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30年前就開始造四座電動車了,為什麼今天被特斯拉反超?

2020-12-06 騰訊網

「核心提示」

國產新能源汽車從0到1的過程,特斯拉一直貫穿其中,從啟蒙導師,到並肩戰友,再到競爭對手。馬斯克如同一條鯰魚,被放進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的漁船上,歷經狂熱、混亂、絕望,再觸底反彈,對特斯拉既愛又恨的6年裡,國產新勢力終於熬出頭了。

作者|李飄

編輯|張洋

遠在新能源汽車還是概念的1988年,一個叫葉文貴的溫州商人就做起了新能源汽車夢。

通過創辦幾家工廠,在萬元戶還是財富的代名詞的時代,葉文貴就積累起了千萬身家。這一年,他還剛剛當選全國百名優秀農民企業家,正是風光關頭。但他的興致並不在此。

那年夏天,他在溫州當時最好的華僑飯店包下一間套房,拉來許多專家技術人員,滿懷希望地掀起了一場造車大計——比李書福、吳建中等造車達人都早得多。葉文貴一度看到過希望,1989年秋,他造車的第一臺玻璃鋼車身四輪四座電動車,一次可跑100多公裡。這臺樣品車還在1990年獲得了國家級新產品證書。

超越時代的嘗試,結局自然在意料之中,前後投入1500多萬元後,這位追夢人最終也沒能實現量產。浙商博物館露天擺放著的那臺紅色廢舊車殼,也成了這段電動車狂想的遺物。

時過境遷,新能源汽車風頭正勁,睥睨傳統車企。

2020年3月還深陷財務危機、股價不足3美元的蔚來,市值飛漲一度逼近750億美元,超過寶馬、通用、福特、奔馳等老牌車企,直奔全球車企市值第四的寶座,而排名其後的是國內新能源的先行者比亞迪。至於新能源標杆特斯拉,其市值早已經超過了豐田、福特以及通用的總和。

燃油車的地位正在被顛覆,時代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

從崇拜、效仿,再到和特斯拉同臺競爭,短短6年,造車新勢力們緊抓新能源汽車爆發的窗口,在這場汽車產業的百年變局中,試圖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萌芽

2000年12月24日,正值西方聖誕節的平安夜,萬鋼辭別工作10年之久的德國奧迪公司,坐上了回國的航班。

沒有籤訂任何正式的工作合同,也沒有受到高薪聘請,他獲得的只是科技部和同濟大學的一份邀請,想嘗試為中國「做點有創新意義的事情」。

一年之前,萬鋼就曾帶領留德汽車工業博士工程師代表團,回國考察過汽車工業,他判斷中國汽車工業對國外的依賴非常嚴重。

作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和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近一半的石油需求都通過進口解決,而汽車又是耗油大戶。這一時期,恰逢歐洲能源危機爆發,國際油價高漲,能源恐慌順勢蔓延到國內。

紮根汽車行業多年的萬鋼,看到了新能源汽車崛起的機會。

在傳統汽車領域,各大跨國公司的技術已經發展到極高的水平,中國想做內燃機汽車反超,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由於技術儲備薄弱,勢必還將面臨智慧財產權的鐵壁銅牆。而拿技術換市場的方法,又早在過去的經驗中被證偽。

發展新能源汽車,則正好能規避燃油車的核心技術壁壘,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將被電池、電機、電控取代。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和國外汽車豪強幾乎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為此,這一年,萬鋼向國務院提出建議:發展新能源汽車,藉此實現中國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

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就開始有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科研計劃在執行。2001年中國還曾啟動了電動車重大科技專項,以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為「三縱」,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驅動電機和動力蓄電池為「三橫」,形成「三縱三橫」的開發格局。

然而幾年過去,電動車的產業化依然遙遠。

直到2007年《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的出臺,才正式把新能源汽車劃為一個獨立的類別來規範生產,電動車從科研進入投產階段。隨後的2008年,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十城千輛"計劃,計劃通過財政補貼,用3年時間實現新能源汽車10%的市場份額。

補貼政策出臺後,剛剛當上科技部部長的萬鋼帶團訪問舊金山,那次他特意拜訪了特斯拉。

就此,特斯拉跟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結下緣分,成為造車新勢力們繞不過去的話題。

催生

特斯拉深陷華爾街質疑的時候,中國這邊補貼的東風颳得正猛烈。2013起,中央各部委紛紛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各個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中央和地方1:1的補貼格局大致形成。

