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奇眼中的領導

2021-01-12 新民晚報數字報
  在去年逝世的大師級人物中,馬奇可能還鮮為人知。事實上,他可與有 「管理學發明者」之稱的彼得·德魯克及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著名學者赫伯特·西蒙相提並論。馬奇是當之無愧的大師中的大師,他曾在史丹福大學同時擔任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教育學教授,被公認為是過去50年來在決策制定和組織領域最有貢獻的學者之一。

  作為一名史丹福大學老師,馬奇長期講授「組織領導力」課程。自1980年授課到1994年退休,每年有300~400名學生選這門課(包括約100名MBA學生)。在這門課上,他要求學生閱讀《堂吉訶德》《戰爭與和平》《奧賽羅》等經典名著,並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討論領導力。這門非同尋常的課,已成為一段傳奇。對於領導力,馬奇並不主張學者進行嚴肅嚴謹的研究,自己也很少發表領導力方面的論文。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領導力的重視,15年裡他潛心領導力的教學,而後還製作了兩部電影:2003年的《激情與戒律:堂吉訶德的領導力課程》以及2008年的《英雄與歷史:〈戰爭與和平〉的領導力課程》。他認為這門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要警示人們:你們對領導力的思考方式,不一定是正確的。那麼,馬奇到底如何理解領導?

  內容簡介

  書名:論領導力

  作者:[美]詹姆斯 G. 馬奇(James G. March)  蒂裡·韋爾(Thierry Weil)

  譯者:張曉軍 鄭嫻婧 席酉民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彼得·德魯克之後的頂級管理大師、組織學習理論的先驅、新制度經濟學的倡導者、垃圾筒學習型組織模型的締造者、權變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管理決策學派的集大成者詹姆斯 G. 馬奇重新解讀領導力。 

  只有成為英雄式領導才是真正的成功?

  當前,關於領導有效性和最佳領導風格的書籍數量快速增長,而這些書籍往往將領導者個人化、英雄化,並將領導力刻畫為「非凡的才能產生的非凡結果」。組織理論家、組織歷史學家,尤其是組織管理者都不由自主地放大了個人因素在組織歷史中的作用,並進一步造成了組織發展過程中對個人的過度關注。尤其是大家在討論組織與領導力的議題時,常不自覺地把焦點放在激烈幹預和英雄式領導上面。不可否認,這的確是一套似乎能自圓其說的話語體系,但我們必須深入分析組織運行的根本性挑戰。

  在探討領導力時,學者們建構了複雜的理論來強調領導的作用。然而,如果在一個組織中看到的是:永遠冗長的隊伍;無人答覆的來電、來信;長期短缺的辦公用品;相互推脫無法完成的任務時,我們應該把注意力轉移到影響組織運行的根本要素上去。那麼,什麼是組織運行的根本要素呢?馬奇給我們舉了一個有趣的小例子。

  假設有人到美國調查人們對交通事故的反應,那不同的地區將向他呈現完全不同的景象。

  在佛蒙特州,事故將無人問津。居民們不打擾別人的生活,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打擾。

  在佛羅裡達州,事故將引起圍觀。人們會給傷者送上慰問,對發生這樣的惡性事故表示由衷的難過。

  在紐約州,事故將引起爭執。人們會和傷者爭吵,討論誰該為這起惡性事故負責。

  在加利福尼亞州,事故將被交給政府。警察、護理人員甚至旨在安撫目擊者的心理醫生會帶著最先進的設備趕到事故現場。

  而在艾奧瓦州,大眾將會參與到事務處理中。當警察趕到現場時,居民們已經用自己的車將傷者送往醫院,街道也已經被打掃乾淨。

  以上處理方式各有特色,然而毫無疑問,通常情況下,艾奧瓦州的方式是最好的。這個組織中的一切有條不紊,每個人各司其職,出了問題能迅速處理妥當。組織運行想要實現這種狀態,以下這4個要素是非常根本的。

