區作為其在大陸的重要生產基地來規劃建設,累計投資突破13億美元,佔到其在華東地區總投資額的一半以上。
  • 平潭北港再刮文創風 變廢為寶吹活石厝
    以飛行員為特色的拉動式手工風鈴,搖出風的靈動。還有貨架上擺放著的手工木藝作品,盡顯文藝小清新範。北港(資料圖)「吶裡有風」是由臺灣青年團隊打造的文創商店。此次四位臺灣青年將創業目光投準北港,合力改造石厝,變廢為寶,為的是打造出文創的舒適空間,給遊客提供特別的平潭文創產品。北港民宿(資料圖)「這棟石厝是我們團隊一起尋找到的最適合的北港落腳點。
  • 有個晉江人 在臺灣留下陶瓷傳奇(圖)
    蛇窯老煙囪周邊環境雜亂,將被改造為文創園區陳文敏說,數年前,園區還開始推出駐村藝術計劃,全世界的藝術家都可以申請來這裡,博物館提供一個創作空間,方便各地藝術家互相交流。  園區內還設有專門銷售創意商品的文化商品概念商店,以及柴燒麵包的窯,但也只有逢假日才出窯販售窯烤麵包。
  • 臺灣退休金調整 臺開:提供所需 歡迎李家同駐村花蓮
    臺開今(28)日表示,報載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因退休金改革,退休金被減3~4成,臺開誠摯邀請歡迎李家同駐村花蓮,來花蓮退休、辦論壇,成為第一個學者駐村、國際駐村於花蓮洄瀾灣園區,讓花蓮成為國際的花蓮、地球的花蓮。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中期成果②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升級攻略
    以張江創新藥研發基地作為重要核心區,主要從事藥物的研發,而其他特色園區則定位於藥物的產業化和相關配套服務等。圖4上海五大生物醫藥特色園區在生物醫藥產業鏈上的分工資料來源:作者繪製從發展現狀上看,特色園區中的醫藥巨頭正在雲集、配套設施逐步完善。
  • 從「廠」到「場」 老北京齒輪廠廠房變文創地標
    縱貫東西的國家文創實驗區,讓曾經的工業廠房蛻變為新型文創產業園,也引導著區域人口、資金流、信息流等的變化和城市空間更新。  北京齒輪總廠變成「齒輪場文創園」,恰恰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由大會堂餘料建造 輝煌老廠面臨轉型  勉強可容納兩車並行的小路口,開放式的大門,拖著裝滿蔬果小拉車的老人……這是片被紅磚牆老居民樓圍繞著的知名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