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叛逆」之克萊納:矽谷創業推動者

2021-01-12 TechWeb

[導讀]本系列科技英雄傳主題為矽谷「八叛逆」,他們八人將矽谷的火種變成了熊熊大火

騰訊科技 Kathy 2月17日編譯

矽谷的成功取決於三個要素的結合:發明東西的科學家,將發明推向市場的企業家,原意冒險投資的投資者。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尤金·克萊納(Eugene Kleiner,1923年5月-2003年11月)這三種角色都扮演過。但當他1956年到達加州時,他只是一個滿身書呆子氣的年輕工程師,穿著法蘭絨西裝,打著領帶,唯一的願望就是做出完美的電晶體。他進入了諾貝爾獎得主威廉·肖克利的公司,後來又因受不了肖克利的專橫作風跟其他七個青年同事集體離開,史稱「八叛逆」。

創業經歷

離開了肖克利,他們八個人接下來又該做什麼呢?在1957年的時候,開辦一家公司並獲得種子資金仍然是非常罕見的事情。「八叛逆」 自己設法湊到了3500美元,但他們還需要一個「靠山」。八個人之中只有克萊納跟真正的有錢人有轉彎抹角的關係。於是他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在矽谷歷史上很有名)給他父親在紐約的股票經紀人,這封信被轉到了亞瑟·洛克(Arthur Rock)手裡,當時洛克剛剛開始做風險投資業務, 他前往加州考慮了他們的項目,並說服航空相機公司老闆謝爾曼·費爾柴爾德(Sherman Fairchild)資助「八叛逆」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

克萊納變成了一名企業家,這有點出乎他自己的意料。跟肖克利不同的是,他很擅長扮演這個角色。仙童半導體公司拋棄了頭銜觀念,開創了一種不拘小節的風格,這種風格成為了矽谷革命的標誌之一。科學家們擁有10 %股份以及股票期權,這在當時是非同凡響的。但這個模式的效果很好,六個月之內,仙童半導體就開始賺錢了。

到1972年,克萊納手上有了足夠多的現金。他自己也想成為一名風險資本家。這一行當時還不常見,而克萊納希望投資給那些親自動手創業的「技術專家」。他對不符合這個模式的公司從來都沒有興趣。克萊納跟託馬斯·帕金斯(Thomas Perkins)成為了合伙人,1972年,他們又跟其他人一起創辦了KPCB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克萊納推動了350多家公司的創業歷程,當然其中有些沒有成功,但成功的公司包括康柏、Genentech和亞馬遜。到1997年,KPCB投資的公司股市估值超過了 1000億美元。

規則和運氣

克萊納發給紐約的信中究竟是怎麼寫的,現在無據可查。不過後來他談到了「討錢」的一些基本規則:首先,說清楚真相。其次,不要撒謊。第三,不要有隱瞞和遺漏。第四,看到有錢就馬上抓牢,要眼疾手快。

另一方面,他也為風險資本家提供了參考規則:風險資本家應該少看點子,多看兜售點子的人是否人格健全、充滿活力,因為貌似高明的點子很容易在市場上一敗塗地,他說。

機會和運氣在克萊納的生活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938年,就在納粹到達的前夕,他跟家人逃離了維也納。在布魯克林理工學院(Brooklyn Polytechnic)讀書期間,一天晚上,克萊納和漂亮的女伴看完歌劇後走路回家,女伴說想成為一名社會工作者,幫助別人,克萊納立刻問她是否願意幫助自己,跟他結婚。她同意了。

克萊納一直覺得,純粹是出於運氣,洛克和帕金斯才走進了他的生活,同樣也是由於經濟周期的運氣,他才在美國歷史上最瘋狂的工業增長時代衝到了風口浪尖。 「在風大的時候,就算是火雞也能飛。」他曾經說。

他是一個害羞的人,喜歡把個人光彩掩藏在團隊合作中。他寫的那封信不僅直接導致了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創辦,也間接催生了數以百計的初創企業。然而,最讓他自豪的是,他不僅是創業推動者,也是一位發明家。在他逝世之前不久,他稱自己是一名工程師。

