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捕撈消滅了競爭對手 水母怒放危及海洋生物

2020-11-23 發展門戶網

水母大量繁殖對海洋生物鏈構成威脅。(圖片提供:Fotosearch)

俗話說,4月的小雨帶來5月的鮮花,然而4月的汙染卻帶來5月的水母「怒放」。

研究人員發現,成千上萬的這種生物季節性地突然出現,往往發生在因氣候變化而變得溫暖的水域,或是因人類的過度捕撈而為好鬥的水母消滅了食物競爭對手的水域。

為了搞清水母的過量繁殖對海洋食物鏈產生了何種影響,美國格點市維吉尼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海洋學家Robert H. Condon和同事,對每年夏季在美國切薩皮克灣大量出現的兩種水母進行了研究。

結果顯示,當這些水母以浮遊生物和其他固碳生物體為食後,它們會將食物轉化為一種凝膠狀的、富含碳的排洩物。

他們進而發現,一些通常很罕見細菌會迅速吃掉這些排洩物,並將其中的碳轉化為二氧化碳氣體。

研究人員在最近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Condon指出,這一過程能夠除去海水中的碳,從而妨礙魚類和其他生物體將碳作為一種食物來源,並最終餓死一些海洋生物。

研究人員表示,水母的大量出現並不意味著環境得到了改善,恰恰相反,這是一種環境惡化的表現。

隨著水汙染的加劇,營養物質過剩,災難性的浮遊生物大量出現,導致魚類大批死亡,水母開始繁盛。但這只是另一個災難的開始,水母什麼都吃,浮遊生物、魚卵、小魚、大魚……水母的大量繁殖讓魚類難以再生。研究人員指出,改變這種情況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解決水汙染問題,二是對一些海洋生物,特別是水母的天敵海龜加以保護。

