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好奇號」已經降落火星,而我們對於地球內部的探索依舊少之又少,就連人類最深的鑽井也不過是俄羅斯的12公裡鑽井,就連雞蛋殼也無法「攻破」。
地球深處到底有什麼?科學家們還處於猜測階段。
地球由地殼、地幔、外核、內核組成,而我們生存的地殼平均只有35公裡的厚度,比起地球6371公裡的平均半徑,就像雞蛋殼一樣薄。
地球並不是緻密的實心球,根據科學家對地震波、地磁與火山爆發的猜測與推斷,地球內部充滿了金屬元素鐵、鎳等物質融化而成的濃稠半流體。
也正是因為這些「半流體」的運動才產生了地磁效應,同時,地幔的介質破裂也產生了每年平均五百萬次的全球地震。
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中,人類為了探索地核,進行了浩浩蕩蕩的落日工程。
巨大的地底飛船前端載有一個巨大融燒發動機,用來融化巖石打開通道。而後方則是一個推進發動機,負責提供向前的動力。
飛船行進到地底2500公裡的深度時,一不小心闖入了一條通向地核的裂隙,半流體金屬溶液瞬間包裹飛船,溫度上升到5000℃,壓力更是增加到1.32億千帕。
如此大的密度中轉向,讓這艘飛船攔腰折斷,不斷下沉,船員也被永遠困在了裡面。
帶上她的眼睛,這個「眼睛」指的是一個可以進行視覺、觸覺、嗅覺等等多種感官傳遞的隱形眼鏡,帶上它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會立即與你「心意相通」。
「我」在即將休假時,被領導指派帶上一個眼睛,這個眼睛的主人是一個嬌小的女孩兒,她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身穿厚厚的隔熱服。
在於她相處的幾天裡,我很多次因為她對世界的好奇所惱怒,她就像是一個從來沒有見過光明的盲人。
直到最後,我忽然明白,這名女孩是「落日工程」的倖存者,獨自一人被困在6800公裡深的地核當中。
寫完這篇細膩的科幻小說,劉慈欣也被戲稱為「劉慈欣阿姨」。
地核探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了解地球本身,特別是了解地震的成因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我們應該為人類的探索精神所自豪,但更應該向在探索中失去生命的偉大前人們致以最高的敬意!
感謝你們,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的,你們就是人類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