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健康的大腦的6種習慣

2020-12-05 鋤頭曹

我們的大腦與身體以及周圍世界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您所做或不做的事情都會極大地改變您的健康狀況。

健康的大腦取決於生物學和生理因素-基因,激素,免疫系統,營養,運動和其他生活方式選擇。

社會,心理和環境因素(包括人際關係,壓力,情緒,思維方式,生活事件和當前狀況)也有助於大腦健康。

每個元素都可以以多方向和動態的方式影響其他元素。例如,您的想法會影響您的身體健康(這就是為什麼長期壓力會導致異常的心律或心臟病發作的原因)。

每個人都希望儘可能長的保持活躍,充滿活力的生活。這個目標取決於健壯的大腦健康。您不能對基因做太多事情,但是可以修改其他生理,社會和環境因素來改善大腦。

如果我們不採取任何保護措施,我們的大腦自然會衰落。但是,如果我們儘早進行幹預,我們可以放慢衰落的過程-保護健康的大腦比嘗試修復受損的大腦要容易得多。

您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以促進高度健康的大腦-避免身體或精神疾病,疾病和痛苦的大腦。我們對衰老的大腦有更多的控制權。

這些習慣只是在提醒您-您已經知道這些生活方式選擇的重要性。付出有意識的努力來幫助自己很有意義-您的大腦會感謝您。

1.健康的大腦知道大腦食物的長期價值

這意味著要吃很多與減緩認知能力下降有關的食物-藍莓,蔬菜(多葉蔬菜-羽衣甘藍,菠菜,西蘭花),全穀類,從魚類和豆類中獲取蛋白質並選擇健康的不飽和脂肪(橄欖油)而非飽和脂肪(黃油) 。

進入人體的物質與大腦的行為之間的聯繫很牢固。這種飲食也對您的大腦,心臟和血管有益。

魚或堅果中的Omega-3脂肪可抵抗與神經變性相關的炎症。水果和蔬菜可以抵抗與年齡相關的氧化應激,這種氧化應激會導致腦細胞的磨損。」精神病學和衰老教授,塞梅爾大學神經科學與人類行為研究所長壽中心主任加裡·斯莫爾(Gary Small)博士說。加利福尼亞,洛杉磯。

2.健康的大腦會使人平靜:這真的很重要!

找到自己的片刻或平靜的地方,使自己遠離慢性壓力。

慢性壓力會改變我們大腦的連線。「壓力會使大腦的記憶中心縮小,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暫時損害記憶力,」 Small博士說。

要逆轉壓力並改善心情和記憶,請採取冥想等放鬆方法。斯莫爾博士說:「冥想甚至可以重新連接大腦,並改善染色體端粒長度(保護帽)的長度,從而可以預測更長的壽命。」

找到您的住所或平靜的時刻,並做一些使您活著快樂的事情–個人的激情計劃可以幫助您減輕壓力。

3.即使每天快走20分鐘也有助於保持大腦健康

體育鍛鍊是您可以為大腦和身體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您已經知道鍛鍊的無數好處。

運動會刺激大腦釋放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這是修復腦細胞並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繫所必需的分子。

體育鍛鍊還會增強內啡肽,從而提高您的情緒。哈佛大學附屬神經病學家喬爾·薩利納斯(Joel Salinas)博士說:「有氧運動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流動,並減少血管中膽固醇的堆積和高血壓對大腦的傷害,從而改善大腦組織的健康。」麻薩諸塞州總醫院。

只需在戶外散步,即可遠離數字設備,進入大自然。步行時,您將盡力思考。

4.從事精神刺激活動可建立新的大腦聯繫並增加認知儲備

刺激和挑戰大腦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並發芽。花一些時間在新思想上。

為了改善您的大腦健康,請嘗試做一項每天挑戰大腦的活動-花一些時間思考新思想。學習和理解他人,思想,文化和概念的願望可以激發您的大腦。

從事晚生認知研究的臨床神經病學家大衛·諾普曼(David S. Knopman)醫師表示:「…與一生中認知參與度較低的人相比,認知活動的增強賦予大腦更大的承受腦部病理學影響的能力。」失調。

終身學習和具有智力挑戰性的工作可建立認知儲備。尋找可以定期進行的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嘗試將精神,社會和身體挑戰結合在一起的活動。

5.建立有意義的聯繫以保持敏銳

我們是社交動物,有意義的社交關係使我們更加快樂。幸福使您的大腦更好地工作。

心理研究表明,對話會刺激大腦。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似乎並不費力,但它需要複雜的技能組合,包括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言語和社交意識。

社會聯繫對於我們的繁榮與食物,安全和住所的需求一樣重要。連接的衝動是終生的人類需求。

社會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馬修·利伯曼(Matthew Lieberman)是《社會:為什麼我們的大腦連線相連》一書的作者,他認為大腦是社會自我的中心。他在書中寫道:「如果在某種程度上不能幫助別人或使別人變得更快樂,那麼我們所做的努力很難找到意義。」

