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提醒著人們,除了我們生活的世界外,還有許多許多「世界」。
冥王星,是一個孩子能想像的最遙遠、最寒冷、最黑暗的地方,無論是大行星還是降格成矮行星,它拼湊出人類對於最遙遠的太陽系一角的圖景和想像。某種意義上,即便是最可能存在生命的火星和最美麗、自帶光環的土星也不曾像冥王星那樣,點燃過人們的想像。
有一本愛爾蘭人寫的書,叫《冥王星上的早餐》,講了一個異裝癖男孩是如何勇敢認識自己,在這個對他而言危機四伏的世界生活下去,建構自己,建構生活。他的生活建構在邊緣,每當現實紛擾讓他應接不暇,就會自說自話地編織一些個離奇的故事。電影版裡希裡安·墨菲那灰藍清冷的眼睛,極妙地讓人更感到這種在冥王星上一般的遙遠和清冷的人生設定。然而,在無數次受傷害、爬起來之後,他仍然相信這個世界,仍然有能力樂觀,有能力給予他人溫暖和愛的。
這個由一位11歲的英國小女孩命名、後來和一條卡通狗重名的星球,是一個來自堪薩斯農場的男孩在他工作的第二年發現的。這個男孩,克萊德·湯博(Clyde Tombaugh),會用多餘的汽車配件、老舊的農場用具和自製的鏡頭造望遠鏡,並用他繪製的木星和火星在帕西瓦爾·羅威爾的天文臺找了份工作(事實上,一開始他們拒絕了湯博,不過禁不住湯博很堅持)。
帕西瓦爾·羅威爾那時候堅信在海王星的軌道之上還有一顆行星,就讓湯博在百萬星體之中尋找那一點明光。
1930年2月18日,湯博找到了冥王星。這是美國人發現的第一顆「行星」,也給當時經濟大蕭條死氣沉沉的黑暗入侵帶來了閃亮片刻。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儘管它小的不得了,直徑只有地球直徑的五分之一;遠的不得了,距離離它最近的鄰居海王星也有幾十億公裡,冥王星還是踏踏實實地坐著「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直到1992年,不幸發生了:兩個天文學家在海王星的軌道外發現了另一個很像行星的物體,而冥王星看起來像個小行星帶。
在1801年,也曾有一個巨大的天文學發現——穀神星,它也坐擁行星的頭銜幾十年,才被降級。——小小,小小的冥王星還能保住它那日漸名不副實的頭銜麼?還是也會遭此命運?
終於,在千禧年之際,人們在海王星外發現了好多好多類似冥王星的物體,其中有一個還比冥王星個頭大。於是,在2006年,冥王星加入穀神星,變成了矮行星,和它一起的,還有另外1,200多個位於海王星外的物體中的三個,它們在一起,有了個名字叫「庫伯帶天體」。
對於那些沉迷於,或曾經沉迷於天文學的小孩子大孩子們而言,這感覺,無異於失去了一位好朋友。
然而,對於NASA的New Horizons小組的成員,庫伯帶天體仍然是很有趣的研究對象。經過九年的時間,在周二,他們終於到達了距離冥王星7,800公裡內的地方,能以看到足球場的近距離瞅一瞅這位朋友。
「當我們逼近冥王星的時候,我們所有的科學家都如同兒時在臥室猜測冥王星表面是否會有山有水的我那般好奇,好奇冥王星會長什麼樣子。它的表面是蒼老而坑坑窪窪的?還是向地球那樣有著變動的極冠?它會像木衛一那樣有火山,像海王星的衛星崔坦那樣有羽流麼?還是像土星的衛星恩克拉多斯(即土衛二)有間歇泉?它會和周圍其他的物體一樣,還是有什麼特殊能使它在人們心中贏回那個特殊的位置?」
冥王星不僅僅是一個「不是行星」的東西,它是那個我們一直為其歡呼的處於下風的「失敗者」。
它提醒著我們,在我們這個世界以外還有很多很多個世界——天空無邊無際無盡頭。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然能夠有怎樣精妙的變幻,直到我們到達那裡,去看看。
(當然啦,當然,在人類看見它拼命贊萌的時候,它可能只想說:滾開!你們這些差點想把我踢出太陽系的蠢蛋們!)
圖片:Conan, 2015/7/14
部分編譯自:time.com/pluto-p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