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報告:中國創新產業產值佔比將趨近於美國結構

2020-12-03 財新

  【財新網】(記者 田佳瑋)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2月7日發布的一份評估中國改革進程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目前幾項最大的風險是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中槓桿債務太多。解決這個問題是中國的當務之急。

  這項名為 「中國儀錶盤:跟蹤中國經濟改革計劃」的研究項目,由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和榮鼎諮詢聯合設計,通過一系列客觀數據,跟蹤中國十個關鍵領域改革目標的落實情況。這十個領域分別是財政事務、金融體系、貿易、跨境投資、創新、競爭、國有企業、環境、勞工和土地。報告用 「進步」(progress)、「倒退」(backslide)和「不顯著」(neutral)三個狀態,評價各個指標的落實情況。

相關焦點

  • 《2018科幻產業發展報告》:科幻電影將成中國電影新增長點
    原標題:《2018科幻產業發展報告》:科幻電影將成中國電影新增長點 日前,2018中國科幻大會在深圳舉辦。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剛出席開幕式並發表「共創中國科幻事業美好未來」的致辭。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科協主席蔣宇揚,騰訊公司副總裁李方在開幕式上致辭,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致歡迎辭。
  • 中國博士(後)創新中心落戶中國智庫創新科學園
    中國網訊 2017年10月17日,「中國博士(後)創新中心」啟動儀式暨博士(後)創新發展圓桌座談會在國研智庫創新科學園亦城科技中心辦公區舉行。國研智庫總經理兼國研智庫創新科學園總經理張詩雨博士主持會議並致辭。
  • 民生智庫 | 產業規劃編制中五個常用工具介紹
    原創 體育發展研究中心 民生智庫 收錄於話題#智庫觀點36個產業規劃是對一個國家或地區未來產業發展的預見和預想,是整合和協調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資源,指導產業科學發展,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手段。
  • 美協會發布《2020年航宇防務產業事實與數據》報告
    2020年9月15日,美國航宇防務協會(AIA)發布《2020年航宇防務產業事實與數據》報告,分析了2019年美國航宇防務產業各項發展指標,以及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對該產業的影響。報告指出,過去十多年來,美國航宇防務產業一直維持增長趨勢,2019年幾乎每個指標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 中國大健康產業智庫、產融聯合體舉行啟動儀式
    國家發改委戰略新興產業聯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周長林博士指出:我國健康管理新學科和新業態出現,旨在使營養與健康兩個相互關聯的科學概念清晰地結合在一起並運用於實踐,通過「項目試點」使營養科學與健康產業呈現了相互對接,相互促進與轉化的良好發展前景。中國發展研究院院長章琦演講主題為「智庫對健康事業的作用」。國家醫養項目負責人戎峰作了「量子技術的應用將極大提升全民健康小平」的演講。
  • 智庫報告|國研中心課題組:未來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變化分析
    「1870年,英國仍是全球經濟力量的主導者,大約佔全球工業品總產量的30%;與之相比,新興工業化的美國大約佔全球工業品總產量的25%,德國佔13%。到1913年,英國佔全球工業品總產量的比重下降到14%,同期美國的份額則上升到36%」。三是明顯的國際分工持續存在。
  • 日美晶片摩擦啟示錄,美國故技重施,中國晶片如何突圍?【附下載】| 智東西內參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民生證券公司的研究報告《日美電子貿易摩擦啟示錄》,從電子及製造業發展的大歷史周期角度,分析了日本電子產業的興衰,為現在中美貿易爭端出謀劃策。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可以在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回復關鍵詞「nc460」獲取。
  • 報告|以「東京灣」為例 亞洲正打造城市創意集群——BFA創新報告...
    原創 博鰲亞洲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 收錄於話題#創新報告11個今日分享的是《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第一章對亞洲創新城市和創意集群的分析,報告認為,在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及東南亞等地,新興城市正帶領周邊區域發展成為多圈層的創新集群,為全球居民創造出世界級都市。
  • 光刻膠行業專題報告:電子產業的生長激素 -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前言:電子化工材料(ECM)——電子產業的「生長激素」電子化工材料(Electronic Chemical Materials,簡稱 ECM), 指為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目前正處於國內第三次進口替 代(電子信息產業的進口替代)的浪潮中,半導體、顯示面板等電子產業鏈持續向中國轉移,中國電子 產業市場規模急劇擴張,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家、液晶面板出貨量最大的國家,且未來 幾年全球的半導體、顯示面板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中國電子元器件的國產化率將大幅提升。
  • 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在京舉辦