相關焦點

  • 過度捕撈消滅對手 水母怒放危及海洋生物
    俗話說,4月的小雨帶來5月的鮮花,然而4月的汙染卻帶來5月的水母「怒放」研究人員發現,成千上萬的這種生物季節性地突然出現,往往發生在因氣候變化而變得溫暖的水域,或是因人類的過度捕撈而為好鬥的水母消滅了食物競爭對手的水域
  • 過度捕撈危及深海魚類
    過度捕撈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日前,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以及海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海床附近的深海魚類能起到自然積碳作用,而過度捕撈不僅會引起海產類漁業物種滅絕,而且對全球變暖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研究顯示,中層海水魚類、水母以及章魚等頭足類動物常常會在短時間裡浮遊到海水表面進食,然後重新潛遊至海水深處,而它們又為深海魚類提供了食物來源。
  • ...目前主要海洋捕撈哪些生物?目前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
    .請問南極目前主要海洋捕撈哪些生物?目前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產生過度捕撈的主要是哪些國家?還有就是各國現在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呢?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過度捕撈成海洋之痛 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壓力
    禁售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法案被否決的事件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過度捕撈」的關注。雖然我們每個人距離海洋漁場有千百裡的距離,但過度捕撈的後果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
  • ...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產生過度捕撈的主要是哪些國家...
    .請問南極目前主要海洋捕撈哪些生物?目前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產生過度捕撈的主要是哪些國家?還有就是各國現在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呢?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過度捕撈成海洋之痛 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壓力(圖)
    雖然我們每個人距離海洋漁場有千百裡的距離,但過度捕撈的後果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  黃魚見證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很容易理解,反而很難做明確的定義。
  • 科學家警告稱過度捕撈造成海洋生物銳減
    新華網華盛頓11月3日電 3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刊登文章稱,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警告說,由於過度捕撈和工業汙染,海洋生態環境正遭到嚴重破壞。如果不採取治理措施,到2048年,魚類很難在海洋中捕撈到,海產品在市場上再難以見到。
  • 海洋魚類被過度捕撈令世界付出高昂代價
    路透溫哥華9月14日電(記者 Allan Dowd)---據周二公布的一系列研究,幾十年來的過度捕撈給世界食品業帶來的收入損失已經數十億美元計,由此導致的漁業資源減少也削弱了窮國抗擊營養不良的努力。
  • 為什麼連「腦子」都沒有的水母,卻可以稱霸海洋了?
    為什麼連「腦子」都沒有的水母,卻可以稱霸海洋了?通常,人們習慣性將生物分為兩大類,簡單構造生物和複雜構造生物。而人類無疑處在金字塔最頂尖位置,因為人的身體構造最為複雜,人也最為聰明。可能有人要問,人類為什麼最聰明。其實究其根源,還是人類擁有最發達的大腦。
  •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2014-06-26 14:28:53大約80%的海洋汙染,包括塑料、化肥、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質,來自基於陸地的人類活動。」這是全球海洋委員會6月24日正式發布的《從惡化到恢復——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給出的結論。  報告建議促進公海康復循環  《報告》分析,資源需求增加、技術進步、魚儲量減少、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減損是導致全球海洋惡化的五大因素。
  • 過度捕撈讓你笑不出來的事實
    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是指人類的捕魚活動導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種魚類種群不足以繁殖並補充種群數量。現代漁業捕獲的海洋生物已經超過生態系統能夠平衡彌補的數量,結果使整個海洋系統生態退化。浩瀚的海洋為生物生長提供了最廣闊的空間。人類自古就開始的漁獵生活。到今天已經被大規模的工業化漁業生產取代了。
  • 過度捕撈下,海洋生機何去何從
    數不清的買家激烈競爭著,十分鐘不到,一艘船上收穫的鱈魚就被搶購一空。這些鱈魚在早上七點半之前到達當地商店,第二天中午便可以出現在歐洲各地的餐桌上。捕魚人唯一的擔憂便是購買者太多,鱈魚卻越來越少。 蘇格蘭附近海域的鱈魚種群在上世紀70年代曾一度繁榮,自本世紀起卻已無法維持之前大規模的捕撈量。 魚,是全球約40%人口的主要動物蛋白來源。
  •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2011-02-25 08:2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人民網        瀏覽量: 7158 次 我要評論   近日有科學家稱,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全世界海洋裡的大型掠食性魚類變得越來越少,過去一百年來數量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二,而體型較小的魚類則繁衍興盛
  • 過度捕撈造成海洋鯊魚物種面臨滅絕
    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表示,過度捕撈威脅著全球三分之一的公海鯊魚物種瀕臨滅絕。 錘頭鯊(Hammerhead)、巨蝠鱝(giant devil ray)以及鼠鯊(porbeagle shark)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制的首份海洋鯊魚64種瀕危物種的紅色名單之中。鯊魚是很容易遭到滅絕危險的物種,因為它們的成熟期很長、而且繁殖很少。
  • 人類過度捕撈,海洋種群過去 40 年減半
    總部設在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基金會16日發布報告稱,受過度捕撈、棲息地受破壞、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海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過去40年中減少過半。這份名為「藍色地球生命力」的報告分析了1970年至2012年包括海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魚類在內的1234個物種的5829個種群,其數據總量超過以往,因此更清晰地展現出海洋生物界某些令人不安的景象。報告指出,與商業或自給性捕魚活動關係密切的海洋物種,其受影響程度最為嚴重,其中商業性漁業資源嚴重減少,例如金槍魚、鯖魚等食用魚的種群數量下降了74%。
  • 過度捕撈已導致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嚴重退化
    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孫聞)22日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稱,長期過度捕撈已經導致了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難以逆轉的嚴重退化。    這份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編制的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總體欠佳,以過度捕撈為代表的對海洋物種的過度利用而直接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物種滅絕問題十分嚴峻。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近海漁場的底層和近底層傳統經濟魚類已經嚴重衰退和枯竭。
  • 中國近海過度捕撈已持續20年
    近日韓國政府就決定要對中國漁船越界捕撈進行集中打擊。其實中國漁民近年來的越境捕撈行為多為無奈之舉,長年的過度捕撈使中國近海漁業資源越來越接近枯竭。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超出海洋承受能力的捕撈已持續20年。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的統計,中國現在是世界捕魚第一大國,且已經17年蟬聯世界第一。然而這個世界第一併不是件令別國多麼羨慕的事情。
  • 人類的過度捕撈對海洋影響有多大?新的海洋地圖已給出了答案
    然而,生活中我們吃到的魚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海洋捕撈的。正是因為漁業市場具有不可晃動的地位,才使得漁民捕撈的足跡遍及全世界。研究人員在2月23日的「科學」雜誌上報導說,據統計,在2016年商業捕魚海域面積佔了海洋總面積的55%,而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以上。相比之下,地球上只有34%的土地被用於農業或放牧。
  • 海洋被汙染後退化 早就滅絕遠古鯰魚重新出現(圖)
    過去50年,從地質年代說這是轉瞬之間,人類活動已經逆轉海洋的進化趨勢,正抹殺著海洋中最奇妙的生物多樣性。汙染、過度捕撈、破壞棲息地以及全球變暖,使海洋裡的高等生物數量逐日減少,低等生物再次佔據統治地位。海洋生態正經歷從複雜到簡單的退化,從原來充滿大型魚類的複雜食物網絡變成被微生物、水母和各種病毒統治的簡單生態系統。簡而言之,人類消滅了海洋裡的獅子和老虎,現在蟑螂和老鼠佔據了空間。
  • 聯合國報告稱40年後海洋魚資源因過度捕撈劇減
    據新華社消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1日發表報告指出,由於海洋汙染、氣候變化以及過度捕撈,到2050年左右,全球幾乎所有海域的捕魚量都將隨魚資源的減少而下降。  報告說,如果地球繼續變暖,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統將受到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