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理論在實際管理中的運用

2021-01-16 製造管理分享

情境理論在實際管理中的運用

Implementationof Situational Theory in Management Practice.

用人之長,適當的人作適當的事。不同的對象上,使用不同的領導方法。在不同的環境下,適當的使用不同的領導方式來進行領導。這就是情境領導的要點。

關於情境管理理論 (Situational Theory)歸納為以下是四種領導方式名稱,

告知式領導(Telling Style)

推銷式領導(Selling Style)

參與式領導(Participating Style)

授權式領導(Delegating Style)

 荷西是美國領導研究中心主任,是國際著名的行為科學家著作有《情景領導者》一書。該書中的觀點,對於一個團隊的管理者,領導者提供了實際的領導過程和方法。

荷西的情境理論對實際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其主要要點是把員工個體從兩個要素來劃分,一是員工的工作主動性,二是員工的工作能力。對於那些能力低下,幾乎沒有接受過培訓或者有不安全感因而不太主動工作的人和那些能力強,掌握了一定技能,充滿了自信且工作主動性強的人員,應該實施不同的領導方式。

根據情境理論,結合人際關係因素(對人的關心)和生產任務因素(對生產的關心)或者說對工作任務的關心因素,領導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領導方式。一個組織中各個部門,有不同情況的人,同一部門內也同樣存在著不同能力層次的人,(對任務的關心)不同工作主動性的人(對人的關心)。荷西把領導方式概括為四種領導方式:告知式領導、推銷式領導、參與式領導、授權式領導。

告知式領導(TELLING STYLE)反映了對生產的(對工作能力的)高度關心和對人的低度關心(對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能力信心不足)。這是一種很強的指令性方式。

推銷式領導(SELLING STYLE)建立在對人和生產(工作任務)高度關心的基礎上,在推銷式領導下領導者解釋決策,以便下屬清楚決策的含義,使下屬清楚工作任務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參與式領導(PARTICIPATING STYLE)高度關注人而低度關心生產,領導者與下屬一起分享想法,為下屬提供參與機會,並且幫助下屬制定決策。

授權式領導(DELEGATIGN STYLE)反映了對人和生產的低度關心,該領導方式幾乎不對下屬給予指導或提供支持,領導者將決策權和執行權都授予了他們。

根據下屬情況的不同,在實際領導工作中,需要用不同領導方式進行領導,從而達到用人之長,使團隊中的個體達到有效的利用,團隊中各種不同能力和態度的人,發揮到極致的作用,使一個組織結構高效運轉。這是情境理論的核心內容。

1.    對主動性差而且能力和技能亦差的下屬,應使用告知式領導方式。領導者必須準確地告訴、他們做什麼,怎樣做,何時做。分工必須明確具體,屬指令型方式。

2.    對主動性中等而表現熱情的學習者,但能力差的下屬,應使用推銷式領導方式,幫助下屬理解決策任務,不能簡單的告訴他們如何做,要逐步培養他們的能力。在一個組織中,往往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員工,由於他們具有一定的潛能,但缺乏經驗,不懂為什麼這樣決策,需要領導推銷一些經驗給他們,幫助他們理解,幫助他們提高能力。

3.    對主動性強且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下屬,應採取參與式領導方式。這種下屬接受過一定的教育和培訓,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具有一定的技能。這種下屬在組織中越多,越有利於組織目標的實現,給他們提供適當的機會分享領導的想法,讓他們適當的參與到決策的制定,激發他們承擔一些責任。

4.    對受到很好的教育,經驗豐富,並願意承擔責任,主動性極強的下屬,應採用授權式領導方式。給他們提供適當的資源,完全相信他們的能力,將任務全權交給他們負責,獨立完成任務,以結果為最終導向。

       如下圖示,說明了在什麼情境使用不同的領導方式。

一個組織中,員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的主動性由於年齡、教育背景、工作經驗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如何使領導作用有效,什麼領導方式有效因情境的不同而變化,一種方式在一種情境有效,未必在另一種情境有效,領導工作在實際的工作中,因情境不同而使用正確的領導方式,才能做到有效。

