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案例】宏基因組二代測序助力精準診斷恙蟲病東方體感染

2021-02-23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檢驗科


[1] 戴自英,陳珠,丁訓傑,等. 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 版社,1994:108.

[2] 侯婕, 李園園, 胡成平,等. 二代測序協助診斷恙蟲病立克次體肺炎一例[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19(7):546-548.

[3] Varghese GM, Janardhanan J, Trowbridge P, et al. Scrub typhus in South India: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manifestations,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outcome[J]. Int J Infect Dis, 2013, 17 (11):e981-987.

[4] Schlaberg R, Chiu CY, Miller S, et al. Validation of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sts for Universal Pathogen Detection[J]. Arch Pathol Lab Med, 2017, 141(6): 776-786.

[5] Na Li, Qingqing Cai, Qing Miao, et al. High-Throughput Metagenomic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 Small Methods, 2020, 2000792.

[6] Wilson MR, Naccache SN, Samayoa E, et al. Actionable diagnosis of neuroleptospirosis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J]. N Engl J Med, 2014, 370(25): 2408-2417. 

註:部分內容來自[2]。

相關焦點

  • 【安捷倫】鑑定新型冠狀病毒,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NGS)技術十分關鍵!
    (mNGS)確診鉤體病的首例臨床應用案例[4],打響了病原體 mNGS 的第一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NGS)確診鉤體病的文章截圖 | 圖源:NEJM例如在 2018 年,Clinical and Research in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 發布了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教授團隊使用 mNGS 協助臨床診斷肝結核的案例,mNGS 的適時使用,準確快速地幫助臨床明確了患者的發熱病因,推動了臨床的精準診斷[5]。
  • 張文宏:宏基因組使感染科飛速發展,從新冠開始進入新的時代
    近年來在感染領域備受關注的宏基因組技術是否徹底改變了該領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為,改變或者未改變事實上需要一次考驗,「當考驗來了以後,我們就知道是不是改變,我認為至少在這次新冠來臨中改變了。」
  • 宏基因組測序(mNGS),風口還是泡沫?
    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環境基因組學、元基因組學,通過直接從環境樣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或RNA,構建宏基因組文庫,利用基因組學的研究策略研究環境樣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遺傳組成、群落功能,並可開發新的生理活性物質(或獲得新基因)。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基於二代測序的宏基因組學(宏基因組測序)成為了臨床的焦點。
  • 研究思路|三代宏基因組應用案例解讀(第二期)
    隨著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三代宏基因組測序運用越來越廣泛。美格基因現已推出「三+二」測序服務,三代測序可有效減少部分拼接錯誤,提高基因組組裝準確性和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以下為大家分享幾篇三代宏基因組應用在土壤樣本中的文獻。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一個是宏基因組,另外一個是二代測序。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的概念最初由Jo Handelsman提出,其研究對象是樣品中的微生物群體基因組,通過測序和功能基因篩查來分析和研究微生物的種群結構、進化以及與環境之間的互作。在描述基因組時,經常用到下面這張圖。有基因組之前是釣魚,有基因組之後是網魚。基因組學家們先把魚撈出來,生化學家們再去研究功能。
  • 研究利用臨床宏基因組測序診斷腦膜炎和腦炎
    研究利用臨床宏基因組測序診斷腦膜炎和腦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9 12:57:30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Charles Y. Chiu小組研究了利用臨床宏基因組測序診斷腦膜炎和腦炎。
  • 案例分享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精準診斷心臟移植術後剛地弓形蟲感染
    臨床初步診斷:心臟移植術後肺部感染?考慮患者心臟移植術後不明原因發熱,立即予泰能抗感染、伏立康唑抗真菌、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同時降低抗排異藥物強度,適當補液。結核感染T細胞(周一至周四上午10點前抽血)TSPOT結論:陰性正常。CT(胸部)檢查提示:兩肺廣泛炎症滲出,較前明顯進展,建議治療後複查(圖2)。予完善肺泡灌洗液及血液宏基因測序,以明確病原。
  • 美格基因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
