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美要再「領導世界」?關鍵是「領導」什麼

2020-11-28 中國經濟網

  拜登星期二介紹他的外交和國家安全團隊時高調表示,美國「準備好領導世界,而不是退出世界」。他的這一表態被廣泛報導,並被看成是對川普路線進行重大改變的宣示。而全面修復與盟友的關係顯然被拜登團隊視為重振美國「領導地位」的法寶。

  川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的蠻橫路線和四處退群的孤立主義做法,這讓拜登恢復美國「領導世界」可以有很多表現途徑。美歐製造比川普時期更加和諧的氛圍也不難做到。但拜登團隊必須回答一個問題:他們要「領導世界」幹些什麼?

  如果拜登團隊想要通過加強對外關係、特別是加強與盟友關係來鞏固美國的霸權地位,把領導世界變成加強對世界的統治,通過團結盟國共同對抗中國,他們將面臨與世界潮流嚴重偏離的根本性困難,那將是「美國優先」的一個翻版。

  拜登團隊要想發揮領導作用,必須幫助世界解決現實的問題,急國際社會之所急,而非誘使國際社會急美國之所急。領導力量都必須更多付出,推動公益,而不是把大家搞到一起實現它的自肥。

  美國要真正幫助國際社會擺脫新冠疫情,這是當務之急。川普政府的錯誤政策導致美國疫情泛濫,欠了世界很大一筆「抗疫債務」,這需要未來的拜登政府投入資源一一做出補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情況也是類似的。

  除了抗疫,世界各國一大共同的壓倒性願望是實現發展,在今天全球公眾普遍反對武力、戰爭風險大為下降的時候,發展問題對很多國家來說比安全問題更加緊迫。美國需要幫助各國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貢獻動力,而不能是四處攪動地緣政治衝突,強行把各國推向本來可以避免的安全對抗。

  美國還需恢復對全球化的支持,至於全球化下的規則,需要它與各國協商,不能將自己的利益置於國際社會利益最大公約數之上。全球化已經製造了複雜而緊密的利益交織,美國只能「領導」世界在各國利益交融的現實基礎上繼續前進,而不能通過顛覆性的撕裂拉全球化倒退。

  能否處理好美中競爭是檢驗拜登團隊將發揮多大建設性作用的試金石。中美關係事關國際關係的基本性質,涉及亞太及全球的和平與穩定。美國的主要盟友都與中國存在大量合作,中美關係不破局,那些國家維護本國利益就有空間,與美國加強盟友關係就不意味著必須割捨與中國合作的好處。

  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希望世界回到「新冷戰」狀態,拜登團隊需要正視與幾十年前已經完全不同的國際形勢,與中俄等一起探索管控分歧、謀求共存和共贏的方式,堅決避免像川普政府那樣魯莽地激化大國對立,為世界和平構建一條讓各國都感到踏實的底線。換句話說,美國發揮更大作用,世界會因此更和平,更有可預見性,而非更動蕩,以致大國戰略對撞的機率激增,只有那樣,美國的號召才會被更多呼應。

  美方常常指責中國試圖用自己的規則來取代美國對規則制定的主導。中國從沒有那樣的零和思維。隨著中國經濟規模越來越大,與其他國家共同參與對規則的制定是北京不可剝奪的權利。制定規則的過程不能是排他的,無論以什麼方式,孤立中國這樣的大社會、大經濟體,都註定是一場白忙活。

(責任編輯:鄧浩)

