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中國女性,被培養成科學家後,變更美國籍帶出33位博士生

2020-09-05 夢回1994

常常聽說,小孩的名字裡蘊含著父母的希望。父母希望孩子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小孩的名字上,希望孩子以後像她的名字一樣。果然,今天要講的這位女子就是這樣,一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名字和自己以後的人生一樣,充滿了美好。但是看過她的故事,有網友表示:我國已經淪為世界上最大的人才輸出國。到底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去看看這位奇女子吧!

01 鮑哲南的出生和留學

鮑哲南,是她的名字。在她出生的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像她的名字一樣。哲,代表希望孩子能聰明。南,就是孩子出生的地方南京。

值得慶幸的是,鮑哲南的一生也像父母希望的那樣,充滿了傳奇色彩。這有賴於985父母的教導外,自身的努力也不可或缺。

1970年出生,從小就特別聰明,或許印證了她的名字。家庭條件也很特別,父母都是中國985高校的教授。這也一定程度上讓鮑哲南成為第一個在斯坦福當院長的女人。

1981年,鮑哲南還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成績特別好。高中畢業後,鮑哲南因為成績優秀考入了南京大學的化學系。讀完三年大學後,鮑哲南移民美國,進入伊利諾伊大學進行深造。學習期間因為成績太過出色,又被美國頂級的名校芝加哥大學盯上。最後,鮑哲南被破格錄取為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公費研究生。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鮑哲南在伊利諾伊大學還沒有獲得本科學位。能被美國名校錄取,這也讓她以後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

02 鮑哲南的榮譽

2001年,鮑哲南獲得了貝爾實驗室傑出研究員的稱號。

2004年,鮑哲南進入史丹福大學任教。

2017年,鮑哲南升職為斯坦福化學工程學院的院長。

鮑哲南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化學材料,就像納米電子學、人工電子皮膚等等。另外,個人還獲得30多項發明專利。因為貢獻接觸,被美國雜誌把其研究成果稱為「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她的研究成果在特定領域中,被人們稱之為一大突破。期間,各種獎項更是拿到手軟。斯隆研究獎、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美國化學學會應用高分子科學獎等等。

03 ​變更國籍成為美國人

但是被人們牢牢記住的卻不是這些獎,而是她變更國籍成為美國人。因此,她在中國土生土長,現在所有的一切都與中國無關。光從培養人才來說,光帶出的美國博士生就有33人之多。

都說「科學無國界」,對於鮑哲南作出的傑出貢獻,值得人稱讚。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籍的」。我國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其中的原因包括了太多的方方面面。為何優秀的人才留不住?為何偏偏都選擇改換國籍選擇美國人?