    美格基因宏基因組產品升級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新增「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讀長更長、組裝更佳更全面獲取微生物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一、產品優勢1、更真實反映菌群實際組成美格基因三代宏基因組採用「三+二」測序策略,三代宏基因組測序策略解決了二代讀長短的限制,能輕鬆覆蓋基因間區或基因特異性區域,長讀長Reads能夠更為精準地鑑定水體、土壤、腸道等生境中微生物的種類,有效提高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更加真實的反映菌群的實際組成。
  • 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宏基因組測序,在本季度獲得資本追捧
    在病毒檢測過程中,一種測序技術獲得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個技術就是宏基因組測序(mNGS)技術。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是以特定環境樣品中整個微生物群落基因組作為研究對象,無需分離培養,直接提取環境樣本的 DNA 進行高通量測序。對於臨床而言,mNGS 可以精準的分析患者樣本全部微生物,這一點對於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研究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 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於病原感染診斷,「予果生物」獲北極光創投首輪...
    予果生物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微生物核酸檢測,專注於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於病原感染診斷,現在北京建立近4000平米的總部;在西安建立了近2000平方米的醫學檢驗實驗室,具備臨床基因擴增檢驗資質。據予果生物的創始人夏涵介紹,微生物依賴經驗送檢,檢測技術有限,陽性率僅為10-20%,如果僅憑醫生經驗使用廣覆蓋抗感染藥物治療,有效率不到50%,且臨床副作用大、費用高。針對該痛點,予果生物中美團隊共同研發了基於宏基因組測序產品,經過3年的不斷迭代更新,病原檢測的陽性率已超過50%,且完成各類型臨床樣本的病原體檢測的分析算法。
  • 李曼大會——三代測序技術在豬病檢測中的作用
    三代測序技術在豬病檢測中的作用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原霖1、準確度:單條序列的準確率約85%, 拼接後可達99%, 準確度低於二代測序和一代測序;2、測序長度:單端幾百bp--幾M,長度最長;3、測序成本:目前比二代和一代測序成本高;4、測序通量:可達數百萬條以上片段,幾十G-幾T的數據量;5、
  • 號外|風暴前夜的預警器:宏基因測序
    2014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了一個通過宏基因組輔助檢測治癒了一位原因不明、反覆發熱、具有癲癇及腦積水症狀的14歲男孩的案例,這是歷史上首個宏基因組臨床應用成功的案例。由此,臨床宏基因組正式應用於微生物診斷拉開了帷幕。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基於二代測序的宏基因組學(宏基因組測序)成為了臨床的焦點。
  • 三代宏基因組測序探究人類腸道中染色體外的可移動基因元件
    目前宏基因組研究主要是通過二代測序來進行研究,隨著三代測序技術的發展,PacBio SMRT測序技術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與二代測序方法相比,採用PacBio SMRT長讀長測序技術的三代宏基因組可以減少部分拼接錯誤,提高基因組組裝注釋的準確性和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
  •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宏基因組測序技術(mNGS)因其覆蓋度廣、特異性好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臨床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斷,但因一直沒有相應的標準而無法在臨床進行更為規範化的開展。
  • 感染性疾病病原如何精準診斷?NGS來了 | NCCPS 2019
    但即便如此,劉鋼教授指出「無菌部位病原體培養,依然是診斷感染相關疾病的金標準。」 不容忽視的新生力量——基因測序 近幾年,精準醫學在病原診斷方面也勢頭漸起。在這個基礎上,醫生有方向的通過血清學檢測和特異性PCR檢測,均證實了鉤端螺旋體的感染。 最後,這名兒童在運用青黴素治療後很快好轉,治療有效! 在這個案例中,二代測序為陷於診斷泥淖中的醫生提供了一根繩索,幫助臨床醫生及時找到了病原體,在發生更嚴重的不可逆轉的神經系統損傷前挽救了這名可憐的孩子。
  • 專題報導丨宏基因二代測序技術對慢性肺麴黴病病原學診斷的價值
    宏基因二代測序作為一種新興的檢測技術,能夠不依賴微生物培養而檢出臨床樣本中的所有微生物,該技術已在國內被廣泛應用,並展現了其快速、無偏倚和高檢出的優勢。《中國臨床醫學》雜誌第27卷第4期特設立「感染性疾病精準診治」專題報導,收錄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感控-微生物」團隊多篇相關文章,以8篇文章的全篇幅,整體展現了其在疑難複雜感染的病原診斷、醫院感染防控中的意義。
  • 【GeneThinkTank】一代和二代基因測序技術5分鐘科普
    圖3 化學法測序原理圖技術特點:讀長可以達到800-1000kb,準確性高達99.99%,測序通量較低;代表機型:美國ABI公司(Thermo Fisher)3500Dx 3500xl Dx二代DNA測序
  • 36氪首發|臨床微生物精準診斷成新風口,「迅敏康」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迅敏康組建於2014年,專注於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療,開展創新分子診斷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是中國最早從事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之一。截至目前,迅敏康已自主研發了IngeniSeq臨床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平臺,建立了涵蓋20343種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臨床微生物的資料庫及配套生信分析系統,可對各類臨床樣本(腦脊液、血液、肺泡灌洗液、房水、組織等)進行微生物DNA、RNA測序,並應用於臨床開展精準治療,指導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以及改善預後和控制院內感染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