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主辦,光明乳業承辦的首屆中國奶業新鮮峰會在上海隆重召開。峰會以「振興奶業,優質發展,鮮致未來」為主題,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出席並做了主題發言,並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我國奶業的整體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
第一,奶業發展已經開啟奮發有為的新時代。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奶類是最接近完美、最為理想的食物,奶業發展惠及國家、惠及民族,造福億萬人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革,經過不斷的開拓和創新,我國奶業發展勵精圖治、創造奇蹟;厚積薄發、書寫傳奇。生乳產量3176.8萬噸,乳製品產量2687.1萬噸,乳品進口折合生乳1000多萬噸,消費總量4000多萬噸,中國是奶類生產、加工、進口和消費大國,名符其實,實至名歸。數量增長的同時,質量安全水平也大幅提升。近年來,我國奶業結構調整進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加大,產業素質全面提升,現代奶業格局初步形成。養殖加工越來越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和一體化,運輸銷售越來越集約化、現代化、國際化,消費也越來越理性、科學,越來越充足、多樣。新時代,新徵程,需求在增長,消費在增加,未來奶業發展潛力巨大、空間廣闊。新時代,新徵程,科技在創新,模式在創新,產品在創新,在發展中開拓,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求變,令人欣慰、讓人自豪,中國奶業已跨越傳統模式,開啟了持續健康的、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第二,奶業奮發有為必須堅持科技創新。
縱觀世界奶業發展史,科技創新引領著行業的變革與發展。養殖領域,應用生產性能測定、全株玉米青貯、全混合日糧等技術,奶牛育種水平、產能水平、管理水平、質量水平和效益水平均大幅提升。加工領域,應用巴氏殺菌技術,為安全消費提供保障;應用無菌包裝技術,延長牛奶貨架期,為長距離運輸提供保障;直投式發酵劑的發明,使得酸奶發酵不易汙染、生產便捷、質量穩定,酸奶得以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未來,隨著生物技術、膜分離技術、冷殺菌技術、新型檢測技術,以及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科技創新,將進一步助推奶業向更高層次、更廣維度變革與發展。
由此可見,實現奶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乳製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創新。奶業科技創新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是加快現代奶業建設的決定力量。必須緊緊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的歷史機遇,堅持創新驅動,把奶業科技創新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奶業科技跨越發展,為奶業數量增、質量升注入強勁動力。乳品企業應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依靠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持續提升綜合競爭力。
第三,奶業奮發有為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新形勢,新矛盾,當前我國奶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質乳品消費增長的需求,與奶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加快奶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轉型升級。國辦《意見》指出,借鑑奶業發展國家經驗,考慮中國奶業發展實際,要統籌發展液態乳製品和幹乳製品,要因地制宜發展滅菌乳、巴氏殺菌乳、發酵乳等液態乳製品,支持發展奶酪、乳清粉、黃油等幹乳製品,增加功能型乳粉、風味型乳粉生產。鼓勵使用生鮮乳生產滅菌乳、發酵乳和調製乳等乳製品。
從全球看,70%~80%的生鮮乳被加工成奶酪、奶粉等幹乳製品,僅有20%~30%的生鮮乳加工成液態奶。因此,要依據國情,借鑑國際奶業發展經驗,增加奶酪、黃油、奶粉、乳清粉等幹乳製品的生產份額。同時,要以滿足消費供給為前提,讓消費者喝上奶,協調發展滅菌乳、巴氏殺菌乳和發酵乳。當然,我們要借鑑國際,對標國際,在有需求、有條件的情況,增加巴氏殺菌乳的份額。據調研,在液態乳製品消費中,全球90%的國家以消費巴氏殺菌奶為主,其中,奶業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加拿大、丹麥、瑞典、芬蘭等,巴氏殺菌奶的消費量都佔液態奶80%以上。究其原因,是巴氏殺菌方法比較溫和,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營養和天然風味。目前,我國生鮮乳質量已經步入國際先進水平,總體具備生產巴氏殺菌奶的基礎和條件。發展巴氏殺菌奶,有利於推動奶源基地建設,有利於促進奶牛養殖水平提升,有利於促進加工、貯藏與運輸水平提升,有利於提升奶業一體化程度。經驗證明,發展巴氏殺菌奶是撬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動力和槓桿。
第四,奶業奮發有必須夯實奶源基礎。
奶業是一種資源型產業,奶源生產是乳品加工的第一車間,優質奶源是生產優質乳品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巴氏鮮奶對奶源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得奶源者得天下」,奶源是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國辦《意見》提出,到2020年,奶源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對於乳品企業而言,加強優質奶源建設,確保新鮮、優質、安全的奶源供給,能夠減輕上遊原材料制約,生產出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的乳製品,企業長遠發展才有保障。加強優質奶源建設,要加大良種推廣力度,提升良種化水平,提高奶牛單產量;要推進飼草料種植和奶牛養殖配套銜接,因地制宜利用本地飼草料資源;要支持家庭牧場升級改造,要推廣應用奶牛場物聯網和智能化設施設備,提升奶牛養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夯實奶業發展基礎。(夏芳)
(編輯 周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