  第一個要素是組織遍布平凡勝任力。不可否認,專門化是一個強大而有用的組織工具。但如果一個組織過分崇尚專門化,一旦遇到問題就需要專家進行解決,那麼組織將是效率低下的。德軍以高效著稱,究其原因,很多中士都明確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並能自動且高效地完成它。這是一個組織良好運行的根本,然而,實現它是有難度的,因為它要求組織內全部基礎事務都由相應的人負責管理。

  第二個要素是相互依賴的自主性。把組織比作一條船,如果它能擺脫機動船的發動機和方向盤,像帆船一樣揚起風帆徜徉大海,那麼這個組織將更加有效。如果組織中的個體之間能夠相互授權、相互信任,彼此之間有互不幹擾的充足緩衝,靠非正式的安排與信息傳遞實現協作,這樣組織會形成一種默契:你知道我在做什麼,我知道你要做什麼,彼此之間的合作不需要過多的溝通。

  第三個要素是必要的冗員。冗員給人的刻板印象是低下的運行效率和高昂的運行成本,然而必要的冗員卻不可或缺。如果組織中沒有冗員,其內部任何微小的失敗都有可能導致整個組織的失敗。特別地,當組織的運營規模增長、複雜性增高時,這種可能性將急劇增加。一個運行良好的組織中,每個人都是重要但非不可或缺的,任何任務都有備選方案,任何一個個體因素都不會對組織目標的達成造成太大的影響。

  第四個要素是不摻雜個體情感的相互信任。一般認為,信任是建立在個人感情之上的,親情、友情、愛情都是很好的例子。而組織中的信任是超越個人情感的,這種信任建立於對雙方工作態度、工作能力以及相互對隱私的尊重等方面的肯定。組織中在同級乃至上下級之間,這種信任的建立尤為重要。

  倘若發現,一個行之有效的組織中,其決定因素往往不是領導者本身,而更多地取決於組織本身的制度、文化和全員的能動性,那麼這就有違大多數領導研究所秉持的假設:過分看重領導者本身並將管理和領導看得過分崇高和偉大。其實,與普通人相同,領導者都會希望自己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不同的是領導者有很多證據可以用來表明他們的重要性,儘管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會誤導他們。

  在組織中,一個經理人越靠近組織頂部,雖意味著職位的升高、權力的增強、待遇的提升,但並不意味著其對組織績效的貢獻以同樣的比重在增大。事實上,越靠近組織結構的頂端,領導者對於組織目標的貢獻將越來越難以衡量。因此,我們雖然承認正常運轉的組織中,領導者是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但由於其不可區分性,沒有誰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組織中存在很多不可或缺的領導,該組織則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在一個有效組織中,兩個副總裁之間的差別很難分辨。

  能走上領導職位的人通常都有一系列履歷來證明他們的能力、勝任力和決策力,使他們堅信成功是他們的能力、品質和努力付出得到的回報。然而,成功學的研究並不能支持這一論斷。馬奇說:「依據組織中的成功學研究,大多數組織中的成功人士,與其他行業並無不同,其獨特之處都是由於在生命早期做了兩個明智的決策:選擇父母和選擇性別,如果你選擇了男性並擁有成功的父母,那麼你有更大的勝算成為成功的經理人。」誠然,這兩個因素不能釐清成功者和平庸者全部的差異,但不可否認,它的解釋力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強得多。

  管道工與詩人

  由於對領導者「英雄化」傾向論斷的反對,馬奇著重強調往往被忽視的領導力「世俗化」層面。實際上,社會要正常運轉,領導力是重要的。馬奇指出,領導力有兩個基本角色:疏通管道和書寫詩歌——為保證日常任務效率做基礎工作的同時,不被結果所束縛,像詩人一樣欣賞人生,並傳播人生的樂趣。

