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近海覆蓋影響因素分析與近海覆蓋半徑估算

2020-12-06 飄逸的紅裙子

【問題分析】

海岸線920千米,5G網絡部署需要解決近海養殖區、海上作業船隻進出,海灣及在近海停泊作業期間的通信需求,重點覆蓋碼頭、近海養殖區、漁場、近海旅遊、航道等,本案例根據5G網絡特性,從Preamble/CP/GP多維度分析近海覆蓋最大半徑,並給出覆蓋半徑相關參數推薦設置;並通過近海覆信號傳播特性理論分析和實際站點驗證,總結出5G計算近海覆蓋半徑小工具,用於近海覆蓋半徑估算。

當前5G為NSA組網方式,4G錨點使用FDD1800,FDD1800不存在上下行轉換問題,當前有成熟的超遠覆蓋方案;而5G採用2.6G頻段TDD制式,與TDD LTE一樣,TDD制式覆蓋半徑主要與CP(循環前綴)、GP(上下行保護間隔)、Preamble( Prach信道前導)等因素影響。

1、5G站點覆蓋半徑影響因素分析:Preamble

隨機接入Preamble 由3部分組成:循環前綴的時間長度TCP、一個前導序列的時間長度TSEQ和一段包含時間TGT,前導格式如下圖所示:

在進行前導傳輸時,由於還沒有建立上行同步,因此需要在Preamble序列之後預留保護時間(GT,Guard Time)用來避免對其他用戶的幹擾,預留的GT需要支持傳輸距離為小區半徑的兩倍,以保證小區邊緣的用戶獲得下行同步(小區搜索)後,能夠有足夠多的時間提前發送。GT長度決定了能夠支持的接入半徑:

小區覆蓋距離=GT*c/2 ,其中c為光速。

NR提供了14種Preamble Format,其中10種短序列,4種長序列。短序列支持15、30、60、120kHz SCS。Sub6G可以用短序列和長序列,mm Wave只能使用短序列。長序列分為1ms、3ms、3.5ms三種時域長度,當前2.6G為8:2配比,上行子幀最多可製成1ms的format格式。

對於Preamble,5G當前最大支持14.5km。

2、5G站點覆蓋半徑影響因素分析:CP

OFDM能克服頻域上自身的幹擾問題,但無法克服多徑時延造成的符號間幹擾(ISI)和子載波正交性破壞問題。多徑時延表現為信號經過無線信道後發生的較大時延及幅度衰減。對此需在每個OFDM符號之前加入循環前綴CP。

NR CP設計原則:保持和LTE開銷相同且保證不同SCS下和參考numerology(15kHz)下符號對齊;現網為30kHz子載波,因此CP長度為LTE的一半,2.34us。

多徑與小區覆蓋半徑並非強耦合關係,多徑更多與具體無線環境有關,海面等廣覆蓋場景多無遮擋,無線環境簡單,不存在較多多徑,因此CP對小區覆蓋半徑影響較小。

3、5G站點覆蓋半徑影響因素分析:GP

當前移動5G均為TDD組網,存在上下行時隙切換問題,如相鄰站點下行時隙傳輸延時候落入本站上行時隙,就會造成嚴重時隙交叉幹擾,表現為:

NR和LTE不同步幹擾瓶頸為雜散幹擾;

不同步相對同步會引入超過20dB幹擾,對網絡性能造成嚴重影響。

因此TDD網絡引入GP保護間隔。

小區最大覆蓋距離=(GP-設備收發時延)*c/2 ,其中c為光速。

基於網絡共存需要,當前2.6G頻譜為4/5G共存場景,5G上下行時隙配置需先LTE對齊,只有在5G設置幀偏置,並且將5G和LTE-TDD的幀結構配置一致,才能規避相互之間幹擾的問題; D頻段現網均為10:2:2特殊子幀配比,因此,GP支持的NR最大小區半徑也為18.42km

針對近海場景,相關參數建議如下:

【近海覆蓋距離估算】

海面場景多為高站覆蓋海域,覆蓋路徑上多為LOS直射場景,遮擋少、衰減近似自由空間傳播,各維度特徵如下:

