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於1868年清朝時期香港,很多地方還是山區!

2021-01-11 騰訊網

歷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餘秋雨

本組老照片均拍攝於1868年。

1840年鴉片戰爭後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當時的香港只有4000多居民,其中一半人都住在香港島南部的赤柱村,可能是旁邊的赤柱灣適合漁民捕魚,所以都聚集在這裡。

1868年時香港的某個海灘,具體位置不詳。

那時香港很多人還住在山區,沒人想到100多年後就變成了國際大都市。

當時香港山區的居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太平天國起義發生後,華南不少商人為躲避長毛之亂紛紛遷往香港,使香港人口迅速增長到3萬多人。

太平天國失敗後,1865年此時香港已有12萬人口,大多都是為躲避戰亂的內地人遷過去的。

雖然那時香港島已是英國人管轄,但大多香港居民還保留著蓄辮子的習慣。

1868年香港,出海捕魚的漁民。

可能是現在香港西環正街,這裡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

可能是香港中環的石板街,也叫砵甸乍街,是第一任港督的名字。很多港片都曾在這裡取景,印象最深的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

香港早期的鄉鎮衙門

1868年的香港,從這裡看出去可以發現西方現代建築拔地而起,香港的改變正在發生。

香港島的一處西洋建築,可能是教堂吧。

香港島上的一家銀器店。

香港漁民出海打漁。

香港最早的西洋式街道是位於上環的水坑口街。1841年英國海軍在這裡登陸,命名為佔領街,為此遭到當地香港人的不滿,於是又才改名為更符合當地習俗的水坑口街。

早期香港的街道,街上車馬很少,特別像18世紀南美洲的某個殖民小鎮。

早期香港的西洋式建築。

這個場景特別像加勒比海的某個殖民港口。

英國人在香港山區裡建起了豪宅。

香港上環一帶拔地而起的西洋式建築。

1868年的香港,中式建築依然也很多。

可能是維多利亞港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香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犯罪率極高,多部著名影片在此拍攝
    清朝是我們最後一個王朝,在1912年溥儀退位也就意味著封建統治的徹底結束,隨後民國政府建立,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但是在香港的一個地方,仍然是屬於清朝的,直到1993年才被拆除。九龍城寨,很多人對這個地方比較陌生,但是看過成龍大哥電影的人應該會很熟悉,這裡就是《重案組》最主要的取景地。位於香港北面,這裡在清滅亡後不被任何地方管轄,因此大家一直將它當成是清朝的土地。
  • 為什麼有人說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導讀:關於題主這個提問小編不敢苟同:什麼叫唐朝鼎盛時期的領土實際比清朝小很多呀?請問有什麼根據嗎?唐朝鼎盛版圖出現在唐高宗李治龍朔年間,在徵服高句麗和百濟後版圖面積達到1237萬平方公裡。歷史上有多少王朝的能突破這個數字。
  • 除了香港、澳門,中國還有一地方租期是99年,你知道在哪裡嗎?
    被分隔的香港和澳門 在海峽兩岸共慶的晚會上,我們常常聽到"兩岸三地"這個詞,在中國的建制中,香港、澳門和臺灣是具有特殊性的三個地方自從清朝腐敗墮落以來,清朝政府和西方國家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比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 當年香港被一分為三,《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北京條約》將界限以南的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香港200多個離島租界給英國,成為租期99年的新界。
  • 電視劇中的殭屍,為什麼都是清朝官員打扮?答案讓人心驚!
    電視劇中的殭屍,為什麼都是清朝官員打扮?答案讓人心驚! 殭屍作為一種已經死去的事物,所以把他跟死亡聯繫起來是非常重要的。古代時期的民眾大多都有著當官的夢想,但是很多人由於能力有限基本跟官場沒什麼關係。
  • 繁花似錦覓香港的薄扶林村和摩星嶺
    導語:繁花似錦覓香港的薄扶林村和摩星嶺香港現在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那麼它的前身是什麼樣子呢?你們可知道嗎?所以我今天去的這個目的地就是香港的原住民村,一個歷史悠久的鄉村,它位於香港島,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據傳康熙年間三藩之亂時約有二千餘人從中國大陸避難到此,成為香港島的最早的原居民。所以村民都會自豪地說,論輩分,薄扶林村是香港的"長"。
  • 殭屍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是憑空虛構?香港殭屍片為什麼如此經典
    在香港電影的類型中,有一種電影讓人既害怕又覺得搞笑,在緊張刺激之餘,還能感受到中國傳統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就是以林正英為代表的殭屍片,從1936年香港南粵影片出品的《午夜殭屍》到1984年林正英主演的《殭屍先生》,再到2013年麥浚龍拍攝的《殭屍》,我們可以看到這類電影在長達七十多年的時間跨度裡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地區風景迤邐,非常漂亮,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被譽為「西伯利亞明珠」,是漠北草原的後花園,曾幾何時,這塊地方還是中國的領土,而如今,中國國民卻只能在他人的國土上領略「異域風情」。在清朝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統治的強盛時期,貝加爾湖被清政府拋棄了,先是同沙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後來又是《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永久地承認了沙俄對於貝加爾湖地區的所有權,在強盛時期放棄領土,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可想像的,但統治者或許有自己的考量。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3大原因令人佩服
    最後一點就是:清朝在康熙時期雖然軍力上達到了鼎盛,但政治上還不是十分穩定,畢竟入主中原僅僅百年,內部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存在。 在中國古代,一直有著「四海昇平」之說,說起它的由來,是因為古代中國確實有著東、西、南、北,四大海域,只是與現在人們印象裡的四海有些許不同。
