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一座充滿古代文化的建築

2020-12-06 愛旅遊的皮卡丘

你想知道被譽為「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嗎?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還有,阿房宮與萬裡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迫不及待了,現在快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它吧!

阿房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裡處,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距今有2200多年歷史了!具體位置遺址範圍東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長安區紀陽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區和平村、東凹裡,北至西安市未央區車張村、後圍寨一帶,總面積15平方公裡。可想而知,這個阿房宮是非常之大的。另外,在1956年,阿房宮被陝西省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3月4日,阿房宮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屬於世界奇蹟。阿房宮的工程量超級大,不僅僅體現在在它的大,還表現在它的複雜。阿房宮包含兩大建築群,一是前殿建築群,另一是"上天台"建築群。前殿是阿房宮的主體宮殿。

史載"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2年至2007年的考古研究成果,阿房宮前殿佔地約800畝,相當於9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上天台是秦阿房宮殿祭祀天神的建築物。古代先民認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賜和保佑。

皇帝為了使自己的國家物阜民豐,四海長平,定期率領朝臣登壇祈禱天神。重現的上天台,是根據有關史料營造。規模為16.8 米x16.8米,高19.8米。阿房宮還有很多建築,這就不一一介紹啦,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氣勢。最後,對於阿房宮的讀音,也有多種說法的。到目前為止,阿房宮還沒確定為哪種讀音。想要知道是哪種讀音,你們也可以去研究要就要一下喲!

好了,關於阿房宮的介紹就到這裡,你想知道阿房宮的氣勢磅礴,想親臨其境,百聞不如一見,抓緊時間,趕緊行動吧!

