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劑的化學反應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在某些食品、衣服、鞋子、電子產品等的包裝中發現乾燥劑的身影。對於食品而言,在適當的溫度和溼度下食品中的黴菌和細菌會迅速繁殖,從而導致食物腐爛變質;還有的食品特別怕潮,例如海苔等,一旦溼度大就會吸水變潮,影響食物的口感。當溼度較大時,衣服、鞋子等物品也容易發黴。另外,電子產品也會因溼度過高造成金屬氧化。

乾燥劑可以去除空氣或者潮溼物質中的水分。通常乾燥劑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化學乾燥劑,這類乾燥劑通過與水結合生成水合物或者其他新物質進行乾燥;另一類是物理乾燥劑,這類乾燥劑通過物理吸附水分進行乾燥。在生活中常用的乾燥劑大多有石灰乾燥劑、矽膠乾燥劑、蒙脫石乾燥劑、氯化鈣乾燥劑、纖維乾燥劑等。

石灰乾燥劑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氧化鈣俗稱生石灰,化學式為CaO。氧化鈣是一種白色固體,能夠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這個反應具有不可逆性,其吸水能力不受外界溼度、溫度等因素的影響。石灰乾燥劑的吸溼率大概是15%-24%,「雪餅」、「海苔」等食品中常使用該類型乾燥劑。生石灰乾燥劑雖然價格低廉,適用範圍廣(可用於食品、服裝、茶葉、皮革、電器等行業),但是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鈣是強鹼,水溶液有強鹼性、強腐蝕性,會刺激黏膜,目前已經呈現出逐漸被淘汰的趨勢。

在鞋類、衣服的包裝袋裡經常會發現一種透明、形狀不規則的球體,它就是矽膠乾燥劑。矽膠乾燥劑的主要原料是一種高微孔結構的含水二氧化矽,矽膠通常是通過矽酸鈉和硫酸反應,並經一系列處理過程而製得,其化學式為:mSiO2•nH2O。矽膠乾燥劑主要是依靠吸附作用來除去潮溼物質中的水分子,即通過固體表面的質點與各種氣體、液體等中的水分子發生相互吸引力,從而將其吸附在固體物質表面上。矽膠乾燥劑有許多孔隙,並且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積。在常溫常溼的環境下,大顆粒的矽膠乾燥劑的水汽吸溼率大約是20%;小顆粒的吸溼一般不超過10%。矽膠無毒、無味、不溶於水和其他常見溶劑、吸附性能高、熱穩定性好、化學性質穩定,因此矽膠乾燥劑廣泛用於儀器、設備器械、皮革、鞋類、紡織品、食品、藥品等物品的乾燥除溼中。

蒙脫石乾燥劑又叫粘土乾燥劑,是以純天然蒙脫石為原料乾燥活化製成,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Al2O3·4SiO2·nH2O。其外觀形狀為灰色、紫色或紫紅色的小球,是一種無腐蝕、無毒、無公害的綠色環保產品,它的吸溼性能良好。在常溫常溼的環境下,單一的蒙脫石礦物乾燥劑吸溼率大約是18%-25%,複合型蒙脫石乾燥劑的吸溼能力比單一的蒙脫石乾燥劑高50%。常用於電子產品、精密機械、軍工器材等各種需要防潮的領域。

審核人:李繼良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張旭忠   [責任編輯: 李浩]

