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張玥潔 記者 何麗娜
近日,83歲的徐奶奶由女兒攙扶著,顫顫巍巍地來到了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老年病科主任聶晶的診室門口。
徐奶奶說:「也不知怎的,現在走路像踩棉花一樣。腳像不是我自己的,有沒有踩在地上都感覺不出來。走路總感覺自己要跌倒,必須扶著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徐奶奶的女兒告訴聶晶,媽媽十幾年前因為胃穿孔切除了大部分的胃,影響了消化系統的吸收功能。去年又患上感染性膽結石,進行了「膽囊摘除術」。之後她就出現了胃口差、看見油膩食物就噁心的情況,高齡老人的徐奶奶便成了飲食簡單的「素食主義」者。
原以為只要不碰油膩葷腥就能有些胃口,可沒想到之後飯量還在逐漸減少。徐奶奶及家人認為這是「膽囊摘除術」後的正常反應,一直也沒太在意。
直到今年過年期間,因為疫情兒女不能上門看望,徐奶奶一個人在家住,對很多事物都產生了淡漠的感覺,甚至出現了抑鬱、厭食的現象,嚴重時每日只進食一餐。
直到3個月前,徐奶奶的體重已經減輕了十幾公斤,手腳末端出現麻木,還有行走不穩的症狀。
根據徐奶奶病史及查體結果,聶晶判斷,徐奶奶有嚴重的營養不良,同時存在周圍神經的嚴重損傷,高度懷疑徐奶奶很可能是患上了罕見的「亞急性聯合變性」,於是立即安排了多學科會診和相關血化驗檢查及脊髓磁共振等檢查。
血化驗檢查結果顯示,維生素B12嚴重減少,還不到61pmol/L(正常最低值133 pmol/L),另外,還存在重度貧血;
磁共振檢查發現,徐奶奶的脊髓有脫髓鞘改變,這代表她的脊髓神經可能受到了損害。這些檢查結果證實了徐奶奶的確患上了「亞急性聯合變性」,還有高度營養不良,需要進行住院治療。
聶晶說,長時間的素食、進食量少是造成老人營養不良、體內維生素B12極度缺乏,導致神經系統損傷,最終出現「亞急性聯合變性」的重要原因。亞急性聯合變性會導致患者四肢肌肉減少,產生運動平衡障礙,肢端麻木。
嚴重時可引起精神症狀,如多疑、情緒不穩定、情緒低落甚至認知功能障礙。
經過兩個月藥物、營養及運動康復「三管齊下」的治療,徐奶奶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體重也恢復到了正常水平。胃口變好了,血化驗指標正常了,肢體麻木感減輕了,走路也比之前穩當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聶主任提醒獨居的爺爺奶奶:老年營養很重要!
老年人經常由於味、嗅覺功能下降,牙口不好,胃腸功能減弱等原因食慾降低,導致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會導致肌肉減少,活動、平衡能力減退,增加跌倒風險。而長期的營養不良容易使人抵抗力下降,感染發生率增加,產生疾病、加重衰弱。
老年人如何保證營養健康?
1、少量多餐,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規律的進食時間。高齡或體弱的老人可在保證每日三餐的基礎上進行兩頓加餐,加餐可選擇蛋類、奶類、堅果、水果等。
老年人體重應維持在正常穩定水平,延緩肌肉衰減,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健康。所以最好制定出系統的每日營養補給方案:
①每日熱卡25~30Kal/kg/天,例如,6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攝入1500Kal ~1800Kal的食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②每天優質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的攝入要佔總膳食的一半以上。蛋白質攝入1.2-1.5g/Kg/天,例如,6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攝入72g~90g蛋白質。
③均衡補充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營養不良的老年人應遵循「先少後多、先慢後快、逐漸加量」的營養補充原則合理進食,並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適當補充微量元素。亞急性聯合變性的患者要重點關注足量維生素B12及適量葉酸的補充。
2、每天的飲水量應不低於1200mL,以1500-1700mL 為宜。
3、每天安排簡單運動,如做操、打太極等。
4、家人共同關注、重視老年人營養問題,主動進行營養不良篩查、營養不良風險評估、營養指導治療。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