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長期吃素,患上高度營養不良!老年人如何均衡飲食,這些點很...

2020-12-03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張玥潔 記者 何麗娜

近日,83歲的徐奶奶由女兒攙扶著,顫顫巍巍地來到了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老年病科主任聶晶的診室門口。

徐奶奶說:「也不知怎的,現在走路像踩棉花一樣。腳像不是我自己的,有沒有踩在地上都感覺不出來。走路總感覺自己要跌倒,必須扶著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徐奶奶的女兒告訴聶晶,媽媽十幾年前因為胃穿孔切除了大部分的胃,影響了消化系統的吸收功能。去年又患上感染性膽結石,進行了「膽囊摘除術」。之後她就出現了胃口差、看見油膩食物就噁心的情況,高齡老人的徐奶奶便成了飲食簡單的「素食主義」者。

原以為只要不碰油膩葷腥就能有些胃口,可沒想到之後飯量還在逐漸減少。徐奶奶及家人認為這是「膽囊摘除術」後的正常反應,一直也沒太在意。

直到今年過年期間,因為疫情兒女不能上門看望,徐奶奶一個人在家住,對很多事物都產生了淡漠的感覺,甚至出現了抑鬱、厭食的現象,嚴重時每日只進食一餐。

直到3個月前,徐奶奶的體重已經減輕了十幾公斤,手腳末端出現麻木,還有行走不穩的症狀。

根據徐奶奶病史及查體結果,聶晶判斷,徐奶奶有嚴重的營養不良,同時存在周圍神經的嚴重損傷,高度懷疑徐奶奶很可能是患上了罕見的「亞急性聯合變性」,於是立即安排了多學科會診和相關血化驗檢查及脊髓磁共振等檢查。

血化驗檢查結果顯示,維生素B12嚴重減少,還不到61pmol/L(正常最低值133 pmol/L),另外,還存在重度貧血;

磁共振檢查發現,徐奶奶的脊髓有脫髓鞘改變,這代表她的脊髓神經可能受到了損害。這些檢查結果證實了徐奶奶的確患上了「亞急性聯合變性」,還有高度營養不良,需要進行住院治療。

聶晶說,長時間的素食、進食量少是造成老人營養不良、體內維生素B12極度缺乏,導致神經系統損傷,最終出現「亞急性聯合變性」的重要原因。亞急性聯合變性會導致患者四肢肌肉減少,產生運動平衡障礙,肢端麻木。

嚴重時可引起精神症狀,如多疑、情緒不穩定、情緒低落甚至認知功能障礙。

經過兩個月藥物、營養及運動康復「三管齊下」的治療,徐奶奶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體重也恢復到了正常水平。胃口變好了,血化驗指標正常了,肢體麻木感減輕了,走路也比之前穩當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聶主任提醒獨居的爺爺奶奶:老年營養很重要!

老年人經常由於味、嗅覺功能下降,牙口不好,胃腸功能減弱等原因食慾降低,導致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會導致肌肉減少,活動、平衡能力減退,增加跌倒風險。而長期的營養不良容易使人抵抗力下降,感染發生率增加,產生疾病、加重衰弱。

老年人如何保證營養健康?

1、少量多餐,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規律的進食時間。高齡或體弱的老人可在保證每日三餐的基礎上進行兩頓加餐,加餐可選擇蛋類、奶類、堅果、水果等。

老年人體重應維持在正常穩定水平,延緩肌肉衰減,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健康。所以最好制定出系統的每日營養補給方案:

①每日熱卡25~30Kal/kg/天,例如,6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攝入1500Kal ~1800Kal的食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②每天優質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的攝入要佔總膳食的一半以上。蛋白質攝入1.2-1.5g/Kg/天,例如,6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攝入72g~90g蛋白質。

③均衡補充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營養不良的老年人應遵循「先少後多、先慢後快、逐漸加量」的營養補充原則合理進食,並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適當補充微量元素。亞急性聯合變性的患者要重點關注足量維生素B12及適量葉酸的補充。

