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已經20年沒有研發出新抗生素了

2021-02-23 煎蛋


credit:123RF

青黴素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問世,隨之改變了世界。此前,因為一點小傷口而患上敗血症的病人在醫院比比皆是;此後,所謂不治之症,如肺炎、淋病,都能被治癒了。不過,數十年來,病毒一直在進化並產生耐藥性。現在,CDC 估計,每年至少23000美國人死於有耐藥性的病毒。我們唯一的辦法是製造新的抗生素,不過,除了幾家製藥公司,其他的都停止了嘗試。

光明的未來走向黑暗

當青黴素成為治病救人的萬靈藥之後,製藥公司們開始研發一系列新藥。從 Alexander Fleming1928年發現青黴素開始,到1970年,270種新藥被製造出來,到1990年,18家主要的製藥公司都在致力於研發新抗生素。

我們把日曆翻到今天,頂級的50家製藥公司中,只有五家在研發新抗生素。而且收效甚微:2002年,一篇刊登在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上的文章寫道,有506種新藥處於研發階段,但只有5個是抗生素,89種新藥投放入市場,沒有一個是抗生素。而在開放階段的藥物中,都是已有抗生素的變種版本。根據 Pew Charitable Trusts 所言,從1984年開始,我們就沒有研發過新種類的抗生素。這是個大問題啊,當細菌對一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時,對同種的抗生素都會產生耐藥性。

為什麼製藥公司不開放新抗生素呢?因為沒錢。一種新抗生素需要相關的基礎研究確認產生抗生素的有機物,這一步通常包括,檢查上千種不同樣本,一旦研究人員找到適合的對象,就會拿它進行細菌測試,如果結果不錯,他們就會大規模培養。不過即使進過了這層層篩選,科學家往往最後會發現,其實找得到還是老抗生素。這就意味他們前功盡棄了。如果找到了新抗生素,還要經過臨床測試,FDA 批准,才能進入市場。結果就是,一家公司想看到新抗生素產生實際利潤,得等20年,而且利潤通常還不高。

你能做什麼?

這是一個嚴肅的全球性問題。這意味著,我們所謂的「最後手段」——醫生走投無路之後會尋求的方法——也開始失效了。不過,還是有希望的,有很多組織開始意識到問題了。2016年, Pew Charitable Trusts 放出了抗生素發現路線圖,標出了一些嚴防抗生素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求能幫助相關公司和政府組織。而英國的研究抗生素耐藥性的相關機構則提出來解決問題的構想,包括十年內籌集三百七十億美金用於研究。

不過,與此同時,你能做些什麼呢?CDC 建議病人最好在自己的健康方面掌握主動權。比如,詢問醫生,他們所用的抗生素是否合適;如果醫生不推薦使用抗生素,就不要使用。如果你使用了抗生素,一定要謹遵醫囑,使用完一整個療程,即使你感覺已經痊癒了。