以下是一個EMS製造行業的一個情形下,以本人經歷過的一個生產製造部門的例子,生產製造經理,大學畢業,生產製造經驗六年,主要經歷是生產線的管理,有豐富的生產第一線的實踐經驗,熟知如何安排人力,組織工人按計劃生產,懂得生產效率,生產庫存,產品質量的控制,善於激勵員工,工作的主動性強。對該經理只適用於參與式領導方式。大約半年前,由於授權不當,生產的決策和責任基本上都交給他負責,而實際上他又沒有能力全面負責,該生產線生產多個客戶的產品,面對多個商務經理,每個商務經理代表著不同的客戶要求,該生產經理還沒有能力直接處理各個客戶的要求,包括沒有資源的調配和指揮權。結果是每個商務經理的要求都不能充分地滿足。而該生產製造經理的主管-營運經理也沒有擔負起指揮協調各種資源來協同滿足各個客戶的要求的責任。儘管該生產製造經理也還是一如既往的主動工作,但是毫無改善的效果,最終客戶抱怨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典型的情境管理的案例,該生產製造經理的上級-營運經理沒有正確的運用情境管理方式,導致組織績效的偏差。

經過組織調整和經過領導方式的改善,更換了生產營運經理,新的生產營運經理對該生產製造經理進行參與式領導,激勵他參與公司的決策過程,分享公司領導層的想法,分享各個客戶的反饋信息,參與處理客戶抱怨的決策,擔負執行決策實施的責任,三個月後,各個商務經理的滿意度大大上升。

結合情境管理的理論和此案例的實際情況,公司領導對該生產製造部的各個功能部門的人員進行了調整,結合公司的文化背景,本著以人為本,製造產品先做人的原則,對各職能部門的人的能力和工作主動性進行分析,對每一個員工的能力和態度進行分析,對整個團隊進行思想統一教育,確定統一組織目標,使每一個人明確自己的任務,定期檢查目標達成情況。調整各種職能人員的比例,加強對生產製造部的協同支持,各部門擔負起對生產製造部的職能責任。

本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對工作能力極強,主動性極強的屬下,進行授權式領導,充分發揮屬下的能力,使組織績效達到最佳狀況。

本著人無完人,因人而異的原則,對能力不同,主動性不同的屬下運用不同的情境管理模式。任何一個屬下,不可能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但是每一個人都一定有自己的長處,只有調動好不同崗位上的人的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長處,使他們不斷的積累經驗,增強能力,正如美國管理大師得魯克的觀點, 通過平凡的人作出不平凡的事,從而保證公司的目標得以實現。

此案例說明對領導者有效性的評價,實際上並不取決於領導者所採用的某一特定領導方式,而是根據該領導方式所應用的情境,從而導致的結果、績效而定。那麼,怎樣判斷領導方式對特定情境的適用的確有效性呢: 與特定情境相適合的領導方式,是有效的;而與特定情境不適合的領導方式,則往往是無效的。在一種情境下具有相當效能的領導方式,在另一種情境下可能失去效能。因此,不存在一種普遍最好的領導方式,有效的領導方式是因情境而權變的。雖然我們在這裡只對領導的有效性和員工作主動性和能力的關係進行了一些分析,但影響領導工作有效性的情境或權變因素還有環境條件(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組織結構的變化)和被領導者的各種具體素質等許多方面有關,某種領導風格的有效性,就是因這種領導行為發生時的各種具體情形不同而異的。