相關焦點

  • 乾燥劑遇水或爆炸 專家:石灰乾燥劑有腐蝕性
    昨天,記者到島城部分超市探訪發現,海苔、雪餅、口香糖、塑料杯裡都放有一些乾燥劑。記者將從海苔內取出的石灰乾燥劑放入到透明塑料瓶中,塑料瓶底部出現了變形。  海苔乾燥劑炸傷少年眼睛  近日,央視報導了一名初三學生,將海苔食品包裝中的乾燥劑放進了保溫杯中,可是過了沒多長時間,乾燥劑發生了爆炸。
  • 零食袋裡的乾燥劑有多危險?消防親測:加水會爆炸
    由此可見,生石灰乾燥劑在密閉空間遇水,會發生劇烈化學反應,溫度急劇上升,經搖晃後會發生爆炸,非常危險。再來看看等量的礦物乾燥劑、矽膠乾燥劑和氯化鈣乾燥劑,表現如何。和生石灰乾燥劑的實驗步驟一樣,消防人員,往礦泉水瓶中加入100ml清水,然後逐步加入礦物乾燥劑,當含量達到88g時,搖晃靜置後,沒有發現明顯的反應,但液體的溫度從27攝氏度上升到了29攝氏度。記者注意到,一大部分礦物質乾燥劑已經溶化在水中了,目前瓶身有一些微微的發熱 ,但是沒有看到劇烈的化學反應。
  • 包裝袋裡的乾燥劑 不是所有的乾燥劑遇水都會炸
    為了防止食物受潮,在不少零食的包裝袋裡經常會加入乾燥劑。近日,網上流傳一則乾燥劑遇水會發生爆炸的微博引來不少網友關注,讀者王先生為此給本報生活實驗室欄目打來熱線電話詢問:「乾燥劑的威力真的有這麼大?」
  • 你知道食品中都用什麼來做乾燥劑嗎?
    ,衣服等各個方面也需要使用乾燥劑。乾燥劑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東西,食品為了減少包裝中的水分含量防止腐化也會使用乾燥劑,衣服等各個方面也需要使用乾燥劑。乾燥劑有兩種除水方式,一種是化學吸附,一種是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比如矽膠就是通過物理方式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含量。化學吸附則是讓空氣中的水和乾燥劑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水合物。乾燥劑還可以用於水路運輸過程中去除時期,水運一般來講貨運量大,空間狹小,且水分含量高,極易腐蝕,造成貨物的損失,所以在海運過程中乾燥劑是必不可少的。
  • 生石灰乾燥劑真的炸了
    原標題:生石灰乾燥劑真的炸了不久前有媒體曝出,孩童將零食包裡的乾燥劑拆開,把乾燥劑倒入瓶中並加入水玩耍,結果瞬間爆炸——孩子受傷!這些乾燥劑太常見了吧,真的會「遇水立馬爆炸」嗎?昨天上午,杭州消防湖濱中隊進行了專場實驗。
  • 有乾燥劑會爆炸
    實驗一:乾燥劑在敞開的容器內遇水反應實驗開始前,消防員先介紹了三種常見的食品乾燥劑:矽膠乾燥劑、生石灰乾燥劑、活礦石乾燥劑。仔細查看這些食品乾燥劑的包裝袋錶面,都標有「不可食用」提示語,其中生石灰乾燥劑上還標有「不可遇水」字樣。
  • 食品包裝裡常見的乾燥劑 竟然會讓眼睛失明
    國慶期間免不了要囤一些吃的,食品包裝袋裡的乾燥劑更是經常見到。大成網友@呦梓給大家分享了一個關於乾燥劑的實驗。可別小看小小的一包幹燥劑,稍不留神也會爆發大威力!將30克乾燥劑倒入塑料瓶中。水剛倒進去,乾燥劑迅速吸水、膨脹。
  • 食品乾燥劑遇水會爆炸? 專家:遇水會釋放熱量
    乾燥劑的包裝上標註了「不可食用、不可玩耍、不可受潮、不可開袋、幼兒勿取、若誤食誤入眼睛,請速以大量清水衝洗」的警示語。  記者實驗 乾燥劑放入礦泉水瓶後瓶底發熱  為了求證乾燥劑遇水究竟會不會爆炸,華商報記者特意做了一個實驗:取出食品袋中不同的乾燥劑小包,將包內的乾燥劑倒入礦泉水瓶中,擰緊瓶蓋並輕輕晃動。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乾燥劑的選擇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乾燥劑的選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乾燥劑的選擇   原則:乾燥劑與被乾燥的氣體不發生化學反應。
  • 【實驗+】乾燥劑遇水 真的會爆炸?
    還有報導說,,河南周口市一位6歲男孩吃零食時,拿著乾燥劑袋玩耍,袋子突然開裂,孩子的臉上都是白色粉末。經過搶救,孩子的左眼保住了,右眼卻失明了。看來,這乾燥劑的威力還是不容小覷。可是,這小小一包幹燥劑,怎麼會和爆炸扯上關係呢?這種乾燥劑,它的成分又是什麼呢?
  • 零食生石灰乾燥劑遇水爆炸有危險?應遠離兒童
