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血」就能變聰明,研究員的白鼠實驗很成功,老年人的福利來了

2020-07-30 奇點使者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大家聽過最多的一句話,我們知道運動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但大多數人對於運動具體能夠給哪些身體部位產生有益影響並不了解。實際上已經有許多研究表明,運動能夠幫助人類避免衰老而造成的大腦認知能力衰退,甚至可以讓患上痴呆症的老年人受益。


「換血」就能變聰明,研究員的白鼠實驗很成功,老年人的福利來了


據報導,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支科研團隊近期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關於如何改善老年人大腦認知能力衰退問題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在對小鼠的實驗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肝臟蛋白質,它或許可以讓老年人在不運動的情況下大腦受到神經保護。


「換血」就能變聰明,研究員的白鼠實驗很成功,老年人的福利來了


該研究團隊如何發現年輕血液的神奇之處?

在這項研究之前,加州舊金山分校的魏萊達實驗室已經通過實驗發現,將年輕小鼠的血液注射到老年小鼠的體內,老年小鼠會出現認知能力提高的情況。相反,如果將老年小鼠的血液注射到年輕小鼠的體內,年輕小鼠也會提早出現認知衰退的現象。這一實驗結果引起了該實驗室兩名研究生阿拉娜和雪萊的興趣,於是她們決定進行深入研究。


「換血」就能變聰明,研究員的白鼠實驗很成功,老年人的福利來了


阿拉娜和雪萊認為年輕小鼠的血液中是否存在著某種生物因子,使得老年小鼠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也提高了認知能力。於是她們先讓一批老年小鼠進行為期7個星期的定期運動,然後將它們的血液提取出來注射到另一批不運動的老年小鼠身上。這樣的步驟重複了4次後,研究人員通過對老年小鼠認知能力的測試,發現它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明顯提高了。


「換血」就能變聰明,研究員的白鼠實驗很成功,老年人的福利來了


這種現象的背後是哪些生物因子在發揮作用?

初步實驗證實了阿拉娜和雪萊的想法,於是她們還想繼續深入研究,年輕小鼠的血液中是什麼生物因子在發揮作用。研究人員對運動小鼠和不運動小鼠進行了血液成分分析,並從中獲取了30種可能的結果,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蛋白質都來自肝臟。然後她們提取出大部分肝臟蛋白質用以鑑定實驗,最終結果顯示Gpld1蛋白質的水平與動物認知能力有緊密的聯繫。


「換血」就能變聰明,研究員的白鼠實驗很成功,老年人的福利來了


未來老年人或許不需要肢體運動就能讓大腦得到運動效果

魏萊達實驗室負責人魏萊達教授表示,起初兩位學生的研究並沒有讓他感到驚訝,因為很難想像單種分子能夠讓動物在不運動的情況下依然給大腦產生運動所帶來的神經保護。但後來看了阿拉娜和雪萊的實驗數據後,魏萊達也被震驚到了。


「換血」就能變聰明,研究員的白鼠實驗很成功,老年人的福利來了


這項研究表明了大腦與肝臟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繫,而且這種聯繫可以通過某種特殊蛋白維持著。因此如果該研究後期繼續深入下去,那麼未來老年人有可能不需要肢體運動就能讓大腦得到運動效果。

參考資料:

