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植物開花時間? 答案出來了

2020-12-05 觀察家網

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植物開花時間? 答案出來了

科技日報 | 2020-12-03 09:20:58

自然界很神奇,不同植物的開花時間不一樣,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

記者11月30日從安徽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課題組,通過研究揭示了擬南芥花期自然變異的調控新機制。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國際刊物《自然·通訊》上。

開花時間是關鍵的農藝性狀,對植物產量和品質有著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每種植物都有最佳花期,在此期間開花,就能實現穩產高產。但如果花期提前或者滯後,就會給產量帶來不良影響。

李培金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玉米在開花時期對高溫異常敏感,如果在7月份高溫天氣開花,會導致雌雄花期不協調和授粉失敗,嚴重時顆粒無收,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大損失。因此解析植物的開花機制,對植物分子輔助育種,提高作物產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植物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一類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區域,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在進化過程中遺傳基因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出現豐富的自然變異,從而維持了各種花期類型,這種現象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非常普遍,是遺傳多樣性的一個重要特徵。

有研究發現,FRIGIDA(FRI)和FLOWERINGLOCUSC(FLC)是抑制植物開花的兩個關鍵基因。比如,冬小麥之所以需要過冬,主要是因為FRI和FLC的同源基因表達水平很高,抑制了冬小麥開花,經過秋冬兩季長時間的低溫,FLC表達水平就會慢慢下降,等到來年春天,隨著氣溫的逐步升高,冬小麥才得以開花結果。同時,只有在FRI和FLC共存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抑制開花的功能,任何一個基因的缺失都會導致植物早開花。

在不同類型的擬南芥中,FLC的表達水平有很大差異。李培金課題團隊對世界範圍內的102種擬南芥的FLC基因的表達水平進行了定量分析,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篩選出一個花期調控關鍵基因SSF。SSF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擔負著調控花期的功能。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SSF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具有兩個變異類型——SSF414D和SSF414N。植物體廣泛存在的蛋白泛素化修飾和降解系統能識別這兩種蛋白質,並調控SSF蛋白質水平的高低,從而影響開花抑制基因FLC的表達水平,導致植物花期發生改變。

李培金解釋說,SSF基因的兩種變異類型很神奇,SSF414D和SSF414N雖然都能抑制植物開花,但414D功能更強更明顯,414N相對表現不明顯。414D主要存在於北方的植物中,相對來講可以使植物晚開花,適應北方的寒冷氣候;而414N主要存在於南方的植物中,相對來講調控植物早花,以適應南方較為溫和的生長環境。

在以往的研究中,SSF基因多次被發現,但這個基因如何發揮功能一直不清楚,分子調控機制更是未知,這項研究成果首次解決了這個難題,並深入揭示了基因自然變異調控植物生育期的新機制,為植物分子育種提供了重要基因資源和理論依據。