  平凡的勝任力、相互依賴的自主性、必要的冗員、不摻雜個體情感的相互信任,這些組織運行的要素不大氣,不磅礴,不有趣,但它們是行之有效的。同樣,領導者也不需要一套符合領導標準的特質與履歷,領導的核心同樣平凡而樸素,就像提供疏通水管服務的管道工,儘管趣味不足、魅力尚缺,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領導的第一個核心是勝任力。勝任力是最重要的,它要求把工作交給懂的人來做。人人都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保證組織實現正常運轉。培養勝任力的途徑通常是避免主觀偏見,根據能力進行任用和提拔。現代管理理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建議:勞動分工、專門化、常規化與崗位培訓。

  領導的第二個核心是主動性。主動性所描述的是系統自動、高效地進行運轉,發生的問題往往能夠及時得到解決。主動性實現的途徑是建立健全的授權機制和忽略偏差。授權意味著留給下屬自由發揮的空間,大多數人看不到所有的事情。這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偏差,領導需要把握組織合理的偏差量。若要鼓勵主動性,適當地忽略偏差是必要的。

  領導的第三個核心是認同感。認同感意味著組織中的成員因為自己在組織所做的事以及作為組織中的一員而感到驕傲。組織中的每一位相互信任、相互鼓勵、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領導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推動認同感:建立合作的組織文化;激勵團隊的凝聚力和效力;將個人工作與組織目標相融合;讓團隊成員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威脅。

  領導的第四個核心是不引人注目的協調力。當成員們擁有高效、迅速、低成本的協調力時,組織的運轉才是有效的。要培養不引人注目的協調力,可以通過標準化操作流程、信號與信息共享流動、保持必要的冗員來達成。

  以上這些平凡事物讓領導人走出象牙塔,走入大眾的視線。不過這不是全部的領導,領導力能夠超越「世俗化」的層面,但其途徑是「詩化」,而非「英雄化」。在偉大的行動和身份的驅使下,領導也需要有詩人的天賦,來為行動找到意義。馬奇的信條是不給人實質性的建議,但他還是給了一個建議:去讀一本經典文學作品、念一首詩,並從中找到啟發。

  當認清了組織運行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是基礎而平凡的,自己很難發現正在努力的事情有多大意義時,領導未免自憐自艾、憤世嫉俗、感嘆自身之渺小。不過,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給了我們解釋,主人公向唐·德·米蘭達如是描述自己:「你一定覺得我很瘋或者很傻,其實我既不瘋也不傻……所有的騎士都有其使命……既然我有幸成為一名遊俠騎士,我就要儘自己的一切努力完成這些使命。」堂吉訶德並不是一個領導者的好樣板,但他對於偉大的行動卻有著可供參考的獨到見解。大多數人行動的理由是對行動結果的期待,但堂吉訶德對結果不甚關心,他非常清楚他是誰,並因此採取行動,他的至理名言是「我知道我是誰」。堂吉訶德的人生觀區分了偉大的承諾與偉大的結果,他強調義務而非回報,強調認同而非結果。他用認同導向的邏輯取代了結果導向的邏輯,這一點值得大部分領導者學習。如同堂吉訶德,領導不需要現實中代表成果的獎牌來為信念辯護,而需要來自身份的光榮意志力使自己毫無保留地付出。

  不過,領導者並不是下一個堂吉訶德,他需要在認同導向的邏輯與結果導向的邏輯中找到平衡。領導力需要強烈的結果主義導向來肯定功利主義,同時也需要源自其身份的熱情去為非功利主義辯護。正是這種「極度理性」與「自我欺騙」的纏繞,成為領導力讓人敬畏的關鍵所在。