相關焦點

  • 拜登演講三次提及「領導世界」,英媒:重建美領導地位,說起來容易做...
    【環球時報記者 蕭達 青木 陳欣 柳玉鵬 王偉】「恢復美國的領導地位。」打開拜登過渡團隊網站,這句話以超大字體被寫在首頁上,佔據半個屏幕。當地時間25日,在以呼籲美國人團結抗擊疫情為主旨的感恩節演講中,拜登不忘三次提到「領導世界」,稱「21世紀將是美國世紀」。
  •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大國崛起靠政府領導改革的能力
    【環球時報記者白雲怡陸沅芷】中國近些年的發展很快,美國對華防範與戒備也日益明顯。在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看來,歷史上所有大國崛起都有一個共同因素,那就是靠政府領導改革的能力。所以,要想贏得未來中美戰略競賽,中國必須在一定時期內做到在改革的程度、廣度和深度上都超越美國。在當下,中國應避免和美國進行「意識形態之爭」,而是把資源更多投入到科技競爭上。
  • 要做好學校中層,首先得學會「領導」 你的領導
    我笑著回答,早已經被您百鍊成鋼,您估計很難有機會再看到我流眼淚啦。成長型的職業,需要成長型的思維。老師職業是如此,做學校中層更是如此,我的故事就是在說這樣一個道理:我們只有向內尋找原因,方可以獲得改變。也就是說,遇到任何問題、挫折、失敗,我們都要內歸因。正如同公式y=f(x),我們每個人都是x,是自變量。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 | 環球時報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來科技,在複雜的國際競爭中,將擁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資訊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如電晶體、雷射、硬碟、GPS等是第一代量子技術的一些例子。而現在,世界已進入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時代,通過主動人工設計和操控量子態發展量子技術和應用。
  • 當領導交代任務的時候,該怎麼說讓領導耳目一新呢?
    最後的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因為領導說話往往是比較宏觀,不是微觀往往都是概念化的,而不是具體細節化。因此難免在你實現的結果上,在某些細節的要求上,達不到他的預期,這就是跟領導之間產生矛盾的最要原因。在回答領導交代的任務時,注意從以下四點內容來回應,不僅讓領導耳目一新,還讓領導對你讚賞有加。
  • 約瑟夫•奈接受環球時報專訪:美國無法主宰世界,但它仍是最強大國
    現在,很多人說這種局面已經結束,美國已然衰落,世界秩序也將崩潰瓦解。但我對此觀點不以為然,美國並未絕對衰落,目前也無其他國家能夠取代美國最大國家的位置。歐洲雖然在面積、人口和GDP總量上與美國旗鼓相當,但它缺乏團結;俄羅斯在衰落,面臨較為嚴重的經濟和人口等問題;再看印度和巴西,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發展中國家。不少人認為,中國是最有可能取代美國的國家。
  • 胡錫進環球時報年會致開幕辭:2020驚心動魄,華為肯定要被歷史至少...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出席,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首先致開幕辭。
  • 比領導收禮更可怕的是領導不收禮:這四種情況領導拒收下屬的好意
    關鍵是他剛買了房子,每個月的房貸可不管他有沒有失業,每月到號了可就是要收錢的,於是小飛跟我們一合計,送送禮做做關係吧,先把崗位保住,這個檔口不像平時,找工作容易。接下來的幾天裡,小飛開啟了瘋狂的「拉關係」戰術,又是請吃飯,又是送禮,想著這時候割點肉無所謂,只要能留住,這些錢都能回來。
  • 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 領略「超級工程」的設計之美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提起港珠澳大橋,人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這是中國的「超級工程」。的確,這座被英國媒體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跨海大橋有著多項世界第一的紀錄: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有著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公路沉管隧道,而在隧道的修建過程中,進行的是世界上最精準的深海對接……然而,被很多人忽視的是,這座大橋還是一座充滿美感的工程。2月3日至5日,《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穿越海底隧道,成為項目交付驗收前最後一批領略大橋之美的訪客。
  • 面對領導排擠,情商高的人用這3招反擊,領導反而慫了
    職場有一條黑暗法則:先確認安全後再逆襲。在單位,最好不要惹領導生氣,讓領導排擠你。在夾縫中生存是最難的,即使你有能力,沒有領導的支持,做很多事情都會不方便。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無奈,難免會遇到那種「垃圾領導」,沒事就愛找茬,總想排擠打壓你。到時候,千萬不能自己吃虧,三招教你快速化解!