近海場景多為LOS直射場景,無線環境空曠簡單,可參考3GPP協議中RMA模型的LOS場景(傳播模型如下)。

:UE的實際高度,單位米

可用附件所示小工具來計算站點近海覆蓋距離

5G近海測試選擇連江安凱億源水產站點,該站點覆蓋海面漁排,周邊不存在建築遮擋、反射等場景,適合驗證5G NR近海覆蓋能力。現場測試發現,在距離站點100m左右區域,5G 路損在80dB左右(近海模型計算路損82dB),在1.1公裡左右路損在100dB左右(近海模型計算路損103dB),測試結果與近海模型計算結論基本一致,證明傳模模型的適用性。

【近海覆蓋總結】

1、基於CP/GP/preamble三個維度分析,現階段NR覆蓋半徑受限於preamble與GP,理論最大小區半徑不到15km;

2、針對近海場景,特殊開站參數設置建議如下表所示:

3、近海場景覆蓋路徑上多為LOS直射場景,遮擋少、衰減近似自由空間傳播;鏈路預算可參考RMA LOS模型。

4、當前幀結構限制NR理論覆蓋半徑有限,只能覆蓋近海區域,在站點規劃選擇時,不用過於追求站高;

相關焦點

  • 5g基站覆蓋半逕到底有多大?為什麼中國每周新增1.5萬5G基站
    (綜合自OFweek、CNMO手機中國、經濟日報、C114通信網)   你知道5g基站覆蓋半逕到底有多大?5g信號覆蓋範圍多少米?正常情況下的5G基站的覆蓋面積半徑300-500米。
  • 5G基站覆蓋範圍到底有多大?
    首先明白一個基本概念,5G的「G」是指代的意思,不是頻率的意思,但是巧合的也是,5G的頻率確實比4G,3G更高,因為低頻一方面滿足不了要求,而且也被佔用了,不過高頻覆蓋範圍小,但低頻就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想方設法往低頻靠,才是出路。
  • 颱風飛燕路徑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未來對我國近海無影響
    今天,它將登陸日本四國島東部沿海,然後,減弱為溫帶氣旋,未來對我國近海無影響。  颱風「飛燕」即將在日本登陸  一、「飛燕」位於日本以南洋面  今年第21號颱風「飛燕」(強颱風級)的中心今天(4日)上午8點鐘位於日本四國島高知縣南偏東方約135公裡的日本四國島近海海面上,就是北緯32.3度、東經133.8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仍有14級(4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4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300-40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100-120公裡
  • 我國首次編制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圖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以海底環境調查與研究為主題的「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908專項)成果學術交流會上獲悉,908專項通過海底環境調查研究,對我國近海海洋沉積、地形地貌、地球物理特徵和演變規律有了系統認識,首次編制了我國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圖
  • 我國首次編制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圖和地貌圖
    新華社廈門12月11日電(記者 孟昭麗)記者從11日在廈門舉行的中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海底環境調查與研究學術交流會上獲悉,908專項全面更新了我國近海海底環境基礎數據和資料,首次編制了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圖和地貌圖。
  • 長三角地區近海汙染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然而,對海洋資源的長期過度開發和利用,也使長三角地區的近海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逐漸成為限制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   加強對近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對長三角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長三角近海汙染逐年加重   海洋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長三角近海汙染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
  • 近海環境汙染影響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諸晗寧)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以海馬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了海洋近岸環境汙染物對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闡明了海洋環境變化在海洋生物行為、生理與基因層面的綜合作用機理。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有害物質雜誌》。
  • 九年級上學期,覆蓋三角形的最小圓的半徑,是外接圓的半徑嗎?
    那麼,覆蓋三角形的最小圓的半徑,是該三角形的外接圓的半徑嗎?覆蓋直角三角形的最小圓當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時,能夠覆蓋直角三角形的最小圓的半徑是多少呢?通過作圖可以發現,直角△ABC最小覆蓋圓的圓心是斜邊中點,即直角三角形的最小覆蓋圓是其外接圓,也可以說直角三角形最小覆蓋圓是以其最長邊為直徑的圓,那麼最小圓的半徑為斜邊的一半。
  • 中國近海海鮮的汞汙染風險