相關焦點

  • 職場中,音量的大小,暴露了領導的素質高低
    一個成功的領導必須具備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能力,而音量的高低能夠顯示出一個人的情緒狀態。職場中,音量的大小,暴露了領導的素質高低。一次,王楠和大領導溝通年底工作總結,因為領導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王楠居然和領導大吼起來。王楠把自己從入職以來對公司的付出,以及平時對員工的用心都細數了一遍。領導非常肯定王楠的付出精神,但表示聽到很多員工普遍對王楠平日的溝通方式表示不滿,影響團隊協作。王楠據理力爭,結果領導撤掉了王楠的經理職位。
  • 人際交往中,不要總是說這三句話糊弄領導,以免給領導留下壞印象
    在進入職場工作後,有很多年輕人之所以不能儘快的取得晉升,其實就是因為在職場中不會尊重領導,而且在和領導相處的時候沒有處心積慮的準備好一些說話的內容,那麼就沒有辦法得到領導的好感,而且會在說話的時候狀況不斷,甚至會被小人抓住把柄。
  • 黨的領導優勢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充分彰顯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黨將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疫情防控全過程各方面,將黨的獨特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優勢,使黨旗在疫情防控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深受人民群眾擁護和信賴的黨,是領導有方、堅強有力的黨,是善於打硬仗、打勝仗的黨,是領導中國人民戰勝一切困難和危險的「定海神針」,也是具有鮮明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紀律優勢、民心優勢的先進政黨。
  • 當領導交代任務的時候,該怎麼說讓領導耳目一新呢?
    最後的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因為領導說話往往是比較宏觀,不是微觀往往都是概念化的,而不是具體細節化。因此難免在你實現的結果上,在某些細節的要求上,達不到他的預期,這就是跟領導之間產生矛盾的最要原因。在回答領導交代的任務時,注意從以下四點內容來回應,不僅讓領導耳目一新,還讓領導對你讚賞有加。
  • 比領導收禮更可怕的是領導不收禮:這四種情況領導拒收下屬的好意
    結果在這之後才了解到,這位領導的經濟條件不是一般的好,小飛的這點東西多了不多,少了不少,而且聽一些老同事說,一起工作了這麼多年,這位領導從來不搞收禮什麼的這回事。其實也別說是小飛了,即便我自己是當事人,恐怕也會坐立不安,畢竟給領導送禮這種事情,領導只要是收了,這心裡才算是有底,可若是不收,心裡就像打開了無底洞一樣,始終覺得不妥。
  • 中航工業領導看望慰問航空工業老領導、老同志
    在劉高倬家中,李玉海詳細詢問了劉老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起居,並叮囑老領導要注意飲食健康。李玉海向劉老介紹了中航工業2016年取得的主要成績,劉老對中航工業取得的發展和進步表示欣慰。在張洪飈家中,李玉海親切詢問了張老的身體狀況,並和老領導一起回顧了航空工業的發展歷程。李玉海在探望湯建國時,和湯老交流了工作中的心得體會,離開時反覆叮囑湯老一定要保重身體。
  • 中航工業領導看望慰問航空工業老領導、老同志(2)
    張新國親切詢問了老領導們的身體和生活情況,並向老領導們匯報了2016年集團公司的發展情況。慰問劉思誠時,老領導表示對航空工業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高興,對航空工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對離退休管理中心的照顧表示感謝。隨後,張新國來到池耀宗家中,老領導對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十分關心,熱忱地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在王昂家中,張新國與老領導對世界先進航空科技知識進行了深入交流。
  • 領導科學研究的三大對象,領導活動的矛盾、特點及其規律
    領導活動是社會生活的一塊領域,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是由領導者、追隨者(有被動者與主動者)、領導環境(制度、方法、目的、權力與責任等)所組成的,具有組織性的活動。領導科學就是對領導活動的研究。毛澤東說:「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 領導管理科學新論
    □ 李鑫生領導管理科學是一門集理論性和實踐性、科學性與藝術性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它具有宏觀上的戰略性,也具有實踐過程中的操作性,它有著理論上的震撼力,也有著藝術的感染力。吳炳新先生最近出版的《領導管理科學新論》在領導管理領域內,提出了許多重要觀點。
