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領導VS.情境領導II,誰才是企業領導者的制勝法寶?

2020-12-05 培訓愛好者

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想要出類拔萃,

領導者的職責

就是發掘誘導出下屬優秀的底蘊,

並且創造出一個使下屬覺得

有安全感、能獲得支持的工作環境,

使下屬願意全力以赴

去達到重要的目標。

這責任是一種神聖的信賴,

不可輕易背棄。

引導他人發揮其最大潛能,

是極其光榮的任務,

且不可等閒視之。

身為領導者,我們的手中掌握著他人的命運,

這雙手應當運作輕柔,送人關懷,

並且隨時準備提供支持。

——肯布蘭佳(Ken Blanchard)

情境領導(situational leadership)被譽為本世紀重大領導理論之一。有別於傳統領導的特質理論,該理論不僅重視領導者行為能力的修煉,情境領導還特別強調領導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情境領導認為,領導者在領導和管理公司或團隊時,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而要隨著情況環境的改變及員工的不同,而改變領導和管理的方式。它的目的是幫助員工發展自我,應對變化的目標任務,達到最佳的工作成效,也可以說,它是協助員工在工作上轉變成能夠自動自發、自我領導的一種過程。

該理論最初是由管理學家保羅赫塞(Paul Hersey)和肯布蘭佳(Ken Blanchard)一起研究提出的。

在該模型下,將員工在不同任務下的準備度(Readiness)分為R1-R4,針對不同準備度的員工,領導者應該採取不同的領導行為,或者叫領導型態(Style,S1-S4)。

後來,由於發現「情境領導」有些關鍵性的理念無法完全切合實際,肯布蘭佳(Ken Blanchard)博士又再創了情境領導II。

情境領導II將員工在某一個特定任務目標下工作能力和工作意願分為4個不同的發展階段(Development)D1-D4,領導者需要診斷出員工處於哪個發展階段,匹配以合適的領導型態,從而與員工建立夥伴關係。

在目前的培訓市場上,《情境領導》和《情境領導II》作為兩門課程,都有不同的培訓機構在代理售賣。那今天我們就從課程和理論的角度來分別為大家簡單分析一下「情境領導」(以下簡稱SL)和「情境領導II」(以下簡稱SLII)的區別。

一、理論角度

首先,從理論角度來說,這兩個理論都是有其科學依據的,很適合沒有太多管理理論基礎的領導者去上手使用。

SL將跟隨者的狀態分為R1-沒把握沒能力、R2-有信心沒能力、R3-沒把握有能力以及R4-有信心有能力四種。 而領導者的行為會從「關係」和「工作」兩個維度,分成了S1-告知式(高工作、低關係)、S2-推銷式(高工作、高關係)、S3-參與式(高關係、低工作)以及S4-授權式(低關係、低工作)。

SL是將跟隨者的狀態針對某個特定的工作任務做切分,不存在連續性,就只是針對該任務,去判斷分析跟隨者的信心和能力的情況。

而SLII更多的是從一個變化的角度去看員工工作意願和工作能力的改變。

SLII從工作意願和工作能力兩個維度將員工分為了不斷發展變化的4個階段。工作意願指的是積極性和自信心,工作能力則分為「針對某項特定任務目標的知識與技能」和「可轉移的知識與技能」。

這裡針對工作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解釋一下:例如,一個銷售人員具備基礎銷售技能以及EXCEL操作技能這兩項能力。當他轉崗去做財務之後,銷售技能可能就不再適用,但是EXCEL技能則可轉移到他新的任務目標中。

針對4個不同的發展階段,SLII從「支持」和「指導」兩個維度,將領導型態分為S1-指令型(高指導、低支持)、S2-教練型(高指導、高支持)、S3-支持型(低指導、高支持)以及S4-授權型(低指導、低支持)。SLII強調,領導型態必須和發展階段相匹配,才能達到建立夥伴關係的效果。如果不匹配,則會有督導過度或督導不足的情況出現。

而SL和SLII在針對某個R或D採取的S其實是類似的,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另外,有一種說法,SL與SLII的區別是,SL產生的背景是20世紀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很多人在擇業的時候是沒有什麼選擇的,工作都是分配的,所以他們會處於一個低能力低意願的階段,即SL中的R1。而現如今的擇業都是雙向選擇,大部分企業都不太會選擇一個能力和意願雙低的員工,但是有可能會聘請一個低能力高意願的員工,即SLII中的D1。基於這種說法,他們認為SLII比SL更適合現在的企業。

但是小缺老師不太認同這種說法,原因是SL不是一個變化的過程,R1也不是階段的起點,R1-R4都只是單個的狀態,不存在連續性。現在的企業為什麼不可以招一個R2(低能力、高意願)的員工呢?所以小缺老師覺得以上這張圖裡的說法有失偏頗。

