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過度捕撈對海洋影響有多大?新的海洋地圖已給出了答案

2020-11-23 騰訊網

  民間總是流傳著一個說法:愛吃魚的孩子聰明。這個說法也並不是毫無根據的。研究數據表明,魚肉不僅美味而且富含多種營養物質,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尤其是深海的魚肉營養價值更高。然而,生活中我們吃到的魚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海洋捕撈的。

  調查資料顯示,某些資源豐富的海域捕撈活動非常頻繁。正是因為漁業市場具有不可晃動的地位,才使得漁民捕撈的足跡遍及全世界。研究人員在2月23日的「科學」雜誌上報導說,據統計,在2016年商業捕魚海域面積佔了海洋總面積的55%,而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以上。相比之下,地球上只有34%的土地被用於農業或放牧。

  以前,研究人員對全球漁業量化數據的統計依賴於從一些船隻的航海日誌和船上觀察員的電子監測系統中篩選出來的混合數據。這些數據非常具有爭議性以及不可靠。隨著科技的發展,早在15年前,大多數商業規模的船舶都配備了自動識別系統(AIS)收發器,這是一種追蹤系統,旨在幫助船舶避免碰撞。對於研究人員來說,AIS系統不僅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追蹤捕撈的船舶,而且簡化信息的交流以及保護海洋環境。總的來說,AIS系統對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裝有相關軟體的計算機對2012年至2016年期間的二百二十億個AIS系統進行了調查,最終定位並鎖定70000多艘漁船為目標,並對它們的活動進行追蹤。

  該研究結果發現,大部分捕魚活動集中在各國專屬經濟海域,也就是國際海岸線約370公裡範圍內的海洋區域,以及在更遠的公海的某些資源豐富的熱門地區。這些熱門地區包括大西洋東北部和南美洲及非洲西部沿岸富含營養物質的海洋上升流地段。

  令人驚訝的是,只有五個國家,分別是中國、西班牙、臺灣、日本和韓國,在公海上的捕撈活動中佔據了近85%的份額。我們都知道公海是任何國家專屬經濟區之外的地區,屬於開放且免費的區域。這五個國家佔據了公海捕撈活動的半壁江山,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五個國家的居民是比較喜歡吃魚的。但是,我們應該考慮到的問題是,在熱門地區的捕撈活動是否屬於過度捕撈?

  一旦過度捕撈其後果非常嚴重,這也是研究人員重點強調的工作方向。為保持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人員指出,追蹤漁業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足跡,有助於指導海洋環境保護和國際魚類保護工作。同時,在這個由於海洋溫度上升和公海上人類活動增加而迅速變化的時期,這一項工作顯得非常有意義。未能都知道,過度砍伐的森林容易導致水土流失、生態失調等後果,海洋漁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實現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是人類一直努力的方向。