  • VPE任後感-做個合格的領導其實並不難,先從領導自己開始
    巫言巫語:了解你的領導風格,我的領導風格是啥?咦,我咋沒機會做領導呢?天時地利人和,在職場裡似乎總是沒有際遇。但這沒關係,生活中有很多際遇可以讓我們學做領導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領導,領導自己每天的生活和未來的設想,不是麼?VPE任後感,分享在社群裡做幹事的收穫以及對領導風格的理解。
  • 環球時報:美要再「領導世界」?關鍵是「領導」什麼
    拜登星期二介紹他的外交和國家安全團隊時高調表示,美國「準備好領導世界,而不是退出世界」。他的這一表態被廣泛報導,並被看成是對川普路線進行重大改變的宣示。而全面修復與盟友的關係顯然被拜登團隊視為重振美國「領導地位」的法寶。
  • 有的領導高高在上
    前些日子,在地方採訪完某基層領導幹部,與其一同乘坐電梯時,站在電梯按鈕旁的領導順手按了樓層,這時,陪同的工作人員脫口而出:「哎呀,讓領導您親自按電梯了。」這位領導回應:「按個電梯,還什麼親自?」確實,順手按電梯而已,何來親自一說呢?好在這位領導幹部也聽出了「親自」一詞的突兀。
  • 要做好學校中層,首先得學會「領導」 你的領導
    有了這樣一個思維基礎,我們再來看看中層應該怎樣面對工作中的迷茫和困擾。構建關係,是中層成長的關鍵切入點中層幹部要成長,首先要清楚中層領導力的內涵,明確中層管理者的價值。我認為,領導就是通過他人實現目標的行為。中層領導者不僅要具備向下領導的能力,更要需要橫向領導和向上領導的能力。這意味著,中層領導力鍛鍊著一個人全方位領導能力。
  • 小小說-領導釣魚
    領導是個性子急躁的人,做什麼事情都希望立竿見影,同時領導又是一個固執的人,一旦認定的事情很難更改。想到這,劉秘書急匆匆地跑到辦公室,滿臉愁容地向王主任說明了事情的緣由,聽完劉秘書的話語,王主任哈哈大笑:「老弟啊,一看你就是個從來沒有釣過魚的外行,這事你算是找到人了,領導要釣到魚那還不簡單,你過來,我告訴你怎麼做,包讓領導高興,咱們呢也跟著沾沾口福」兩人一陣竊竊私語之後,劉秘書連聲朝王主任道謝,並興高採烈地回領導那復命,同時也不由得感嘆,這任何一門行當都有屬於它自己的秘密
  • 黨建論壇 | 在深刻認識顯著優勢中堅定製度自信 堅持黨的領導
    《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該文節錄了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間講話中有關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的內容。
  • 情境領導VS.情境領導II,誰才是企業領導者的制勝法寶?
    ——肯布蘭佳(Ken Blanchard)情境領導(situational leadership)被譽為本世紀重大領導理論之一。有別於傳統領導的特質理論,該理論不僅重視領導者行為能力的修煉,情境領導還特別強調領導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 職場中,領導和同事嫌棄你的6個徵兆,趕緊離職吧
    職場中,如何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和同事處好了,積累的人脈可能會轉化為資源;和領導處好了,升職加薪會更快輪到你。而如果處不好,輕則被小團體排擠,重則被迫離職。所以,和領導/同事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察言觀色,不要自己討人嫌了還不自知;也要學會如何處理矛盾和衝突,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麼領導和同事的哪些行為說明他們已經開始嫌棄你了呢?先來看看以下六個徵兆。
  • 職場中,領導為什麼總喜歡那些沒有能力,卻很人情世故的人?
    所以一個很懂人情世故的人,他通常會觀察入微、積極思索,懂得換位思考,懂得既在團隊中發揮自身才能又不喧賓奪主打壓或輕視他人。在該出手時漂亮亮相該收斂鋒芒時韜光養晦,明白領導的心意,會主動積極地配合領導完成團隊任務。
  • 領導小組走出「倍量增減」
    2013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沒有出現以往改革中的大規模撤併領導小組現象,這意味著2008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對領導小組的分類定位式改革收到了應有的成效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海林、特約撰稿何盼婭 | 北京報導  作為黨政系統中常規治理方式之外的補充
  • 領導科學試題及參考答案
    2.現代社會生產的巨大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帶來了領導活動的一系列變化,要求現代領 導由_________上升為科學領導.   3.領導者是指在社會共同活動中履行一定領導職務的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