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款基因治療產品望明年上市 可治療罕見遺傳病

2021-01-11 中國證券網

  中國證券網訊 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網站18日報導,美國一家生物技術公司研發出一種可治療「失明」的基因治療產品「SPK-RPE65」,如果明年完成審批程序,有望成為在美國上市的首個基因療法產品。

  據科技日報10月21日消息,這家名為「火花醫療」的公司聯合創始人凱薩琳·海在麻省理工學院演講時說,該產品可治療由RPE65基因突變引起的一種遺傳性視網膜疾病(IRD),患者視網膜感光細胞(色素細胞)會逐漸失去功能並壞死,最終導致完全失明。該疾病極為罕見,目前在美國和歐洲僅有幾千名患者,尚無治療這一疾病的有效藥物。

  研究人員將RPE65基因序列編碼到腺相關病毒或非致病流感病毒載體中,再注射到患者視網膜內,以促進視網膜感光細胞的存活和功能,從而幫助患者恢復視覺感光能力。在麻醉條件下,該手術治療過程約45分種,30天內患者可感覺到視力改善。

  該公司公布的Ⅲ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經過一年多的治療,93%的IRD受試患者功能性視力有所改善,且沒有出現任何不良事件。

  按照計劃,該公司明年初將完成向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應用申請,如果獲批,將是在美上市的首個用於治療遺傳性疾病的基因治療產品。

  據悉,目前已有其他兩家公司開發的基因治療產品在歐洲獲批。其中一種是可治療脂蛋白脂酶缺乏症(LPLD)的產品「Glybera」,其製造商也曾向美國FDA提出申請,但FDA以要求增加更多臨床試驗以證明產品有效性為由駁回,2015年12月該公司放棄了申請計劃。

  不過,這不會影響「火花醫療」公司獲得FDA批准的信心。凱薩琳·海表示,臨床測試已結束,在FDA批准之前,不會開展額外的測試。此外,該公司還在開發針對血液系統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的基因療法。