科技成就英雄,英雄執劍科技,科技風流人物,盡在《科技英雄傳》!每天上午,為您介紹一位科技史上的英豪,記住他們,就是記住歷史。

相關焦點

  • 晶片破壁者(十五):仙童半導體和「八叛逆」所締造的「矽谷模式」
    肖克利將「矽」帶到了北加利福尼亞州,也把第一批即將點燃「矽谷之火」的人才帶到了這裡。而真正創造了矽谷和矽谷文化的卻是這些被肖克利稱為「八叛逆」的年輕人和他們所創辦的仙童半導體。仙童之於矽谷的意義在於它的開創性。
  • 矽谷「八叛逆」之「矽谷市長」諾伊斯
    羅伯特·諾頓·諾伊斯1927年12月12日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是一位著名的預想家,天生具有領袖魄力和創業精神。諾伊斯是微晶片業的奠基者之一,他創辦的仙童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和英特爾(Intel)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今天的計算機行業。
  • 矽谷為何以「叛逆」為榮?為什麼沒有叛逆八人幫就沒有矽谷的輝煌
    1、科學家追星也瘋狂成立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八個人也被矽谷的後來者視為矽谷的精神象徵,他們所代表的「叛逆」精神支撐著矽谷走到今天。叛逆?沒錯,這八個人最初擁有一個代稱,那就是「叛逆八人幫」,他們最初都是受到「電晶體之父」肖克利的邀請來到的矽谷,只為了追隨這位改變世界的科學家。
  • 矽谷「八叛逆」之摩爾:摩爾定律提出者
    在這個系列的前面兩篇文章中,我們圍繞矽谷著名典故「八叛逆」介紹了「電晶體之父」威廉·肖克利和「矽谷市長」羅伯特•諾伊斯,本篇我們將介紹「八叛逆」的另外一個成員戈登·摩爾(Gordon Moore)。
  • 仙童傳奇——矽谷的故事
    而且,在面試前,他會對應聘者進行智商及創造力測試,還要做心理評估,這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奇葩了。不管怎麼說,以「電晶體之父」的名號,他還是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專業人才紛至沓來。其中,就包括八位來自美國東部的年輕科學家。
  • 八個天才的叛逆
    圖註:仙童創業八人組「仙童半導體公司就象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這是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賈伯斯早年滿懷敬意,對仙童半導體公司的評價。八個天才的叛逆「叛逆!你們這群叛逆!」
  • 晶片破壁者(十四):矽谷「摩西」肖克利和他的半導體實驗室
    而肖克利只能在震怒之後接受了創業的失敗,最終回到史丹福大學任教,放棄了成為百萬富翁的商業夢想。威廉·肖克利,因為其非凡的商業眼光,成就了矽谷,也被譽為「矽谷第一人」;又因為其拙劣的商業能力,成了「矽谷的第一棄兒」。肖克利猶如具有神力的摩西一般,劈開紅海,將半導體的薪火從美國東部帶到了還在初興階段的加州西海岸,然而自己卻沒能真正「踏入」自己的應許之地。
  • 揭秘仙童半導體如何從矽谷先驅走向沒落
    許多計算機史學家認為,如果你不了解仙童半導體,尤其是早期的仙童半導體,也許就很難了解美國矽谷的發展史。  最初的仙童半導體,除了技術,從這裡走出的人才遍布矽谷。蘋果前CEO賈伯斯曾比喻說:「仙童半導體公司就象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 從仙童到矽谷的「芯」路
    「八大叛逆」。他竟然開始創業了——在他的家鄉加州聖塔克拉拉山谷成立了肖克利實驗室公司。但是威廉·肖克利從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高臺上下海創業的神話以失敗告終,而當年選擇跟他一起創業但是由於意見不同被他怒罵為「八大叛逆」的八個年輕人,在離開肖克利之後卻開創了一番偉大的事業。1957年10月,「八大叛逆」憑著紐約仙童照相器材公司投資的3600美元種子基金起家,成立了仙童半導體有限公司。
  • 仙童半導體不僅只有八叛逆,還有九貢獻,不可忽視!