  • 中航工業領導看望慰問航空工業老領導、老同志
    新時代航空人要繼往開來、不忘初心,將老航空人的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李玉海叮囑離退休管理中心一定要繼續做好相關的服務工作,讓老領導、老同志們能夠安享晚年。吳獻東看望關敦張新國親切詢問了老領導們的身體和生活情況,並向老領導們匯報了2016年集團公司的發展情況。慰問劉思誠時,老領導表示對航空工業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高興,對航空工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對離退休管理中心的照顧表示感謝。隨後,張新國來到池耀宗家中,老領導對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十分關心,熱忱地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在王昂家中,張新國與老領導對世界先進航空科技知識進行了深入交流。
  • 環球時報:紅歌有必要繼續唱下去
    原標題: 環球時報:紅歌有必要繼續唱下去  央視春晚一曲《英雄讚歌》,引來網絡上許多質疑甚至謾罵之聲。筆者以為,原因至少有兩點。首先,這首歌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插曲,讓那些「親美」人士很是不爽。第二,《英雄讚歌》屬於紅歌。有些人認為,唱紅歌就意味著懷念「文革」,甚至想讓中國回到那段歲月。
  • 領導要提拔你,卻又說其他領導和同事對你印象差,這是何意?
    一個成熟穩重的領導者,就算是為了拉攏下屬、收買人心,一般也不會說出要提拔某下屬的話。可以試想一下,假如這位下屬把領導說的話,忍不住告訴了其他同事,同事們會怎麼想?心理會平衡嗎?嫉妒、不滿的情緒隨即就會產生,弄得不好,會搞得滿城風雨、雞犬不寧。
  • Belkin International宣布關鍵領導和組織調整
    Chet Pipkin任董事會執行主席並任命Steven Malony為執行長洛杉磯2021年1月8日 /美通社/ -- Belkin,全球消費電子行業領導者, 今天宣布其關鍵領導和組織調整,公司創始人Chet Pipkin任董事會執行主席,並任命公司前副總裁兼總經理Steve
  • 面對領導排擠,聰明人用這3招化解,領導反而高看一眼
    領導是否喜歡你,這是個大問題。它也利用自己的力量嘲笑你,讓你很難對付,排斥你,打你。這樣的話,問題就更嚴重了。領導要把下屬排除在外,這是有原因的。沒這麼簡單!所以,當領導聽到他壓迫、壓制下屬時,不要責備他的狹隘和嫉妒。有時候,當你被領導擠出的時候,問題就會來找你。舉例來說,你傲慢自大,不把領導看在眼裡,也不想在背後說領導的壞話,總是要抓住領導的風頭。並且和團隊不兼容。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多數問題,都是領導惹的禍?
    從這個圖中,看到你過去三個月經營公司內在感受和你希望發展的方向是什麼?第一個指標叫關鍵行動,關鍵行動中選溫和型的人,表示他覺得支持協作、穩妥、和睦的領導行為或工作模式在這一階段是最有價值的。選分析型的,表示細心、控制和追蹤,他認為分析的工作和領導模式更為關鍵。 溝通型的人,認為溝通、表達、教育、交流和說服他人更為關鍵。
  • 馬奇眼中的領導
    他認為這門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要警示人們:你們對領導力的思考方式,不一定是正確的。那麼,馬奇到底如何理解領導?  內容簡介  書名:論領導力  作者:[美]詹姆斯 G. 馬奇(James G. 如果組織中的個體之間能夠相互授權、相互信任,彼此之間有互不幹擾的充足緩衝,靠非正式的安排與信息傳遞實現協作,這樣組織會形成一種默契:你知道我在做什麼,我知道你要做什麼,彼此之間的合作不需要過多的溝通。  第三個要素是必要的冗員。冗員給人的刻板印象是低下的運行效率和高昂的運行成本,然而必要的冗員卻不可或缺。如果組織中沒有冗員,其內部任何微小的失敗都有可能導致整個組織的失敗。
  • 環球時報:人口普查 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深度】人口普查,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十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普查於本月啟動,外界對此極為關注。畢竟,中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次普查將提供有關中國人口最準確的變化信息,並被用作進行未來規劃的關鍵依據。
  • 美國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美國印鈔票只會...
    環球時報:美國剛剛宣布了一系列抗擊疫情和提振經濟的措施。您對於美國川普政府目前抗擊疫情的做法是怎麼看的?這些做法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羅傑斯:截至目前,美國政府還沒有準備好快速且正確地應對疫情的方法。對於新冠病毒的存在,全世界人民都已經知道3個多月了,但美國直到最近都還沒有能力給100萬人做病毒檢測。美國在抗擊這次疫情方面,目前做得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