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牒文化丨族譜中一定不能缺的兩個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2020-11-30 騰訊網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在編修族譜中, 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家訓和堂號。

家訓

家訓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的基石。

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為規範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

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

當中,其中有不少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寡慾淡泊方遠致,唯至誠能勝至偽。

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至今膾炙人口。

家訓之所以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儀廉恥。此外,提倡什麼和禁止什麼,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等。

簡言之,每個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規家訓。家譜中較為常見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內容:一、注重家法、國法;二、和睦宗族、鄉裡;三、孝順父母、敬長輩;四、合乎禮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六、克勤克儉、惜時。

堂號

堂號一個姓氏的特殊標識,它能顯示姓氏發源的地緣關係。在家譜中,堂號具有聯繫姓氏與宗族關係的意義,也是後代尋根問祖的重要線索之一。

堂號又是怎麼來的呢?

堂號名稱一般取自於郡號名或為紀念家族始祖或名人而自創。一般來說,也有一些堂號取自於郡望,郡是秦、漢時期對行政區域的建置,郡號名又取自於郡名,或諸侯國名,地方府、州、縣名。

隨著姓氏家族的發展壯大,就出現了以各姓氏名門望族發祥地的郡名作為郡望的由來。

大家族日久人眾,或是遇至天災連年之時,族人就會因遷徙流離,而散布各地。於是就有了在郡望之下,再加入堂號名稱的方法。

因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為自己家族的郡望,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為一個堂號的現象。例如:王、胡這兩個姓的郡望都有「清河堂」。