不同類型的新能源汽車被劃分了具體的補貼標準,補貼範圍和區域明顯擴大。根據推算,2013到2016年期間,新能源汽車補貼總額超過3000億元。

這種真金白銀的造車熱情漂洋過海,讓馬斯克都坐不住了。

2014年4月21日,馬斯克剛剛完成了SpaceX火箭發射,就立馬搭乘私人飛機趕往北京,在僑福芳草地的怡亨酒店簡單衝了個澡,就開始了自己的中國行。

馬斯克並非第一次來中國,但和此前去香港和上海不同,此時的他不再是那個寂寂無名的創業者,特斯拉已經成功上市,SpaceX也小有成就。

他第一個要拜訪的,正是6年前的故人萬鋼。馬斯克充分釋放著自己對中國的「友善」,拜訪間隙,或許是為了拉近關係、增近了解,他還嘗試使用了微信。「這看起來是一個很不錯的應用呢。」

馬斯克不懂得含蓄,一張口就想讓特斯拉進入中國時,可以獲得比燃油車更優惠的關稅。

他的願望自然落空,不過此行也沒有白來,很快他就又收穫了一批忠實擁躉。離開科技部的第二天,在北京酒仙橋恆通商務園,馬斯克參與了中國首批8位特斯拉用戶的交車儀式。

「駕駛感極好,沒有發動機的噪音、振動,不存在變速箱的頓挫和換擋時間,動力零延遲,平順到完美。」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第二天就在微博給特斯拉打起了call。

合一資本董事長許亮則直接化身馬斯克人迷,「買個特斯拉還能贈送我欽佩的創業家的一次握手和交鑰匙儀式,這車買的也算值了。」

對於國內的汽車從業者來講,特斯拉的到來無異於一次精神洗禮。就在馬斯克離開中國不到兩月的時間,一枚深水炸彈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引爆了。特斯拉傳出重磅消息,宣稱將對外開放所有專利。

特斯拉自然不是大公無私,開放專利必有其算盤。此時美國作為全球電動汽車的最大市場,其市場佔比不足1%,中國就更低了,特斯拉的對手不是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的燃油車,眼下的要務是拉入更多對手、做大盤子。更重要的是,特斯拉還能以此定義行業規則。

但不管特斯拉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這種突如其來的慷慨確實讓很多人產生了動搖,其中就包括何小鵬。這一消息公布兩個月後,他就與夏珩、何濤、楊春雷一起創立了小鵬汽車,並在2017年辭掉阿里的職位allin造車。

另一邊,李斌、李想也對這趟風口早有想法,相繼創立了蔚來和理想,一個延續特斯拉「自上而下」的路子,一個選擇另闢蹊徑做增程式。

雖然在燃油車面前,當時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八字還沒一撇,甚至隨時可能會夭折,但架不住特斯拉畫的這塊餅實在讓人垂涎,萬一跑出一臺「國產特斯拉」,那還不是真香?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4年至今,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年度註冊增速始終保持在30%以上(全部企業狀態),目前已超過17萬家。

混戰

2016年3月,比亞迪南京經銷商劉鵬因和比亞迪鬧有經濟糾紛,服藥自殺未遂後在自己的辦公室自縊身亡。生前他試圖「魚死網破」,向相關部門實名舉報比亞迪虛假上牌、騙取補貼。

高昂的研發、材料成本一直是阻礙新能源汽車前進的障礙。不僅是中國,諸如美國、日本、德國等汽車產業強國也都先後出臺過多項政策,支持電動車產業發展。

在熱錢湧入、政策催熟的背景下,百餘家新能源汽車相繼創立,PPT一個比一個精美,融資、補貼同樣源源不斷流入造車新勢力的口袋。

進入行業的人,並非都是看中新能源的未來,一些人是眼饞那觸手可及的補貼。騙補的新聞開始見諸報端,改裝、使用低標準電池、虛報續航裡程等一些列造假騙補行為被曝光。

決策者逐漸意識到,新能源汽車不是簡單補貼就可以「彎道超車」的。2016年,補貼開始小幅退坡,隨後又進一步降低對客車和專用車的補貼力度。2018年,則乾脆大幅提高門檻,加大對續航裡程的要求,引導車企技術升級走向「兩高一低」。

騙補致富的口子是堵上了,但對於那些真正想要跑出來的新勢力來說,更難了。一方面,失去補貼將直接讓車企背負更重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電動車售價的波動也會直接影響市場需求。