相關焦點

  • 《阿房宮賦》只是對歷史的虛構嗎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之後便開始以都城鹹陽為首要建設目標,大興土木,阿房宮就是秦始皇時期所築宮殿中最宏偉壯觀的一座。相傳,秦始皇當年認為鹹陽人口過於繁密,而且城中所建宮殿又十分狹小,因此他才在公元前212年下達命令,要求在渭河以南,故周都城鎬、豐之間修建一座美輪美免、大氣磅礴的嶄新殿宇——阿房宮。
  • 李毓芳:項羽沒燒阿房宮,我考古是用鐵鍁幹出來的
    後來在臺子上鑽探發掘後發現這三面牆裡面都沒有秦代文化堆積層,這就是說這個土臺子上整個都沒有秦代文化堆積層,這意味著三面牆裡邊這個土臺子上沒有秦代宮殿建築。這個臺子的南面是什麼呢?就是在秦始皇統一以前建的,是皇家公園裡的宮殿建築,所以跟阿房宮沒有任何關係,根本不是阿房宮烽火臺,而是戰國時期皇家公園上林苑裡面的一個宮殿建築。阿房宮上天台遺址不是阿房宮建築       這個前殿遺址,夯土臺子東500米,叫上天台。這個臺子到底什麼性質的?
  • 阿房宮真的存在過嗎?史記中記載它並沒有完工!
    一直也有項羽火燒阿房宮,阿房宮是中國古代最恢宏壯觀的宮殿建築,但新近的考古證明其實阿房宮並沒有建成,只是一個豆腐渣工程,也可以說是半吊子工程,這對史學界的衝擊十分巨大,使得很多歷史學家無法相信,但經過後來新一批考古學家的認真仔細的考古後,阿房宮的確沒有建成。
  • 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的詩意/阿房宮賦的意思  六國滅亡,秦始皇統一了天下。蜀山的樹木被伐光了,阿房宮才蓋起來。阿房宮佔地三百多裡,樓閣高聳,遮天蔽日。從驪山之北構築宮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鹹陽。渭水和樊川兩條河,水波蕩漾地流入宮牆。五步一棟樓,十步一座閣。
  • 考古學家稱阿房宮沒建成:《史記》中寫得很清楚
    在古代都城遺址斷代等方面多有建樹,關於阿房宮遺址考古使她蜚聲海內外。近來,又發現並挖掘秦漢時期世界上最長的古橋遺址——廚城門大橋,引起世人極大關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漢杜陵陵園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漢長安城桂宮》《西漢十一陵》《陵寢史話》等。
  • 項羽火燒阿房宮是真的嗎?今天終於知道答案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想建造一座新的朝宮,於是阿房宮誕生了,為了修建阿旁宮,秦始皇請來了無數的巫師為它選址,最終選擇了鹹陽附近的風水寶地,選址成功後,阿房宮開始建造,可是由於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
  • 阿房宮的正確讀法引起爭議,一共三種你是怎麼讀的?
    「天下第一宮」阿房宮的正確讀法,共有三種究竟該怎麼讀?阿房宮是大秦帝國的修建的宮殿,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宮」,和萬裡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這些建築都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誌。
  • 阿房宮聞名天下,而不是被項羽所燒,專家:我們被杜牧誤導了
    唐代文學家杜牧,以一篇聞名天下的《阿房宮賦》,道盡了大秦王朝最後的榮耀,與對後人深刻的歷史教訓;阿房宮作為僅次於秦始皇陵墓的"明星地標",名氣一直"火爆"到了現代,而杜牧說阿房宮最後被項羽燒毀,這種說法卻是站不住腳的,而且後世關於阿房宮的認知,其實有著很多錯誤,那麼真實的阿房宮到底是何種情況
  • 如何欣賞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特點?
    不同朝代建築,都跟那個時代歷史的變遷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更多關注建築背後的歷史和文化。從時代上來講,年代越早的建築越珍貴,時代越早保存的就越少,我們現在看到中國古代建築,明清時代是最多的,數量幾乎無法統計上萬處,而到了宋代可能就只有幾十上百個而已,到了唐代木構的建築只有4座,而在唐代以前留存下來的建築就只有石制的建築。
  • 中國古代建築為什麼多選用木材?原因竟然是這個!
    > 眾所周知,中國古建築多為木結構,現存至今的故宮、應縣木塔等都是中外聞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奇蹟 推翻1 建築用材並不一定是就地取材 對於中國古代的大一統封建王朝來說,大興土木從外地往京城匯集物資的事可以說是司空見慣。
  • 中國古代十大名橋,每一座都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州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該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有「一裡長橋一裡市」之說。
  • 白話古文:阿房宮賦
    六國滅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伐光了蜀山的樹木,阿房宮才蓋起來。阿房宮佔地三百多裡,樓閣高聳,遮天蔽日。從驪山之北構築宮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鹹陽。渭水和樊川兩條河,水波蕩漾地流入宮牆。五步一棟樓,十步一座閣。走廊曲折象縵帶一般迴環,飛簷象禽鳥在高處啄食。
  • 阿房宮長什麼樣,杜牧《阿房宮賦》告訴你答案
    阿房宮,據說乃是當年秦朝的宮殿,秦惠文王時,曾在此修建離宮,可是,宮未成而身已亡,秦始皇的時候,又再次修建阿房宮,一直到秦二世胡亥元年的時候,還在繼續修建,那工程之大,是難以想像的。《阿房宮賦》是他少年輕狂之時的作品,在那個時候,他敢說國家大事,敢議論朝政,這才有了我們現如今看到的這篇《阿房宮賦》。杜牧曾經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 歷史上的千古冤案,項羽火燒阿房宮,其實壓根就不存在
    《阿房宮賦》裡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函谷關被佔領之後,楚國士兵放了一把大火,直接燒掉了這個"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這大火差不多是燃了整整三個月,最後將阿房宮燒成了一堆灰燼。因為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加上以前學過的課文,所以我們對項羽火燒阿房宮這件事情是耳熟能詳的,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歷史故事,在真實的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 新教學│觸摸語詞,體悟文學意義——《阿房宮賦》教學設計
    明確:「六王畢」是沉重的感慨,譁啦啦大廈傾坍;「四海一」可見帝王的霸氣,「一」要讀出掃平天下歸一統的氣勢;「蜀山兀」有對不恤民情的憤怒;而「阿房出」要讀出一座宮殿出現在地平線上、覆壓三百餘裡的巍峨氣勢。誦讀文首十二字表達其雄健起勢,重在理解,朗讀只是基於理解的聲音表現。
  • 《阿房宮賦》:「一」字定乾坤,到底有何特殊意味?
    杜牧所作的《阿房宮賦》在現代社會和歷史上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它創作於晚唐時期,是作者想借著秦朝亡國的歷史,來提醒唐朝的統治者不要重蹈覆轍。全文上下運用了許多誇張的寫作手法,把阿房宮從興建到滅亡的過程描寫得栩栩如生,更是間接地把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過程敘述得深入人心。
  • 央視「阿房宮」讀音惹爭議 《咬文嚼字》判出錯
    秦朝著名的宮殿阿房宮究竟應該怎麼讀,這個老問題最近又因央視的一檔節目而被議論紛紛。在央視十套《百科探秘》欄目為近期播出的《阿房宮消失之謎》做預告時,通篇將阿房宮讀成「āfánggōng」,這立即引起了網友的爭議,因為不少人在上學時就看見課本裡說應該讀「ēpánggōng」。
  • 「藝」起看世界|電視劇裡的那些中國古代建築都是真的嗎?
    千百年來,由於不同地區人們不同的生活習慣,中華大地上留下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建築,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六大派別:皖派、閩派、京派 蘇派、晉派、川派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古時建築的尊貴繁華唐 李思訓 《御苑採蓮圖》
  • 帶你一品小鎮的建築美學
    用來形容宮室建築內外結構的精巧嚴整。之後「勾心鬥角」便是指建築師為節省空間和建築美觀,創造出的一門以巧補拙的建築結構——鬥拱。其出自於出自唐·杜牧《阿房宮賦》。唐·杜牧《阿房宮賦》選段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 高中語文教案:《阿房宮賦》模版2
    《阿房宮賦》優秀教案教學目標:1、理解常見文言詞語「一」「焉」「之」「流」「走」等的含義和用法。2、了解體會作者對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寫作目的。3、了解唐代文賦的特點及與駢體文的區別。4、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的特點,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