  • 標籤:植物開花,植物,時間

相關焦點

  • 植物開花時間為何早晚不一?科學家解開植物開花時間調控的「奧秘」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自然界很神奇,不同植物開花時間早晚不一樣,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記者從安徽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課題組,通過研究揭示了擬南芥花期自然變異的調控新機制。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國際刊物《自然通訊》上。開花時間是關鍵的農藝性狀,對植物產量和品質有著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每種植物都有最佳花期,在這個期間開花,就能實現穩產高產。
  • 安徽農業大學解密植物開花時間調控的「奧秘」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方夢宇 通訊員 曹雷)自然界不同植物開花時間早晚不一樣,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開花時間對植物產量和品質有著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每種植物都有最佳花期,在這個期間開花,就能實現穩產高產。但如果花期提前或者滯後,就會給產量帶來不良影響。比如玉米在開花時期對高溫異常敏感,如果在七月份高溫天氣開花,會導致雌雄花期不協調和授粉失敗,嚴重時顆粒無收,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大損失。
  • 為何植物開花有早晚 科學家找到調控花期的開關
    為何植物開花有早晚 科學家找到調控花期的開關本報記者 吳長鋒自然界很神奇,不同植物的開花時間不一樣,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記者11月30日從安徽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課題組,通過研究揭示了擬南芥花期自然變異的調控新機制。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國際刊物《自然·通訊》上。開花時間是關鍵的農藝性狀,對植物產量和品質有著重要影響。
  • 「科技日報」為何植物開花有早晚 科學家找到調控花期的開關
    自然界很神奇,不同植物的開花時間不一樣,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記者11月30日從安徽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課題組,通過研究揭示了擬南芥花期自然變異的調控新機制。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國際刊物《自然·通訊》上。 開花時間是關鍵的農藝性狀,對植物產量和品質有著重要影響。
  • 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來源: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9-30   今日/總瀏覽:2/4188
  • 解析植物的開花機制,提高作物產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然界很神奇,不同植物的開花時間不一樣,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記者11月30日從安徽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課題組,通過研究揭示了擬南芥花期自然變異的調控新機制。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國際刊物《自然·通訊》上。
  • 揭示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分子機理
    在被子植物中,開花使植物從營養生長階段順利過渡到生殖生長階段,從而保證植物種子的產生。植物開花的過程受到內外源因素、各種信號網絡及眾多基因的綜合調控。此前研究表明,除了傳統的開花誘導途徑之外,植物激素茉莉酸信號途徑也參與了開花誘導過程;然而,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的分子機理仍不清楚。
  • 上海科學家在冬季低溫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中取得...
    上海科學家在冬季低溫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2017-10-26 15:39:00來源:央廣網
  • 研究揭示藍光信號與油菜素甾醇信號協同調控植物開花的新機制
    4月23日,New Phytologist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劉宏濤研究組題為BES1 regulated BEE1 controls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downstream of blue light signaling pathway
  • 植物所在光周期調控開花的表觀遺傳機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太陽光提供給植物能量以及波長、周期、強度和方向等信號。高等植物監測日照長度(即光周期)的變化,通過調節開花時間以確保繁殖成功。日照長度由葉片感知後誘導成花素基因FT在維管束的表達,FT編碼的成花素由葉片轉移至莖頂端分生組織,促進植物開花。
  • 山東農大王秀玲課題組揭示了ABA調控植物開花的新途徑,並揭示pre-mRNA剪接調控植物胚發育新機制
    embryo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和「AtU2AF65b functions in ABA-mediated flowering via regulating the pre-mRNA splicing of ABI5 and FLC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剪接因子AtBUD13通過影響基因的剪接調控胚的早期發育以及剪接輔助因子
  • 新加坡研究人員發現植物開花的「按鈕」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植物開花的基因「按鈕」,有望在未來「調控」植物的開花時間,加快作物在不同環境下開花結果的速度,以增加作物產量。以往的研究顯示,植物會通過葉子接受光信號,並傳遞一種叫「開花素」的信號至莖端,從而使植物開花。找出「開花素」及「開花素」輸送機理的研究自上世紀30年代就已開始。對於前者,科學家如今已有所了解,至於是什麼使得「開花素」能被輸送至莖端,使植物開花,則始終不為人知。
  • 神奇啊!光敏色素可以感知光和溫度,控制植物生長和開花時間!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一種名為光敏色素B的蛋白質可以感知光和溫度,觸發植物生長並控制開花時間,但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還沒有完全理解。隨著氣候變化使世界變暖,作物的生長模式和開花時間將會改變。
  •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植物被每天早晨的第一束紅光叫醒,在黃昏最後一束遠紅光裡打卡下班,關閉氣孔停止光合作用。植物可以記住所看到的最後一種光。植物又是怎麼準確的感知到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結果呢?答案是植物會記錄連續的黑夜的長度,只有植物都感知到了特定長度的黑夜之後,一夜之間,如相約好了一般齊齊綻放。植物不會感覺到痛,但是如果你傷害某一片葉子,那麼所有的葉子都會收到提示:「警告,敵人來襲」!
  • ...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植被研究、調控花期、青藏高原地—氣相互...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植被研究、調控花期、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 2020-12-03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植物為何越冬後才開花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和杜嘉木課題組關於一年生或雙年生越冬十字花科植物開花機理的研究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關閉和重新開啟B3結構域蛋白亞家族,可以實現開花基因在特定季節表達,從而實現植物生命周期與自然季節變化的同步。相關研究結果4月9日發表於《自然—植物》。
  • 研究揭示調控水稻光周期開花複合物CCT/NF-YB/YC的轉錄調控機制
    開花是被子植物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換的中間過程,是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過程之一,在植物的發育過程中受到嚴格的調控,植物的開花時間也受到了光照、溫度、逆境脅迫等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合適的開花時間能夠讓植物繁衍得以生存,而通過對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麥等開花時間的精細控制可以得到更高的產量,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 【科技日報】調節植物響應光周期開花的分子機制闡明
    無論對被子植物還是對動物來說,植物開花時間調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這個過程中仍存在諸多未解之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與上海大學合作,最新闡明了植物通過協調一氧化碳的活性與穩定性以調節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植物響應季節變化的開花時間,通常是通過植物對日照長度變化的感知來完成的。
  • 這種很常見的植物竟然這麼神奇,開花就會死,你知道嗎?
    竹子雖然是一種常見的植物,但它又的確又是一種神奇的植物。事實上,見過竹子開花的人並不多,以至於不少人認為竹子根本就不開花。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四川甘肅等地的箭竹林大面積開花,隨後漫山遍野的竹子同時死去,轟動一時,給竹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那為什麼竹子開花後就會死去呢?
  • 植物所揭示植物中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發育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團隊致力於植物體內O-GlcNAc信號調控春化響應及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研究。在植物中,這種動態的蛋白糖基化與磷酸化修飾調節植物春化作用介導的開花過程,而O-GlcNAc信號與組蛋白表觀遺傳調控的關係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團隊致力於植物體內O-GlcNAc信號調控春化響應及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