堂號名稱的另一出處:自創堂號,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號,該堂號名稱一為有別於各姓氏的分支別派,二為銘記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跡或教誨。例如:楊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為人風範。文章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譜牒文化丨基因檢測能不能證明族譜造假?
    除了合修族譜造假,還有種種原因家譜被毀或者沒有家譜,創修族譜,求大求全,不加考證,本著「儘量拉人頭的精神」修家譜,這種譜不會等到後人,三年五載後都會被人用基因檢測證明是「偽譜」,到時候處理起來就相當尷尬,扔垃圾桶吧,「譜書」中記載有父祖;供著吧,亂七八糟還有捏造的祖宗。
  • 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 劉強東尋祖找出來的族譜,到底靠不靠譜
    公告只發出了一天,就有人曬出一份湘潭純塘劉氏五修族譜,同時傳出劉強東要找的祠堂位於湘潭縣花石鎮。誰曾想,半個多月過去了,兩支尋祖的主力隊伍在幫劉強東尋祖過程中,鬧出分歧,互相「掐架」,令尋祖行動暫時陷入停滯。話說回來,即便真找到了族譜,東哥是不是真的就可以尋到老祖宗呢?恐怕……也不一定。
  • 一部完整家譜到底記載了些什麼?裡面有24項內容,你知道嗎?
    史以紀實,譜以昭穆。昭穆明,則家派無可不顯!"一國無史便難明興衰,一族無譜則難知世系。回首歷史長河,我們不難發現:雖朝代政權更迭不休,家族文化卻歷久彌新、延綿至今,這與家譜發揮的作用密不可分。那麼一部完整的家譜到底都記載些什麼呢?修撰家譜又有什麼意義呢?
  • 假如兒子隨母姓,那族譜怎麼記錄,有什麼講究?
    家譜是古代維護門閥世系的重要工具,清晰的家譜也是明確本堂口文化世系傳承的依據。在現代以後,族譜已經沒有原來受重視,甚至很多人已經不知道族譜,也就不知道本姓來歷,更何況族譜怎麼記載。歪史所知道的傳統家族族譜一般記載本堂男性人員,對於女性則一般不會有記載。而現在也有一部分的族譜會把女兒記載進去,但是隨著女兒出嫁沒有辦法維護,他們後裔也不能記載進去,嚴格的說,這一些後裔不是本堂的人,屬於外姓之人。譬如張三的族譜就只能記載張三家族男性後人,不能把張三的外甥李四記載進去。
  • 【家譜知識】|家譜中一定不能缺的兩個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編修家譜中, 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家訓和堂號。 家 訓 家訓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 《耀粵名族廣東族譜珍藏展》11月22日在廣州圖書館開幕
    名稱:《耀粵名族廣東族譜珍藏展》  時間:2014年11月22日至2014年12月30日  地點:廣州圖書館9F廣州人文館  由廣州圖書館和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聯合主辦的《耀粵名族廣東族譜珍藏展》將於明天(22日)開幕,它共展出數十件清代、民國的廣東族譜原件,其中包括廣東趙氏、黃氏、陳氏、餘氏、伍氏等族譜,涉及的名人包括伍子胥、趙匡胤、文天祥、陳子壯、李濟森等。
  • [附圖)千年周氏族譜驚現分水鎮
    周俊明的爺爺周守全老先生在周氏家族中享有崇高的聲望。今天,在他的族人看來,由他的孫兒孫媳保有這份族譜並不存在多大的爭議。  這本族譜代代相傳。文革中,破四舊之風盛行,周守全冒著極大的風險,將這本族譜保存了下來。卜孝良說:「我們這一家是貧下中農,工作組沒有來過問,老前輩(周守全)專門做了一個書架,用油布口袋把書裹起,裡面放上葉子煙,這才保存到今天。」
  • 「修譜說」一本完整的族譜一定需要這七個方面,你知道嗎?
    下面我們就以已編修好的族譜為例,詳細介紹下這八個部分在修譜時應該怎麼編。一、序言序言主要介紹家族源流、修譜意義、修譜過程和修譜人名。」這樣一本族譜的譜序就寫完了。二、宗規宗規主要包括祠規、家規、家訓、派語等。
  • 世界級大師作序 93年後"清代四川第一家"續修族譜
    這次《遂寧張氏族譜(續修)》重修,耗時3年多。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部集文史界、譜學界之大成的譜書,無論是成書規模、編修隊伍,還是譜牒世系、史料內容,都相當厚重,遠超《遂寧張氏族譜》歷史上的各個版本。  深入挖掘和研究張氏家族所承載的名人文化、移民文化、科舉文化、宗族文化、詩書畫文化等,成為張氏家族不少後人和當地文史界的一大要事。  一般說來,中國民間族譜只在族人內部發行,數量和範圍有限。即使是現在,絕大多數編修的族譜都是內部刊物,《遂寧張氏族譜(續修)》則是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公開出版並發行。
  • 時隔93年「清代四川第一家」續修族譜
    這次《遂寧張氏族譜(續修)》重修,耗時3年多。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部集文史界、譜學界之大成的譜書,無論是成書規模、編修隊伍,還是譜牒世系、史料內容,都相當厚重,遠超《遂寧張氏族譜》歷史上的各個版本。  張知雄在序言中透露了更多信息。早在明朝正德年間,張氏家族就編修了族譜,由兩個同鄉——南京工部尚書黃珂和武英殿大學士席書撰寫跋語,可惜在張獻忠入川後,「蕩焉無存。」  進入清朝後,前兩次修譜都比較簡略。這一次,張知雄與堂弟張知銓一起重修族譜,本著「偽者正之,略者詳之,前未備而後復來者,則增之、益之」的原則,「披本以溯源,分支而別派。」
  • 憑著熱情 大邑一群「門外漢」修族譜
    無史不成國,無譜不成族。」這句話,基本上在古今所有家譜中,都會出現。家譜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不用贅述。今起,《華西都市報·四川百家姓》版面推出全新欄目「百姓擺譜」。不管是新修的家譜,還是有一兩百年歷史的老譜,只要裡面有值得講述的故事,都可到這裡來擺一擺,讓更多人了解修譜的故事、譜書中記載的先祖故事。歡迎與我們聯繫,24小時新聞熱線電話028-96111。
  • 一圈人研究一個字:老家譜中的「奇奇怪怪」,沒古文功底對付不了
    上面右圖是一方家族碑刻,欲錄入族譜,但遇到方框中的兩個字時,停了下來。一圈人圍著研究半天,總算明白是什麼字了。(不明白左邊框裡是什麼字的話,請把手機右轉90度。)在研究老家譜(包括老碑刻)時,總能遇到些奇奇怪怪的字與文,而你又不能迴避。
  • 熱烈祝賀涪陵胡氏家族與九親文化籤訂族譜印刷服務合同!
    籤訂家譜編修合作協議2020年7月27日,北京九親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經理郎鳳受邀前往重慶市涪陵區,與涪陵胡氏族譜負責人胡曉建交流網際網路家譜編修事宜並籤訂了家譜編修合作協議。對於數位化家譜,涪陵胡氏宗親們還存在著不少的疑惑,但經過郞鳳對九親文化數位化家譜編修方式以及九親族譜人丁資料生產流程進行詳細的介紹後,涪陵胡氏家族的宗親們都看到了家譜數位化對於現代家譜編修的重要意義。對於家譜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緊隨時代是必然面對的選擇,九親文化對族譜編修的專注與專業也得到胡氏宗親們的高度認可。
  • 你知道始祖嗎?看看《弘農楊氏族史》!
    現在摘錄他對一位宗親關於譜系始祖的回覆,大家可以看看他老人家是如何的忠厚,當你想罵他的時候,你還有力氣罵嗎?特別是有的人,收到人家楊維森的書,不給錢,還破口大罵楊維森,有意思嗎?道德太差了!但是楊維森說,不要與這些人見怪。不廢話了,大家看看老人家的回覆:受姓始祖問題,由於我書的傳播,很多宗人認真看,比二十多年前好得多了。
  • 惠州好的族譜印刷在哪裡_越順印刷
    日前,由我院負責設計排版印刷的《河南省獲嘉縣張氏族譜》正式交付客戶,該譜封面採用黃色綾絹布、高端大氣,內文採用仿宣紙印刷,整體古典典雅,頗受獲嘉縣張氏族人的好評。墓塋是記錄家族墳塋的位置。後記是記錄人們在進行修譜時候的心得與感想。上面介紹的這些是一個家族要印刷族譜的時候裡面需要包含的內容,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如果大家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諮詢專業的族譜印刷人員。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楊氏族譜
    >18上杭族譜館FJSH023龍巖楊楊氏重修族譜15上杭族譜館FJSH098龍巖楊八閩三楊匯譜·弘農楊時世系卷11上杭族譜館FJSH113龍巖楊楊氏族譜11上杭族譜館FJSH146閩臺館楊泉南後卿楊氏家譜12
  • 大譜師:大清國首富江春的家譜
    據《中國家譜綜合目錄》載,安徽徽州地區博物館藏一部,作「十卷」「江淮椿等修」,缺了二卷,存八卷八冊。又據《中國家譜總目》載錄,安徽黃山博物館亦藏一部,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江維椿等修」,缺卷六,存九冊。徽州地區博物館所題著者名字「江淮椿」應是「江維椿」之誤。本來我還有些懷疑這兩家博物館為同一家的先後兩個名稱,但著錄不同,想來並非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