補貼退坡的背後,是行業洗牌的到來。即便是處在頭部陣營的蔚來、理想,在2019年也是如履薄冰。

受到補貼退坡、虧損、裁員、自燃、股價暴跌等一系列因素的打擊,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秦力洪在接受採訪時直接攤牌說,「蔚來肯定是病了,需要治療。」

融資無門的李想,更是免疫系統崩潰,一口氣病了三個月。不僅要治療企業,還要治療身體。

令人絕望的是,就在2019年年底,工信部還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用戶購買國產Model3將也可享受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李想在微博上急了:「馬斯克都要打到家門口了啊!」——這一時期,理想ONE才剛剛實現量產交付。

進入2020年,疫情的爆發使得行業再生變數,短短三個月內,拜騰、賽麟、博郡三家新勢力相繼出局,百家造車新勢力的淘汰賽進入尾聲。

好不容易燃起來的星星之火,眼看著就要熄滅了。

PK偶像

造車新勢力的湧現和特斯拉的崛起幾乎同時,後者登上王座的時候,新勢力們才剛剛看到點兒眉目。一方渴望掙脫關稅限制,闖進國門平等競爭,一方則還在享受樹蔭下的陰涼。

想要新勢力們跑起來,缺的只是一個變量。這個變量不是政策,不是資本,而是充當對手的一條鯰魚。出於保護本土企業的原因,國內此前是不允許外國汽車廠商獨資建廠的。因此想要引進這條鯰魚,一些準備工作必不可少——2018年4月,工信部放寬了外資汽車廠商在華運營生產合作企業時的出資限制。

特斯拉聞聲而來。2018年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成立,隨後的7月,特斯拉獲批在臨港地區建設特斯拉超級工廠,此後10月拿地,12月完成土地平整,次年的1月超級工廠就啟動了開工建設。

出現在奠基儀式上時,馬斯克激動難掩,直接在臺上來了一段尬舞。

對比鮮明的是,當初買特斯拉的李想們有多興奮,此時就有多煎熬。尤其是在特斯拉的國產Model 3獲得國家補貼後,價格進一步下探。

面對特斯拉在國內獲得諸多的優惠政策,何小鵬淡然地表示「國家的考慮是有智慧的」。

事實確實如此,特斯拉在中國建立超級工廠,不僅能帶動包括三電在內的上下遊產業鏈快速完善,孕育出諸如寧德時代這樣的強勢供應商,而且其價格攻勢,也將有助於打破國內電動車補貼退坡之後的沉悶。

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共生產了超過14.5萬輛電動車,交付量達到13.9萬輛。雖然國產品牌與之還相去甚遠,但隨著隨著頭部陣營逐漸明朗,各家交付量也在穩步增長。同期,蔚來、理想、小鵬都拿出了不錯的交付量,甚至創下新記錄。

相比之下,傳統車企通用、福特等則經歷了裁員風波,FCA(菲亞特克萊斯勒)和PSA(標緻雪鐵龍)合併成為全球第四大車企抱團取暖。傳統車企和新勢力的位置,時移世易。

傳統車企日子不好過,部分國家的政策卻越發激進,不僅設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甚至還乾脆標定了燃油車燃油車禁售的時間表,例如挪威、荷蘭、英國設定的時間分別為2025、2030和2040年。

石器時代的結束並不是因為沒有石頭了,石油時代的結束也並不是因為沒有石油了。」20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曾經的領導人亞馬尼留下了這樣一句名言。

新能源汽車爆發的風口,已經清晰地擺在了百年汽車產業的面前。國內的新造車勢力們籌碼雖少,但至少都坐上了桌牌。

11月,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發布新一代自動駕駛體系,馬斯克隔空影射抄襲,而何小鵬則回懟「明年打得你找不著北」。