    再加上我國近海魚類的甲基汞汙染現狀很少有專門的研究,雖然我們國內幾乎沒有出現過因為汞汙染導致的各類事件,但這並不就意味著沒有調查研究的必要。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參考一下其他有「閒工夫」國家在這方面研究。海水溫度升高,食物變化,導致魚體內汞含量上升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緬因灣超過30年的生態系統、沉積物和海水中甲基汞含量的數據。
  • 如何探究近海微塑料含量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微塑料汙染是近年來全球海洋垃圾汙染的熱點問題,我國近海微塑料含量多少,直接為政府相關減排決策提供依據。我國近海微塑料含量究竟如何?數據差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更科學、更真實?為此,記者現場採訪了這些專家。微塑料含量是高還是低?來自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的研究員駱永明是第一個發言的,駱永明研究團隊主要關注渤海微塑料的豐度、形貌及分布特徵。
  • 中國近海過度捕撈已持續20年
    其實中國漁民近年來的越境捕撈行為多為無奈之舉,長年的過度捕撈使中國近海漁業資源越來越接近枯竭。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超出海洋承受能力的捕撈已持續20年。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的統計,中國現在是世界捕魚第一大國,且已經17年蟬聯世界第一。然而這個世界第一併不是件令別國多麼羨慕的事情。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時間裡,中國近海捕撈量持續大幅增長。
  • 中國近海有害藻華研究現狀與展望
    針對我國近海的有害藻華問題,有必要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強對有害藻華形成及演變機理的研究。推動多組學研究手段、儀器分析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在有害藻華研究領域的應用,提高對我國近海藻華原因種多樣性狀況、藻種適應策略、藻華成因與演變趨勢、藻華災害的危害途徑與機制的認識。(2)高度關注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對我國近海有害藻華的影響。
  • 颱風玉兔將向西偏北方向移動 29日前對中國近海無影響
    中新網10月24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今年第26號颱風(超強颱風級)「玉兔」的中心,今天(24日)下午5點鐘位於美國關島東偏北方約23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14.1度、東經146.8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以上(7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0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
  • 青島能源所揭示近海除草劑汙染現狀及其潛在影響
    海洋浮遊植物生理生態特徵的改變會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物質能量循環過程,乃至影響全球氣候。,結果顯示目前近海除草劑汙染現狀已不容忽視,部分站位10種三嗪類除草劑的總環境濃度高達6.6 nmol L-1。
  • 我國近海環境赤潮3900多次 近海環境汙染堪憂
    【中國環保在線汙水處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增長,海洋汙染日益嚴重,入海流域周邊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石油產品洩漏、海上石油開採、海水養殖的添加劑對我國近海造成了嚴重汙染。這些汙染歸根結底是由於我國近海資源開發、深海資源開發、海洋綜合管理、國際漁業管理等領域立法嚴重不足導致的,有些方面甚至處於空白階段,急需進行填補。
  • 寧波近海海域汙染嚴重 部分海域成「重災區」
    中新網杭州四月十日消息(記者張文)日前,從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傳來消息說,寧波近海海域汙染嚴重,部分海域已成「重災區」。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日前公布了《二00一年寧波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該公報指出,去年寧波市近岸和近海海域海洋汙染情況比上年加重,海水中主要汙染物是無機氮、無機磷、重金屬汞和總汞。
  • 中國渤海近海海域汙染嚴重 生物種類明顯減少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八日電(記者賈全欣)作為中國唯一的內海和最大的海水養殖基地,渤海近海海域汙染日趨嚴重,生物種類明顯減少。  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資料顯示,九十年代以來,渤海海域水體中的汙染物含量迅速增加,近海海岸的汙染範圍在迅速擴大。一九九二年,渤海水環境遭受汙染的面積不足百分之二十六,一九九五年後,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 遠海颱風VS近海颱風 「壽命」靠天意強弱靠自己
    據了解,我國並未根據颱風生成後與大陸的相對距離而給出固定專業詞彙,但根據習慣,預報員通常將生成後位於我國颱風48小時警戒線(15°N-34°N110°E-132°E)以東的颱風稱之為遠海颱風,反之則稱之為近海颱風,「玉兔」就是一個遠海颱風。從影響我國海域的颱風歷史資料看,遠海颱風和近海颱風的數量相當。
  • 我國的近海有鯊魚嗎?有哪些?
    現存的鯊魚有380多種,其中在我國海域中生存的鯊魚約有70種,在我國的近海當然也是有鯊魚的。一直以來,鯊魚給人的影響就是兇殘的,尤其是一些鯊魚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對鯊魚襲人過分的誇大,給人形成一種只要是鯊魚就會吃人的印象。
  • 近海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等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