    日前,一則「零食乾燥劑遇水爆炸」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廣泛傳播,文章中稱一名5歲男孩將零食中的乾燥劑準備放入水中吹泡泡,結果就在乾燥劑遇水的那一刻發生爆炸,臉和眼睛均被燒傷。乾燥劑難道已經變身為「炸彈」?12日,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乾燥劑遇水會發生爆炸?溫度升至近70度
    日前,一則關於乾燥劑遇水爆炸的新聞在微信圈轉發引起熱議。據報導江西一五歲孩童將海苔中的生石灰乾燥劑倒入瓶中兌水,結果瓶體爆炸,飛濺而出的物質灼傷孩童眼部,可致失明。  12月15日,華商報好奇心實驗室也做了這個實驗,兩包不同種類的乾燥劑放在兩個敞口燒杯中,加入50毫升水後靜置五分鐘,室溫14度的情況下,旺旺雪餅裡裝的成分為「天然礦物成分」的乾燥劑水溶劑並未有溫度變化,另一個波力海苔中裝的主要成分為生石灰的乾燥劑水溶劑,溫度升高到28度。
  • 乾燥劑真的會爆炸嗎? 不是所有的乾燥劑遇水都會發生爆炸
    不是所有的乾燥劑遇水都會發生爆炸 破解朋友圈食品安全謠言之乾燥劑爆炸 謠言 近來, 有關食品乾燥劑爆炸導致孩子眼睛受傷或失明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裡頻頻轉發,有的內容稱:據央視新聞報導,一名5 歲男童因將零食包裡的小包幹燥劑拆開,   原標題:乾燥劑真的會爆炸嗎?
  • 以下乾燥劑測試錯誤步驟,以防效仿敬請留意
    前言:據市場人員分析,在很多客戶在收到我司乾燥劑樣品後,馬上測試產品的吸溼效果,但是測試結果沒有他們的計劃那樣理想,也沒有達到產品詳情上述的吸溼效果中「是普通矽膠乾燥劑的吸溼率10-20倍」是產品本身出現了問題,還是客戶在測試過程中出現了差錯?
  • 乾燥劑之如何選購矽膠乾燥劑和生化乾燥劑
    乾燥劑之如何選購矽膠乾燥劑和生化乾燥劑時間:2015-06-11 15:22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鞋子,家具,箱包,包裝材料,電子產品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用得到乾燥劑這產品,乾燥劑在大眾的眼中還是一包包的白色矽膠珠裝的小東西,殊不知裡面的學問大著呢。
  • 孩子誤食乾燥劑?奶奶的舉動救了他
    在生活中,乾燥劑隨處可見,而且外包裝多種多樣,很容易被小孩子誤以為是小零食而被吃掉。3歲孫女誤食乾燥劑,奶奶的舉動,讓醫生點讚桐桐今年3歲了,爸爸媽媽常年外出務工,桐桐平時就和奶奶一起生活。
  • 孩子誤食乾燥劑,寶媽用一招機智救娃,被醫生誇獎「看書多」
    文|秘籍君零食是很多孩子都會吃的東西,而很多大袋的零食裡面,都有乾燥劑。若孩子太調皮,或是不注意的情況下,吃下乾燥劑,家長該如何解決?李女士前段時間遇到一件事,當時她正在廚房做飯,孩子正在吃著零食看動畫片。可能是看得入迷,孩子就把桌上的乾燥劑拆開給吃進去了。
  • 遇水會變「炸彈」 食品乾燥劑要小心
    加上未成年人好奇心強,極有可能誤食乾燥劑,或者進行一些「危險的實驗」,最終給其身體帶來嚴重傷害。  去年底,網上就報導了一條新聞,一名八歲的男童,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將食品包裝袋中的乾燥劑倒入保溫杯。然而乾燥劑放進水裡不久,保溫杯就發生了爆炸。男孩右眼被炸傷,最終導致整個眼球被溶解,右眼失明。實際上,類似的事情並不是個例,食品乾燥劑讓兒童受到傷害的事例並不少見。
  • 乾燥劑遇水真的會發生爆炸嗎?寧波鎮海大隊實驗告訴你
    而這一切就是因為乾燥劑!」這則新聞在網上轉發後引起熱議。不少家長都很惶恐:現在孩子吃的各種零食袋裡都帶有乾燥劑,大家竟不知道乾燥劑的危害會如此大,小小的乾燥劑威力真的不可小覷。  為了用具體的實驗數據告訴大家各類乾燥劑究竟有多危險,寧波鎮海消防大隊官兵便在營區內製作了一起乾燥劑遇水是否會引起發熱甚至爆炸的實驗,並用不同的乾燥劑種類進行測試。
  • 2020寧夏省考行測常識積累:乾燥劑的除水原理考點
    乾燥劑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東西,食品為了減少包裝中的水分含量防止腐化也會使用乾燥劑,衣服等各個方面也需要使用乾燥劑。   乾燥劑有兩種除水方式,一種是化學吸附,一種是物理吸附。化學吸附則是讓空氣中的水和乾燥劑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水合物。物理吸附比如矽膠就是通過物理方式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