不過,實現從崇拜、追趕到競爭,甚至是超越的局面扭轉,靠的不是隔著屏幕喊話,而是實打實的交付量、安全性和智能駕控體驗。

從這些方面來說,中國造車新勢力不得不正視差距,從PK偶像到超越偶像,還有很長的一段艱苦歲月要走。

相關焦點

  • 特斯拉Model X 滅超跑的電動車長了翅膀
    3.4秒的0-100km/h加速時間讓它依然「扮演著超跑終結者」的角色,這樣的加速性能要是插上一對翅膀準能飛起來,您還真別說,這車的確長了一對翅膀。Model S的成功並非偶然,可以說它是將純電動車的各項性能指標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並實現量產並大賣的第一款車。
  • 特斯拉為什麼要造電動卡車?
    不過炫酷歸炫酷,但小探今天想跟大家討論幾個「終極」問題:它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造卡車理由:更節能,利潤更大 造卡車的想法到底從哪裡來呢?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馬斯克突然想到了造卡車? 答案很簡單,在馬斯克看來,除了火箭不能用電之外,其他交通工具都應該是允許電動的。
  • 特斯拉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為什麼中國需要特斯拉?
    得益於此,我們今天才可以在全球手機排行榜上,看到華為、OPPO、VIVO、小米等企業的名字。  在特斯拉之前,蘋果公司已經來中國給我們作出過良好的榜樣,帶動了整個中國工業鏈條的飛躍式發展。  如果特斯拉真的如允諾中所言,將所有零部件國產化,那麼我們能否期待它能像當年蘋果產業鏈在國內的落地生根那樣,長遠來看讓本土電動車企業受益呢?
  • 透視郭臺銘造車衝動:聯手做局打造「平價特斯拉」
    雖然富士康的低速電動車計劃已經在路上,但代工特斯拉的可能性仍然是富士康與和諧的未來主攻方向,而站在綠野背後的同濟同捷已經醞釀了多年的電動車發展思路急需付諸實施。一家從事電子產品製造的公司和一家汽車經銷商,以及一個剛起步的地方性電動車生產企業,如何對三方的資源及思路進行整合,將是造車的第一步。
  • 特斯拉從「鯰魚」變成「鯊魚」,造車新勢力或成最大受益者
    特斯拉Model Y大降價,很多人紛紛開始猜測造車新勢力可能頂不住了,其實大可不必擔憂,現在電動汽車市場初啟,存量用戶很少,都是從燃油車轉換過來的,因此特斯拉降價開拓市場規模,對整個電動汽車是件大好事,造車新勢力反而是最大受益者,因為多了一個急先鋒開路。
  • 電動車的現在與未來——聊聊特斯拉的故事
    但是,隨著科技日益發展,有一個人率先打破了汽車工業的百年傳統,他就是埃隆馬斯克,他首先提出並創立了一個未來般的車型,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車—特斯拉。特斯拉目前在售的主要車型有model X,model S和model 3。
  • Model Y大降16萬,特斯拉極限施壓,中國電動車遭遇滅頂之災?
    實現國產,讓Model Y的價格直線跳水14.81-16.51萬,如此大的降價幅度遠超人們預期,這與當初Model 3國產後只降價區區四五萬元的小氣做派相去甚遠。不僅如此,改款國產Model 3的價格也有所調整。其中,標準續航版售價不變,長續航版下架,高性能版則從41.90萬下降至33.99萬元,降幅達7.91萬元。特斯拉這是改性了嗎?
  • 特斯拉四面楚歌,馬斯克的造車夢還能做多久?
    12倍漲幅的背後,是投資者對特斯拉未來的預期。大家購買特斯拉的股票並不是認為新興造車企業即將顛覆傳統造車巨頭,而是投資者更看好特斯拉的未來,以及在未來汽車產業中,電動汽車與自動駕駛的發展趨勢。更多的投資者也開始重新審視網際網路創新企業在「未來藍圖」中的市場價值。
  • 5年前買特斯拉的人,現在怎麼樣了?車主:花了將近100萬,像是笑話!
    特斯拉近一段時間在我國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很多人都覺得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或許是個偶然。實際上特斯拉能有今天的發展還是有一定實力的,2014年開始造新能源的它有著非常高的姿態,售價90萬起,曾經迷惑了很多有錢又願意享受高端科技的人。
  • 新能源、電動車、自動駕駛?別把特斯拉吹上天了
    此外,因為電動汽車本身的跨時代屬性以及特斯拉Model S和X車型濃厚的極客範,所以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很可能也花了很多錢在刺激市場方面。畢竟真實的汽車市場並沒有網上寫的那麼神奇,普遍消費者依然停留在傳統油車上。然而我就納悶了,混動汽車的春天都沒到來,這電動車為什麼要著急花錢去搶市場呢?
  • 不久的將來,電動車將徹底取代燃油車?
