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哈弗欲美國上市,首家工廠或選址美國。兩會期間,伴隨著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透露的這一消息,剛剛在上個月舉辦了哈弗百萬輛慶典的長城汽車再次輕鬆躍居新聞頭條,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尤其是海外媒體的關注。
進軍美國水到渠成
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
進軍美國,這次並不是長城第一次提出,早在2013年上海車展上,王鳳英就公開表示,長城會在2015年前後挺進美國市場,並考慮在美國建廠投產。此次哈弗欲在美國上市之所以引發外媒的廣泛關注,主要是受美國總統川普對汽車的「高壓」政策影響,各大車企被迫作出妥協。川普上任後,出臺多項措施兌現為美國工人創造就業的競選承諾,其中,對汽車業影響最大的就是宣稱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重新審議其中的主要條款。川普要求各大車企在美國境內生產,否則將徵收高達35%的邊境稅。在此政策影響下,包括福特、豐田在內的各大車企及零部件供應商在墨西哥建廠或新增產能的計劃紛紛擱淺。長城首家北美工廠或選址美國也是此政策影響下的產物。
「此次長城進軍北美,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的。」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表示,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具有一定實力後,進軍海外市場是必然選擇,而進軍美國市場是考驗中國企業最好的試金石。「美國是一個開放、法制化的競爭市場,也是全世界汽車品牌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那裡聚集了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本土汽車品牌也擁有良好的歷史,如果能打開北美市場,對正在向上突圍的長城汽車具有積極的助力。」2016年,長城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07.45萬輛,同比增長26.01%;營收達986.16億元,實現淨利潤105.47億元,同比增長30.88%。其哈弗品牌在銷量達到百萬輛後,品牌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以我對長城實地考察的觀察看,這是一家在產品研發、技術等方面都具備了一定實力的企業,而且其海外發展有了一定成效,在保加利亞已經有過合作建廠的成功經驗。歐洲的成功經驗,可以幫助其在北美有更好的發展。」張建平還表示,此次順應川普製造業回歸美國的政策,進入北美市場可能會在市場審批、政府程序等方面更順利。
商務部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中國汽車報》採訪時也表示,美國是一個很具挑戰也頗成熟的競爭市場,企業去那裡投資、銷售有很好的投資環境和市場環境,長城選擇在此時進軍美國或許不是噱頭,而是因為有了一定實力之後的明智之舉。此前,王鳳英介紹,長城汽車已在洛杉磯建立了研發中心,目前正積極籌備,加速推進哈弗SUV 2020年之前在美國上市的計劃。白明對此還表示,選擇美國設廠,除了川普高壓政策之外,這裡雖然相較墨西哥人力成本等方面更高,但是美國深厚的汽車工業基礎和對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市場的滲透力,或許能為長城提供更大助力。
嚴苛的市場監管或成最大考驗
基於我國汽車工業的現實情況,自主品牌「走出去」過去多選擇亞非、拉美等地區,歐洲、美國、日本等汽車發達工業地區的市場卻難以企及,能進入這些市場也被認為是一個汽車品牌成功的標誌之一。在中國風生水起的長城汽車能否成功登陸美國市場?「要想進入美國市場,首先必須滿足其在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標準,通過相關認證。其次,避免出問題,這或許正是對中國企業的最大考驗。」張建平表示,美國的市場監管很嚴格,幾乎所有品牌在那裡都遭遇過因為某些不達標或消費糾紛的罰款,比如大眾的「排放門」、豐田的剎車問題、本田的節油問題等。「企業必須嚴格滿足相關法規要求,兌現相關承諾,否則相關處罰或給企業帶來致命打擊,這點和中國有很大區別,對企業的實力是一項長期考驗,也需要中國企業引以為戒。準入也許不難,但是進去之後怎麼滿足要求才是最關鍵的。」
白明也表示,無論進入哪個市場,首先必須滿足當地的基本的法律法規要求。美國的認證體系和我國有很大不同,要求企業必須先對市場有清楚的了解。「這一點,可以選擇和當地的企業合作等形式,不要盲目投資。」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長城未來將會開發同時滿足中國、美國技術標準的車型平臺,為進軍北美市場作準備。進軍美國市場,從建立研發中心到開發滿足要求的車型平臺,長城這次或許已經作了充分準備。
至於長城在俄羅斯建廠遭遇的滑鐵盧,白明認為不必過於擔心。「美國作為一個充分市場化的成熟市場,投資環境很好,政策風險也很低,企業一旦確定可行的投資計劃,風險並不高。」張建平也認為,美國是個法制化、市場化的成熟市場,政策的透明度、程序都很明確,融資環境也比較好,不必為此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