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多年來在航天航空領域處於發展劣勢的中國,在近些年可謂是揚眉吐氣,我國不僅擁有了性能突出的戰鬥機,更是解決了國產大飛機製造的難題,具備了獨立自主研發國產大飛機的能力,一度讓我國的國產大飛機C919成為了世界的焦點。
然而從2017年首飛成功,至今已然過去了三年的時間,我們卻很少聽聞C919進一步發展的消息,仔細了解至今我國C919一共試飛了6架,但是想要正式進入國際市場,卻還需要獲得歐美國家的適航證,這究竟是為何呢?
在很多人看來,試飛成功就意味著這款飛機能夠向國際市場進軍,開始批量生產以及銷售出口階段。
但是實際情況並沒有如此簡單,在專家看來,首飛的成功僅僅意味著這款飛機的研發階段正式結束,此後將要進入漫長的測試階段,這也正是我國試飛6架C919的原因所在。
根據我國相關新聞報導,在2017年的5月完成首飛之後,我國陸續又進行了六次飛行試驗,此外還有兩次的地面試驗。
在眾多試驗之中,我國專家將要負責的就是採取飛機飛行所獲取的各項數據,之後提交世界各國,獲得他們的適航證。
而只有這樣我們的國產大飛機才能夠向其他國家的市場進軍,被其他國家所接受,而相較於其他小國家,歐美等國家對國產大飛機的需求量更大,為此我國才要積極爭取歐美等國的適航證。
而且每一次試驗,我國專家的側重點都是有所不同的,拿第一次測驗來看,中國專家想要驗證的是C919的可飛能力,因此在首飛試驗中,我國C919在空飛行了七十八分鐘的時間,期間完成了爬升、著陸以及模擬進近等各種必備的飛行模式。
而在此後的飛行測試中,我國專家則不斷加強飛機的飛行強度,不僅延長了飛機飛行的時間,更提高了飛機飛行的高度,以判斷C919的能力極限所在,當然最為關鍵的還有飛機發動機性能的測試,這就導致了測試階段時間的不斷延長。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