  • 為何清朝滅亡以後,仍然有清軍駐紮在香港九龍城寨內?
    1898年,英國和清朝訂立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根據條文規定,九龍成為租借地之後,九龍城城內的治權仍由清朝保留,清朝官員仍像過去一樣,仍舊駐紮城內,繼續行使治權。但是《專條》故意在條文上玩弄外交辭令。
  • 1866年是清朝的什麼年代?我們該如何評價那個時期?
    1866年即清穆宗同治五年,那時候的中國正經歷著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在此之前不久,中國於1860年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鹹豐皇帝被英法聯軍趕出了紫禁城。英吉利與法蘭西這兩個強盜洗劫了北京城,還火燒了圓明園。
  • 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哪了?有一支竟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自1840年起,清朝就被打得不成樣子了,後來地方勢力崛起,清政府更加衰敗,直到1912年終於滅亡。雖然清軍在近代戰爭中屢戰屢敗,但是清軍的人數還是很龐大的。在政府滅亡以後,清軍人數都還有100多萬人。
  • 清朝的大部分改革領先日本,但為什麼不能打敗日本呢?
    清朝的大部分改革領先日本,但為什麼不能打敗日本呢?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覆滅給了人們巨大的深思,是軍事水平差還是經濟實力差呢?清朝和日本幾乎同時進行改革,其外交戰略基本一致,為什麼結果卻如此不同?
  • 電視劇中出現的殭屍,為什麼穿著清朝官服,而不是其他衣服呢?
    電視劇中出現的殭屍,為什麼穿著清朝官服,而不是其他衣服呢?不知道喜歡看鬼片的朋友們,喜歡看哪個國家的鬼呢,是中國的殭屍還是日本的貞子亦或是陰間使者、鬼娃哈吉還是無臉怪呢?不過不管大家喜歡什麼種類的鬼,大家都看過殭屍片吧,記得小編在很小的那個時候就很流行香港的鬼片,各種各樣的類型都有,有關於殭屍的驚悚片還有關於殭屍的愛情故事。
  • 香港警察隊伍的警服,歷經4次變化,如何形成現在的標準?
    在香港地區拍攝的各種影視劇中,都能看到香港警察的身影。對於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們來說,對於香港影視劇應該記憶猶新。因為在內陸影視業還沒有崛起之前,香港影視劇曾經佔據了內陸的半壁江山。在影視劇中,香港警察隊伍穿著軍綠色制服,其實並不是這樣。
  •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飛地—香港「九龍城寨」,一直存在到1993年
    1898年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以北的新界成為英國向中國租借的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員據理力爭下,九龍寨城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九龍城寨衙門香港島自184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清朝政府於1847年擴建九龍寨城。九龍寨城與對岸的維多利亞城遙望對峙。寨城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清朝外飛地。寨城是清朝官員辦公的地方。
  • 身披香港外衣,吸清朝的血,陰謀捕食華為,走向一條不歸路
    而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香港滙豐銀行私自將客戶孟晚舟的用戶信息透露給美國政府,導致了美國政府捏造事實證明逮捕了華為副董事孟晚舟女士。話說回來滙豐銀行為何要洩露客戶信息,來討好美國,那是因為滙豐銀行自己的洗錢罪證被美國抓住。其實滙豐銀行不止這一次陷入信任危機當中。有人就想不通,屢次出現信任危機為何還能在香港佔有一席之地。
  • 清朝時期為什麼科舉狀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
    不過這狀元一次科舉全國只有一個,想拿個狀元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比現在考清華、考北大可難多了,有的省份幾十年甚至都出不了一個。比如清朝時期,中國的科舉狀元一半以上出自江浙,內蒙、吉林、黑龍江等不少省份一個都沒出。那麼為何清代的科舉狀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第一,江浙地區是清朝時期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素有「蘇湖熟、天下足」、「衣被天下」的說法,清朝的半數賦稅都指著江浙地區。
  • 老照片:香港最繁榮的地方,港島地區1972年
    香港島是香港的主要島嶼,亦是香港第二大島嶼。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最早發展的地區,島上有香港的商業和政治中心。英國殖民者最初居住的地方維多利亞城就在香港島政府山一帶。而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以Victoria(維多利亞女王)命名,名為維多利亞港。
  • 清朝滅亡後,清政府有支百萬大軍突然失蹤,75年後才終於被人找到
    清政府滅亡的時候,還有上百萬殘兵敗將,他們後來都去了哪裡,仿佛突然消失了一樣,75年之後。他們終於被人找到,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清政府當年的殘兵敗將,居然去了香港的九龍城寨這個地方。九龍城寨雖然位於香港,但實際上港英政府卻沒有辦法控制,其主權仍在中國手裡。話是如此,可是沒有人對九龍城寨進行監管,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典型的三不管地帶。這個地方長期以來,一直都是無政府狀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從上個世紀開始,這個地方就已經成了犯罪分子的避風港,很多在香港境內觸犯法律的人,都逃到了這個地方。
  • 張俊義:近代中國海關的反走私努力與1948年中英關於香港《關務協定...
    文章表明,從1841年香港開埠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雖然歷屆政府在查禁香港的走私上作出了種種努力,但都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在於這一時期中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歷史地位。 1868年7月,兩廣總督瑞麟為增加地方收入,杜絕鴉片走私,宣布在香港、澳門附近的「新安縣屬之急水門、鯉魚門、九龍附近,香山縣屬之銀坑、過路灣、前山等處地方,設立洋藥釐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