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在編修族譜中, 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家訓和堂號。
家訓
家訓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的基石。
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為規範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
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
當中,其中有不少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寡慾淡泊方遠致,唯至誠能勝至偽。
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至今膾炙人口。
家訓之所以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儀廉恥。此外,提倡什麼和禁止什麼,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等。
簡言之,每個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規家訓。家譜中較為常見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內容:一、注重家法、國法;二、和睦宗族、鄉裡;三、孝順父母、敬長輩;四、合乎禮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六、克勤克儉、惜時。
堂號
堂號一個姓氏的特殊標識,它能顯示姓氏發源的地緣關係。在家譜中,堂號具有聯繫姓氏與宗族關係的意義,也是後代尋根問祖的重要線索之一。
堂號又是怎麼來的呢?
堂號名稱一般取自於郡號名或為紀念家族始祖或名人而自創。一般來說,也有一些堂號取自於郡望,郡是秦、漢時期對行政區域的建置,郡號名又取自於郡名,或諸侯國名,地方府、州、縣名。
隨著姓氏家族的發展壯大,就出現了以各姓氏名門望族發祥地的郡名作為郡望的由來。
大家族日久人眾,或是遇至天災連年之時,族人就會因遷徙流離,而散布各地。於是就有了在郡望之下,再加入堂號名稱的方法。
因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為自己家族的郡望,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為一個堂號的現象。例如:王、胡這兩個姓的郡望都有「清河堂」。
堂號名稱的另一出處:自創堂號,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號,該堂號名稱一為有別於各姓氏的分支別派,二為銘記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跡或教誨。例如:楊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為人風範。文章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