支持性的朋友,家人和社交關係可以幫助您更長壽,更快樂,更健康。社交減少了壓力的有害影響

6.健康的大腦不會忽視或低估優質的睡眠和「清醒的休息」

睡眠是身體健康的第一大基礎。每晚睡個好覺應該是優先事項,而不是奢侈。

「沒有良好的睡眠,我們會看到焦慮和壓力增加。睡眠具有恢復性,有助於您增強精神活力和生產力。」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腦健康中心創始人兼首席主任,《讓您的大腦變得更聰明》的作者桑德拉·邦德·查普曼(Sandra Bond Chapman)建議說。

除了獲得優質的夜間睡眠外,還要花些時間進行「清醒的休息」-計劃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進行休息是很有意義的。在日曆上計劃停機時間。

在忙碌了一天之後,請讓您的大腦恢復時間-坐下來,閉上眼睛,讓您的思想漂移(在我們清醒的生活中自發地思考),因為您知道大腦正在忙於整合信息。

在一項關於通過「喚醒休息來增強長期記憶」的研究中,作者發現「喚醒休息」(無需任何外部刺激)可以使大腦鞏固所學知識的記憶。

開始更加健康的生活永遠不會太早或太遲。您的日常習慣會對您的壽命和壽命產生更大的影響-計劃飲食,短途散步,進行精神刺激以及管理社交關係,以改善大腦健康。

相關焦點

  • 【健康】吃得好、睡得香……能讓大腦保持最佳狀態?6個小習慣讓...
    廣告 鍛鍊大腦的方法很簡單,從6個習慣開始改變,讓大腦保持最佳狀態。 其實,鍛鍊大腦的方法很簡單,從6個習慣開始改變,讓大腦保持最佳狀態。
  • 人體奧秘之謎—大腦(30):哪些習慣損害大腦?
    你知道哪些日常習慣會損害你的大腦嗎? 我們不只是在談論方面影響你的心理健康,這些習慣實際上與對大腦本身的損害密切相關,因為受損的腦組織會使你更容易患上痴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等源於認知衰退的疾病。
  • 活化大腦的15個習慣
    記得先點荊州舒心坊心靈家園關注哦~記性變差,一時間說不出對方的名字,40多歲大腦就可能提前老化!日本九州大學醫學研究所腦研臨床神經生理學教授飛松省三認為,不需藥物或醫療器材,只要改變每天的行為與習慣,就能抑制大腦老化,活化大腦!怎麼做?從刺激不常活動的大腦區域開始。
  • 全乾貨,12個好習慣讓大腦實現「逆生長」
    作者 | Brian Pennie翻譯 | 斐睿改寫 | 陳陽審校 | 酷炫腦主創 & 小注朗讀 | 鴿仔美工 | 雪今金編輯 | 湘蓉從癮君子到神經科學家,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告訴你,如何用12種習慣實現大腦
  • 讓大腦高效思考的三種習慣
    以下 Enjoy: 我們的大腦做不到連續幾個小時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專注」模式。大腦的精力長時間集中於一項任務會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大腦的高效運轉。 事實上,大腦集中精力很長一段時間後,應該轉換到輕鬆的「思維發散」模式。
  • 五種大腦類型,看你屬於哪一種?優化大腦,輕鬆成為學習高手
    很少有人把學習習慣、溝通能力、獨特的行事風格和大腦聯繫起來,但事實上,這些內容都和大腦的功能息息相關。最近看了一本名為《硬核大腦》的書,在這本書裡,作者依託近幾十年關於大腦研究的科學知識,給出了很多改善行為習慣、提高注意力的方法,非常有趣。
  • 這些常見習慣讓人的「第二大腦」 腸道很受傷
    這些常見習慣讓人的「第二大腦」 腸道很受傷 2020-05-29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
    記憶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堅持去訓練,養成好的記憶力習慣,這樣孩子的記憶力才會越來越強,甚至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本事,那麼,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孩子記憶力的黃金期!哈佛大學博士、腦科學家丹尼爾 · 西格爾經過長期研究證明,孩子的大腦發育是有黃金期的。
  • 「你為什麼總忍不住刷手機」|聊聊大腦的「習慣迴路」
    02我們之所以忍不住做一些事情,是因為大腦建立了「習慣迴路」。在大腦的深處,靠近腦幹,也就是脊柱和大腦結合的位置,有一塊橢圓形的神經組織中心,高爾夫球大小,名叫基底核。大腦不再參與運作,而是把這一活動交給基底核去處理。這個過程被稱為「組塊化」,大腦將一系列動作變成一種自動的慣常行為。我們的生活中每天有幾十至幾百種這樣的慣常行為。
  • 老了不想被老年痴呆找上門,注意形成5個習慣,減緩大腦退化
    據數據顯示,年齡每增長6.1歲,其發病率就會增長1倍。在現人類壽命延長的同時,更加要注意老年痴呆找上門。老年痴呆不單單是導致記憶力下降那麼簡單,而且大腦神經病變,會導致語言障礙、行為障礙、思維障礙,認知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且給家庭帶來非常大的負擔。
  • 9種鍛鍊大腦,激活潛能的簡單方法!