此案例說明,同一種領導方式,在不同的對象上,所得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針對不同的對象;在不同的環境下,同一領導方式也會導致不同的結果。適當的使用不同的領導方式來進行領導,隨著對象的不同,環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領導、管理方式。管理無定法,達到最好的發揮每一個團隊成員的作用,使一個組織團體達到最佳的運行績效使用情景管理理論提供的方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創新中國情境下的管理理論
    【教師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研究中國的管理問題,創新中國情境下的管理理論,為我國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持,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近年來,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極其深刻地影響著資源性產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過程,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 情境社會學:一個理論遺珠
    其中,符號互動論包含著個體積極能動地定義、理解以及建構情境與現實的過程,並以此成為建構主義思潮中重視情境性的重要微觀理論基礎,但它並沒有將情境作為一個整體對象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常人方法學則是將視野牢牢鎖定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活動,提出情境性是人們日常生活實踐的重要特點,認為具有局部空間性的場景本身也是人們建構的結果。
  • 觀點思想 | 理論有情境,實踐也有
    何謂實事求是,先是實事,把實際的事情弄清楚,再求是,是是規律。這些都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越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做到還真難。到今天,「西方的理論解決不了中國的實際問題,水土不服」,說起來總是振振有詞,但不能深究,你問問「怎麼水土不服了?」多數答不上來,他還會抱怨你在「抬槓!」
  • 研究前沿 | 情境社會學:一個理論遺珠
    社會學史上第一次將「情境」從社會學紛繁複雜的概念體系中抽離出來單獨使用,並產生較大影響理論洞見的是託馬斯(William Thomas)。他將實用主義哲學和教育學的理念與西方個人主義思想傳統相結合,提出著名的「情境定義」。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認為,人們的內在智識是一個不斷對環境做出適應性調整的過程,其主要的特徵是通過對環境中客體的定義去確定自己的行動路線。
  • 人格理論之內隱人格理論和情境人格系統
    內隱人格理論之前章節中介紹的各種人格理論講述了心理學家們是如何理解和看待人格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即使不具備相關心理學專業的知識,也會無意識的運用自己的一套理論來理解和評價他人。這種簡化的理解他人的系統被稱為內隱人格理論,它是對於人格的個人解釋。
  • 以「媒介情境理論」解讀網絡社會
    但麥克盧漢的理論受到的爭議頗多,一度在20世紀80年代低迷下來。繼承麥氏理論的美國學者梅羅維茨大膽吸收了麥克盧漢理論的精華之處,從社會學的角度重新進行定位,獨創了富有特色又具有開拓性的「媒介情境理論」,很好地揭示了電子媒介如何引起場景、信息系統和行為的變化。隨著網絡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媒介情境理論」又一次找到了用武之地。
  • 「情境理論與情境哲學論壇」綜述
    佩裡和巴威斯都認為彈弓論證不可能成立,正是以此為契機,兩人開始著手構建情境理論。他們指出,在關係到模態詞的嵌入句中,一個陳述顯然不能僅僅指稱真值。對此,內涵主義者的解決思路是:一個陳述的指稱實際上是可能世界的集合,或者是從可能世界到真值的函數。但這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一個語句總是「關於」某個主項的。說一個人看到「A做某事」並不意味著他同時看到「A做某事並且B做或不做某事」。
  • 特稿∣創業情境與創業理論:只緣身在此山中
    2009年《組織管理研究》(MOR,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第5期專門組織了一次特刊,發表了兩位學者關於此議題的研究成果:「中國管理研究的未來:中國管理理論與管理的中國理論」(The Future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A Theory of Chinese Management versus A Chinese
  • 在中學生犯罪預防中引入情境預防的探索與思考
    情境預防理論將犯罪原因研究的視角從犯罪人轉移到犯罪行為發生的情境;將犯罪預防的重點由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社會控制轉移到犯罪行為的控制,使犯罪預防措施具有了突出的可操作性和現實性,並且極大地降低了犯罪預防的成本。目前,情境預防已發展為一套有理論基礎、實證案例、實際運用情況評估體系和措施等綜合性極強的犯罪預防理論。
  • 「2020高考試卷分析」物理:創新試題情境設計 加強理論聯繫實際...