環球科學《如何讓大腦以為已經健過身了?補充這種分子就可以》

相關焦點

  • 換血,就能返老返童了?
    這項新研究還發現,在小鼠運動後,肝臟分泌的一種名為 GPLD1 的蛋白質進入血液,從而介導了這一「換血變年輕」的神奇效應。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身體活躍的老年小鼠血漿中,GPLD1 也會增加。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會帶來新的療法(換血?),為那些由於身體限制而無法鍛鍊的人,提供只有鍛鍊才能帶來的神經保護作用。
  • Science:科學家給衰老小鼠換血,大腦變年輕了
    這項新研究還發現,在小鼠運動後,肝臟分泌的一種名為 GPLD1 的蛋白質進入血液,從而介導了這一「換血變年輕」的神奇效應。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身體活躍的老年小鼠血漿中,GPLD1 也會增加。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會帶來新的療法(換血?),為那些由於身體限制而無法鍛鍊的人,提供只有鍛鍊才能帶來的神經保護作用。
  • 探訪溫醫大實驗動物中心白鼠「飼養員」
    推門進入實驗動物中心的普通級設施間後,長長的走廊兩側是一間間飼養室、實驗室,還未見到小白鼠前,已經可以清楚聽到老鼠吱吱吱的叫聲。  在飼養室裡,記者看到了裝滿白色鼠籠的一排排不鏽鋼平板架,籠子裡生活著各類實驗用的白鼠。規格最小的白鼠,40來只一起生活在一個籠子裡,稍大點的則相對較為寬敞,6~8隻養在一起。
  • 你想要來一顆變聰明的藥丸嗎?
    在電影中,NZT是一種號稱能開發大腦潛能,讓人變聰明的藥物,在現實中,也有一些具有相似功能的藥,你要來一顆嗎?誰決定你的智商?他們給剛接受了幹細胞移植的小鼠注射了抗體,發現移植的幹細胞確實沒有受到免疫攻擊,幹細胞能存活200天以上,並能持續分裂出新的腦細胞,這樣實驗小鼠的腦細胞數量就比正常小鼠的更多了。從小鼠實驗來看,通過幹細胞移植來增加腦細胞的數量確實是可行的。
  • 奧林西路白鼠出沒 疾控部門忙「緝拿」
    19日晚10時許,有網友發微博稱,在奧林西路人行橫道草叢中看到多隻白鼠。  昨日上午,朝陽區疾控中心兩名工作人員捉了近百隻白鼠,表示要帶回做進一步檢驗。實驗動物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檢驗已捕獲白鼠是否攜帶有病毒,並儘快確認白鼠來源及數量,將所有白鼠「緝拿歸案」。
  • 年輕人的聰明與老年人的智慧有什麼區別?
    人們常常用「越老越糊塗」來形容老年人,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1.吃香的「老年人」 如果你細心留意歷史,就會發現世界各大文明中都有「尊老」的傳統。
  • 科學家通過換血,成功使小鼠器官年輕1倍
    本文由專業科普抗衰知識的「時光派」出品作者:@馬猴,亞利桑那大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換血療法使小鼠返老還童,全組織生理年齡年輕一倍以上,研究結果嚇壞科學家。Horvath教授對老年小鼠進行了換血治療,並利用DNA甲基化時鐘,觀測了小鼠生理年齡的變化。
  • 2018.01:中國城鄉老年人的經濟福利對抑鬱狀況影響研究(夏豔玲等)
    預期靠子女養老能夠顯著降低老年人抑鬱,事實上,子女的轉移支付對抑鬱的影響在統計上並不顯著,而自我儲蓄養老是降低老年人患抑鬱症的概率的有效途徑。因此,要降低老年人抑鬱,需要關注並改善老年人的經濟福利,尤其要關注具有慢性病、身體失能、獨居、女性以及農村的脆弱老年人,還需要家庭成員切實履行贍養的責任和義務,不斷完善我國老年人福利制度及優化老年友好的政策環境。
  • 超200人的換血臨床實驗公布結果,端粒明顯延長
    近期抗衰老領域最大熱點莫過於「換血延壽」。繼5月2日美國加州大學史蒂夫·霍瓦斯發現,老年小鼠輸入年輕小鼠血漿生理年齡年輕了54%之後,前幾日美國抗衰老科技公司GDF11Rejuvenation也在一場抗衰老研討會上宣布了自己大規模換血臨床實驗結果,並引發不小關注。
  • 馬山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新生兒換血術|馬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
