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國飛天捷報頻傳的一年。
6月23日,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北鬥成功組網。
7月23日,「天問一號」 成功發射,首次拉開火星探測的序幕。
12月17日,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繞、落、回」,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規劃圓滿收官。
12月22日,長徵八號成功首飛,為我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製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這一個個飛天壯舉之下,都印著「西安製造」的烙印,都離不開航天基地硬科技的支撐。
西安「金牌動力」託舉航天夢
發展航天,動力先行。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有著「航天液體動力之鄉」的美譽。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是我國唯一集運載火箭主動力系統、姿軌控動力系統及空間飛行器推進系統研究、設計、生產、試驗為一體的航天液體動力技術研究院,陝西也因此有著「航天液體動力之鄉」的美譽。從創建以來,參加了我國幾乎全部的火箭發射,被稱為中國的「金牌動力」。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收官星」成功發射,完成全球組網。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提供的千餘臺發動機在二十年間布下了漫天北鬥星辰。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在此次「天問一號」奔向火星長達4億多公裡的遙遠徵程中,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其提供了78顆「西安心」託舉「天問一號」成功奔向火星。
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到歷經23天太空之旅於12月17日順利返鄉,嫦娥五號實現了首次在月球表面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為了幫助「嫦五」成功探月返鄉,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了107臺大大小小的發動機持續接力,為其搭建了76萬公裡的天梯。
就在嫦娥五號返回短短5日後,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此次,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發射用運載火箭提供了助推、一級、二級發動機及輔助動力系統,「金牌動力」再次完美展現,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衛星有效載荷 火箭強健大腦 均為「西安特產」
在太空中已有上千顆功能各異的衛星,這些衛星如何發揮功能,有效載荷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從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開始,就承擔了我國近300顆星船的研製任務,在空間數傳、中繼通信、空間天線、衛星測控、雷達遙感與探測等多個領域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
在北鬥三號「收官星」任務中,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提供的有效載荷部件級國產化水平達到了100%。在「天問一號」任務中,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火星探測器研製了測控數據傳輸系統,使「天問一號」和地球之間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嫦娥五號任務中,實現了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成功 ,在38萬公裡外完成「穿針引線」就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其量身定製的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測控天線、數傳子系統以及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等「神器」,為探測器實現「繞、落、回」全程護航。
除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五院西安分院外,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航天科技集團九院16所、中國兵器北方通用電子集團、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煤航測遙感局等眾多科技領域的「國家隊」在航天基地綻放航天強國夢想。
憑藉科技實力,「國家隊」不斷探索,發出了航天基地奮進之聲。下一步,航天基地將繼續加大扶持力度,繼續為航天產業「國家隊」提供優質服務,全力以赴助推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