    不管你是想要讓大腦恢復到從前的狀態,還是要大腦更靈活聰慧,都是可以通過一些訓練來實現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可以鍛鍊大腦的具體方法吧:1、閱讀鍛鍊大腦。閱讀可以很好地鍛鍊大腦,而且讀的內容越難,鍛鍊大腦的效果越好。至於讀什麼書,只要能學到新東西、感興趣就可以。比如經濟類、哲學類、社科類等等,儘量少讀那些沒營養的網文。
  • 2020年,是時候學會養成習慣,讓大腦天生懶惰了
    習慣的形成是因為大腦想變得懶惰毫無疑問,人是懶惰的動物,總是想著懶惰。大腦一直在尋找省力的方法,他會把一些平常的行為變成習慣,這樣他就能得到更多的休息。因此我們自然能夠接受水,擠牙膏,刷牙,一次完成這一切,而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根據杜克大學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40%的人的日常行為實際上不是由決定引起的,而是由習慣引起的。
  • 《無限可能》:先養成習慣,而後習慣造就我們|讀書筆記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而簡單的步驟會使你形成習慣。「小而簡單的步驟」,用更常見的詞語來替代,就是「微習慣」。從一天一個伏地挺身開始,養成每日鍛鍊的習慣,從而擁有健康的體魄。從一天一頁書、一天100字開始,養成每日閱讀、寫作的習慣,從而實現精神富足。
  • 終於知道了,原來孕期的這8種習慣讓孕婦經常頭暈頭痛,做好預防
    據了解,孕期有頭暈頭痛症狀的準媽媽們會有以下這幾種生活習慣,這些習慣導致了孕期頭痛:一、吃得少,營養跟不上,引起低血糖這種情況常見於孕初期,準媽媽忍受著劇烈的妊娠反應,吃不下或者吃得少,以至於造成低血糖,頭暈、心悸、乏力、手顫、出冷汗等症狀。
  • 七種飲食習慣大腦老得慢
    習慣熬夜。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振馨表示,不規律生活影響身體正常生物鐘和代謝,大腦功能被打亂。熬夜會讓大腦處在一個興奮狀態,而遲遲得不到休息使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修復,損害大腦神經元細胞。英國和法國一個聯合研究發現,休息不規律,經常上夜班會損害大腦認知能力。
  • 七種飲食習慣讓大腦老得慢
    老人可從多吃一些蔬菜沙拉、蔬菜湯開始,或者改用小一號盤子,給大腦一個暗示:沒少吃。 2.每天至少吃5份(100克/份)果蔬美國「芝加哥健康和老年研究項目」針對3718名65歲以上志願者進行研究發現,多吃果蔬可減緩認知能力下降速度。該研究為期6年,結果顯示,每天吃5份以上果蔬的老人,認知能力下降機率比其他人低40%。
  • 有點怪癖也挺好:日常習慣如何塑造你的大腦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有很多別人看起來很奇怪的小習慣:晚上睡覺之前必須要喝一口水,去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定要帶點熟悉的香味,正式寫稿之前要確認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都在該放的位置上,跟朋友聊天習慣做最後的收尾~因為這些小怪癖沒少被身邊的朋友們善意嘲笑
  • 飲食中注意6種事項就可以抵制抑鬱
    2月7日,據外媒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改變飲食習慣有助於改善抑鬱症狀。英國衛生部營養學主管Rob Hobson和臨床和行為心理學家Aria博士解釋了飲食是如何真正影響心理健康的。這種情況非常複雜,有許多不同的因素。儘管做出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選擇肯定不會治癒或預防抑鬱症,但曼徹斯特大學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的發現增加了證據的份量,即養成健康的習慣可能會改善與這種疾病相關的症狀。
  • 改變字體能鍛鍊大腦 盤點7種訓練大腦的方法
    俄羅斯「醫學論壇」新聞網盤點7種訓練大腦的方法,幫助提高記憶力。1.早餐食用吐司拒絕食用碳水化合物會危害我們記憶力,調查發現,日常飲食中無碳水化合物的人的記憶力往往比其他人差。3.改變電腦上的字體或許你已經習慣了電腦中或者圖紙上的一成不變的字體,此時,嘗試運用另外一種更難於辨認的字體,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鍛鍊大腦的方法。
  • 這3種睡覺習慣,或許比熬夜還傷身體,很多人還不知道
    導語:睡眠問題,深深影響著身體的健康程度,同樣睡眠問題也是現在困擾著大家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好多人深受失眠的困擾,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熬夜已成家常便飯,除失眠、熬夜外還有一些不健康的問題同樣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損傷,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不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