    近日,馬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成功為剛出生七天的新生兒實施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該療法的成功開展,為新生兒科快速的發展開拓了新領域,填補了該醫院及縣域在該項技術上的空白。2020年11月18日,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極重度高膽紅素血症(極重度黃疸)患兒,該患兒因「進行性皮膚黃染7天、皮膚起膿皰1天」入院。
  • 莫扎特音樂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下)
    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但大眾還是普遍會對一些問題不理解。在這裡不得不提到中國國內關於老年人的系列醫學研究。2015-2019年,華北理工大學康復與護理學院副院長陳長香教授團隊,針對TOMATIS音頻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記憶功能及執行功能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
  • 新生寶寶嚴重溶血變「小黃人」,揚州醫護奮戰多日「全身換血」
    「需要緊急給寶寶換血!」醫生在徵得家屬同意後,開始準備換血治療。   由於房女士還在江都婦幼保健院住院,市婦幼保健院的醫生立刻與他們聯繫,採了房女士的血標本後,由家屬送至醫院做母嬰血型鑑定,同時緊急聯繫該院檢驗科與揚州血站。換血迫在眉睫,可找血遇到了難題。
  • 「神奇膠水」白鼠身上見神奇
    在長達1年多的時間裡反覆實驗,以求實現納米膠水的最優效用。    今年5月,團隊研製的「生物納米膠水」在白鼠身上得到了有效證實。應用於白鼠傷口的粘合,其癒合速度比臨床上常用的氰基丙烯酸酯類粘合劑快了3天。    「這樣的成果,對『創傷美容』意義重大,它將為新型多功能醫用粘合劑的設計開發提供理論和實驗基礎。」
  • 研究表明:運動使你健康,還能讓你變聰明
    6月24號,世界著名生物醫學期刊《eLife》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Exercise-induced enhancement of synaptic function triggered by the inverse BAR protein, Mtss1L》的研究論文,來自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健康與科學大學的7人科學家團隊通過對小鼠進行實驗
  • 智慧會隨著年齡而來 科學家證明老年人更"聰明"
    根據研究儘管人類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反應速度會減慢,但這會幫助老年人獲得更大的洞察力。原因是不同於年輕人,老年人總是比較少的衝動和感情用事,所以他們的反應總是慢的很「聰明」。科學家們對加州3000名60~100歲老人的大腦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對於一些可能帶來不好後果的事情,老年人通常會做出一些更好的決策。
  • 一百年前的這個經典實驗,證明操控人的悲歡是如此簡單
    這個實驗後來被叫做「小艾伯特實驗」( The "Little Albert" experiment),它被寫到了無數社會和行為科學的教材中。他們找來了一個代號為「Albert B」的9個月大的男孩,然後對他進行了下面的實驗操作。首先,他們給孩子分別看白鼠、兔子、猴子、妖怪面罩和燃燒的報紙,並觀察孩子的反應。
  • 一百年前的這個經典實驗,證明操控人的悲歡是如此簡單
    他們找來了一個代號為「Albert B」的9個月大的男孩,然後對他進行了下面的實驗操作。通過這個實驗,華生成功地將白鼠這個中性的刺激轉化為了恐懼的代名詞,引起了幼兒的強烈反應。這個實驗證明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不但適用於人類,還能被用於操縱人類的情緒。不僅如此,華生和 Rayner 還觀察到了刺激泛化——小艾伯特不但害怕白鼠,還開始懼怕其他毛茸茸的東西,比如毛皮大衣,以及華生戴的假面具。
  • 新型肺結核疫苗有望成功 為近百年來首次
    一種新的肺結核疫苗在白鼠試驗中展現希望曙光。如果成功,將成為近百年來首支新肺結核疫苗。
  • 溫州科學家讓白鼠腎臟再生 新技術有望用於人類
    近日,溫州醫科大學的一項「腎臟再生」研究成果,成功地在大白鼠身上取得突破,挑戰了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研究人員為切除了三分之一腎臟的大白鼠,縫上一個「去細胞支架」,兩個月後,這個「支架」內神奇地培育出了新細胞,成功誘導了大白鼠的腎臟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