二、課程角度

從課程角度來說,目前中國大陸市場上SL和SLII都有不同的培訓機構在銷售,也有很多的企業buy in這兩個理論。

兩門課程在價格上來說相差不大,因為都屬於版權類課程,可以還價的餘地不大,相比較於一般的管理類課程價格較高。SL在人均單價上相對SLII會稍微貴一點。

而從教材的設計上來說,SLII要比SL給到學員更多的工具,例如《領導行為分析問卷》、《會話開場白》、《One on One「一對一」會談》等等。但是SLII的學員手冊設計的過於繁雜,很多內容講師在講課時根本不會提及。如果作為一本工具書又顯得有點過於簡單,所以我個人認為SLII的教材設計的有點雞肋,但是教具很實用。

不管怎麼說,小缺老師覺得這兩個理論都是很適合企業領導者拿來實踐的工具。理論和課程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好壞,關鍵在於領導者是否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去加以實踐。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是看了一本書學了兩個理論就做到成功且有效的領導的。

相關焦點

  • 情境領導理論
    情境理論模式使用兩個領導維度:任務行為和關係行為。每一維度有高有低,從而組合成以下四種具體的領導風格。(1)指示(高任務-低關係),領導者定義角色,告訴下屬應該幹什麼、怎麼幹以及何時何地去幹;(2)推銷(高任務-高關係),領導者同時提供指導性的行為與支持性的行為;(3)參與(低任務-高關係),領導者與下屬共同決策。
  • 情境領導力「新情境 新價值」
    不得不讓人感嘆「情境領導」課程和麥肯特的超強吸引力及號召力。「情境領導」是保羅·赫塞(Paul Hersey)博士的CLS(美國領導力研究中心)的核心課程,風靡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全球最佳培訓課程之一。1500多萬人已經接受過《情境領導》的培訓,包括80%的「世界500強」在內的數萬家企業用《情境領導》來訓練他們的經理人提升績效。
  • 前程無憂引入最新版情境領導SLX課程
    > 情境領導®II(Situational Leadership ®II)是目前世界最廣泛應用的領導力模型,培訓過500多萬名管理者,早已成為全球領先企業領導力培訓的普及課程。情境領導®II的目標是「讓學員成為一名真正被員工需要的領導者」。情境領導®II認為,沒有較好的領導風格,只有最合適的,一切依情境而定。也就是說,員工在不同的目標或任務中會表現出不同的能力和意願度,因此也需要領導給予不同的指導和支持。管理面臨的難點就在於很多管理者只用一種領導方式,對待所有人和所有事。
  • 情境理論在實際管理中的運用
    《情景領導者》一書。根據情境理論,結合人際關係因素(對人的關心)和生產任務因素(對生產的關心)或者說對工作任務的關心因素,領導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領導方式。一個組織中各個部門,有不同情況的人,同一部門內也同樣存在著不同能力層次的人,(對任務的關心)不同工作主動性的人(對人的關心)。荷西把領導方式概括為四種領導方式:告知式領導、推銷式領導、參與式領導、授權式領導。
  • 觀點思想 | 理論有情境,實踐也有
    「企業領導的素質能力風格等與企業績效是否有關係?是否有直接的關係?」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基本都是有關係,對於是否有直接關係的回答就很多,有的說有直接關係,直接關係又有正有負,有的說沒有關係,有的說是U型關係,有的說是倒U型關係,等等。一點也不奇怪。
  • 倪雲華:情境領導力|不同類型管理風格的優劣
    如果你一直是採用很強硬的命令型的領導的風格,請你考慮一下這種風格在你的目前的團隊的管理的情境下是否合適,你是否只需要你的員工無條件地執行你的命令,還是除了執行力之外還需要員工的思維和創新。所以,在採用願景型領導風格的時候,你需要把宏觀願景和微觀的可實現的裡程碑結合起來。既有偉大的願景,又在不同的時間點,可以取得一個個階段性的成績,並用這些成績不斷地鼓舞我們的團隊和員工。這才是願景型領導風格比較好的執行方式。但願景型的領導方式,對於領導者的要求很高。
  • 重劍無鋒,大音希聲——北大管理論壇「大變局時代的文化和企業領導...
    基於這一視角,張鋼教授所認同的領導力是一種獨特的領導精神氣質。這種領導精神氣質並非為那些獲得崗位職權的人所獨有,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具備的由內而外的氣質和風範。這樣的領導精神氣質才是領導力的原意。在當今大變局時代的極度不確定條件下,這種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只有那些願意融入文化傳統,並建立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的企業管理者,才有可能培養出一種真正有文化的領導力,從而讓企業找準發展定位和力量源泉。
  • 自考「組織行為學」考試大綱領導理論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領導素質理論  (一)領導者應具有的素質  1.我國古代孫子兵法中關於領導素質的觀點;  2.我國現代關於領導素質的觀點;  3.國外有關領導素質的觀點。  (二)不同層次領導者應具有的素質結構。  (三)領導班子合理的素質結構。
  • 南通大學情境教育研究院召開情境德育典型案例交流研討會