本文譯自 curiosity,由譯者 Dkphhh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出新抗生素 或可解決藥物抗藥性問題
    中新網1月8日電  據「中央社」8日報導,科學家稱,他們通過一種革命性方法研發出一種抗生素,可能得以解決數十年來日益嚴重的抗藥性問題。  研究團隊刊登在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的報告說,經由老鼠實驗,這種藥物可望在細菌性疾病戰爭中開啟新頁,不過授權人類使用可能還要再等5、6年。  新抗生素名叫teixobactin,經由一種能篩檢土壤細菌的新工具得來,這種細菌可以釋放天然抗生素化合物。
  • 抗生素耐藥死結有望解開!科學家用「樂高模塊法」合成新抗生素
    眾所周知,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緊迫的公共威脅之一,全球每年有數以十萬計的人死於耐藥菌株感染。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平均需要十幾年;而菌類大範圍對一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則往往只需要兩三年。現在,這一死結有望解開。
  • 新型抗生素的開發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發現了盤尼西林(青黴素),徹底改變了細菌感染的治療方法,而自那時起科學家們就開始不斷尋找新型抗生素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感染以及抗生素耐藥性的上升問題,然而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十分困難,過去40年裡只有兩類新型抗生素上市;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依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在開發新型抗生素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多項有望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的重磅級研究,分享給各位!
  • 超級細菌離我們有多遠?科學家預測,2050年或有千萬人感染?
    因此,科學家猜測,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以預防抗生素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和腹瀉。抗生素的過度使用使細菌正在加速的演變,科學家提取了2000年至2015年,人類對抗生素的使用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推測出了2050年人類對抗生素使用狀況的形勢,結果並不樂觀。
  • 20年奮戰抗生素耐藥難題,結核病新藥能否打破僵局?
    如今,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醯胺這四大抗生素,依然是結核病一線治療的核心。還有環絲氨酸(cycloserine)、乙硫異煙胺(ethionamide)、卡那黴素(kanamycin)和捲曲黴素(capreomycin)等抗生素可以用於二線治療,治療已經對一線療法產生耐藥性的結核病。這些抗生素們,可以說是活人無數、功德無量了。
  • 抗生素枯竭?
    抗生素枯竭?  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人們從自然界中尋找新的抗生素的速度明顯放慢,取而代之的是半合成抗生素的出現。1958年,希恩合成了6-氨基青黴烷酸,開闢了生產半合成青黴素的道路。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是抗生素開發的黃金時期。
  • 微生物戰爭-人類利用抗生素的歷史
    1910年,他們宣布了「606」藥物,salvarsan(撒爾佛散)。該藥在20世紀上半葉被用於治療梅毒。 第一種磺醯胺抗菌藥物Prontosil(百浪多息),1932年由拜耳實驗室從染料中提取的。但遺憾的是百浪多息未能成功申請專利,因為它已經在染料工業中使用多年了。
  • 抗菌肽有望替代抗生素:不易產生耐藥性
    過去幾十年裡,許多細菌已對現有的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英國抗菌藥物耐藥評估委員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無法開發出新的抗生素,到2050年,每年死於抗生素耐藥細菌感染的患者預計達到1000萬人。為研發抗傳染性疾病的有效武器,科學家們將研究方向轉向了抗菌肽。抗菌肽是一種天然蛋白質,不僅可以殺死細菌,也可以殺死病毒以及真菌,研究人員一直試圖利用抗菌肽來替代抗生素。
  • Nature: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突破
    全世界範圍內,新型抗生素的缺乏已經帶來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而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則一直困難重重。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來自基因泰克(Genentech)的科學家們面對這一難題做出了突破。
  • ⑥丨長沙是如何快速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
    今天推出第六期《長沙是如何快速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的?》。專家簡介劉佳,湖南大學碩士,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研發總監,從事傳染病、腫瘤、遺傳病等領域基因診斷技術和產品研發工作長達十餘年。
  • 原來,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
    隨著除夕夜新年的鐘聲響起,小編才猛然發現——2010年,已經是10年前了!2000年,竟然是20年前了!時間走得如此之快,我們總是一邊驚嘆著飛速流逝的光陰,一邊回頭感慨著20年前的種種。小時候總覺得歲月悠長,然而20年光陰也就彈指一揮間。站在2020年的路口回看,2000年的一切好像就在昨天。
  • 抗生素是我們的一大敵人
    抗生素,就是用於治療各種非病毒感染的藥物,它不僅能殺滅細菌而且對黴菌、支原體、螺旋體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用於治療細菌性感染導致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兒腹瀉病、女性婦科炎症等。我國抗生素年使用量高達16.2萬噸,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堪稱抗生素大國。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與此同時,DAIAs還能刺激人體的免疫反應,使我們從一開始就不那麼容易受到超級細菌的影響。 在實驗室測試中,DAIAs被證明對包括大腸桿菌在內的細菌有效,大腸桿菌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源,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越來越強。 DAIAs甚至針對泛耐藥細菌——這些細菌對市場上所有抗生素藥物都有耐藥性。
  • 陳根:當抗生素不抗菌,危害嚴重
    文/陳根在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被發現 12 年後,耐藥細菌就相繼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中。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雜誌上。到目前為止還算不錯,但研究小組知道,細菌可以通過繁衍出新的一代,進化出對SCH-7979797的狡猾技術的抵抗力,很快就能佔據上風。
  • 抗生素:天使or魔鬼?一個極具分裂的人類「發明」之殤
    粗略計算,人類是上世紀20年代末期發明了第一種抗生素,到現只有不到100年,但是它已經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環境,波及到我們的一切生命!偶然中的必然:人類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發現的故事上個世紀初的歐洲大地,經過一戰的洗禮,大量的人口因為戰爭和疾病喪生。這其中因為細菌感染而死掉的人佔了很大部分。人們急切的需要找到抗感染的特效藥物。
  • 【果殼網專訪】英國「科技首席」:怎樣不被抗生素拋棄?
    今天每個人都對抗生素習以為常,但抗生素的歷史其實非常短暫——從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素的功效到現在,還不到100年。抗生素剛誕生不久的那些年份裡,人們以為細菌傳染病已經被攻克了,但是事實當然並非如此。隨著我們不斷使用抗生素,病原體逐漸演化出了對它們的抗性。這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重大問題。唯一的出路是以最有效的方式使用抗生素,不該用的時候就不用,這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 Nature:組合使用抗生素會改變它們的療效
    2018年7月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研究人員發現抗生素的有效性能夠通過將它們彼此之間的組合使用或者將抗生素與非抗生素藥物甚至與食品添加劑組合使用來加以改變。
  • 抗生素就這樣濫用再濫用 耐藥性危機如何應對?
    所謂的抗生素耐藥性是指,細菌抵禦我們用來殺死它們的化合物的能力。自從抗生素在20世紀40年代被發現以來,幾乎所有抗生素殺死細菌的有效性都在削弱。每年,全世界至少有70萬人死於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細菌感染。如果我們不能減緩耐藥性蔓延或找到新藥物,到2050年,這個數字很可能會激增到1000萬人。常規手術和輕傷都可能會重新危及人類的生命。
  • 17年了,為什麼現在都沒有SARS特效藥?
    中國應讓技術人才免於資金、論文發表壓力,以15年至20年周期踏踏實實開發原研藥。這樣5年至10年即可見到一定成效。文 | 彭茜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原文首發於2020年2月20日,標題為《專家:研發抗病毒藥 中國需消除人才「論文」壓力》。
  • 面對超級細菌 單抗成為後抗生素時代利器
    ,提出了優先研發病原體名單,除了將結核病單獨列出之外,還有其他12種病原體是WHO呼籲研究機構放在新藥研發的優先位置:上述耐藥菌引起的院內感染在重症和免疫受損患者中十分常見,且都是危及生命的,亟需開發新藥加以遏制,否則我們將面臨無藥可救的窘境,任由細菌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