    「2020年全國二卷理綜物理試卷的結構與2019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整張試卷以高考評價體系為基礎,創新試題情境設計,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促進學生學科素養形成,引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楊麗老師說。
  • 基於情境理論的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該研究既對以往有關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進行了完善,又有利於企業更好地了解消費者行為,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消費者;消費者行為;情境因素;因子分析   在不同的情境下,人們將會有不同的行為。在消費者的消費過程中,消費行為也受到情境的影響。
  • 情境領導理論
    情境理論模式使用兩個領導維度:任務行為和關係行為。每一維度有高有低,從而組合成以下四種具體的領導風格。(1)指示(高任務-低關係),領導者定義角色,告訴下屬應該幹什麼、怎麼幹以及何時何地去幹;(2)推銷(高任務-高關係),領導者同時提供指導性的行為與支持性的行為;(3)參與(低任務-高關係),領導者與下屬共同決策。
  • 冰山理論在醫院安全管理中的運用
    冰山理論著名的「冰山理論」於1895年由弗洛伊德和布洛伊爾聯合發表在《歇斯底裡研究》上,隨後該理論被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處於無意識的,是看不見的,而這絕大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人的發展和行為。應用到醫院安全管理中,冰山理論具備更深遠的意義。
  • 理論聯繫實際 開闊科學視野
    各套試卷中的計算題也注重基礎、強調主幹,淡化解題技巧,突出考查學生運用基本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比如,全國Ⅲ卷第25題考查兩個物體多次碰撞和多階段運動,要求考生加強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建立清晰的物理圖像,運用基本物理規律解決問題。 注重聯繫生活實際,一直是近年來物理試題的命題趨勢,今年的命題體現得愈加鮮明。
  • 情境領導VS.情境領導II,誰才是企業領導者的制勝法寶?
    情境領導認為,領導者在領導和管理公司或團隊時,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而要隨著情況和環境的改變及員工的不同,而改變領導和管理的方式。後來,由於發現「情境領導」有些關鍵性的理念無法完全切合實際,肯布蘭佳(Ken Blanchard)博士又再創了情境領導II。
  • newspedia | VLOG和媒介情境理論的新發展
    VLOG這種基於電子媒介的發展出現的信息傳播的形式,正在慢慢融入每個人的生活場景,改變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這也正正契合了梅羅維茨提出的「媒介情境」理論。媒介情境論是基於梅羅維茨對麥克盧漢和戈夫曼理論的研究,以及「將這兩種理論流派合二為一的興趣」所形成的。媒介情境論融合了媒介理論與情境理論精華,以媒介時空觀為特徵,提出電子媒介作為信息系統,創造了新的環境,進而影響人們的行為。
  • 情境媒介理論:從理論來源、內容闡釋、及其理論價值三個維度來了解
    梅羅維茨在1981出版了《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一書,並提出了他的情境媒介理論。尼爾·波茲曼媒介環境學的影響媒介環境學創始人是尼爾·波茲曼,該理論學派借鑑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研究媒介在社會中的影響,探究媒介與人類社會文化的關係。本質在於思考媒介技術形式如何對文化產生影響。媒介環境學派強調媒介形式的重要性,將媒介視為分析的重點,視媒介為環境,探究媒介與人的共生關係。
  • 情境教育的世界意義
    正是基於此,李吉林才把「情境」稱為「人為優化的環境」「兒童能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她說:「情境教育是依據馬克思關於人在活動與環境相互作用和諧統一中獲得全面發展的哲學原理構建的。」「這種根據教育目標優化的環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環境氛圍,與兒童對知識、對審美、對情感的要求是相吻合的。進入這樣的情境,兒童的情感、心理必然會發生共鳴,促使兒童在現實環境與活動的交互作用的統一和諧中,獲得全面發展。
  • 資源、制度與情境:現代社會中時間意涵的理論流變
    在時間體系日益複雜的現代社會,社會的時間體系由一種具有相對固定邊界的剛性制度變得日益情境化和靈活化,行動者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反思性實踐過程和社會時間結構成為一種互構的連續統,時間的單一制度意義逐漸被消解並代之為更為豐富和靈活的情境意義。
  • 情境領導力「新情境 新價值」
    在現場,培訓界的大咖雲集,資深的培訓人及各方媒體更是翁擁而至,中國第一管理電視頻道職業指南頻道《企管天下》並進行了全程錄製,現場空前火爆。不得不讓人感嘆「情境領導」課程和麥肯特的超強吸引力及號召力。「情境領導」是保羅·赫塞(Paul Hersey)博士的CLS(美國領導力研究中心)的核心課程,風靡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全球最佳培訓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