    實際上,仙童的名字就是費爾柴爾德,但人們更願意叫它仙童,是菲爾柴爾德投資了「八叛逆」才出現了仙童。也正是有了這筆數額不小的投資,使得仙童在晶片市場的發展很快,然而費爾柴爾德卻並非只經營仙童一家企業。仙童位於聖克拉拉,是西海岸的公司,在東海岸,費爾柴爾德依然有著自己的企業,但在經營上,卻並沒有仙童那麼優秀。
  • 吳軍博士解密矽穀神話背後的秘密——《矽谷之謎》
    究竟那種觀點,才能正確的解釋矽谷發展背後的秘密呢?吳軍博士在《矽谷之謎》一書中,認為以上的解釋都有些道理,但是過於表面和狹隘,不夠深入和細緻。吳軍在矽谷生活工作多年,在書中解釋了矽谷發展的前世今生,深入刨析了矽谷發展的原因,矽谷的發展有很多原因,而個人認為較為重要的是以下四點:一、對叛逆的鼓勵和寬容新事物都是誕生在舊系統的基礎之上,這往往意味著對舊系統的叛逆,如果對這種叛逆缺乏寬容,那麼新事物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 下一個「矽谷」在哪裡?可能還在矽谷
    先來看一組報告數據,矽谷創業平均年齡為36.2歲,約85%的公司有聯合創始人,鍾子期融資額90-95萬美元不等,由本土投資人投資的概率達61%,43%的員工因籤證或住宿等問題進行遠程辦公,外籍員工佔比45%。矽谷人口佔比不到全美1%,但這片彈丸之地的風投金額已佔全美風投的40%左右。
  • 電晶體之父與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為矽谷半導體帶來的晶片功勞
    而肖克利只能在震怒之後接受了創業的失敗,最終回到史丹福大學任教,放棄了成為百萬富翁的商業夢想。威廉·肖克利,因為其非凡的商業眼光,成就了矽谷,也被譽為「矽谷第一人」;又因為其拙劣的商業能力,成了「矽谷的第一棄兒」。肖克利猶如具有神力的摩西一般,劈開紅海,將半導體的薪火從美國東部帶到了還在初興階段的加州西海岸,然而自己卻沒能真正「踏入」自己的應許之地。
  • 矽谷創業家談精益創業:小企業發展的科學模式
    導語:精益創業是一種科學的創業模式,可以使我們快速找到並測試創意,並以此創建可持續發展的公司,同時使我們避免愚蠢的錯誤。在今日的矽谷,越來越多的小公司在依照這種創業模式進行發展,而這一模式對於今天中國的許多企業也有著很多可以借鑑的意義。
  • 創辦仙童/Intel 矽谷之父傳奇人生
    而且他還與別人共同創辦了兩家矽谷最偉大的公司之一,第一家是半導體工業的搖籃 ——仙童公司,已成為歷史;第二家則仍躋身美國最大的公司之列,這就是英特爾公司。   當然,諾伊斯也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這種矛盾性只能來自一位中西部的牧師的兒子。諾伊斯的童年似乎就概括了介於瘋狂的野心和創業時的保守之間的精神分裂狀態。
  • 矽谷天才隕落記:始於才華,陷於利益,敗於「聰明」
    代表矽谷誕生的仙童半導體的「八叛逆」已然成為傳奇;谷歌、蘋果的車庫創業故事也成為創業者們的精神圖騰,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為創業而從哈佛退學的成功路似乎也成為某些創業者在「離經叛道」時可以說服自己的神諭。 科技進步以及圍繞網際網路而產生的全新商業模式,真正造就了矽谷。
  • 矽谷創業圈趨勢:說出你的失敗故事
    FailCon創辦人菲利普斯國外媒體近日發表文章稱,在創業成功故事層出不窮的矽谷,創業失敗如今也成了一種光榮,而不是難以啟齒、要遮遮掩掩的事情。失敗成光榮如今,失敗經歷在一些矽谷創業公司中成為了一種光榮,創業者們紛紛大聲說出自己的失敗故事。在一篇題為「今天我創業失敗了」的博文中,矽谷創業者克裡斯·普爾(Chris Poole)毫無顧忌地描述了他的繪畫遊戲應用DrawQuest的失敗。「沒有軟著陸,沒有美麗的結局——我們就是失敗了。」普爾2月寫道。
  • 矽谷發展經驗及其對雄安的啟示
    首先,矽谷名校雲集,為高科技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持。其次,發展高校工業園區,有利於高校教師與企業之間的雙向交流,產學研緊密結合。最後,成立創業孵化器為創業學生整合市場資源,鼓勵高校教師以研發成果技術入股初創公司,通過獲取市場利潤回報反哺高校自身的發展。 矽谷經驗之二:政府推動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