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說:
「罐頭食品沒營養」
「土雞蛋更有營養」
「蔬菜生吃更有營養」
.....
想要吃得營養又健康
沒毛病!
但輕信「網上說」,不如聽「真真說」
1
罐頭食品防腐劑多、沒有營養?
提起罐頭,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保存時間長」「防腐劑多」「沒有營養」。
其實罐頭食品的核心是將密封在瓶中的食物經過充分加熱,將其中的細菌殺滅殆盡,利用密封隔絕了與空氣的聯繫,使細菌不會再進入食物,於是其中的食物就可以長期保存而不會變壞了。罐頭本來就不會「腐」,自然一般來說也就不用「防」。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罐頭食品中的維生素C、B族維生素和多酚化合物的確比新鮮和冷凍食品中的要低,但是這些物質在新鮮蔬果和冷凍蔬果中,由於儲存導致的下降卻要大大高於罐頭。
此外,新鮮蔬菜和冷凍蔬菜經過烹飪後,這些營養成分還會進一步下降。而罐頭食品是烹飪完成的,在保存中這些營養成分沒有明顯下降,食用時也不需要再進行烹飪。所以,拿新鮮蔬果中這些營養成分的含量來跟罐頭中相比,並不合理。
比如類胡蘿蔔素、維生素E、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這樣的營養成分,罐頭食品和新鮮食品、冷凍食品中的含量很相似。
2
土雞蛋、紅皮蛋更有營養?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馬冠生介紹,由於飼養方式的不同,土雞本身確實要比養雞場裡的雞得到的營養更加全面,但從雞蛋的營養成分上看,土雞蛋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膽固醇、鈣、鋅、銅、錳要比普通雞蛋高,且土雞蛋中膽固醇含量要普通雞蛋高出2倍多,這與其蛋黃所佔比例較大有關;但土雞蛋中的脂肪、煙酸、硒等比普通雞蛋低;其它營養素差別不大。
吉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靜波介紹,決定雞蛋營養價值的是蛋清和蛋黃。雞蛋在母雞體內的形成過程是由內而外的:最早形成蛋黃、蛋清,它們決定雞蛋的營養價值。接著形成角蛋白,角蛋白呈膜狀,它將蛋黃、蛋清包裹起來。最後再由碳酸鈣、碳酸鎂等物質形成蛋殼,在蛋殼形成的末期,母雞輸卵管裡的細胞分泌色素形成蛋殼的顏色。可見,在蛋殼顏色形成前,真正決定雞蛋營養價值的蛋清、蛋黃早已形成。蛋殼顏色不同主要是因為蛋殼表面的色素比例不同。顏色的不同不會影響雞蛋的營養價值。
由此可見,土雞蛋和一般雞蛋的營養價值各有所長。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由於土雞蛋膽固醇含量也較高,對於需要限制膽固醇攝入的人來說,平時選用普通雞蛋就可以了。而不同蛋殼顏色,其營養價值相差不大。
3
蔬菜生吃更有營養?
在大多數人的意識裡,蔬菜生吃更有利於營養素的保留,所以生吃更有營養。
其實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蔬菜是我們人體所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不同種類的蔬菜所含的營養素略有差異,此外還有野生蔬菜等。
不同的營養素種類和含量,意味著加工時應該選擇不同的加工方法。
除去食用的安全性這個因素外(很多蔬菜有農藥殘留,單純的水衝洗可能不能完全去除,那麼在加熱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農藥、寄生蟲、細菌等對人體的危害),不同類別的蔬菜建議採用不同的加工方法。
4
奶白色濃湯營養高?
很多人認為,奶白色的湯特別滋補,因為食材裡的蛋白質都溶化在湯裡了,才會讓湯呈現奶白色,這樣的湯才更營養。
奶白濃湯並不神秘。在煲湯時只要有脂肪微滴、乳化劑和水就可以讓湯呈現奶白色。在湯裡添加富含脂肪的原料,高溫後湯水呈現煮沸翻滾狀態,從而使脂肪形成微滴。乳化劑即食材當中的可溶性蛋白質,具有乳化性質,可將脂肪微粒包裹在內,形成穩定的不溶於水的乳化體系,並會均勻分布在湯水之中。當光線照射到這些小微滴後發生了散射現象,視覺上便呈現出了奶白色。選帶皮的豬蹄、雞翅、骨架等原材料會更容易製作出奶白濃湯。但湯本身的營養價值和湯色並無相關性,只不過奶白色的湯給人視覺上的衝擊,更加能夠喚起人的食慾而已。
奶白色濃湯雖然看似美味,但在日常飲食中要格外注意。濃湯的奶白色越深,意味著湯中的脂肪含量也會越多,在食用湯的過程中即會攝入大量的油脂。所以對於不缺乏脂肪和蛋白質的人來說,喝奶白濃湯並不意味著滋補,可能適得其反。尤其是對於一些想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更要注意控制對此類湯的飲用。
另外,濃肉湯、濃魚湯在經過長時間燉煮之後會產生大量的嘌呤、脂肪等成分,並不適合高血脂、肥胖以及患有痛風的人飲用,健康人群也不宜頻繁飲用。對於體弱者,由於消化能力不好,濃湯中的脂肪對他們來說也是負擔,喝濃湯還不如喝去油的雞湯更為合適。
真真說:
在飲食過程中,我們大可不必過分追究哪種烹飪方式更能保存營養價值,什麼樣的食材更有營養,最重要的是形成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足量飲水、粗細搭配、多吃果蔬、適量攝入肉蛋,合理飲食就是健康生活的起點!
來源: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