2、每天的飲水量應不低於1200mL,以1500-1700mL 為宜。

3、每天安排簡單運動,如做操、打太極等。

4、家人共同關注、重視老年人營養問題,主動進行營養不良篩查、營養不良風險評估、營養指導治療。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吃素很難營養均衡,孕婦孩子不宜食素
    而新素食主義的變化導致了現階段很多素食者更加關注如何在素餐條件下營養均衡。過去,素食主義者整體營養意識比較薄弱。「嚴格的素食者不吃肉類,蛋白質、維生素B12、鐵、鋅、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相對缺乏,有些素食者面色蒼白、憔悴,甚至因長期素食導致缺鐵性貧血。」
  • 長期吃素的人,會發生營養不良嗎?聽聽有經驗的人,是怎麼說的
    另一方面,許多人都覺得吃素會導致營養不良,不利於身體健康。 那麼「吃素」到底是健康還是不健康的呢?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下面給大家好好說一下: 先給大家科普一下,有些人覺得「吃素」就是吃蔬菜、水果、米飯等食物,一點肉都不會吃。但實際上,素食分為很多種,主要有:嚴格素食、蛋奶素、彈性素食、魚素、原素食等幾大類。
  • 營養不良、體重低下的老人,這樣「補」,營養好吸收,身體少負擔
    很多老年人在衰老階段,都可能會出現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的現象,一是因為老年人胃腸功能弱,吃得不多,二是因為消化系統紊亂,營養的吸收利用率低,三是因為飲食結構不合理,營養不夠全面。這些因素都可能成為老年人健康狀態不好、身體抵抗力差、容易生病的原因。
  • 樂活課堂 ▏吃素很難營養均衡,孕婦孩子不宜食素
    而新素食主義的變化導致了現階段很多素食者更加關注如何在素餐條件下營養均衡。過去,素食主義者整體營養意識比較薄弱。「嚴格的素食者不吃肉類,蛋白質、維生素B12、鐵、鋅、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相對缺乏,有些素食者面色蒼白、憔悴,甚至因長期素食導致缺鐵性貧血。」
  • 杭州阿姨天天吃素,竟然得了高血脂!吃素,一個專坑長輩的「養生秘訣」
    02 長期吃素或更容易患病 若不注意,長期吃素很容易陷入營養不均、選擇不當等飲食誤區,可能因此患上高血脂症。,脂肪含量更不少; 長期素食可能造成營養缺乏或失衡,出現糖、脂代謝紊亂,加上控制不當、食物選擇不當,可能導致間接攝入油脂過多,總熱量超標等,一系列的問題都可能導致高血脂症。
  • 堅持「吃素」,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4、什麼人都能吃素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素。抵抗力較差的人、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備孕期的婦女、更年期的長輩都不適合長期吃素,以免營養不均衡,影響生長發育或是增加疾病風險。吃素可能帶來的影響適當增加素食,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讓身體獲益,但如果長期過度素食,尤其是營養不均衡的素食,有可能就會危害健康。1、易患膽結石一方面,長期以蔬果為主的純素飲食,會影響膽汁分泌,引起膽汁濃縮,時間久了膽汁會在膽囊淤積,形成結石。
  • @素食者 營養均衡要遵循這四項「健康原則」
    而新素食主義的變化導致了現階段很多素食者更加關注如何在素餐條件下營養均衡。過去,素食主義者整體營養意識比較薄弱。「嚴格的素食者不吃肉類,蛋白質、維生素B12、鐵、鋅、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相對缺乏,有些素食者面色蒼白、憔悴,甚至因長期素食導致缺鐵性貧血。」  30歲的白領劉女士對記者說:「我們崇尚新素食主義,實際上是在尋找最佳的均衡飲食方案,對於到底要不要戒葷,其實並沒有嚴格約束。
  • 除了營養不良,可能會得這幾種病
    首先,營養的不均衡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然素食中含有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但是肉食中含有的動物蛋白和脂肪也是人體所必需的,而且肉食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更是素食中所沒有的。只有做到營養均衡攝取,身體才能保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
  • 70歲老人,該如何養生長壽?院士相繼說出的長壽經,值得細品
    人上了歲數之後,特別是70歲的老人,更要多了解這些方法,對自己的健康長壽是有幫助的。今天,我們就來歸納總結一下。01補藥一堆,不如大汗大汗一場人慢慢衰老,主要是因為骨骼下降,肌肉流失。所以王隴德院士稱「補藥一堆,不如大汗一場」。
  • 59歲劉德華餐單曝光,素食者如何做到營養均衡?