    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等單位共同主辦。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出席論壇並致辭。戰略院黨委書記梁穎達主持主旨報告環節、出席聯盟成立儀式。
  • 經濟學人智庫發布隱私報告:美國比中國更認同「用隱私換便利」
    3月20日,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隱私調研報告顯示:一些以前被普遍認可的看法其實是偏見。比如事實上,「用戶願意用數據隱私交換更好的服務」這一觀點得到更多美國公司高管的認同;又如中國公司對隱私重要性的認同其實超過了美國公司。
  • 第二屆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2019長沙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將...
    頂級專家匯聚一堂 共商產業發展大計本次展會以「創新、發展、應用」為主題,服務國家新材料發展戰略,服務新材料特色產業,服務新材料創新創業,助力我國新材料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包含巡館、開幕式、10個大會主題報告、25個分論壇、產學研大通道、專業論壇和展覽展示等。
  • 智庫動態|長三角協同創新的三個主方向
    11月27日,「2020長三角高校智庫峰會——示範區建設發展專題研討」在上海朱家角舉行,本屆峰會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由復旦發展研究院和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共同主辦。研討會上發布了《長三角產業創新發展報告:基礎與現狀》的調研報告。
  • 從開放式協同創新看中國晶片產業生態圈營造
    2001年,十六大報告指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信息產業。2015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逐步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目標。2014年以來美國不斷強化對核心晶片技術的控制,攔阻關鍵技術流入中國,制約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讓業界和政府再次高度關注核心晶片技術供給問題。2018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將晶片產業排在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第一位。
  • 新中國產業結構演變述論(1949-2016)
    ③在「一五」計劃時期,1953年,農業產值佔工農業總產值的53%,1957年為43%;在整個工業總產值中,1953年輕工業佔比為63%,1957年為55%,輕工業佔比偏高,重工業佔比偏低,成為工業發展的「瓶頸」。  從整體上看,1949-1957年,產業結構和工業結構都實現了優化升級,體現了世界工業化中產業演變的一般規律。
  • 《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介紹
    (參見《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p2-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1月)  《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指出——截止2016年,我國大健康產業增加值規模增加到72590.7億元,佔GDP的比重提高到9.76%  2018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美智庫發布:美歐跨大西洋合作路線圖
    近日,新美國國家安全中心(CNAS)發布了《應對中國崛起的跨大西洋路線圖》,提出對華政策不僅應遵循六項原則,而且要在技術、投資、貿易和國家治理等多個領域聯合跨大西洋夥伴展開與中國的競爭。 CNAS是美國國家安全政策核心智庫,是美國政府對外政策的主要參考來源之一。新美國安全中心在入選「美國頂級智庫」的97家美國智庫中排名第12。其創辦人之一的Kurt M.
  • 2020中國(曹娥江)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我國膜工業年均增長率預計將保持10%以上,到2025年,我國膜工業產值規模將實現翻番,達到5000億元至6000億元,其中出口比例佔20%以上。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工程研究院院士張久俊對電動汽車電池及鋰電池的發展進行了介紹。他提到,採用化石燃料的車輛和船舶都會排放有害物質,產生環境問題。基於電池動力運載裝備可以避免這一問題。
  • 山東海洋生物醫藥產值約佔全國一半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最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複合增速是海洋生產總值增速的2倍。山東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大省,產值超過200億元,約佔全國比重的一半。「十三五」期間,山東加大海洋創新藥物研發攻關力度,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創建山東省海洋藥物製造業創新中心。
  • 《2020北京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發布,剖析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
    》從政策支持、科技資源、人才發展、科技成果、服務平臺、倫理安全、場景開放、產業生態等十餘個維度,系統分析了北京成為中國AI領頭羊的內在動因和發展成效,刻畫了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一」。  近日,《2020北京人工智慧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報告》顯示,近年來,北京依託獨特的AI科技資源優勢,市區兩級聯動,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