相關焦點

  • 聚焦「眼科罕見病」研發基因治療藥物,「紐福斯」想讓千萬眼遺傳病...
    遺憾的是,醫學界對此類疾病一直束手無策,直到基因療法的誕生和成熟。 2017年12月,美國FDA批准Spark公司的Luxturna藥品上市,它成為首款治療眼科基因缺陷的藥物,可用於治療leber先天性黑矇(LCA2,RPE65基因突變),並顯示出很好的療效。
  • 這種活不過30歲的遺傳病,即將被基因治療攻克,已開啟臨床試驗
    >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先天性黑蒙症,成為首款在美國獲批的「體內給藥型」基因療法,開創了基因療法的新篇章。達農病(Danon Disease),是一種X連鎖顯性遺傳病,該疾病極其罕見,1981年國際上首次報導,2012年我國發現首個病例。患者由於溶酶體相關膜蛋白2(LAMP2)基因突變,導致骨骼肌和心肌減弱,以致多器官障礙,最終因嚴重心力衰竭死亡。該病一般幼年起病,20歲以前發病,一般會在30歲之前死亡,以男性患者較為多見。
  • 罕見病基因治療市場走熱 諾華、輝瑞、藍鳥、Spark、博雅輯因 16家...
    按照不同公司核心技術的情況,可將基因治療公司大致分為以rAAV/慢病毒遞送系統為核心的基因遞送公司和以基因編輯技術為核心的基因編輯公司。目前該領域國外代表性公司大多已實現上市或被收購,同時還有一大批公司處於不同輪次的融資階段;國內由於起步較晚,相關公司數量較少,且處於比較早期的融資階段。領域內國內外公司的融資/併購/上市情況如下表所示。
  • 美國第一個針對遺傳病的基因療法有望上市:為失明者揭開黑布
    它是一種在新生兒出生一年內就發病的罕見遺傳病,每10萬人中有2-3位不幸罹患。捕捉疾病痕跡的場景往往發生在,嬰兒的目光不會追隨懸掛晃動著的玩偶,對刺眼的光源卻毫不避讓。隨著年歲增長,患者的視野會是輪廓和陰影的集合,並在中年時,徹底跌入漆黑的失明深淵。而且,無藥可醫。
  • 粵成立遺傳病基因檢測及治療院士工作站 主攻「地貧」難題
    原標題:粵成立遺傳病基因檢測及治療院士工作站 主攻「地貧」難題  中新網廣州5月27日電 (蔡敏婕 張金菊)遺傳病早期診斷及預防對提高總體人口素質具有一定的作用。廣東27日揭牌成立遺傳病基因檢測及治療院士工作站。該院士工作站將利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溢滔的院士團隊人才以及相關技術平臺優勢,開展內地人群遺傳病的研究,建立內地人群遺傳病資料庫並用於疾病診斷。
  • 永續沉默治病基因丨FDA批准全球第三款RNAi療法 治療罕見肝病
    19日,lumasiran也已獲得歐盟批准上市,作為首款被批准用於治療PH1的藥物,也是唯一一個被證明可以降低有害草酸水平的療法。目前,全球獲批上市的兩款RNAi藥物均為Alnylam開發,其中藥物Onpattro(patisiran,靜脈製劑)於2018年8月獲批,成為RNAi現象被發現整整20年以來獲準上市的首款RNAi藥物,用於治療遺傳性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性(hATTR)引起的神經性損傷。
  • 美國首款矯正基因缺陷的藥物Luxturna提前獲批上市
    北京時間19日晚得到消息,基因療法先鋒Spark的重磅炸彈,首款矯正基因缺陷的藥物Luxturna提前獲得FDA的批准,這比之前大家預計的早了足足一個月,即將點燃基因療法市場的熱火。今年7月,美國FDA接受了Luxturna生物製劑申請許可,並授予其優先審評資格,今年10月,作為首款矯正人類基因缺陷療法獲FDA一致認可。 至Luxturna的獲批,全世界也僅有兩種基因療法獲得批准在歐洲使用,美國FDA還沒有對任何基因療法亮出綠燈。此次是繼諾華CAR-T後的又一裡程碑,此次獲批是針對Luxturna治療RPE65突變引起的視網膜障礙。
  • 基因療法首次治癒常見遺傳病
    原標題:基因療法首次治癒常見遺傳病   科技日報北京3月2日電 (記者聶翠蓉)法國研究人員在2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基因療法成功治癒身患鐮狀細胞貧血的15歲男孩,該療法在其他7位患者身上也顯示出驚人療效。這是基因療法首次用於治療常見遺傳病。
  • Blood:一種先天免疫性缺陷疾病被基因治療100%治癒
    這種療法與以往的治療全然不同:它通過基因修復可百分百治癒。該療法已在18個患兒身上實施,最早一例是在15年前。病人全部都活了下來。「稱之為治癒我可能會猶豫,但沒有理由認為療效不能持續下去。」葛蘭素史克基因療法研發管理主任斯文·吉利(Sven Kili)這樣說。
  • 「原發性1型高草酸尿症」首款治療藥物獲FDA批准上市
    「原發性1型高草酸尿症」首款治療藥物獲FDA批准上市
  • 基因治療:趨勢與風險
    其中第一個裡程碑事件,是2012年荷蘭基因治療公司UniQure的基因治療藥物Glybera在歐盟獲批上市。Glybera用於治療一種極其罕見的脂蛋白酯酶缺乏症,是世界上第一個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藥物。同時,其一次注射費用125萬歐元,也刷新了整個醫藥領域的價格紀錄。
  • 楊輝: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但楊輝團隊發現,單鹼基編輯技術可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且大多出現在傳統脫靶預測認為不太可能脫靶的位點,部分脫靶位點甚至出現在了抑癌基因上。這項研究發現發表後,國外兩家公司立即叫停正在推向臨床的兩個項目,重新規劃自己的產品路線。
  • 基因簡報 | 東阿阿膠等發布驢基因組;美因基因擬上市;基因檢測在粵...
    深圳將率先為細胞和基因治療管理立法  2020年12月4日,為貫徹落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深入實施生物醫藥發展戰略,加強細胞和基因治療管理,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深圳經濟特區細胞和基因產業促進條例》(暫定名)起草工作會議。
  • 國內首個CAR-T細胞治療產品上市申請獲受理 用於治療淋巴瘤成人患者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2月24日晚間,復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復星凱特」)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受理復星凱特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益基利侖賽注射液(擬定)的新藥上市申請,用於治療二線或以上系統性治療後復發或難治性大
  • 中國首款細胞藥上市 ,細胞治療企業的思考與展望!
    (阿基侖賽注射液)的上市申請已進入行政審批階段,意味著國內首款CAR-T產品即將獲批,上市在即。 2021年1 月 12 日,NMPA 官網顯示,復星凱特 CAR-T 產品「阿基侖賽注射液」的上市申請(受理號:CXSS2000006)進入行政審批階段,預計將在近日獲批,僅用不到一年時間。這意味著中國首款 CAR-T 療法產品即將獲批上市!
  • 肺癌治療傳來新消息,國產新靶向藥可用於罕見突變基因治療
    靶向治療問世之後,具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屬於相對比較幸運的群體,在亞裔人群中,50%-60%的肺腺癌患者具有EGFR基因突變。90%,靶向治療對其比較敏感,治療效果較好。與前兩種突變相比,EGFR 20 ins的肺癌患者,屬於相對罕見、難治性突變,靶向治療效果很差,無進展生存期整整少12個月。
  • 基因治療方面的核心技術及產業前景
    二、 核心技術:轉基因和基因編輯(一)轉基因技術發展早、更成熟,是目前基因治療主流技術,但應用受限基因治療最初主要就是用於正常基因功能缺失遺傳病的治療,如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20號染色體上的遺傳突變)。
  • bluebird基因療法獲歐盟批准 用於治療β地中海貧血
    今日,bluebird bio公司宣布歐盟委員會(EC)有條件批准其基因療法ZYNTEGLO上市,治療12歲及以上患者的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值得一提的是,ZYNTEGLO是針對這一疾病的首款基因療法。
  • 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不安全?10年研究發現或增加肝癌風險
    AAV是目前發現的一類結構最簡單的單鏈DNA缺陷型病毒,在1984年被科學家提出,可為人體細胞引入外源DNA。Sabatino實驗室的研究集中在血友病上,包括凝血因子VIII變異的研究,以及開發基於基因的血友病治療方案。論文寫道,血友病A的基因治療已經從老鼠和狗的臨床前研究發展到在人類身上成功的試驗。本世紀初,科學家首次在患有血友病A的狗身上研究了AAV載體來傳遞因子VIII基因(F8)。不過,目前AAV基因治療對血友病A的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
  • 專訪楊輝研究員: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但楊輝團隊發現,單鹼基編輯技術可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且大多出現在傳統脫靶預測認為不太可能脫靶的位點,部分脫靶位點甚至出現在了抑癌基因上。這項研究發現發表後,國外兩家公司立即叫停正在推向臨床的兩個項目,重新規劃自己的產品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