    吃素有什麼益處?真的可以達至營養均衡?又有什麼要注意?劉德華曾透露自己因太太關係,和女兒一起茹素,娛樂圈中還有哪些藝人奉行素食?劉德華素食餐單曝光,還有哪些藝人茹素?日前劉德華為金雞獎的創投大會擔任評審,期間華仔的餐單流傳於網絡。餐單中的餐食全部是素食。
  • 吃素的人毛病少?長期不吃葷,只吃素的人,身體最後變成什麼樣?
    其實並不是吃素就會對身體有好處,不僅沒有好處還會給身體帶來健康方面的影響,尤其是想要通過吃素來減肥的人,雖然素菜中有很多的營養元素,像是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等,但是人體健康的保持並不是只靠這些營養物質,還靠脂肪和糖類的攝入。
  • 女性長期吃素會影響生育?
    女性長期吃素會影響生育?1.長期素食會減少生育的可能性很少有城市的婦女堅持素食主義,但很多人會嘗試少吃肉,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健康。受孕困難與長期素食有關嗎?飲食中缺乏脂肪真的對健康有害嗎?人類是雜食動物,需要素食和動物蛋白。肉類配蔬菜最好,營養均衡。長期素食會減少生育的可能性。
  • 長期吃素的副作用——科學家的驚人發現!
    長期吃素,究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何?是有害?是有益?不少社會人士及素食家們對此問題非常關心。特別是近年來,血管硬化問題嚴重地威脅了人類的健康與生命。
  • 堅持吃肉和堅持吃素的人,有什麼區別?哪種飲食方式,有益健康?
    其實吃肉還是吃素都是大家自己的選擇,沒有什麼絕對性,但是很容易在營養上達不到平衡,身體或多或少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沒有完美的飲食方式,只有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很多問題都來自於吃得太多,我們是需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起責任,注重營養均衡,不要過量。
  • 平衡飲食拒絕浪費,且聽專家怎麼說|高膽固醇血症|飲食|營養素|唐...
    但如何在節儉基礎上,更健康、科學地保證「營養攝入」?如何重新審視飲食結構,重視營養均衡,講究餐飲品質?8月21日,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了國家級營養保健專家、湖南省胸科醫院院長唐細良等多位營養學專家。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與飲食密切相關,不良飲食是導致慢性疾病死亡的最大可控風險因素。近幾十年來,中國人的餐桌發生了巨大改變,但不同地區的飲食偏好相對比較穩定。湖南人的飲食習慣向來偏辣喜油,而較辣的食品往往鹽分也比較重,像臘魚臘肉等含鹽量極高的醃製品便是湖南人餐桌上常見的菜品。
  • 貧血困擾很多老年人
    與沒有貧血的老年人相比,患貧血的老年人發生失能和機體功能受限的情況更多,且步速更慢,握力更弱,記憶力也較差。北京老年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耿亞輝解釋說,這些指標都是老年衰弱症候群的表現。生理儲備功能的降低,會進一步使老年人對急性疾病等的應激能力降低,增加跌倒、失能和死亡等不良結局的風險。
  • 長期吃素能保證營養嗎?
    減肥需要吃素食已經成了生活中常見的口號,因為不少人覺得肥胖就是由油膩飲食引起的,所以為了保持身材,素食漸漸成為一種流行的飲食方式,不少素食者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素食後的感想,並號召大家和自己一起吃素。 不過這種流行,同時伴隨著一些爭議,那素食到底好不好?長期吃素能保證營養嗎?
  • 國際素食日|你知道營養師為什麼不建議長期吃素嗎?
    營養師一般不太建議純素食,反而要建議大家增加攝入一些肉食、乳製品等。因為長期素食,特別是純素食,很容易導致身體缺乏一些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出現各類疾病的苗頭!比如下面這些問題。02、長期吃素導致缺乏omega-3DHA是人體必需的omega-3脂肪酸,如果DHA攝入不足,可能會對心腦血管的正常運行造成嚴重的威脅,尤其是孕婦和小孩。這些DHA主要存在於高脂肪魚類中,以及優質的魚油和磷蝦油。
  • 長期吃素養生,小心這種病找上門!
    近日, 記者採訪了解到, 有些人因為長期吃素, 導致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活動度稍大就會出現骨折。
  • 一起打開吃素的正確方式!
    如何吃素更健康?那些人不適合吃素?11月25日國際素食日關於吃素的這些小知識一起來get素食有哪些好處?如果素食者還存在其他不良飲食習慣,如吃飯過飽,喜吃麵食,愛吃宵夜,或者很晚才吃晚餐(例如九點以後),吃飯速度太快等,更會造成機體能量代謝紊亂,引發高脂血症。如何科學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