相關焦點

  • 人類過度捕撈,海洋種群過去 40 年減半
    總部設在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基金會16日發布報告稱,受過度捕撈、棲息地受破壞、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海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過去40年中減少過半。這份名為「藍色地球生命力」的報告分析了1970年至2012年包括海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魚類在內的1234個物種的5829個種群,其數據總量超過以往,因此更清晰地展現出海洋生物界某些令人不安的景象。報告指出,與商業或自給性捕魚活動關係密切的海洋物種,其受影響程度最為嚴重,其中商業性漁業資源嚴重減少,例如金槍魚、鯖魚等食用魚的種群數量下降了74%。
  • ...目前主要海洋捕撈哪些生物?目前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
    .請問南極目前主要海洋捕撈哪些生物?目前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產生過度捕撈的主要是哪些國家?還有就是各國現在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呢?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2014-06-26 14:28:53大約80%的海洋汙染,包括塑料、化肥、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質,來自基於陸地的人類活動。」這是全球海洋委員會6月24日正式發布的《從惡化到恢復——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給出的結論。  報告建議促進公海康復循環  《報告》分析,資源需求增加、技術進步、魚儲量減少、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減損是導致全球海洋惡化的五大因素。
  •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
    瀏覽量: 7158 次 我要評論   近日有科學家稱,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全世界海洋裡的大型掠食性魚類變得越來越少,過去一百年來數量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二,而體型較小的魚類則繁衍興盛
  • 過度捕撈已導致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嚴重退化
    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孫聞)22日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稱,長期過度捕撈已經導致了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難以逆轉的嚴重退化。    這份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編制的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總體欠佳,以過度捕撈為代表的對海洋物種的過度利用而直接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物種滅絕問題十分嚴峻。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近海漁場的底層和近底層傳統經濟魚類已經嚴重衰退和枯竭。
  • 海洋暖化和過度捕撈致魚類甲基汞含量增加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海水中的毒素濃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指出,海洋暖化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的食性轉變,可能會使部分人類可食用魚類體內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海產品是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但魚類也是神經毒素甲基汞暴露的一大來源。
  • 海洋食用魚類數量過去40年銳減 或因過度捕撈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7日報導稱,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從1970年至2010年,由於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與氣候變化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可食用魚類的數量大幅度萎縮,包括金槍魚、鯖魚等。  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全球海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過去40年減少近一半,對人類食物供應至關重要的魚類的銳減情況更為驚人。
  • ...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產生過度捕撈的主要是哪些國家...
    .請問南極目前主要海洋捕撈哪些生物?目前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產生過度捕撈的主要是哪些國家?還有就是各國現在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呢?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海洋暖化過度捕撈致魚類甲基汞增加,食用魚體內毒素仍在累積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海水中的毒素濃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指出,海洋暖化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的食性轉變,可能會使部分人類可食用魚類體內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海產品是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但魚類也是神經毒素甲基汞暴露的一大來源。
  • 過度捕撈造成海洋鯊魚物種面臨滅絕
    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表示,過度捕撈威脅著全球三分之一的公海鯊魚物種瀕臨滅絕。 錘頭鯊(Hammerhead)、巨蝠鱝(giant devil ray)以及鼠鯊(porbeagle shark)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制的首份海洋鯊魚64種瀕危物種的紅色名單之中。鯊魚是很容易遭到滅絕危險的物種,因為它們的成熟期很長、而且繁殖很少。
  • 專訪全球海洋汙染地圖繪製者
    這份「全球海洋地圖」以黃色為主、綠色為輔,還有橘色和紅色夾雜其間,地圖上清楚地標註了人類活動對海洋影響程度的深淺。  為了使調查結論更加準確,研究者們把地球上的海洋切割成無數個1平方公裡的小塊。接著,他們對每個小塊的綜合影響進行計算,最終得到每平方公里海洋受到的「人類綜合影響分」。透過這張地圖,海洋的汙染程度一目了然。
  • 過度捕撈成海洋之痛 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壓力
    禁售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法案被否決的事件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過度捕撈」的關注。雖然我們每個人距離海洋漁場有千百裡的距離,但過度捕撈的後果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
  • 科學家警告稱過度捕撈造成海洋生物銳減
    新華網華盛頓11月3日電 3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刊登文章稱,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警告說,由於過度捕撈和工業汙染,海洋生態環境正遭到嚴重破壞。如果不採取治理措施,到2048年,魚類很難在海洋中捕撈到,海產品在市場上再難以見到。
  • 過度捕撈成海洋之痛 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壓力(圖)
    雖然我們每個人距離海洋漁場有千百裡的距離,但過度捕撈的後果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  黃魚見證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很容易理解,反而很難做明確的定義。
  • 如果禁止海洋捕撈,會有什麼後果?
    從上世紀60年代到今天,魚類消費的增長速度快於肉類消費,並且其增長速度是人類人口增長速度的兩倍。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魚類資源被過度捕撈,如果我們繼續以同樣的水平捕魚,海洋的生態會面臨巨大壓力。那麼如果我們完全禁止海洋捕撈會有什麼後果呢?
  • 海洋魚類被過度捕撈令世界付出高昂代價
    路透溫哥華9月14日電(記者 Allan Dowd)---據周二公布的一系列研究,幾十年來的過度捕撈給世界食品業帶來的收入損失已經數十億美元計,由此導致的漁業資源減少也削弱了窮國抗擊營養不良的努力。
  • 海洋汙染+過度捕撈,未來的我們會不會無魚可吃
    例如,舟山漁場曾經的四大海產,只有帶魚還能形成魚汛,野生大黃魚、小黃魚、烏賊的產量都嚴重下降,成了捕撈其他魚時的兼捕對象。影響產量的主要原因倒不是環境汙染,而是過度捕撈。海鮮養殖產量已超過了野捕量。中國的海水養殖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產量的60%。海產進口量也在穩步上升,年進口量超過了200萬噸,與遠洋捕撈量大致相當。
  • 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成舟山漁場的最大敵人
    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成舟山漁場的最大敵人2014-07-19 07:1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經濟觀察報根據浙江海洋學院的最新研究成果,浙江省入海河流眾多,從北到南依次有錢塘江、甬江、椒江、甌江、飛雲江、鰲江等,受江河徑流帶來的陸源性汙染物、一些沿岸企業和海水養殖場直接排放入海的汙染物影響,對全省12 個重點入海排汙口周邊329.3平方千米的鄰近海域生態環境監測結果顯示,95.3%的重點入海排汙口鄰近海域不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區環境保護要求,其中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高達313.8 平方千米。
  • 過度捕撈讓你笑不出來的事實
    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是指人類的捕魚活動導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種魚類種群不足以繁殖並補充種群數量。現代漁業捕獲的海洋生物已經超過生態系統能夠平衡彌補的數量,結果使整個海洋系統生態退化。浩瀚的海洋為生物生長提供了最廣闊的空間。人類自古就開始的漁獵生活。到今天已經被大規模的工業化漁業生產取代了。
  • 中國近海過度捕撈已持續20年
    近日韓國政府就決定要對中國漁船越界捕撈進行集中打擊。其實中國漁民近年來的越境捕撈行為多為無奈之舉,長年的過度捕撈使中國近海漁業資源越來越接近枯竭。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超出海洋承受能力的捕撈已持續20年。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的統計,中國現在是世界捕魚第一大國,且已經17年蟬聯世界第一。然而這個世界第一併不是件令別國多麼羨慕的事情。