    市場信息報訊(張建 張建英) 6月6日晚,江蘇省南通大學情境教育研究院以雲會議的形式召開第一屆情境德育典型案例交流研討會。此屆研討會由王燦明院長主持,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晁生榮、如東縣教師發展中心培訓部主任張啟建和來自南通大學、南通市崇川區、通州區、如東縣以及甘肅省蘭州市的情境教育實驗學校的相關領導和老師出席活動,就《情境德育論》一書編寫中涉及到的典型案例撰寫體例、寫作方法和時間安排進行了交流與研討。
  • 「情境理論與情境哲學論壇」綜述
    Words, Worlds, and Situations語詞、世界與情境佩裡教授的主題演講以「Words, Worlds, and Situations」(語詞、世界與情境)為題,系統梳理了情境語義學與情境理論創生與發展的來龍去脈。
  • 潘鵬:領導皆有度 唯度是藝術—總裁班、投融資班領導力課程紀實
    我們更需要從一個傳統的「管理者」轉變為一名成功的「領導」,我們最需要做的不是完成既定的任務,不是設計好團隊的組織結構,也不是熟練地發號施令,而是為所有員工營造一種充滿激情和創新的環境。領導力不是一種方法或技能,而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對企業而言,擁有一個遠見卓識、明察秋毫的領導層是企業成敗的關鍵!三月,芳草萋美,落英繽紛,萬物都在春風的搖擺下變得柔軟。
  • 《組織行為學》第十三講:領導風格-怎麼獲取團隊認同
    作為追隨者,如果覺得領導有缺陷,那就意味著,跟著他幹會有風險。既然他是決策者,我自然希望他越強大越好。但這樣的領導者,近十年來越來越不吃香了,為什麼?你有沒有發現,用完美的人設獲取團隊認同有一個前提,就是你領導的人要默認自己的角色就是追隨。你指哪,他打哪。但是這些年追隨者的變化非常大。他們不像原來那麼循規蹈矩,遵守紀律,還特別會表忠心。相反,他們特立獨行,願意主動表達意見,甚至有點我行我素。
  • 情境理性與生命理性
    原標題:情境理性與生命理性人作為「萬物之靈」,追求生命價值的最大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理性」,應該被視為「主流」予以重視和發揚。在主流經濟學中,「理性」被定義為給定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現實中,人們確實也總是在所處的約束條件下「行動」,以尋求對自身而言最大的利益滿足。因此,一般來說,人們不會質疑這種「情境理性」概念的準確性。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企業管理學的發展——情境、歷程、經驗與使命
    因為是從整體描述中國企業管理學的發展,而不是具體某個企業,這裡需要分析的是中國國家情境,而不是一般案例分析的企業情境或者組織情境。早在1964年,Weber提出國家情境的概念;Child(2000)進一步將國家情境劃分為由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組成的物質體系、由文化宗教等各類價值觀組成的理念體系,以及由政府和各種規則標準組成的制度體系。
  • 企業領導提升領導力的重要性
    原標題:企業領導提升領導力的重要性 元德教大家提升領導力的關鍵。其實說白了,通過領導對下屬員工的重視和信任,能夠促進員工對工作環境和企業的忠誠度。下面元德心學智慧與大家一起來探討: 每一位偉大的領導者都擁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並且能夠妥善、公正的處理它。
  • 情境教育的世界意義
    的確,我們一點也不難從情境教育的學說中尋覓到杜威兒童中心主義、活動課程、單元設計、生活教育、問題情境教學等主張的大量因子。這些值得李吉林的後學好好發掘、總結和提煉。  當然,在哲學上對李吉林情境教育影響最大的是馬克思。
  • 情境社會學:一個理論遺珠
    而現象學社會學對情境社會學研究的主要貢獻則在於通過懸置既有的文化立場,將人們的視域拉回常識世界和行動者的主觀意義世界。從理論上而言,情境社會學主張將宏觀、中觀和微觀的社會學知識形態整合進人們日常交往、不斷變動的情境之中。從方法論上而言,情境社會學則主張以具體情境為觀察和研究的對象,以紮根理論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
  • 情境教學:創設充滿智慧和情趣的空間
    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李吉林將情境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成功經驗順其自然地推廣開來,從一個班發展向一個年級,從一個學科發展向各個學科,從而在整個小學教育中構建了一個多元的情境教育網絡。  1990年,李吉林明確提出了「情境教育」的設想,情境教學由語文單科發展為整體的情境教育,越來越多學科的教師加入到了教學研究和實驗的隊伍中來。
  • VPE任後感-做個合格的領導其實並不難,先從領導自己開始
    巫言巫語:了解你的領導風格,我的領導風格是啥?咦,我咋沒機會做領導呢?天時地利人和,在職場裡似乎總是沒有際遇。但這沒關係,生活中有很多際遇可以讓我們學做領導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領導,領導自己每天的生活和未來的設想,不是麼?VPE任後感,分享在社群裡做幹事的收穫以及對領導風格的理解。
  • 構建情境教育兒童學習範式
    (二)從兒童心理傾向,揭示兒童主動學習的基本原理親歷實踐、到實踐中感悟、又從感悟中提煉概括,這是一漫長的過程,直至1996年,我才從兒童心理傾向的不同角度,構建了兒童主動學習的四大基本原理。1.情感驅動原理兒童情境學習利用移情作用,形成學習者身臨其境的主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