    早在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就製造出了第一輛四輪電動車,這比奔馳在1886年公開測試的第一輛奔馳1號還要早13年,而後來呢奔馳發揚光大了,電動車呢卻因為續航裡程短銷聲匿跡了,直到100多年後的今天電動車又被重新提起,那麼這次電動車能取代燃油車嗎?在當今說起電動車就不得不提特斯拉,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聊聊特斯拉。
  • 電動車保值率太低?特斯拉首次超越奧迪和寶馬,僅次於奔馳
    比較有意思的是,原先保值率一直不被看好的電動車,這次竟然首次出現電動品牌保值率超過傳統車型的情況(原先特斯拉均不在榜單)。沒錯,這家電動車企就是特斯拉!從最新的豪華車保值率報告可以看出,特斯拉三年產品保值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66.3%,超越奧迪62.7%的保值率以及寶馬61.6%的保值率,僅次於奔馳(69.5%)。
  • 特斯拉為什麼留不住人?
    就在Jan離職的消息披露前幾小時,上周被爆離職的特斯拉前加州Fremont工廠汽車製造主管Peter Hochholdinger確認加入特斯拉競爭對手、電動汽車初創企業Lucid Motors擔任製造副總裁。此人2016年前曾負責監督奧迪A4、A5和Q5車型的生產,加盟特斯拉三年多離職。
  • 高合HiPhi X對比特斯拉Model X
    肯定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特斯拉Model X,成熟的產品而且各方面性能也非常優秀,但是今天它也不缺乏挑戰者,比如高合HiPhi X。Model X擁有兩個版本,售價77.29萬的長續航版擁有605公裡的NEDC續航裡程,而高性能版的加速時間僅2.8秒,堪比超跑。
  • 特斯拉的加價法則與極星2的減價法則,誰是30萬級最佳選擇
    隨著「上海外地車限行新規定」、「2020年進京證新規」等消息公布,許多原本想買燃油車的消費者正打算轉身投入電動車的懷抱。尤其是手握30萬左右預算的新中產年輕人群,他們更加能接受購買一輛豪華純電動車。對於這一類消費者來說,有兩款車是不可忽視的,分別是特斯拉Model 3和極星2。
  • 特斯拉遇勁敵,保時捷全新電動車Taycan,充電4分鐘續航60公裡
    跑車品牌保時捷一直是德國的重量級汽車品牌,在電動車越來越成為主流的今天,從2015年發布的Mission E概念車到即將量產的Taycan,保時捷終於開始發力了。Taycan車內Taycan是一款四座版車型,布局與Panamera相似。頭頂的全景天窗嵌入了太陽能電池,可以為車內充電,保證車內良好的視野。Taycan後備箱Taycan採用掀背式設計,後備箱空間相對緊湊。
  • 特斯拉為什麼這麼火 國產車能不能比得過
    無論是最近滿街跑的國產特斯拉Model 3,還是年內已經翻三番的特斯拉股價,特斯拉儼然就是疫情陰霾籠罩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那麼問題來了,特斯拉為什麼這麼火,國產品牌電動車難道比不過嗎?01 沒有明顯的短板如果我要說特斯拉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可量產的電動車中,唯一在各個環節都沒有明顯短板的品牌,我想一定會有人認同這一觀點。而形成這一結果的,不僅僅是基於特斯拉在研發和設計層面的巨額投入,其實更多的是特斯拉從一開始就是為電動而生的根本思路。
  • 愛迪生是電動車之父?愛迪生是特斯拉的老闆?
    原標題:愛迪生是電動車之父?愛迪生是特斯拉的老闆? 如果只讓你說出一個有關於電動汽車的名字,我想很多人都會說「特斯拉」!那麼問題來了,特斯拉究竟是個什麼鬼?一個人名?一個自創詞?還是大怪獸「哥斯拉」的大表哥?
  • 拼多多的奴隸們 Vs.特斯拉想造空調
    周末關於電動汽車的新聞很多,最有意思的是有人問電動車買國產的還是特斯拉,回到的是還是買特斯拉吧,國產的太貴。而蔚蘭李斌的回覆也是非常幽默,屁民們想多了,他對標的不是特斯拉。當然現在最令人扼腕的是假藥停,現在可能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他不是一個騙子了,那麼如果他不是騙子,就表明我們的創新機制和媒體輿論機制真的出了巨大的問題。
  • 中國為什麼支持特斯拉獨立建廠
    就像中國為什麼不禁止蘋果手機,根本原因還是「產業鏈」。但在此之前我們先看看「鋼鐵俠」馬斯克距離成為全球首富還有多遠?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4日,馬斯克身家一夜暴漲超60億美元,淨資產升至1280億美元,超越比爾·蓋茨,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