有網友說「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才輸出國」,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全球女性榜單發布 12位女科學家來自中國
    從國家分布來看,179 位女性學者分布於全球 21 個國家。其中超過 60% 的學者來自於美國,共 116 位,來自中國的女性學者共有12位。從佔比來看,在 AI 2000 的榜單中,美國女性科學家佔美國科學家總數的 10%。
  • 7位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她是唯一中國籍,不把愛國停嘴上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最新一批入選院士名單,其中共有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可喜可賀的同時,心中難免也有點遺憾,因為入選的華人科學家中,只有1位女性科學家依舊保留中國籍,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曹曉風教授。
  • 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父母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後入美國籍
    也正是由於疫情的發生,很多學術大佬紛紛走紅網絡,先是「雙黃連之母」王延軼所長,再到「人不傳人」高福院士,最後是被「拔出蘿蔔帶出泥」的舒紅兵院士,還有施一公院士、饒毅校長等等許多科學家。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曾經出國留學,最後學成所歸,回到祖國發展。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北京大學作為中國頂尖學府,為祖國培養了很多人才。不過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國外,最大的對象就是美國。因為美國有眾多世界名校,很多北大學子出國深造的首選地就是這裡,他們在美國學有所成後,一部分回國支援祖國建設,還有一部分留在美國繼續自己的科研生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就來自中國北大,他加入美國籍並在美國獲得極高的榮譽,更是成為美國「三院院士」。
  • 中國985教授夫妻,將女兒培養成頂級科學家,結果她加入美國國籍
    比如中國有對教授夫妻鮑希茂和陳慧蘭,都是科學界最頂尖的人才,為了能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國內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對孩子的教育費盡心思。結果女兒長大後卻毅然成為美國人,將自己的科學研究都貢獻給國外的科研事業,這個女兒就是鮑哲南。
  • 7位河南籍科學家獲300萬元科學探索獎,速來圍觀中國科技「大牛「
    中國社會需要更加主動地發現人才、關愛人才,支持他們自由探索、樂在其中,讓科學技術更加自主自立自強。另據主辦方介紹,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50位獲獎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這其中,獲獎的河南籍科學家有7位。
  • 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國籍,32歲成哈佛終身教授,拒絕回國發展
    在我國曾有一位天才少年,32歲成為了哈佛的終身教授,並且加入了美國國籍,甚至還拒絕回到回國發展,這位天才少年背後有什麼故事呢?中國天才少年加入美國籍,32歲成哈佛終身教授尹希出生於1983年的北京,他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學習天賦,並於8歲時開始自學微積分,10歲時更是進入到北京八中智力超凡嘗試班念書。
  • 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放棄美國籍,回中國特殊方法培養尖子
    在71歲之前,他不是中國公民,但是他的身上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 2017年,他自願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竭盡全力為中國計算機學科培養拔尖人才,用世界上最好的教學方法來培養中國學生。 他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圖靈獎的華人,姚期智。
  • 他33歲成為博士生導師!放棄高薪工作回國,如今研發出首款AR科技
    從新中國成立開始,眾多的海外科學家就放棄國外的優越生活,投身於祖國的國防事業的建設當中,為國家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成為人們敬重的愛國者。他33歲成為博士生導師!放棄高薪工作回國,如今研發出首款AR科技他33歲成為博士生導師!
  • 80後河北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80後河北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小河看河北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9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接過獎盃,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徵程。這是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其中,獲獎的河北籍科學家有1位,他是北京大學教授東蘇勃。 1982年出生的東蘇勃是河北省石家莊人,現為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甘肅慶陽籍科學家
    慶陽市地處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這裡地處黃土高原,是甘肅的東大門,素有「隴東糧倉」、「皮影之鄉」、「香包之鄉」的美稱,慶陽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被稱為「中國杜拜」,這裡人傑地靈,素來人才輩出,古有中醫鼻祖——岐伯、周先王——不窋、西漢丞相——公孫賀、西漢關內侯——李息等名臣大家,建國以來,慶陽人才輩出,先後從慶陽走出三位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多人就職於中國科學院相關科研院所
  • 國寶級科學家姚期智:賣掉家產放棄美國籍,回中國培養大批人才
    ——辛棄疾他,首位獲得「圖靈獎」亞裔學者,也是至今為止獲此殊榮的唯一華裔計算機科學家。從小崇拜楊振寧的他,原本立志要成為一位物理學家,在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竟轉學計算機,又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博士。2004年,身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的他,毅然辭職歸國,投身於祖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
  • 中國共有11.5位諾獎獲得者,有2人放棄美國籍入中國籍,他們是誰
    而另外11位諾獎獲得者,只有莫言和屠呦呦一直是中國國籍,丁肇中、朱棣文、錢永健則是在美國出生的美籍華人,截至目前共有4位是中國國籍,分別是莫言、屠呦呦、李遠哲跟楊振寧,值得一提的是,後兩位都是放棄美國國籍後入的中國籍。
  • 這3位科學家受國家公費留學,後卻入美籍一去不復返,成美國院士
    但最終的結果卻有些令人心寒,祖國曾經出錢支持留學的3個科學家,論能力每個人都不輸給錢學森教授,但最終都成為了美國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剛上小學時,文小剛就展現出了他與眾不同的智慧,常常能用最快最好的辦法將問題給解答出來,是學校中有名的學霸,因此他也備受父母和老師的喜愛,認為他日後一定大有出息。隨後從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學畢業後,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
  • 皖籍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逆境中學會成長
    中新社合肥7月7日電 題:皖籍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逆境中學會成長作者 張強 趙強「看似弱小的生命,同樣蘊含著堅韌不拔的力量,正如植物能在逆境中成長,治學、人生也當如此。」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當選美國院士
    美國科學院有著140多年的歷史,每年會在世界各國評選出某個領域最傑出的代表、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為科學院外籍院士。評選一般是在五月初,因為四月底美國科學院會在華盛頓舉行年會,會議的最後一天便是公布本年度當選的院士以及外籍院士的名單。
  • 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2018年2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吳丹宣布回國,引發輿論熱議。 回國以前,吳丹已經接受承接了美國磁共振領域三個重要課題研究,擔任課題負責人,以她的表現,非常被看好迅速出成果。她為什麼放棄美國優厚的科研條件和學術前途,回到國內從零開始呢? 很多科學家都是在晚年回國,吳丹為何如此年輕就回國呢? 今天,我和你聊聊歸國的青年美女科學家,吳丹的故事。
  • 科學探索獎揭曉 兩名重慶籍科學家獲獎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傅堯、何旭華兩名重慶籍科學家獲獎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充分體現了科學界前輩幫助青年人的殷殷之心。
  • 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反思博士生培養—新聞—科學網
  • 物理天才尹希入美國籍成哈佛終身教授?科學真的無國界?
    今天看到新聞,說國家花巨資培養出國深造的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籍,並成為哈佛終身教授。他曾說:科學是無國界的。內容大概是這樣子的。看到這則新聞,我突然想到鄭強教授(人送愛稱我強哥)在某次演講時候的講話,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